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月入過萬的大平臺還值得堅持一下嗎?(一名大一學生,想要努力在大學實現經濟獨立的上進青年)


傻錢賺不到了,但是聰明人依然可以賺到錢。

最近流行一個詞兒,叫做「古典自媒體」,說的就是我們這種只做圖文不做視頻的自媒體。其實我也不是不做視頻,而是有我的苦衷。俗話說:好看的皮囊經不起掃黃打非,有趣的靈魂涉嫌賬號違規。

之前做抖音也攢了幾萬粉,後來一留微信號就被限流了。寡婦睡覺,上面沒人,沒辦法恢復到之前的狀態,所以這賬號基本作廢了。再加上越來越胖,不好意思出鏡,懶得開新號;今年本想好好搞一下,結果搞化妝品生意又太忙了,就一直拖著。

我是從15年開始做自媒體的,當時還在新浪微博上班,16年從新浪微博離職全職做自媒體。做到現在也有五六年的時間,累計也寫了上百萬字的文章,連起來能繞地球...儀很多圈。當時入行的時候整個圈子還相對單純一些,不像現在到處是妖怪。現在整個圈子就跟低質的國產恐怖片一樣,總在散步一種低劣的恐慌情緒。一方面很多自媒體喜歡散佈「恐慌」情緒,很多言論都是故意讓人焦慮的,比如:「月入5000是社會底層。」「30歲沒升到管理層職業生涯就沒希望了。」「35歲等於失業」前兩天我還看到有人寫文章說:「年入5000萬也只能算中產。」要真是這樣,大部分A股上市公司的老闆也就是個中產。其實你仔細看,這些論點都跟美顏過度的網紅主播的臉一樣,經不起推敲。之所以這麼寫,就是就為了嚇一嚇讀者,讓打開率、轉發率、閱讀量好看一些。我就特別不喜歡這種行為,大家在現實中都已經很苦悶了,上個網還要再受一番刺激。所以我從來不販賣焦慮,都是幫大家解毒。不管你中了什麼毒,我都會幫你吸出來(不要想歪了)。

很多自媒體不僅喜歡嚇讀者,還喜歡嚇同行。我入行的時候,就有人說自媒體的紅利過了;後來短視頻出來的時候,很多人就大喊:「文字已死。」再到今天,有人喊:「不做視頻號就等死」。到現在我看圖文類自媒體也活得好好的,不知道為啥有些人總盼著別人死。

前兩天有人問我:為什麼很多生意做幾年就做不下去了?我說:你看那些做兩年就做不下去的生意人,都有個共同點,不會深度運營。可能他們進入這個市場早,有點紅利,但是紅利期一過,競爭者多了,就做不過人家了。比如你在小區周圍開個滷菜店,剛開始沒有競爭對手,生意就好,老大媽把門檻都踩壞了;但是後來周圍又開了兩家,你味道一般,價格也不便宜,賣不出去都是自家人喫了。但是你如果味道好,看起來又衛生,價格又公道,其實不怕競爭。那怎麼才能做到這些呢?這就需要深度運營了。

自媒體的核心

很多人問我自媒體引流該做抖音還是快手,該做知乎還是b站?

其實我覺得寫文章也好,拍視頻也好,本質上都是形式問題,關鍵還是你自己要有料有貨,讓大家覺得關注你有價值。很多讀者從15年開始關注我,關注這麼久是因為我長得帥嗎?可能確實有這原因,但說到底主要還是我寫的東西對他們有幫助。自媒體的核心是什麼?說到底就是IP,是你自己的個人品牌。你看韓寒,最早是寫書,後來是博客,再後來是微博,最近幾年開始拍電影,轉戰這麼多平臺,他走到哪兒粉絲跟到哪兒。因為他有IP,讀者都是認他這個IP。再比如周杰倫,已經算是非常落伍了,連個微博和抖音號都沒有,會被人遺忘嗎?不會,畢竟只要能聽到好聽的音樂,大家就有持續關注他的理由。哪怕他有一天「羅志祥化」了,鐵粉還是會繼續關注他。

