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對名詞和形容詞傻傻分不清。


作為一種沒有詞形變化的分析語,區分名詞和形容詞沒有太大意義吧。兩者都是靜詞。


沈家煊:漢語裡面動詞都是名詞

題主:漢語裡面名詞和形容詞分不清

類型學家(一部分):漢語裡面形容詞更接近動詞

高名凱:咱漢語沒有詞類


根據它能夠在句中充當的成分來判斷。

比如英語中beauty為名詞,beautiful為形容詞,是對應於beauty可作主賓語(This rose is a real beauty),不可作定語,而需要變形作beautiful纔可作定語(This is a beautiful rose)。

那麼問題來了,怎樣確定一個漢語詞語所能夠或者說所一般地充當的成分呢?答案仍在於句子。因為漢語是孤立語,詞語的句法成分不是靠自身的長相,而是靠它在句中的順位、與其它詞語的關係來決定,所以,嚴格來說,對於很多漢語詞語,我們應該說它可以用作XX詞,而不能說它就是XX詞。

參考以下例句:

  • 發財是我的夢想——(下劃線部分的詞性)名詞
  • 這棟大樓美輪美奐——作謂語,形容動詞
  • out了——形容動詞
  • 做人別太王某某——人名作形容動詞
  • 高傲的他從不低頭——形容詞
  • 我們理性討論,大家認真聽取——副詞
  • 你就缺少那麼點認真——名詞
  • 題主般的 題主 題主地 題主了——分別為形容詞、名詞、副詞、動詞

下面我簡要地整理一下基本的判斷邏輯:

句中的定位(基本地憑藉語序、黏著等手段來實現)——所充當的句法成分——某詞語的可充當該句法成分的能力——可歸作的詞類

可以看出,這種觀點更具有認知語言學而非傳統的結構主義語言學的背景,這意味著,一個詞語是什麼詞類,根本地取決於人腦這個主體怎麼使用它以一定的廣泛性。我們怎麼用它呢?在漢語裏,我們所主要採取的語法手段就是語序,所以,我們怎麼排序一個詞語決定了它的句法成分,而大量的充當某一句法成分的實踐決定了它足以被歸納作某一詞類的可能性,其既作為一個分析的結果,更作為一個運用的結果。

應該注意的是,一個詞語假如孤立地並未排列在句子中,就沒有語序定位可言,沒有句子成分可言,嚴格來講就沒有固化的詞類可言。屈折語的情況就不太一樣,在於屈折語大量而普遍地特定化了詞語可充當某一句子成分的能力,憑藉為詞語附加專門的詞尾,如tion(名詞)、lize(動詞)、ful(形容詞)。這背後也關聯到一個重要的事實即,詞類這個玩意兒壓根兒就是印歐語世界提出來的,而傳統漢語的世界只孕育出過實詞和虛詞的分法。他們那麼分,是因為他們那麼用了,並不是因為詞語本體論地就是那樣;當且僅當我們也那麼用了,纔可以那麼分;假如我們沒有那麼用,卻僅以分析而非使用的角度來劃分詞類的先天屬性,則是為一種沒有意義的強加,如動名兼類、名動包含等實則荒謬的說法。


可以從他們的語法功能和語法特點進行判斷。

名詞和形容詞都可以充當句子成分,雖然二者充當句子成分有時會重疊,但是名詞主要充當主語和賓語,這是判斷名詞的必要條件,而形容詞主要充當謂語,這是判斷形容詞的必要條件。

名詞充當謂語的時候,主要表示姓名身份等等,如"他,大學生"。形容詞充當主語或賓語時,則具有指稱性,"驕傲可不行",此處的"驕傲"作為充當主語,指的是驕傲這一行為。

再從語法特點上看,名詞和形容詞最大的區別就是能否和「不」的修飾,名詞不能與其組合,也不能進入「x不x」格式,形容詞重疊表度量,名詞能和數量短語組合,這都是二者之間的區別。


名詞不能用副詞修飾,比如「紅」是形容詞,可以說「很紅」「不紅」,「紅色」是名詞,不能說「很紅色」「不紅色」。顏色詞「紅橙黃綠青藍紫」中只有「橙」不能接受副詞修飾,不能說「很橙」「不橙」,故「橙」是名詞,「紅黃綠青藍紫」是形容詞。


最近也很犯愁這個(要考試可我不會啊!!!!)

