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事自尊心,不喜歡別人看不起自己,怎麼樣調整心態?


謝邀。

前方預警——全文字無圖!!

————————————————————————

關於自尊心,首先,百度了一下官方解釋:自尊心是指一種由自我評價所引起的自信、自愛、自重、自尊,並希望受到他人和社會尊重的情感體驗。

————————手動分割————————

然後,我要說的正題是關於題主的自尊心。

俗話說月滿盈虧、物極必反,過度的自尊心也是自卑的一種表現,比如:害怕別人看不起自己、會覺得身邊人竊竊私語是在議論自己、一件事沒做好腦袋裡立刻會出現「好尷尬、別人怎麼看、有點丟臉哦」……

這些其實都是自卑的表現。我曾經有個學生,非常典型也非常極端。二十五歲了依然狂傲不羈,認為自己什麼都懂什麼都厲害,別人的不認可都是別人不懂自己,導致後面發生過很多本不該發生的事。有一次,團隊出去玩,他的領導讓他當隊長,帶領照顧夥伴們,比如安排食宿、組織活動、檢查人員等。那就檢查人員這一件事上發生問題了,起因源於說好的時間集合,有兩個女生沒準時到,女生貪玩拍拍照耽擱了也正常。這哥們呢突然一個腦袋急轉彎「她倆就是級別比我高看不起我,我晚上要跟她們理論,問問她們為什麼看不起我,我哪裡做錯了」。真的是……後面經朋友勸阻沒去成,但接下來的行程就當甩手掌櫃了,完全沒有履行到自己隊長應該的職責,因為他認為反正別人看不起他,乾脆就不做了。

其實這是一種心理問題,一個人越是表現什麼,那越是缺乏什麼,覺得別人看不起自己的時候,恰恰是渴望得到認可。

回到題主這裡,也是這樣的,渴望認可!!

渴望認可這一心理需求的根源很深,更多會追溯到原生家庭、童年的某件事上。

一般這5種的家庭成長的孩子或多或少認可感都不會太強,甚至自卑!

1.過度勤儉

勤儉節約一直是我國提倡的傳統美德,那個年代物資不豐腴,老一輩人都會很勤儉,每個孩子多少都有攀比心,會在無形中灌輸自卑心理。

2、暴力的家庭

父母是幼小孩子內心中最深切的依靠,兩個人和和睦睦的,孩子就會十分的安心,但是如果父母之間經常吵架甚至大打出手的話,會對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難以癒合的創傷,這會讓孩子產生心理陰影,變得脾氣暴躁,和同學之間也會少言寡語,更可怕的是那種表面開心活潑,內心獨咽苦楚的孩子。

3、對孩子過度嚴厲

?俗話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很多家長就已經規劃好了孩子的一生,從小對孩子要求很高。當孩子發現自己達不到父母的要求,就會失去前進的動力,覺得自己做不到,得不到父母的認可,從而缺乏自信。

4、「強權」父母

很多家庭,其實並不是很民主,父母的性格都很強勢,對於孩子生活中的各種選擇,只是以自己喜歡的來選擇,完全不考慮孩子的感受,不尊重孩子,這樣就會讓孩子的性格變比較自卑,沒有自己的主意,總是害怕。

5、經常批評孩子的家庭

有老一輩的人的育兒觀念,堅持棍棒之下出孝子。小時候經常受批評,即使做了件值得高興,值得鼓勵的事兒,也是被批評不夠完美,時間一長,很容易造成孩子自信心下降,慢慢變得自卑。

題主可以對照下原生家庭,不是絕對,但願能對你自我認知、自我調整、自我進步有幫助。

我小時候的家庭都有這5種家庭的影子,成年後的我某一天意識到後花了無數的方法來修正自我,雖說現在並不完美,我也允許自己不完美,但自己的心理好了很多,也開心了很多。

希望我自我調整的經驗和身邊人的案例,以及大學粗淺的心理學能幫到題主!!


屬於自己的底線,不容侵犯


我回答問題你給我錢,這就是自尊心。


自卑、不自信,但自身會反對或反抗這種想法,潛意識裡「希望」自己是一個自信而強大的人,與外界的每一次「對抗」其實就是再一次面對真實的自我,從而自我懷疑自我矛盾而又難以排解,所以有時會很敏感、容易暴怒或心情抑鬱難解。

解決方法:

1、認清自我。寫下自己的缺點,寫下原因,寫下可行的解決方法,如果是不可解決的,找到補救方法。

2、時常刻意控制呼吸。保持平心靜氣,以便能以理性的心態應對外界事件,嘗試去客觀分析而不是胡亂猜測。

3、多看書。最好是名人偉人的自傳或開拓眼界視野的書籍,認真看,帶思考,每晚看一個小時,看多少是多少。

其實單單堅持第3點,你就可很好調整自己的心態。


有時候自尊心不值錢,因人因事而異


謝邀

我上的高中是重點高中,但是高一成績很不好。高一下學期第三次月考很差勁,晚二自習發完成績單後我前面的一個男生,當著班裡四十來個人(全班五十多人,有的人出去了)指著我的鼻子,居高臨下的看著我,說,你是不是又考了三十多名。當時全班人停止躁動看著我。然後我壓抑不住自己的情緒,晚三在實驗樓旁邊哭了半節課。眼睛哭腫了,低著頭回教室,我同桌問我你是不是哭了,我冷冷地說有什麼事是值得我哭的嗎。

什麼是自尊,這就是。


自尊心,就是希望被得到尊重的心理,人都是希望被在乎,被重視。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