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戰國時期趙國最大的隱患就是燕國,而且趙國的實力真的就滅不掉燕國嗎?是為了讓燕國牽制齊國?感覺如果早滅燕國趙國大勢可成。


萬乘對萬乘,沒有帶路黨和內亂其他國家配合是不可能一戰而下的。

燕,魏,趙都惦記過河北中部一小塊的中山國,前後滅了三次纔算滅乾淨,陸陸續續和三國打了一個多世紀。這還是個沒啥記載,王號全靠考古的小國。。。

燕國九百年底子,地跨內蒙山西河北遼寧,現在人走走也知道這不是什麼小國。戰國時期單挑並消滅一個國家並不可行。齊趁亂滅燕,一個多月就被打出去了。滅宋,遭到了天下的圍毆。韓滅鄭,是三晉一體,最主要大國還都在轉型期。趙滅中山,打出了史詩級的感覺。。。。。。

戰國不是鬧著玩的


因為戰國時期最趙國最大的隱患是魏國。另外,由於有衛國的存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齊國也對趙國有極大的威脅。

至於對燕國,就是單純的滅不掉。趙對燕最好的戰績是包圍薊都,但也攻不破,只是勒索一通以後就了事了——這和魏軍攻破邯鄲完全不是一碼事。

戰國末期,趙軍大致攻到了今徐水市地區,也就是常說的環首都貧困帶,離薊都是不太遠。

不過,燕國的體量其實很大,即使不說遼東,就算是西部的領土最遠也能捅到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內。

總之,滅燕並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


趙武靈王就連滅個中山國都要又自降為君號,又吵吵著要把趙國一分為二的…

滅燕國?????但凡有顆花生米他趙雍也不至於喝那麼多啊。


首先,趙國的最大隱患什麼時候都輪不到燕國。

三大夫滅智分晉以後,三晉的老大是魏國,時不時的琢磨著欺負一下趙國。要知道,智伯聯合韓、魏可是要滅趙的。

後來魏國衰了,齊國、秦國一東一西又琢磨著倒騰點事兒了。彼時趙國可謂是腹背受敵,南面是魏國,西南是秦國,東南是齊國,背面是雖然不怎麼惹事但總會出點幺蛾子的中山國。中山國存在的意義,大概有點像義渠之於秦,單挑是沒戲的,但是背後來一下會真的很疼很要命。所以趙國玩命也要滅中山國,根本上也是為了肅清後院之一。

為何說是之一呢?因為還有匈奴在虎視眈眈。戰國七雄中,秦國、趙國、燕國同時擔負兩線作戰任務,南防諸侯,北防匈奴。事實上,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相當長一段時間趙國的精騎兵是駐紮在北線抵禦匈奴的。後來不是被逼無奈實在沒法子,李牧也不會帶兵南下。

至於燕國,春秋時期就暮氣沉沉,到了戰國更是和同宗周王朝一樣幾乎沒什麼存在感。注意是幾乎,因為畢竟還有當年護送嬴稷母子返秦(當然,背後的大佬其實是趙武靈王),還有子之之亂、齊國滅燕,以及樂毅滅齊、易水白衣荊軻刺秦。當然,考慮到蘇秦作為燕國的死間一直忠心耿耿以滅齊為己任,燕國留給後人的印象也就這麼些了。後來秦國滅燕,難度大概僅高於韓國和齊國一點點,大概和已經殘成廢物的魏國差不多。

至於燕國和趙國開戰,基本是勝少負多。劇辛對燕王吹牛皮說趙將龐煖是送分題(易與之),結果自己被揍的滿地找牙。滿戰國看,燕國自己對趙國的威脅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甚至還抵不過匈奴。

