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現在真是追求快捷生活的時代了,如果不明白地基,要樓閣有什麼用?

(地主是指的封建時代的土地所有者而不是資本主義時代的)

1,剝削方式

資本家利用剩餘價值來剝削無產階級,剩餘價值就是勞動力價值(勞動力再生產所需耗費)與勞動力創造價值之間的差,可以通過增加工時的絕對剩餘價值和增加技術水平的相對剩餘價值的方法實現剝削無產階級。地主是靠延長絕對剩餘價值來剝削長短工,利用極差地租來剝削佃農,佃農的勞動被固化到了地主的土地上,讓地主的土地的地租升值,從而加劇了地主對佃農的剝削。

以上是利用合法的、甚至是合乎市場規律的手段來剝削,還有惡意訴訟、延欠工資、強買強賣、侵佔財產等等是利用不合法的手段剝削的。

2,生產方式

資本主義是大工廠生產,而地主則是靠小農經濟的方法生產。大工廠生產需要源源不斷的自由勞動力,資本主義的剝削更有力一些,資本家可以隨便禍害無產階級而不會造成自己的損失,同時資本家更加有力的推動科技來增加剩餘價值的獲得。

而地主則是土地的所有者,在生產力落後的時代,封建經濟佔主體地位,因此地主成為主要的剝削者,但相比資產階級而言,地主剝削效率低下。因此在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生產方式變革的時候就被無情的淘汰了。

3,忽然不想說了,再見


地主需要將農民約束在土地上進行剝削,是封建社會的生產方式;資本家需要把農民從土地上趕進工廠,再剝削,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方式。

所以封建社會的中國極端反感人口流動(也有防範農民起義的因素),打壓商業,對不適合耕種的土地缺乏興趣或者羈糜統治,這是因為地主需要的生產資料是合適耕種的土地,訴求農產品;資本主義鼓勵商業發展,而且對一切充滿商業價值的地區都充滿興趣,他們的訴求是原材料和商品傾銷。

關鍵還是在於生產方式、生產制度不同導致的兩者對於生產資料的需求不同。


崇禎找你借錢和馬雲找你借錢的區別


地主和資本家沒有本質區別,都是佔有生產資料的剝削者。


本質上都是資源擁有者或生產資料佔有者對資源或生產資料佔有少的人和無資源無生產資料者的壓迫和剝削。

如果說不同,那是不通的歷史時期和生產力水平,生產方式的不同,歷史和社會對這一現象的描述名稱不同罷了。

在封建社會,生產資料就是土地和土地相關的種植的必要資料,生產力水平決定他們沒辦法做更加高端的精細的生產方式,剝削者的主要方式就是兼并土地和利用土地來剝削其他人。

進入近現代社會生產力發展出來,孕育出新的生產方式,曾經的地主,搖身一變,變成了資本家。即便本人不變,他的孩子,他的兄弟,他的親戚,在利用地主的資金和資源,變成資本家,從事紡織,麵粉,採礦等等,他們依然是剝削者,農民變成工人,卻依舊是被剝削的對象。

換個說法就是還是一套人馬,換個電視劇劇情,表演給你看,還是那些演員,他們沒變化。僅僅換了一個方式給你表演罷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