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學過數學上的集合,那可以這樣來描述:古風包含於中國風,但兩者又並不等同。

說起中國風,其實更多的是因為這些歌曲裡面運用到了許多中國元素,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周杰倫的青花瓷,許嵩的山水之間、驚鴻一面、燕歸巢,李玉剛的新貴妃醉酒、逐夢令、水墨丹青等。歌曲旋律比較簡單易於上口,通過比較通俗易懂的歌詞描繪出曲中意境。有人會將上面三人尤其是後兩者歸入古風一類,但我個人更加傾向於他們是國風音樂人。

古風的話,比較出名的音樂人有河圖、hita、心然、少司命、老妖等人,具有代表性的歌曲有心然的月舞雲袖,少司命的煙籠長安、魅影醉,hita/安九/葉裏的禮儀之邦、社戲,河圖的畫外、鳳凰劫、如花、寸縷等。古風歌的歌詞或者作曲背景通常會與一些歷史人物或者歷史傳聞有關,旋律變換也會更多一些。

當然,中國風和古風其實更多的是用來區分歌曲,而不是具體的唱歌的人,因為一些歌手唱的並不僅僅就是限死在某個圈子裡的歌曲,像許嵩之前的歌也會有Rap、英文,他近幾年的專輯也用到了藍調的元素在裡面,包括像河圖,被大家都幾乎公認是古風圈的,但是他也唱過若某日我封筆這類歌,如果將這些也加入古風歌一類中,未免太過牽強。

答主自身平時也很喜歡古風歌和國風歌,但是有些區別還是很難用文字去表達出來,更多的還是需要題主自己去多聽多感受,有些東西真的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此處手動無奈臉╮(╯_╰)╭)

——————手動分割線——————

PS:千萬別受之前的網易雲國風極樂夜影響,那個是真的垃圾,打著國風的旗號,前期還靠許多古風大佬宣傳拉人氣,最後大部分時間全給了一羣和國風沒有半毛錢關係的娘娘腔。。。網易你要點臉吧,讓那些真正搞國風音樂(包括古風)的人情何以堪!!!!!(五個感嘆表達一下我內心的憤懣 )


「古風」百度百科

「古風」是一類新型的文化。「古風」以中國的傳統文化為基調,結閤中國傳統的文學、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等,經過不斷的發展磨合,形成了比較完備的音樂、文學、繪畫等藝術形式。

古風音樂社團:墨明棋妙,鸞鳳鳴,平紗落雁,滿漢全席,聲自在,千城醉歌,流觴曲水,花魁樓,千歌未央音樂團隊等;

古風音樂人:河圖,HITA,音頻怪物,晃兒,董貞,雲の泣,銀臨,小愛的媽,重小煙,清弄,檀燒,少司命,瀟夢臨,奇然,winky詩,慕寒,東籬等;

古風詞作:Finale、荀夜羽、夢飲千樽月、擇荇、Vagary等;

古風小說代表作家:公子歡喜,殿前歡,匪我思存,天下歸元,天衣有風,施定柔,傾泠月,步非煙,九鷺非香;

古風繪畫代表:伊吹五月,雪代薰,痕跡畫廊,貓君笑豬等;

古風網站:5sing,古風杏貓網,古風聯盟論壇,古風圈論壇等。

古風歌曲歌詞的內容偏重於中國傳統古代文化,用詞頗有考究,廣義上延伸的範圍更大,而在調式上,一般的古風基本上都是民族五聲調式。

古風歌曲的創作形式,基本上是填詞,在別人的編曲(可以理解為伴奏)基礎上再進行歌詞創作,這也是大多數流行音樂慣用的手法,先作曲,後填詞。

歌詞大多數都有用典。部分歌曲(如廣播劇主題曲、翻唱等)是由現代流行樂重新填詞翻唱。

中國風百度百科

中國風,即在歌曲中加入中國古代一些典故作為創作背景,用現代的音樂唱出古典的味道,唱法多樣。

曲風偏向傳統的東方演奏,加入的是一些東方樂器,通曲音調婉轉,迴環,有一種傳統東方的美感,因為它完全符合「三古三新」標準。

其他之前產生的作品,還是一種近似中國風形態,一種探索懷舊的嘗試(如,後窗,十面埋伏,雙節棍,等) ;

中國風詞風注重語言的簡潔,精鍊及語境的意用,用一些詩詞文的化用,通過漢語的一些修辭手法,如比喻,借代等來以表現曲的意境,如《公公偏頭痛》、《紅塵客棧》等。

1. 中國風的音樂多採用「宮調式」的主旋律。(五音調式是我國特有的民族調式。五音的名稱分別是:宮、商、角、徵、羽,分別代表西方音樂中的「do re mi sol la」(中國古典音樂中沒有「fa si」音),以宮音為主音的調式稱為「宮調式」。 2. 在音樂的編曲上大量運用中國樂器:如二胡、古箏、簫、琵琶……

3. 唱腔上運用了中國民歌或戲曲方式。

4. 題材上運用了中國的古詩或者傳說故事。

中國風就是三古三新(古辭賦、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編曲、新概念)結合的中國獨特樂種。

歌詞具有中國文化內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編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圍,歌曲以懷舊的中國背景與節奏的結合,產生含蓄、憂愁、幽雅、輕快等歌曲風格。

