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句當中有句話是錯的嗎?


首先我覺得人在評論別人時候要看一下自己到底在想什麼?當然很多人都是「言不由衷」,其實你如果真的理解老祖宗說的這個詞,你就能明白這兩句話為什麼合理但又不合理。

人為什麼要說話?因為社會性的基礎就是個體之間需要相互溝通,比如螞蟻搬運食物,他們可能通過肢體語言或者信息素告訴同伴食物的位置。所以最基本的人類是為了協作纔有了語言,當然符號必然是出現在聲音的繼承之後的,從人類開始使用文字的時候,也是差不多人類簡單的口頭溝通無法傳遞更多信息的時候。這裡就是人類之間溝通的侷限性。

人一個行為必然有兩個要素:「我想要得到什麼」和「我為什麼要得到」。但是往往現實是,很多人把「我為什麼要得到」放在表面把「我想要得到什麼」隱藏在內心。所以上述兩句話看起來好像不同的選擇,其實出發點都是一樣的:我想要得到一種認同。當然為什麼?螞蟻為什麼要對方確定自己釋放的信息素是對的?首先對於族羣來說,可以得到食物,從個人來說是一種協作當中的權威。這個權威在生產生活中一般會因為規制體制,固定下來,比如警察,比如法院,比如政府,這種權威性是大家共同認可的,因為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大多數人能夠好好活著」。但是有些東西是沒有固定標準,到底臭豆腐是香的還是臭的?愛喫的人和不愛喫的人兩種觀點。但是如果只是這麼簡單也就沒那麼多事了,那就是「如果馬雲說臭豆腐是香的」你要怎麼決定「香臭」?這就是人在考慮一些問題時候第三影響因素:權勢!為什麼?可能實際上螞蟻社會不是這麼運行的,我假設兵蟻是負責分發食物的,如果我一個工蟻與兵蟻關係好一點,我是不是能夠多分一點食物呢?那麼我就說「臭豆腐聞起來就是很香」

但是實際上,無論是香還是臭,都是你自己的感受而已,說它臭的人,你找再多證據,你也證明不了臭豆腐是有害食品吧?那有爭論的必要嗎?對你來說無害為什麼非要別人接受你的觀點。我覺得臭豆腐就是臭的,就像有些人聞到香菜就喫不下飯,怎麼辦?為什麼這種事情上一定要達成一致性?你馬雲說豆腐香的,難道我就要認同嗎?但是我也沒必要跟他爭論不是嗎?所以為什麼要爭論?所以權力追逐,是刻印在你基因裏的

一個說,你有權力,所以我不能評論你的人,和你有權力,但是也不能阻止我評論你的人,是一種人。只是對於同一種事物看法不一樣,呈現的表現不一致而已。而這個權力渴望,就是你隱藏的「我想要得到什麼」


雖然我不如冰箱會製冷,但是這個冰箱如果不夠冷,我就有資格說它不夠冷


前者傾向專業角度,因為我專業上不如他所以不好去評論

後者傾向個人角度,雖然專業上我不如他,但不影響我自由言論公開個人想法

這樣看是不是就沒毛病了,而且簡單易懂。

當然了也有個例屬於非專業實操人員但卻是專業評價的情況比如解說。


因為這兩句話都沒有邏輯。上半句和下半句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


堅信人人生而平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