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小朋友在看書,媽媽說她沒有認真看,她覺得委屈,媽媽說她不該這麼嬌氣,於是順手拿起拖鞋打女兒的腿,打了之後就是一個鞋印,小朋友嚇壞了說不出話,媽媽也嚇到了一下把她摟在懷裡,自己都快哭了

故事二:小朋友向媽媽要手機,媽媽正準備打開抽屜,孩子在一旁的抽屜里翻,媽媽氣壞了,說女兒沒長眼睛,讓她在自己找的地方翻,小朋友沒有這樣做,媽媽生氣了,跑到一旁躲起來說不要女兒,女兒沒找到媽媽一直在哭,揉眼睛,後來媽媽看見女兒有些心疼就摟在懷裡哄她故事三:小朋友早上因為洗臉不聽話,媽媽用手指傷到了女兒的臉,中午孩子回來說老師問她怎麼了,邊說就哭了,媽媽估計意識到自己不對了急忙哄孩子,給她擦眼淚哄她,還說給她買東西。

這三個故事都是真實的,大家可能驚嘆怎麼這幾個媽媽都這麼暴脾氣,暴戾,專制,不懂愛孩子。

可是我看到的許多父母都是這樣:孩子不吃飯就說我要打死你,孩子成績不好就說丟盡了我的臉,把你扔掉算了,孩子不聽話就打,打了又哄,有時自己又哭又笑……可想過那可憐的孩子,他的心智是不成熟的,他受不了你如此強和迅速的情感變化,他甚至不明白髮生了什麼,他心裡的善良受不了自己違背你,更受不了自己會惹得父母哭,所以他覺得自己有罪,這些父母能感覺到嗎?他們有時還自誇我的孩子只有我能哄好,你能哄得到孩子不哭,你能彌補他的心靈創傷嗎?你能感覺到他細膩的情感變化嗎?你能真正做好他的心靈輔導工作嗎?你能注意下自己作為父母的形象嗎?這真的是個值得深思的課題!


打孩子是家長黔驢技窮的表現。所以,家長要努力提高自己育兒的智慧和能力。

如果出現極端情況,打了孩子,事後,一是,道歉,告訴孩子自己處理方式太急躁,但是,孩子的錯誤,孩子必須認識到。二,如果直接道歉對很多家長比較難,也要把這個信息傳遞給孩子,就是,父母生氣的是他的「行為」,不是他這個人。這樣孩子不會否定自我,不會以後出現極端自殘自殺情況。


不能。別人把你打一巴掌,然後再給你一顆糖吃的時候,你是什麼心情,那麼孩子他跟你的心情一樣。

不要讓打罵毀了你孩子的一生。

你應該反思,為什麼我的孩子會犯錯?會讓我惱怒來打他,不是嗎?

當你想明白的時候,你就知道怎麼來教孩子了,怎麼跟孩子相處了。


這句話不能這麼概論。

這麼說吧,當你教育孩子的時候,本身就是一個巴掌了,當你教育完,孩子可能聽懂後,這時候你是不是得安慰孩子呢?

我這個人可能很矛盾,因為孩子一手一腳是我帶大的,他什麼懂什麼不懂我比誰都清楚。我清醒的知道,我說的話,他能明白,但是他卻要一直裝傻,或者一意孤行認定他的理。

這時候我就會很生氣。

比如他襪子沒有穿好,但是我不知道,他就會哭,他會一邊哭一邊說襪子沒穿好,哪怕這樣,也是慢慢教出來的,以前他知道哭,什麼也不會說。


還是要分情況對待。

打一巴掌給顆糖吃這句話寓意先受罰後表揚。在適當的時候這麼做確實是有必要的。選擇性的問題該給小孩子立規矩讓他明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他明白改過之後可以給予適當的表揚給予他鼓勵。

