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的優勢在於小批量,且耗時耗力,所以一般也只有好一點的茶青才會拿去手工炒制,相對普通的茶青,就沒有手工炒制的必要性了。又因為是小批量,所以加工過程中相對會精細一些。

機炒的優勢在於大批量,且相對省事兒。所以機制炒的茶青都相對普通一些,也因為是大批量,所以炒制過程中溫度時長等細節都會「一刀切」,不會精細化對待。

就茶葉最重要的口感和香氣而言,其實手工和機制對茶葉的影響並不是那麼的大,差距大的主要還是因為是不同的茶青,所以大家選擇了不同的加工方式。


很多東西一旦標準化,機械化了就失去了原來的味道,更何況茶葉是需要走心的


口感滋味,外觀形態都會有不同。如手工炒制的,因為火候等的不同,產生的滋味自然不同,而機炒火候相同,且減少了人工的不利影響,滋味大同小異。通俗的說:手工能產生更加多變醇厚的滋味。


謝邀。答主家住在碧螺春原產地,據我瞭解,正宗的明前碧螺春家家戶戶都是當天採的青葉,當天純手工炒完,即便是三萬昌這種百年老字號,也是請師傅連夜炒完的。

明前的碧螺春價格之所以高是因為青葉嫩,量少,挑的凈,投入的人工成本大,要保證炒製出來的茶葉條索完整,殺青、揉捻、搓顯白毫……這些過程,這都需要師傅根據經驗靈活調整,所以需要純手工炒制。。。

附純手工炒制碧螺春現場視頻(殺青的過程)

搓團顯毫的過程

而明後的碧螺春炒青大多用機器炒制的原因是,量大,賣出的價格低,純手工炒制一鍋碧螺春需要40到50分鐘左右,每鍋炒的青葉還沒機器炒的多,機器代替人,可以輕鬆不少,特別是解放了炒茶師傅的腰,所以茶農們一般選擇機器炒。即便碎掉一小部分也沒關係,炒青基本上是平民的口糧茶價格,客戶不會在意,畢竟價格擺在哪裡,其次就是自家飲用。

先回答這麼多,具體等明年採茶葉的季節再拍點圖,做一個詳細的圖文解答。


有,人工成本高,賣價高,其它可忽略不計,決定茶的好壞在炒制過程有多少影響,但核心影響是茶青質量,手工與機炒的差別是完全可忽略不計的,假如不是很高深的炒茶工,還不如規範化的機製茶,一杯好茶從茶樹品種,種植土壤,氣候,中期管理,採摘時間,加工工序,成品茶存放,泡茶用水到泡茶茶具,泡茶人茶藝,任何一節都對你喝到口的一杯茶有影響

看別人回答前都要說句「謝邀」,我也按照這個慣例來吧:謝邀。

其實這個問題很複雜,不同的地方很多。

我先說說這個手工炒制碧螺春,其中有一項比較重要的環節叫「紅鍋殺青」。在手工揉制的時候都是按照一個方向揉——順時針方向,個別在揉制過程中產生的茶沫被高溫的鍋烤黑進而揉進捲曲的茶葉中,所以在最後去茶沫的時候是不能完全去除乾淨的。在揉制的時候會根據茶葉的實時狀態調整揉制力度,且因為揉制時鮮葉比較少,所以最後成品會有掉毫現象。

所以手工碧螺春在幹茶狀態下捲曲形態不會太一致,茶葉白毫較多且會有一小撮一小撮的白毫混在茶葉中。泡在杯中會夾雜著黑色茶沫且有渾濁,且葉底個別會有焦邊,渾濁是因為那些一小撮揉掉的白毫。

機制碧螺春是按照機器的特性嚴格遵守各個生產程序,茶沫去除的很乾凈,且是經過烘乾機烘乾。所以幹茶看起來外形緊緻且比較一致,白毫豐富。泡在杯中茶湯較為通透亮底,茶湯內可見細微白毫,葉底鮮活嫩綠。

最後說說味道,因為手工比機器揉制更精細,所以手工碧螺春更出味道,也就是味道更好。但現在手工做的好的寥寥無幾。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