其次,趙國不是不想滅燕國,是真的滅不掉。

趙國瞧不上燕國的倚老賣老顓頊迂腐,燕國也瞧不上趙國的飛揚跋扈為所欲為。但最讓趙國生氣的是,燕國始終一副「就喜歡你想打死我但是又打不死我的感覺」。

趙國想滅燕,能不能行?能行。實力上是具備的。但前提是,列國中立的情況下。

那麼,趙國想滅燕,列國會中立嗎?不會。會答應嗎?不答應。

趙國不是沒有機會滅燕,最好的機會,長平之戰後。可是,這顯然違背了秦國的國家意志。齊國也不願意身邊倆病貓變成一老虎,魏國更不願意身邊再來一個彪形大漢——還是和自己積怨頗深的前小弟。楚國倒無所謂,可是楚國就愛看你們幾個打仗玩,喜滋滋搬個小板凳喫瓜看戲。於是,滅燕的事兒,礙於國際壓力,不了了之。

事實上不僅是趙國滅燕列國不同意,子之之亂時齊國趁火打劫要滅燕,列國也不答應;燕國後來致命反擊,搞的齊國離亡國就只剩即墨和莒兩座孤城的距離,列國也不答應。說到底,這是地緣政治問題。誰都知道這種零和遊戲意味著什麼,雪球滾大了,遠不是當初那麼可愛。

後來秦國滅國為何列國就同意了呢?韓魏那不是同意,那是無奈只能接受啊,那個時候的秦國,小弟弟都比人脖子粗啊,絕對實力面前,誰在乎你的意見?趙國想和秦國幹,秦國拉攏燕國背後搞它。齊國剛砸吧砸吧嘴想說點啥,秦國一瞪眼,齊國一琢磨:反正咱倆離這麼遠,大不了不挨著你唄。至於楚國,屈黃景項幾大家族正忙著熱火朝天的開模擬分析會呢,哪有功夫!

至於趙國滅燕,能否成大勢,我不太看好。第一國境的加大意味著國境線的延長,趙國要直面匈奴、齊國、魏國、韓國、秦國五國,以及說不準什麼時候冒個泡的楚國。第二,趙國王室一慣有內訌的尿性,滅了燕國要不多久就會出現東西趙國的局面,還不如之前呢!再加上燕國地界苦寒之地居多,實際負擔要多於額外收益(秦國:你以為處處都是巴蜀這樣的天府之國呢?要是弄塊地都能強大,匈奴早特麼逐鹿中原了!)。所以趙國如果滅燕,可能會步子太大,扯得蛋疼個

腦補一下這個畫面:

趙武靈王:天下英雄,唯雍與公子耳!

嬴稷:啊喲!這雷聲這麼大的,嚇死我了!

賈志剛說春秋戰國全12冊 變法圖強+合縱連橫+破齊殘楚京東¥ 280.00去購買?


因為趙國並不如你想像的那麼強大。

首先是地緣問題,趙國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受困於內部的南北差異,且有一個5000乘二等強國中山國橫亙在其國土中間(中山國一度是魏國和齊國牽制趙國的棋子,趙國想要掃平中山卻有心無力)。這就使得本來就存在文化差異的南北領土溝通變得更加困難。以代郡為核心的北部,以邯鄲為核心的南部,直到趙武靈王中期才被逐漸整合。

因此,趙國的領土雖然看上去十分廣闊,實際上聯繫並不緊密。相比起韓,魏這樣的中原型諸侯國,以及泗上諸侯國而言,趙國人口密度小,城市羣不夠集中,貿易也比較落後。眾所周知,打仗其實不僅比拼軍力,更是財力的比拼,在這一點上,趙國就相對落後於魏,齊兩國。

外交方面,魏,齊與趙國接壤,如果趙國有意攻燕,齊、魏不可能容忍趙國吞燕坐大。而且相比於燕國,南邊的魏國對趙國的威脅要大的多,甚至於鄴城很長一段時間都在魏國的掌控中,這對於邯鄲方面的威脅是致命的。

事實上,在戰國時期的大部分時間裡,三晉的主導權都掌握在魏國手裡。受部分史書和歷史教科書的影響,我們總會認為趙國在胡服騎射之後,一躍成為了可以和秦齊魏楚並駕齊驅的一等強國,這實際上是有點經不起推敲的。

換言之,趙國在長時間裡,其實並不具備匹敵鄰國魏,齊的實力,甚至比起韓,燕也是強的有限。在戰國時期這種外交縱橫的環境裏,如果沒有碾壓於對手的實力,是不可能發動滅國戰爭的。


1.不是,趙國的最大隱患是魏國,之後是秦國;

2.是的,確實滅不掉。

3.趙國讓燕國牽制齊國(?)