所以我覺得很多做自媒體的朋友,亦或是想要入行的朋友,還是要想清楚你這個IP的價值在哪裡。很多自媒體都覺得前路迷茫,我給大家幾點建議:

1.不要太糾結數據

有一段時間自媒體圈子裡面特別追捧所謂的10w+閱讀。到最後很多人為了數據做很多微信的事情,比如造謠啥的。我要是自曝出櫃或者出櫃,估計也能10W+。

如果一味的去追求閱讀量、打開率什麼的,瘋狂的貼熱點、製造噱頭、製造焦慮,你最後可能也會迷失掉。就像很多男的去健身房健身是為了泡妞,練到最後變成和其他男的比誰的肌肉大。我覺得做自媒體這行還是要不忘初心,想想你自己的核心價值在哪兒。比如籃球自媒體裡面,有一個叫「郭教練教籃球」(主做抖音)。郭教練本身的專業水準不能算很出色,好像是山東菏澤市的一個中學體育老師,也沒打過NBA也沒打過CBA。而且郭教練基本不貼熱點,也不玩各種營銷噱頭,也不像其他同行那樣拽很多英文單詞。但他在抖音上很火。因為他確實教的東西都很實用,每個視頻就教一個基本動作,然後再說一下這個動作的關鍵點是什麼。特別是對於我們這種連球場老大爺都幹不過的菜鳥,看了之後能真的受益。我現在在籃球場和高手過招,撿球的積極性都增加了不少。書歸正傳,做自媒體數據當然不能不看,但是也不能全看。就和豐胸一樣,大了肯定是更好看,但是你也不能迷失在具體的尺寸數字裡面。

2.一魚多喫

笛友會今年主推「IP賣貨」模式。講到引流環節,我一般是建議大家「一魚多喫」。

什麼叫「一魚多喫」,不是讓你買條魚回來,一半做酸菜魚,一半做水煮魚。

而是指一個內容,多個平臺發。比如你是主做抖音,你費了半天勁兒,拍了剪好就發抖音一個平臺,太浪費了。就像我以前追求女生寫情書,每次都要咬文嚼字重新構思,很麻煩。後來發現用之前的就行了。

你視頻拍好之後(不用要抖音直接拍,用相機和手機拍,這樣沒水印),當然可以同步到快手。每拍個3-5條,是不是可以做個合集同步到B站(因為B站的視頻時長一般都在一分鐘以上)。把這些視頻的音頻導出來,是不是可以同步到各大音頻平臺;最後,這些短視頻的文案腳本,是不是可以同步到圖文平臺。像最近一年迅速躥紅的半佛仙人,他就是一魚多喫。先是寫文章,發到知乎、公眾號和微博,然後把它文章的內容做成視頻,配上各種表情包同步到B站。一魚多喫,他每次只用磕一次頭;要是為每個平臺量身定製不同的內容(幾乎不可能,得累死),那他就該從「半佛仙人」改名「千手觀音」了。再比如,我很喜歡一個籃球自媒體徐靜雨,他也是「一魚多喫」。他週一到週五會在抖音直播,回答很多網友關於籃球的問題:比如喬丹和詹姆斯誰的歷史地位高?MVP和FMVP哪個更有含金量?庫裏和杜蘭特誰纔是當年巔峯勇士的老大?

