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遍這套書,心中很多感動和想法難以說清,最喜歡少平,歡迎大家說說對少平,你們有什麼看法?


我一直認為體力活是一件痛苦的事,覺得苦中作樂大多是一種自我欺騙的無奈,也一直不理解老一輩革命者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激昂的奮鬥奉獻精神。直到讀了孫少平,才知道奮鬥的意義,奮鬥的幸福感,不至於完全說服自己吧,但至少知道有那麼一群人以奮鬥為幸福,會無私奉獻,對他們更生敬佩之情,對中國那段歷史有一個更好的感知。


看到你的邀請,我覺得我必須要回答一下。

《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是我最喜歡的書籍之一。最開始接觸到這本書是我哥介紹給我的,於是我就在淘寶上下單了一套。

那陣子我上高中,高中嗎,沒好好學習,倒是看了不少書。這本書到手了後基本上是下課看,上課也看(別學我)。

書中的人物我最喜歡孫家三兄妹,他們三兄妹每個人都有自己內種特殊的頑強的信念,堅定不屈的精神。其中少平給我的印象最深!

我最佩服的就是他特別能吃苦。當初他在黃原城裡攬工,白天背死沉死沉的石頭,後背磨的沒有好地方。晚上住裸房?但是就在這麼惡劣的條件下,他仍然能夠點上一根蠟燭,藉助微薄的燭光繼續讀書。(我要能有他一半也行了。)

再有就是在桐城煤礦,每天沒日沒夜的幹活,還能抽空學習。太狠了。

我一直在試圖學習他這種肯吃苦的精神~還有就是到哪都能靜下心看書。

答的很亂,還有點不對,湊合著看吧。

最後附上我最喜歡的一段。


孫少平是一個令人十分敬佩的人,他一直都是十分自尊敏感,中學時期常常因為家庭的窘境而自卑傷心,但是他仍然十分進取,特別是他的的心中有著遠方和另一個世界,很多人不會理解他心中的世界,就像他的哥哥孫少安也不理解,我覺得的我可能有一點理解吧,我認為他心中的世界,就是他生來就不屬於雙水村那片土地。我時常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有的人的世界就在家鄉,有的人的世界在遠方,有的人的世界在上流社會,有的人的世界在普通社會底層,我認為沒有高低好壞,只有適不適合,一個人能做的就是找到那個真正屬於自己的世界,在屬於自己的這個世界裡奮鬥就是生命的意義。孫少平追求自己心中的世界,毅然地走向遠方,是命中注定,所以無論他在他鄉工作的辛苦與否,他的心裡總是樂意的。對孫少平的情感有很多,濃縮成兩個字就是敬佩。在探求人生的意義中,毫無疑問,他是一個英雄!


說說感悟:

他太理想主義了,現實太過於殘酷,最後田曉霞在大水中因為救人離世,只留下一本日記本。他最後照顧著老師傅的遺孀,歸於平淡。他的前半段人生遇到的女孩子,最後都不能跟他在一起。在平凡的世界裡,他也只是個理想主義的平凡人。

他受苦受難,經歷時代變化,經歷了高考改革,經歷了很多大起大落,但他可以為了求知廢寢忘食,樂而忘憂。吾生有涯,知無涯。這種理想追求,估計能做到的人很少,但在那個年代裡,他確實追求著,這種不懈的追求一直進行著,一直持續。不管是何時何地,何等身份地位,不管受苦受難,傷心開心,不管結果如何。他都保持了對生活的熱情,也沒有放棄對知識的渴望。

說說個人看法:

不喜歡這個角色,因為他過於忽視了自己的痛苦,還讓自己的痛苦一直持續下去,這一點,就算是通過知識和樂觀也沒辦法改變。那個歷史大背景里實在是有太多像他這樣的人了,很多時候,他們是很無奈的,這就是平凡的小人物,知識對於他們來說是奢侈品,很多人最後也沒有跟想的那個人在一起。

很感慨《平凡的世界》竟然能用這麼平靜的語氣來敘述,孫少平的那些經歷又那麼揪心,在這種時代的渲染下,現實和理想的差距又那麼明顯,反差那麼地大,對比那麼強烈,真的可以說是暗流涌動。

資料:


"雖然辛苦,我還是會選擇那種滾燙的人生。"


他是平凡的孫少平,但他活的不平凡


我覺得是他讓我明白了勞動的可貴之處。依靠體力勞動生活的人仍然值得完全的尊敬,每個人都是平等的,職業無貴賤,只是社會分工罷了。孫少平個人覺得更多的是寄託了作者對於理想的渴望,對於擺脫現實情況的掙扎。孫少平是千千萬萬平凡勞動者中的一員,他的平凡生活也是千千萬萬不平凡人的生活。


聽到少安少平,腦子裡條件反射四個字「青年!青年!」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