今天我們來談談歐洲市場壁掛爐的情況

歐洲市場特別是歐盟區範圍內在2016年前後,實施了新的歐盟能源指令NO 811/2013

17年已經更新為《REGULATION (EU) 2017/1369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在新的歐盟能源指令中,要求歐盟範圍內所有的壁掛爐必須採用高能效系統,所謂的高能效採暖系統即要求達到能效A或者以上,這就意味著單獨的普通壁掛爐是無法達到這個能效要求,因此歐盟範圍內如果單獨使用普通壁掛爐是無法滿足這個法令要求的,只有冷凝壁掛爐才能達到這個能效。

那麼是不是歐盟只能賣冷凝爐嗎?普通爐就不行嗎?不是,歐盟用的是供暖組合,假如普通爐的效率是85%,單獨使用是不行,加上太陽能供暖系統,那麼歐盟會給這個系統進行評估,如果評估下來綜合效率達到90%以上,也是認可為A級能效,這個是基本知識。

更過複雜的計算過程和計算原理,我就不在這裡贅述了,估計這裡也沒有人感興趣,懂歐盟能源指令的也沒有幾個。

根據以上法令,歐洲壁掛爐公司基本上不在歐洲銷售普通壁掛爐,那麼歐盟範圍內他們可以生產普通壁掛爐,生產後銷售到歐盟範圍外是允許的。

整個歐盟含土耳其壁掛爐的銷量量,最近幾年大家公認的銷售數量介於500到550萬臺,這個銷量每年都有微小的跌幅。

所以歐洲壁掛爐公司基本上都是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因此他們把中國市場作為最後賺錢的機會,

據我所知

博世熱力2018年全球範圍內都處於虧損

威能好一點

菲斯曼靠大鍋爐作為盈利點,也還不錯

BDR則困難重重,利雅路被賣、法羅力被財團收購都是因為壁掛爐廠商的生存困難,這個是基本面也是歐洲市場上大家所公認的。

BDR由這幾家公司組成: B 指BAXI,D 指的是 DE DIETRICH,R 指的的REMEHA,還有其他一些小的子公司:伯爵和夏貝之類的小品牌,小廠商。

有人都在說自己在歐洲銷量最大,然後在中國來吹噓。

那麼根據我得到的資料和數據,基本面如下:

威能博世是第一梯隊,他們每年歐洲範圍內普通爐和冷凝爐的銷量差不多都是1百萬以上,大概是130萬臺左右,兩家相差不是太大,誰都可以吹自己是第一,誰也不否認對方和自己差不多,這是歐洲最大的兩家,除了這兩家可以自稱歐洲第一以外,其他敢自稱第一的都是在吹牛。

那麼第二梯隊是誰?

我得到的數據是

BDR, 喜德瑞,他們的年銷量在80萬臺左右,因為他們由3家公司組成:八喜(BAXI)、荷蘭Rehma和法國的De Dietrich(德地氏),在這三家公司組合後,他們的產能躍居第三位,成為第三大歐洲壁掛爐製造商。

下面那些廠家就輪到菲斯曼阿里斯頓

一般說來,菲斯曼和阿里斯頓算是沖在前面的,大概有50-60萬臺,可能菲斯曼會多一點,阿里斯頓會少一點,但是相差不大.

利雅路 40萬臺左右

依瑪也差不多40萬臺左右。

其他義大利廠商都屬於小弟弟了,要下一個檔次。

至於國內說的沃樂夫

他們的年產量不大,屬於10萬臺級別的,德國沃樂夫普通爐長得和誰很像呢?說來有人還不信,那就是伊朗IRG, 英文名IRAN RADIATOR GROUP,其實沃樂夫曾經找IRG代工過普通爐,是不是大跌眼鏡吧??當時我問沃樂夫的德國人,怎麼兩款這麼像,他們承認找IRG OEM過,至於現在還是否有合作關係,我就不知道了,這個答案是3年前給我的。

大概以上就是歐洲市場上的一些銷量和市場方面的東西,給大家一些專業一點的介紹,免得被人忽悠了。


贊助一個圖吧。

我平時不太愛討論這些,顧客都是盲目的,他們不看數據,只相信耳朵聽到的。

明年第四的亞特蘭蒂應該也會進入中國,不過市場格局基本成型,看房產項目能不能有突破。


前幾天在一個說博世全球第一的帖子裏,我還說是五毛黨呢。

到底誰是第一,全靠各家chui唄!


可能我們生活的不是同一個地球


謝邀

銷量第一重要嗎?

你這問題就像是在問大眾豐田本田哪個好,不看具體型號具體價格怎麼比?


銷量代表了品質,菲斯曼的售後確實做得不錯,但是機子總是換,換配件價格高,售後態度好用什麼用呢?


吹牛的、歐洲工廠都沒有,還銷售什麼?土耳其和國內生產的。就像史密斯一樣,美國哪有熱水器廠?都他奶的花錢買個營業執照而已!


我怎麼喜歡小眾,依瑪,是我太非主流了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