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去了解一下精神分裂症,多重人格症。


關於這個問題,以前寫過一篇短文,推薦給你《我為什麼是我》。


我不是很相信唯物主義,我總覺得我所看見的這個世界是造物主為了我一個人所打造的,我的生活、思想範疇、眼界等等都是規定好了的,其他幾乎所有人只是NPC。舉例,平時偶然接觸到了一個新的生僻知識,比方說柚子長樹上(我很沙雕這個知識一直到高二寫地理題目說柚子樹長蟲我才知道),在此之後就會有很多關於柚子長樹上的消息以各種各樣的途徑展現在我眼前。就好像是這個世界刻意的一樣。順便還有人給我科普了榴槤也長樹上。

而別的「真正的」人,也就是和我是同一物種,而不是npc的人,生活在於我完全不同的世界裡,也許我和其他「人」會有交集,但我在ta的生活中也只是一個npc,畢竟每個人的世界都是不一樣的。「上帝」也許會通過的我的傳述去告訴ta一些知識。

大膽猜測一下,地球上的真正的人或許並沒有那麼多,也許有些人單單純純就只是npc。我甚至懷疑有些理論、歷史、名言、名著都是「上帝」為了培養某個真正的人的性格而創造的。

又說不定世界上只有我一個是真正的人,或者只有你一個。

說不定我寫這篇回答也是上帝通過我的傳述交給你這個懷疑論。

說不定你看到的這篇回答只是一個純粹的npc專門給你看的。


我當然是我,你纔是別人。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從不同的基因,到不同的成長環境。許多成功學試圖教人成為下一個比爾蓋茨,下一個馬雲。事實是,永遠不會有這樣的事發生。即使復刻了基因,也復刻不了他們從小到大所有經歷的事,成長的環境,以及他們看待事物的方式。

我之所以是我,是因為我認知到了自己的存在,照鏡子時,清楚裡面的人就是我的倒影。

而有實驗表明,如果讓一個人按上假肢,並且面對鏡子側面,觸碰假肢時,在鏡子背面的手也給予相應的刺激,那麼漸漸地,人就會以為假肢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當假肢受傷時,大腦也會認為自己真的受傷而產生相應反應。所以可以說,自我認知其實與人的自我意識關係很大。如果你的意識告訴你,你是另外一個人,那麼你也有可能真的變成另外一個人。就像精神分裂者,每個人格都是不同的人,只是共用一個身體。


你是別人


沒事也喜歡糾結這個。當然是沒有答案的問題。非得找答案去,去宗教裏馬虎可以找到一些些。不過依舊無法解釋當自己問這個問題時,那種難以言喻的感覺。但是這又是一個很哲學的問題,當然你讀完全部哲學書,你也找不到答案。

好吧,有時候我就把這個問題當成某種情緒下,對自我的不可肯定………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唔,這個東西我是這樣理解(有點抽象不知道怎麼講清楚)。比如,只要你是一個有著獨立意識的個體,那麼所謂的我應該就是你的意識,就算外在的形象改變了,你依舊是「我」;也可以說你在你自己看來是我,但在別人看來就是別人


以前不能解決,現在可以,整容變性,安排


如果是別人你也會問為啥是別人不是你


很多時候在想這個問題,比如為什麼現在做這件事兒的人是我自己,為什麼我的生活是這樣的,為什麼現在敲鍵盤打字的是我,一個在思考的生命體。有沒有可能我現在的行動,作為,想法和思考,正有更高智慧(更高維度)的生命在拿著放大鏡看著我的一舉一動,高智慧的生命改變我們的命運就橡拿筆捅破了窗戶一樣簡單。

為什麼我的人生是這樣的,而不能體驗一下別人生命的意義。

答案來了,為什麼我是我,而我不能是別人。

我們只不過是有思想的生命體罷了。


也許是由於你的基因,和你從小經歷的事情以及後天習慣和教育的養成,讓你成為了現在的你。

但是人也有很多層面,比如自我,本我和超我,看你對自己的剖析能到達哪一個程度。你之所以成為你,是由無數的必然條件和偶然條件造成的。


因為,任真閑笑語,終日不知歸。


鏡像問題:為什麼你早飯喫的麵條叫麵條,而不能叫饅頭?


某個角度上來說,我們已經是別人了,不然為何會有成為你自己一說?

而事實上,我們一直都走在成為別人的路上,想像別人一樣有錢,想像別人一樣優秀,想像別人一樣自信……就算是,想成為更好的自己,那也是想,而不是做,也不能做(因為我們永遠不能到未來去做事),更不是此時的「做」;那也是未來的自己,而不是此時的自己,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別人」。

所以,結論出來了:我們已經是別人了,只是還不是我們自己。


有時我也在想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曾一度困擾著我。還是忙起來吧!使自己忙起來,就沒閑功夫胡思亂想啦!


難道你在遊戲開始時選好了角色,遊戲中還能重新選擇嗎。


我也經常想這個問題。好奇怪,為什麼」我「的思想在這個軀體裏,而不是別的軀體裏。


人格分裂時,能有很多個我。如果只有一個我,該慶幸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