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使天賦都完全相同的完全沒有任何搏擊訓練經驗雙胞胎兄弟A和B,A每天練MMAB每天練拳擊,並且持續3年每天練6小時,最後兩兄弟來比賽,如果按照拳擊規則B一定會把A打到滿地找牙,但是按照MMA規則,A又會把B打得滿地找牙,因為MMA選手要訓練的東西很多,摔法,拳法,腿法,膝法,還有大量的地面纏鬥。總訓練時間相同的話,拳擊手可以把全部時間投入到拳法訓練,而不需要顧及其他技術,因為比賽中不會進入其他位置。而MMA選手可以投入到拳法訓練的時間要比拳擊手少得多,因為他要把有限的時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分配在很多種不同的格鬥技術上去。即使是拳擊手出身的MMA選手,在參加MMA比賽後,拳法水平也會有一定下降的,因為綜合實力上去了,但是拳法專精這塊會有一定程度下降。

早先的UFC冠軍GSP,是沒有短板的MMA選手,他各項技術都很出色,摔跤,拳法,腿法,柔術都是MMA屆頂級,但是他去參加其中任何一個單項比賽,都很難拿到冠軍。當然也有mark hunt這種職業拳擊成績不好(職業戰績0-2負)改行去打KICK BOXING取得了很好的成績(2001年K-1GP冠軍)最後又轉戰MMA依然有很好的成績44歲高齡時依然是UFC準一線選手。

說白了就像你會噴人,郭德綱也會噴人,但是你肯定噴不過郭德綱一樣。因為郭德綱有噴人天賦,並且把生命都投入到研究怎麼噴人去了。


他不是不細膩而是不一樣,籃球運動員有沒有可能和跳高運動員一樣高?

不好比,因為不是一樣的運動,場景訓練方法都不一樣。

我就不舉例了,如果規則是其他站立你要像拳擊那麼打拳,可能會死


可能啊,讓一個拳擊手每週抽一小時練練腿練摔和柔術。再打個MMA或踢拳比賽,對外聲稱自己是踢拳和mma練習者就行了

或者讓mma和站立格鬥練習者99%的訓練時間都練拳擊就行了。。。


完全可能啊,你說拳擊手一樣細膩又沒說什麼檔次的拳擊手。像梅威瑟那樣是別想了,但像普通拳手手那樣完全是可能的,但需要拿出更多時間來拳擊專項訓練。


沒可能,訓練的方式不同,運動理念也不同,連基礎的抱架和腳步的應用都各不相同.

嘴炮曾經愛爾蘭的拳擊冠軍,但由於拳擊圈的強手如林,他才改行開始練MMA,畢竟相對於頂級拳手的收入,mma就遜色了太多;而他梅威瑟那場比賽,要不是作秀的話,他一個回合之內就得被梅威瑟擊倒,雖然拳擊是所有站立格鬥的基礎,但顯然嘴炮改行之後在拳擊的技術上就生疏了太多.

另外,頂級的拳手,再去談論拳法的細膩真的沒什麼意義,因為拳擊的拳法很簡單,只有直勾擺三種,而拳擊真正的核心在整個身體與腳步的配合上,就比如泰森,很多人都只能看到泰森的進攻很兇猛也很犀利,卻不知泰森的閃躲和步法纔是最牛逼的,而且,他的每一次閃躲,全部是用腿部帶動身體在做蓄力,加上他那牛逼的腳步讓身體的移動很快,所以只有1米78的他,在面對其他重量級拳手的時候絲毫不落下風.

另外,把拳擊和其他站立運動放在一起做比較真的沒有任何意義,畢竟規則不同;但我見過幾個體育學院拳擊系的拳手,去參加大學生運動會的散打比賽一樣能取勝,反過來倒真沒見過其他站立格鬥的選手能參加拳擊比賽的.

最後,多說一句,要是能把拳擊玩明白的拳手,是不會去改行練別的,因為頂級拳擊手的收入,是其他站立格鬥沒法比的,當然,國內除外.


可以,比如說,泰國拳王沙瑪


當然有啊!!

這麼舉個例子,25歲的泰森足夠細膩了吧?大把職業MMA選手學個三、五年已經處於行業頂尖水平。

25歲的泰森再學5年的站立技+地面技=30歲MMA巔峯期。他依然有大部分拳擊手不及的細膩拳技。


萬事皆有可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