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識執著世界上一切都是我,怎麼改變呢?別人說話罵人,我就感覺是在罵自己,然後很不舒服,就要怎麼用第六意識改變第七識呢?現在記憶力都快沒有了,怎麼從無記中出來呢?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清凈施。何等為十。所謂

平等施。不揀眾生故。

隨意施。滿其所願故。

不亂施。令得利益故。

隨宜施。知上中下故。

不住施。不求果報故。

開舍施。心不戀著故。

一切施。究竟清凈故。

迴向菩提施。遠離有為無為故。

教化眾生施。乃至道場不舍故。

三輪清凈施。於施者受者。及以施物。正念觀察。如虛空故。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清凈廣大施。


阿難。我以十法得證菩提。云何為十。

一者 能施所愛之物

二者 能施所愛之妻

三者 能施所愛之子

四者 能施所愛之頭

五者 能施所愛之眼

六者 能施所愛王位

七者 能施所愛珍寶

八者 能施所愛血肉

九者 能施所愛骨髓

十者 能施所愛支分

是名為十。我行此法。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你描述的這些其實都是第六識的分別,第七識的分別不是這麼粗的,是意識很底層的微細的一種指向,不是你現階段可以直接操作的。


應當修學般若智慧,修出離心。

前提要在善知識指導下,從基礎開始修學佛法。千萬不能自己盲修瞎練,誤入歧途。


可以參考佛陀的說法:

https://zhuanlan.zhihu.com/p/41021329?

zhuanlan.zhihu.com圖標

釋迦牟尼佛為度眾生來到世間,在菩提樹下示現成佛之後說的第一段話就是,「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奇哉的含義就是奇怪,佛的智慧至高無上,真實圓滿,沒有任何的障礙,佛為什麼會連說奇怪,奇怪,這其中有什麼含義呢?大乘佛經聽懂學明白了就會知道,這是佛心慈悲,為了救度芸芸眾生出離六道輪迴,永不受苦受難,幫助眾生都能回歸自性,圓成佛道,得到與諸佛如來一樣相同的真實利益,吸引我們眾生的注意力而故意說的。

佛得到的真實利益全部都是自性之中的,佛說我們眾生的根本,真如本性(自性)與佛無二無別,一模一樣,所以從理上講,從根本上說,佛有什麼一切有情眾生就有什麼,絲毫不差,廣大眾生應當得到與諸佛如來一樣相同的真實利益。那我們眾生的自性是什麼,裡面都有什麼呢?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中說道:「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佛徹底明白了自性中的所有一切,並且全部都用上了,因果不空,當然就全部都得到了,這就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圓滿成佛)。佛得到了自性之中無量的壽命福報,智慧德能,賢善美好,能超越時空,無所不知,無所不曉,沒有任何障礙,無所不能,佛得到了無量圓滿的稱心如意,我們六道輪迴中的眾生為什麼沒有得到與佛一樣相同的真實利益呢?為什麼會有生老病死,會生活在有成住壞空的娑婆世界,有種種的煩惱、憂慮、磨難、痛苦和不稱心如意呢?

釋迦牟尼佛慈悲地為眾生道出了答案,「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也就是說妄想執著是眾生墮落在六道輪迴受苦受難的根本原因!雖然我們眾生的自性與諸佛如來一模一樣,可是我們墮入了無明,迷失了自性,但以妄想執著,用錯了心,沒有依據本自清凈,具足無量清凈平等覺的真如本性去想、去說、去做。眾生心外求法,違背了自性,用愚痴的心種了六道輪迴的因(種子),造了六道輪迴的業,因果不空,果報就是無量劫來墮落在六道輪迴裡面搞生死輪迴,受盡種種苦難,從未出離,痛不可言。由此可知,妄想執著害人不淺!那麼這害人的妄想執著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佛在經中講得很清楚,是從無明生出來的。什麼是無明?無明就是不明白宇宙人生的事實真相,不明白三世因果裡面的事與理,不明白自己的根本真如本性(自性)是什麼,不知道心為何物,心能起什麼作用,心在哪裡,沒有與自性相應的真實覺悟智慧,這就是無明!眾生墮在輪迴中受苦受難的根本原因就是無明所造成的,所以無明就是眾生輪迴受苦的病根。那我們眾生怎麼做才能開啟真實智慧,破除無明呢?