齊國讓燕國牽制趙國(?)

4.大勢能不能成不知道,但能不能扛住魏秦齊三國裹挾著韓國和泗上小國的奉辭伐罪我也想知道。

在戰國時期沒掉一個沒有自爆的大中型諸侯需要費多大力氣呢?滅掉燕國需要多少兵力呢?趙國需要為此動員到什麼程度呢?你不要忘了趙國同時和秦韓魏齊衛中山接壤,齊國干涉怎麼辦?魏國把邯鄲偷了怎麼辦?

值得一提的是,趙國哪怕在武靈王、惠文王的所謂「強勢期」,也不是能夠主導滅國戰爭的「一線強國」,而更多地表現出一些被裹挾的特徵,甚至秦國還曾經向齊國拋出過「瓜分趙國」的橄欖枝(當然,趙國的獨立性遠高於泗上小國乃至韓燕是毫無疑問的),趙國真正在國際事務上成為一個能夠主導兼併戰爭的「大國」已經是趙悼襄王時期了。

然後我們都知道,趙國a上去了,但是身後的一切都告訴他早就晚了。


本人東周歷史萌新,強答一波

不如這麼想,如果趙國吞併燕國的話,那麼是否意味著趙國的北部邊疆延長了一倍?是否需要增加駐軍去把守西起雲中,東至遼東的寬大邊界?

而且,是否需要在燕國地帶布設兵力以防止發生叛亂?

以及,是否需要在西部邊境布設兵力防止秦國偷家,背刺?

而且,一旦吞併燕國,是否意味著合縱的破裂?如果合縱破裂後,哪國又能抵擋住秦軍?

而且,趙國一人獨享燕國,韓魏齊秦是否會答應?如何能防止出現類似五國伐齊的悲劇?

一個千乘宋國被滅就招來了五國伐齊,那滅掉一個萬乘大國燕國呢?


連個五千乘的小強中山都喫不掉,趙國拿什麼喫掉萬乘的燕國?

更可況,戰國中前期,燕國是齊國的後花園,子之之亂的時候齊國是奔著喫掉燕國的心的,但是自己不爭氣,沒喫掉還留下一個巨大的隱患。

有那麼強的齊國在,背後還有一個等著算計你的魏國,和一個隨時可以打開上黨地區坑死你的韓國,趙國敢動嗎?

五國伐齊之後,趙國可是有喫掉燕國的心的,戰國後期的時候都打到現在的北京了。


燕國完全淪為所謂的趙國腹地,任趙國所魚肉時早經歷了五國伐齊,進入了戰國晚期。而在此之前燕國長期與晉國和其部分繼承者趙國瓜分河間地區,連接著齊國。燕國與趙國雖然都是萬乘之國,但這個萬乘之國也是有區別的,人們認為趙國有能力滅掉燕國時趙國己經可以完全承擔長平邯鄲兩戰的重創後仍然有李牧的勉強可以招架秦國北路軍。保守估計趙國頂盛時期軍隊有五六十萬,而燕國只有十萬人左右。所以趙國在國土飄搖時僅憑代四郡都可以攻下燕國上谷。


我覺得大秦帝國裏張儀的一段話很能說明這個問題。

「當今天下,尚無一國有滅國之力,無一國敢有滅國之心。一國滅,他國危,列國定羣起而攻之。」

大體是這個意思。

趙國滅燕其實並不實際,且不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前趙國的實力如何,秦昭襄王時期與秦對面稱帝的齊閔王想滅宋還得先用攻秦為障眼法。然後因為滅宋齊國被五國聯軍攻打,幾乎亡國。