中國風分純粹中國風和近中國風兩種,純粹中國風是滿足以上六大條件的歌曲;近中國風是某些條件不能滿足而又很接近於純粹中國風的歌曲。


區別

  • 古風歌曲的特點,是用民族調式來創作出大眾更能接受的流行音樂,而在編曲上相對中國風來說,古風的編曲中對中國樂器的運用更多,時而旋律悠揚、速度緩慢;時而鏗鏘有力、澎湃激昂。基本上屬於飄逸類型,很容易讓人想起那句「遺世而獨立,羽化而登仙」。
  • 曲調,這是二者最大的區別。中國風,更多採用大小調,但帶有濃厚的中國風味。古風,更多採用五聲或聲族調式。
  • 歌詞,古風歌曲的歌詞多接近於古典詩詞,有很多化用;中國風的歌詞有古典風韻但是接近話,如:《斷橋殘雪》《清明雨上》《千年緣》《天涯過客》《鳳凰劫》《發如雪》《皮影戲》《東風破》《雨下一整晚》《青花瓷》《煙花易冷》《千古》等等。

————————————————————————如果還是不明白,可以找這些曲子聽一聽。

中國風和古風在樂器上也有些區別。

簡單說,古風和中國風的關係密切容易混淆,但是有區別,不同的兩個。

——以下純屬牢騷,可以直接跳過——

所以說到這裡,想起「國風極樂夜」就氣。古風改成了國風不說,李宇春等等那叫古風?好,國風是吧。

那又為什麼古風大佬在臺上給你們唱?河圖,銀臨,阿姐,音頻怪物……一半的傾盡天下是怎麼回事?

總覺得網易很不尊重,只在乎流量。


謝邀!

其實很多人問過我這個問題。我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答案。以下僅代表個人觀點。

在我看來,中國風和古風並沒有區別,至少目前所謂古風歌曲,也可以說是中國風歌曲。

但非要有所區分,那就是中國風的歌詞更通俗一點,也偏向流行一點,比如周杰倫、後弦、許嵩;古風圈可能由於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作品質量也參差不齊,但因為基數小,所以有些毛病就特別顯眼,喜歡這類歌曲的人感受就比較深刻一些,就不點名了。

其實這麼多年來,我也一直都不是很明白為什麼要做中國風和古風的區分,尤其是所謂古風圈一直很亂,好作品不是沒有,但歸類於中國風也不是不可以,但更多作品都是為了古而古,強行仿古,沒有邏輯,堆砌所謂華麗詞藻,看上去光鮮亮麗,其實經不起品味,歌詞亂七八糟的(很抱歉,包括本人也有亂七八糟的詞作品,但我是承認自身不足的)。當然,在其他曲風中也存在這樣的毛病,還是基數問題,作品多了,好作品也多了,毛病就顯得沒那麼突出。

總結一句:不管什麼風,好作品最為重要,風格無所謂。


都是傳統的風格,但中國風是完全屬於中國的風格,而復古風包含了所有古典風格。


個人觀點,中國風是古的形,當下意。古風是古之形,古之意。


曾經我也糾結過古風和中國風到底有什麼不一樣?當然這個議題也可以加入民族風。

作為一個很早在網上衝浪,並對小眾文化感興趣的人,其實我從初中開始就接觸古風音樂,對大部分人來說可能還算是很小眾,但其實那時候已經在網路上形成一定的規模。

那時候的龍頭老大音樂社團應該就是墨明棋妙原創音樂團隊,相比其他剛成立不久的古風音樂社,這個團隊的人員比較專業,有的是詩詞愛好者,有的是專業/業餘玩音樂的人,裡面高學歷的成員也佔了蠻多的。你可以把它們看作類似天府泰劇那樣子的聯盟,早期產出了很多好的音樂,當然後來隨著人員的擴大以及知名度的增加,也產生了很多瓜和黑子。

古風音樂,其實比中國風音樂的網路性更強。因為它早期只在網路上流傳,並且和二次元會/有結合(比如一些耽美小說/同人視頻/之類的)由於缺乏曲子的創作,所以很多都是直接拿日本的曲子,填入歌詞,中國風的歌詞一般比較通俗易懂,而古風則比較講求意境,好的古風歌詞會讓人感覺很美,不好的就是辭藻堆砌。因為它的一個「二次元」屬性,所以古風音樂和漫展,其實捆綁一起,也可以說,它曾經是專屬於年輕人的音樂。(畢竟作詞作曲唱歌的這些古風音樂人,大部分不過是85、90後)

中國風音樂,它更早地進入大眾的眼裡,也商業化得更早。當古風音樂還在小眾圈子裡成長的時候,中國風音樂已經是能登上一些很大的舞臺了。它可以加入一些很酷炫的說唱,讓歌曲形成很大的對比,後來有一些古風音樂也開始了「燃向」創作,所以其實後來很多人搞不懂到底古風音樂和中國風音樂好像變得一模一樣了?!

對於當年還小的我來說,其實只要是好音樂我都喜歡。追捧他們,是覺得當年的一羣「網紅」實在是太厲害了。他們不像正式的明星歌手,好像更容易接觸,你可以加他們的QQ、人人網,也可以加入貼吧粉絲羣,粉絲羣裏可能還有正主在那裡,雖然可能頭像大部分時間是灰色的。如今,古風音樂也早已商業化,網紅歌手和現實出道的歌手,似乎也沒有多大的差別了,差別只有紅與不紅。網路和現實之間,差距也逐漸縮小。這大概就是中國風音樂和古風音樂之間的差距,也在縮小的原因之一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