佛憐憫在六道輪迴裡面受苦受難的一切眾生,所以來到世間講經說法,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廣大眾生開啟與自性相應的真實智慧,把妄想執著愚痴的心去掉,破除無明。佛講經說法是依據自性講的,是自性的流露,是自性的展現,所以說佛經就是自性,自性就是佛經!諸佛如來圓滿的覺悟智慧都在佛經之中。所以學佛、念佛、修行必須要依據佛經,學習佛經,在聽經明理上多下功夫,才能開啟智慧,否則不但不能開啟與自性相應的真實智慧,破除無明,還會心外求法,盲修瞎練,搞迷信,甚至搞邪信。凡夫妄想執著、愚痴的心去不掉,就修不到真實功德,化解不了災難,消除不掉業障,出離不了輪迴,來世還要繼續受苦。學佛人一定要知道,自己的命運靠自己掌握,命自我立!沒有智慧用錯了心,在輪迴裡面受苦受難,都是自作自受。

由於有佛菩薩大慈大悲、大威神力的加持,我們此生才有大福報、大善緣遇到了這部大乘經典裡面的王中之王,能度廣大眾生一生圓滿成佛的如來所說第一經《無量壽經》,所以作為學佛念佛的佛弟子、修行人,一定要像如貧得寶般珍惜這殊勝無比的因緣,一門深入,專精修學,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盡全部的力量受持、護持弘揚這部一生成佛的《無量壽經》,修無量真實圓滿功德,發願求生極樂世界,這才是用真誠心念阿彌陀佛的真實功夫!巧妙用上了諸佛如來的最高智慧,真正用上了阿彌陀佛無量大的果德威神之力,快速回歸自性,破除無明,去掉了妄想執著愚痴的心,信願行具足,決定往生極樂世界,一生圓滿成佛!

妄想執著害人不淺!(住真實慧有聲書系列第二篇)?

mp.weixin.qq.com圖標

有過痛苦,知道皆因執著放不下。就會去想解脫的辦法了。


觀空無常無我,無有我,只有五蘊的流轉,五蘊如芭蕉,陽炎,如影,如沫,無施無受,無作無起,不生我想唯生法想,破我執。

記憶力不好,可以持文殊心咒,或者楞嚴咒(我屬於心思過敏,喜歡思考分析,但記憶力差,年輕時學外語背字典有後遺症,這幾年就特別討厭學慣用腦,年紀大了還學不會楞嚴咒,隨喜讚歎所有持楞嚴咒的行者)記憶力不好一是心亂,二是意鈍,楞嚴咒非常有效一舉兩得。或者每天晚上給地藏菩薩像前供碗水次日早上面南喝下,時間長了,自然會記憶力越來越好,如果能夢到地藏菩薩摸你腦袋那你智慧會越來越明利。

記東西還是靠思維導圖比較好,隨時復盤,打坐觀呼吸思維會增加銳度,有些不重要的事記不起來就算了。有時候能忘也是一種本事。也許是上年紀了吧,腦子轉不動了。

南無阿彌陀佛!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定力比業力利害


本文按照真諦大師的《顯識論》來展開,首先是理論依據,什麼方法可以破滅末那識的執著呢?

第二熏習者。名觀習真實性。此熏習能除執著分別性。是第一熏習被損壞故。阿梨耶識亦被損。阿梨耶識既被損。受生識亦被損。以阿梨耶識能生三界。由被損故得三界轉。

答案就是通過「觀真實性」,除去執著分別性,使得阿賴耶識「被損」,那麼因為阿賴耶識而起的末那識自然也「被損」。

那修到什麼地步,末那識就會永遠舍斷呢?請看《轉識論》中的記述:

依緣此識有第二執識。此識以執著為體與四惑相應。一無明。二我見。三我慢。四我愛。此識名有覆無記。亦有五種心法相應名字同前。而前細此粗。此識及相應法。至羅漢位究竟滅盡。及入無心定亦皆滅盡。若見諦害煩惱識及心法。得出世道十六行。究竟滅盡。

阿羅漢位時,末那識究竟滅盡,無心定時暫時滅盡,而菩薩行者,得「出世道十六行」時,末那識究竟滅盡。

說了半天理論,具體的修行方法該如何操作呢,繼續看《顯識論》:

熏習有四種方便。一忍二名三相四世第一法。一忍有二。一廣二略。一切眾生皆迷真實性。今修習先作廣觀次作略觀。得入真實。所言廣者即觀四諦。苦集即是凡夫俗諦。滅道即聖人真諦。各有九種。觀苦九分。即三界各有三世成九。又欲界一有。色界四有。無色界四有。故為九種。集諦九分。即是九結分者。滅此九結為九滅諦。道諦九分者。九次第三摩提即九次第定。次略觀先觀苦諦為八種者。觀四大四名四大。即色陰四名即四陰。以為八種苦集有八者。即八邪乖八聖道。滅諦八種者。滅八邪即名八種滅。道諦八者。修八聖道以為道諦。次復略觀苦為七。六趣及中陰。集七者。即是七使。七使者貪嗔痴慢疑見欲界。欲名欲使。色無色界名為有使。合為七種使。滅七使名七種滅。道諦七者。即七覺分。次略觀苦為六種。謂六種內入。集六種。謂六種貪愛即六塵生六種貪。滅六貪為六滅。道六者。六種出離界。一出離殺。他嗔修慈界。二出離逼惱嗔修悲界。三出離嫉妒嗔修喜界。四齣離貪慾修舍界。五齣離覺觀熏修念出入息界。六齣離無明惑修無我界。修此六種名出離界。

  次略觀苦為五即五陰。集為五即五蓋。滅此五蓋為五種滅。道五者。即五根五即五力等。次略觀苦四種即四念處。謂身受心法。集四者。即四取亦即四流。四取者。取只是貪。有四種貪。即是取有四種。一欲取二見取三戒取四我語取。我語取者。是內取緣內五陰。貪色無色八禪定內法。名我語取。於中取名我語取。若貪慾界塵名外法名為欲取。欲取者是斷見眾生。我語取是常見眾生。此兩法緣事起見取戒取。取常見緣理起此四取。是受資糧。明受愛有三種。一遠離貪愛。即一切三塗眾生。二求得貪愛。即人天至三空三安住貪愛。即非想非非想。謂為涅槃。如四種取名集諦。滅四取名四滅諦。道諦四者謂四念處。即是四種般若。觀身通達苦諦。觀受通達集諦。觀心通達滅諦。觀法通達道諦。觀身為粗。觀三界身粗為苦。觀欲界身寒熱等為苦。觀色界身四威儀為苦。觀無色界心念念不住苦。觀受通達集諦者。眾生一切貪愛緣受故起。若無受貪不生故。觀受通達集諦。若觀心通達滅諦者。一切眾生安立我見於心中。是故眾生執我見則不信有滅。只由陀那識執梨耶是一是常故。我體非滅。觀心非我故信有滅。以舍我見。觀人法二無我故。觀心通達滅諦。觀法通達道諦者。法有二。一凈品二不凈品。觀不凈品為苦集。凈法為滅道。又不凈品即一切諸惑。凈品者一切治道故。應須通達道諦。次略觀苦三種。即觀三界為苦。觀欲界為苦苦。觀色界為壞苦。生住不停樂壞時即苦故壞苦。觀無色界為行苦。生住壞三時皆苦。但眾生有二道。惡道為苦善道為樂。舍此二邊謂為涅槃。此心有行有動。是故無常故苦也。集有三者即三毒。又三種身見戒取疑。身見者。眾生著身見。執有常樂我凈故住生死。不修出世道。戒取者。不肯修正道。疑者疑不決了滅諦滅。此三種煩惱即為三滅道。三者謂戒定慧。  次略觀苦為二。謂身心又名色亦是。集二者。十二因緣中謂無明貪愛。滅此二種為二種滅。道諦二者即定慧。次略觀苦為一。謂無常為苦。集者謂不正思惟。滅此思惟為滅。道謂身念處。即總觀四念處名為身念處。又義若自思惟為道諦。不正思惟為集諦。欲令實慧分明故。作廣略二種觀觀苦。一切法作九分乃至一分。餘三諦亦然。語言及分別熏習有四種方便處。語言熏習者。從忍名。乃至自性法處。所言處者即名為所。及境界為處。分別熏習從相至第一一切修得法。一切修得法處者。從下品至上品相第一一切為處。若人依名為思擇。是名語言熏習。若人離名句等直思擇義。是名分別熏習。是顯識顯後兩識。兩識者。一四種言說識。二自他差別識。顯此兩識。餘七種識及分別識。此八種識。緣語言熏習得起。又兩識。一身識。二受者識。及自他異識。此三識緣身見熏習得生。又善惡生死識。緣有分熏習得起。如是諸識。是名一切三界唯有識也(義疏九識第三合簡文義有兩一明識體二明識用一識體者出唯識論)

總結一下就是通過觀四諦入真實性,而真實性就是玄奘法師翻譯的「圓成實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