齊國滅宋這種小國都付出了這麼慘痛的代價,更何況是七雄之一的燕國,不說趙國究竟有沒有實力滅燕,就算有,它也得掂量掂量自己能不能在滅燕後頂住另外幾個國家的討伐。


首先,如果當時只存在燕趙兩個國家,趙國全力滅燕,以燕趙的實力對比,趙國當然有機會滅燕。但戰國畢竟不止燕趙兩個國家,如果在趙國全力滅燕國的時候,其他國家介入咋辦?如果趙國在前面全力滅燕,其他國家在後面全力攻擊趙國本土。最後是趙國得到了燕國的地盤,自己的本土卻丟了,趙國這樣做,是幹啥呢?是為了拿自己的本土置換燕國的土地嗎?當然上面是最極端的一種推演,趙國畢竟不是秦國這種一流強國,不用等到趙國拿自己的本土置換燕國領土那種地步,只要其他國家一玩圍趙救燕的手法,估計趙國就得撤。

其次,在那個年代,打一仗撈點好處就算了,滅國這種事真要是幹了,影響就大了去了。齊國是怎麼招來樂毅帶領下的五國伐齊的?還不就是齊國滅了宋國嗎?有五國伐齊這種前車之鑒,不說趙國到底有沒有實力滅了燕國,就算趙國有實力滅了燕國,燕國的影響力可是比宋國還大啊,萬一招來了類似五國伐齊一類的事情,趙國扛得住嗎?要知道五國伐齊後的齊國,雖然後來複國了,可從此就一蹶不振了啊,趙國也想這樣嗎?

趙孝成王劇照(在位期間,爆發了著名的長平之戰。)


當然是因為滅不了

一是國力不支持發動滅國之戰 二是其他國家也不會允許趙國滅燕


有秦國在後面拖後腿


燕昭王時期趙燕關係很好,後來因為一些事情逐漸產生矛盾。燕國實力不如趙國,但它也不會坐以待斃,它也會想辦法,比如向趙國的敵國秦國求援。這樣趙國西南方的秦國和東北方的燕國前後來擊,趙國形勢很不利。

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趙國制定一個合理的,時間跨度比較長的戰略。不巧的是,趙國正好是一個缺乏戰略頭腦的國家,這個問題就一直延續下來,.困擾著趙國。


整個戰國合縱連橫 誰強就反誰

這種情況下要吞併一個同級別的羣雄 太難了!

秦始皇能稱得上千古一帝 正是因為他做了這一件前無古人的偉業。


長平之戰後的燕趙戰爭都快打到京郊了,在燕將秦開破東胡之前燕國只是一個中等諸侯國。與其滅燕帶來的收益不及爭霸中原所得。前期看不上,後期被秦國牽制住兵力沒法滅了。


趙國在七國中實力中等。亦可反問 :為何要滅燕,能滅乎。


不敢。

燕國也屬於大國,能排的上戰國七雄也不是說著玩的,趙國要滅燕國也得傾全國之力,而且還得說其他諸侯國不使絆子不從中間插一手的前提下,就算打下燕國趙國也得元氣大傷,別的國家來了根本擋不住。齊國攻打宋國這麼一個小國,就遭到羣起而攻之,差點亡了國,更別說趙國打燕國了


戰國中期開始,小諸侯國都被滅得差不多了,那時候的七雄其實都有滅國的實力,比如秦滅巴蜀,楚滅越,魯,趙滅中山。趙國實力遠遠超過燕國,但是為什麼不動手?其實原因很簡單,第一,怕秦國從西邊打他。第二,可以參考齊國滅宋的教訓。東方六國國君的底線很簡單,你佔領別的國家幾座城可以,但是你要滅國,不行!國家之間必須保持平衡,順便做下縱約長。這種國與國之間的理念,甚至影響到了項羽。


你的假設不成立,趙國大敵前期是魏國,武靈王后就是秦國,燕國在戰國七雄中最弱小,位置也在邊疆,除了昭王時稍好,其餘都不成氣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