不過你文中的故事這種,怎麼說呢,不太合適這一句話。三個小故事提現的都是父母對於情緒的表達不妥當。

說實話我也偶爾會犯這樣的錯誤。。比如他不好好吃飯,一直喂進去吐出來。一碗飯可以吃一個半小時,有時候真的耐心耗盡變得狂躁無比。又或者他總是突然咬我咬到淤青或出血真的讓人痛到忍不住大吼。

有時候你知道這樣做不對,但是當時的情況下你確實又這樣做了。因為有些情緒來的突然是下意識的。就像我過後也會反省自己不該對他大聲,畢竟他才一歲多。

因為第一次當父母,有些時候我們自己還像個孩子,卻又不得不堅強起來。

也只能摸索著慢慢改進吧。畢竟人無完人。


不到萬不得已還是不要打孩子吧,大部分家長都是跟孩子講不通的時候直接上手打孩子的,這種情況下,孩子根本就不知道為什麼挨打,所以原有行為也很難改變(可以了解一下操作性條件反射)。然後家長這邊覺得打一頓很快就不搗亂了,就以為這種解決辦法很有效,按照行為最小努力原則來看,家長認為他們找到了最便捷的方法,然後就會頻繁使用。(這個主要還是因為在激動的狀態下沒辦法集中注意力來思考更合適的辦法,容易出現意識狹窄,只顧眼前,所以就會情急之下打孩子)長此以往,家長孩子之間的有效溝通就慢慢變少,慢慢的就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挨打多了,孩子覺得自己做啥都是錯的,慢慢沒信心,自卑。一種是學習了父母的解決方法,跟別人難以溝通的時候就上手打人,性情暴虐。

所以,家長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最好能先冷靜下來,在人多的時候也請保持冷靜,看見家長突然暴打孩子挺嚇人的,兩人分開一會,冷靜思考一下然後再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一定要多想辦法,畢竟馬克思也說了矛盾無處不在,所以,不能就一直打下去。等到孩子大了,也需要想辦法跟孩子溝通,減少冷暴力。

如果真的覺得孩子就是天性有問題的話,建議做專業的心理諮詢,嘗試最大程度緩解問題。


不可以偏概全,有的孩子確實可以,但是有的孩子還真不行。自己的孩子可不可以,需要觀察,但也不建議嘗試用這種方法,畢竟這是粗魯暴力的方法,原因有以下幾點:

1、現在的家庭,孩子相對較少,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相比我們這一代,父母那一代都是這樣的。為什麼父母那一代使用這種方法比較普遍呢?原因很簡單,那時候家裡的孩子都比較多,管不過來,打孩子或許家長沒有那麼心疼;還有就是,孩子的教育主要還是受知識水平的限制,父母那一代的知識分子畢竟是少數,這可能也是簡單粗暴的一個原因;還有就是,以前孩子多,老大挨打,小的都看著呢,有時候孩子看多了也就習慣了,只要老大承受住了這種被打的行為,其他孩子自然也會覺得犯錯挨打是正常的,可以說,那時候孩子的信息閉塞,心理承受能力是比較強的

2、現在家長的學歷和知識水平大幅度提高,很多家長開始注重孩子的教育問題,特別是早年教育的問題!而且,現在小孩也比我們這一代聰明太多,好多東西,一教就會,而且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極強,我們的後代只有這一個或者兩個,很多家長也開始把大部分精力轉移到孩子身上了。這說明什麼,說明現在的孩子,真的有那種無師自通的本事,只需要家長稍微多一點耐心,教育孩子完全不必要動用武力手段!

3、這一代孩子,大部分嬌生慣養,沒吃過什麼苦,也沒有受過最,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特別是以前父母從來沒有這樣對過自己的情況下,如果父母沒有及時排解孩子的心理問題,很容易影響孩子以後得成長,或者說這種心理陰影會伴隨孩子一生,我們作為家長的還覺得挺好呢,這就麻煩了。所以,既然孩子沒什麼原則錯誤,盡量不要打罵,還是以早期說教方式為主,讓孩子健康成長!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