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知道太極拳四兩撥千斤,但你知道太極拳的千斤打四兩嗎?

有師父教是一方面,另外就是你有沒有機會和人試手。光靠老師講那是沒用的,《5年高考3年模擬》你不刷個好幾篇,照樣考不好。

市面上正規的太極拳館你都可以去,進了這圈子,你就有機會認識人了。


不知道題主在哪裡?

河北的楊合發,揚州的田金龍,四川樂山的石磊,都很好。陳家溝的王戰軍功夫也很好,只是不一定教。


十年不出門,這裡有幾層含義,古代學拳,或是請教師 爺到自己家裡教,或是到師父家裡學習;師父來自己家裡,大家容易理解,包喫包住,逢年過節有禮金,拜師費、類似年終獎的過節費等等都是收入。但是到師父家裡的,就像太極拳裏傳說的楊露禪偷拳,喫住在師父家,打長工,師父家燒水做飯、洗衣拖地,哪裡有活忙哪裡,這個不出門就是守著師父的時間要長,真功夫才上身。形意拳李洛能也是在了師父家裡待了多年,才得真傳;這裡指的就是時間。

張安邦理解的十年不出門還有一層意思,就是真功夫不上身,除外闖蕩中不報 師門,不報出師門名號,一來失手給師父丟臉,二來江湖經驗不足,給師門及自己招來禍端,最後跑了和尚也跑不了廟。如果你想學到真功夫,現在一定要就近,就近才能常年堅持,除非有了基礎,到外地讓名師指點一下是可以的,基礎的還是找個長期靠得住的師傅靠譜。

現在不同以前,少年要忙學業,中年要忙事業,不可能在師父家裡一待十年,上哪裡去找真正的太極拳師傅,而且還要就近。大家不妨從幾個方面著手,一來是傳承,名門正派,成名的大師不會隨便收弟子,還是值得跟隨的;二來看戰績,比賽成績,這是實打實走出來的;還有就是轉益多師,師父再好,不一定適合你,貨比三家,在以前不行,以前要從一而終,現在比較比較也是人情使然,更是世道變了,沒辦法。有了基礎,也要四處訪一訪,遍訪名師,多些人指點,少走彎路。受傳統陋習的影響,保守的師傅還是很多的,大家多個心眼吧,沒辦法,一下子就得真傳那是電影,現實中讀個書還要小學老師、中學老師,更何況江湖水深的武林。

關注張安邦,聊聊武林中有趣的那些事!張安邦給您聊的這點學習太極拳的經驗,學習其他拳,或者其他傳統技藝都是一個道理,觸類旁通吧!


不要沉迷在四兩撥千斤裡面,永遠都是大的打小的。小的打大的是在水平不對等去情況下的,要不然為何各種比賽都要等等級。

武術的訓練的步驟分為,一身體素質的練習,二對練的對抗意識培養,三對抗訓練的經驗增加。

後面兩者是檢驗前面的方法的正確性的標準。。

從目前的大環境來看,二三已經很多練太極拳的都丟掉了,那如何確定一是對的嫩,只能看錶演了。表演完了大家就想像了,或者直接就跳起來說我是養生的了。

所以就是目前的這個現狀。

可以考慮一下學習我們的技術,毛遂自薦了。簡單高效,養練合一。簡單高效,隨時隨地出重擊


其實還是有好多的,主要你要找到合適的圈內人,一問大家基本都知道點。順便問下題主坐標哪裡,要是熟悉的地區我也可以幫你想幾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