於是就想了個辦法。

「答案」

+「不」→否(不答案,不能+「不」)→可能是名詞或形式動詞

+量詞→是(一個答案,可以+量詞)→名詞

結論:答案是名詞

耍耍小聰明,應付下考試,真正的現漢劃分詞性肯定不這麼簡單。

要想學好現漢,還是得多下功夫。

反正,我先應付考試了。

溜了溜了。


詞性呢,要根據這個詞在句中的位置來判定。「安靜的女孩子」,「安靜」就是定語,形容詞;「保持安靜」,「安靜」就可視作「保持」這個動作的對象,名詞。「請安靜下來」,「安靜」就變成動詞,「下來」作補語。為方便理解,舉個打籃球的例子吧!籃球隊裏有多個位置,前鋒、中鋒、後衛,就如同句子裏有主、謂、賓、定、狀、補句子成分一樣。每個人都可以去打不同的位置。為了起到這個位置的作用,球員就要改變自己的狀態以適應這個位置(例如組織後衛需要控球好,擔負起串聯球隊的作用)。同樣,把同一個詞放在句子裏的不同位置,為了完成這個詞在句中被賦予的角色位置,同一個詞的詞性就可能發生變化。


費這個勁,

能跟這組成詞的都是名詞,

這蘋果多少錢?-蘋果就是名詞;

這大蘋果多少錢?-蘋果是名詞;

這超級無敵的大蘋果多少錢?-蘋果是名詞;

顯而易見,「這」和「蘋果」中間的就是形容詞

這蘋果多少錢?-沒有形容詞

這大蘋果多少錢?-大是形容詞;

這超級無敵的大蘋果多少錢?-超級無敵的大是形容詞;

當然這後面還可以帶上bi(日常用語。。。。感覺這bi挺常見的)

這bi蘋果多少錢?-bi這裡可以當形容詞,也可以當語氣助詞(同噫籲戲)

可以當主語的一般都是名詞!

蘋果多少錢?-蘋果就是主語

大蘋果多少錢?-大蘋果是主語,大是很抽象的形容詞,所以蘋果是名詞

超級無敵的大蘋果多少錢?-這裡什麼是主語?超級無敵的大蘋果是主語,超級無敵的大是抽象的形容詞,所以蘋果是名詞;

日常用語中,只要你見過的東西都是名詞,什麼量子啊,書本啊,蘋果啊,豬肉啊,傻叉啊;

主謂賓定狀補,這是初中學的吧。。。上面都是個人理解;


題主這個問題就很宏大了,因為實際上詞類劃分的問題現在也還是爭議的焦點。很多現代漢語的大師提出過自己的觀點,比如黎錦熙先生的「依句辨品,離句無品」;高名凱先生的「詞無定類」(後來他的觀點有一定改變);郭銳先生的依據詞的表述功能劃分詞類,等等。

從站位上的,有人持句本位觀點,有人持短語本位觀點,有人持詞本位觀點。站位不同,劃分的結果也就不盡相同。

目前國內比較主流的是短語本位。本來想舉幾個例子解釋一下,但還是覺得三言兩語就想解釋清楚是很不負責任的,也容易誤導別人。題主可以看看相關的專業書籍。


帥哥

這是一個名詞

帥,這是形容詞

你很帥

你是個帥哥

懂了嗎?名詞一定會有數量,無論可不可數(好多水)或者省略數量,你是帥哥。但是加上數量句意是不會變的。

而adj,你超帥的。你是個帥。加上修飾詞(如,超 ,很,句意不變),但加數量,會很奇怪。


要分清現代漢語裏的名詞和形容詞很不容易,她們通常具有多重性。不和英語一樣。

例如:驕傲的孔雀。 這裡的「驕傲」是很明顯的形容詞。接下來你看看這句話

你是我的驕傲! 這裡的「驕傲」又是什麼詞呢?

文科和理科不一樣,答案不是唯一的,你需要結合語境去看。

文科和理科唯一想通的就是你要有強大的羅輯思維能力。

學文科思維定勢是大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