直播完了之後,他會把視頻剪成很多條,一個內容點是一條,同步到公眾號、頭條、B站,還會把視頻裡面的音頻導出來同步到喜馬拉雅、蜻蜓FM、荔枝FM.「一魚多喫」效果炸裂,「一魚單喫」乏善可陳。

一魚多喫的好處,在於你的工作量幾乎沒有什麼增加,但是能最大化覆蓋全網流量。這就像你相親,你只託一個媒人介紹,肯定成功率低;你同時託好幾個媒人介紹,說不定明年都生孩子了。

3.導微信

大部分自媒體其實都沒認識到微信私人號的價值。這就像你到處尋找成功的機會,卻忽略了老闆女兒對你愛慕的眼神。

你別看很多微博抖音大V粉絲量很大,10萬、30萬、100萬,都是表面風光賺不了什麼錢。因為你要賣個東西,做個變現操作,限制很多。就像我前女友,別人都羨慕我能跟這麼漂亮的女生在一起,只有我知道苦衷。手腳稍微有點動作,立馬就翻臉了。外面的平臺基本都是公域流量,只有個人微信算得上絕對的私域流量(公眾號屬於半公半私)。海里的魚再多也不屬於你,池塘裡面的魚再少,你想撈隨時也可以撈。幾十萬粉絲的大號,可能還比不上一個5000精準粉絲的微信私人號有價值。所以要想盡各種辦法把公域流量導到私域流量。以我自己為例,我就是嚴格貫徹這一政策,我現在微信號都已經加到第四個了。就是我想搞點小動作,估計笛嫂都發現不了。能留微信留微信,留不了微信就在評論區用小號留,再不行私信導。哪怕被黑粉羣嘲,哪怕被同行舉報,哪怕平臺有各種限制,哪怕你的初戀女友跑來哭著勸你不要這麼做,你也要想盡辦法把公域流量導到微信裡面。當然,有一些平臺,比如抖音,對於留微信打擊特別嚴,這種也沒有特別好的辦法,這種平臺可能就只有靠賣貨變現了。人生嘛,總有很多無奈。

4.帶貨

很多自媒體流量還可以,但是缺乏變現渠道。

自媒體常見的三種變現模式:廣告、培訓、賣貨。其實這三種變現模式,本質上都是賣貨。說白了廣告就是幫別人賣貨,培訓就是賣自己的培訓產品。各位做自媒體的朋友,也可以考慮賣貨。

很多自媒體同行不願意賣貨,是覺得賣貨麻煩。確實,賣貨確實麻煩。但是你要知道:不管你賣貨是賣零食、手辦還是充氣娃娃,這些消費品的市場都要比廣告和培訓市場大好幾個量級。相當於你之前是在縣歌舞團給領導表演,這下給你弄到國家大劇院全國直播。能不能一炮打響看你造化,但是要是打響了,那賺的錢可比廣告加培訓多不少。

至於賣什麼貨,主要看你的讀者是什麼樣的羣體。

你要是旅遊自媒體,就找一些旅行社拿代理,推一些具有性價比的路線。(今年受疫情影響,旅遊市場不太景氣)

你要是女粉多,賣化妝品、母嬰、女裝甚至醫美都可以。

我接下來也會帶貨。具體帶什麼貨,怎麼帶?留個小懸念。

我的公眾號:吳寒笛可愛多(微信ID:whdkad),只講乾貨,想看雞湯水貨的朋友就不要關注了,心理脆弱的朋友也不要關注了!


先說結論,新媒體目前已成為每一個企業的標配,對於個人來說,人人皆是自媒體只是一句口號,但是未來「出眾」的人必然具備的一個東西,叫做「個人互聯網影響力」。

許多業外人士對自媒體的理解比較狹隘,僅限於百家號、企鵝號、頭條號等,但是恰恰這類「文化垃圾堆」裏的營銷號,是最無價值的,未來也會逐漸被人們拋棄。

所以我只聊互聯網影響力,聊造IP。

做自媒體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這句話在2025年以前,會一直適用。

有人會覺得,造IP,你是說像抖音千萬粉絲的博主一樣嗎?那太難了!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如果你不懂得時間的力量,那麼下面的內容也沒必要讀了。當然你也可以去讀一讀那些教你日漲粉100000的文或者買類似的課程,讓自己爽一把,但是你爽過之後沒什麼X用。

人這一生拼的是幾十年的造化,如果打一開始你就確定了自己這幾十年裏要做什麼,這是悟性。五年磨一劍,十年可造神,這是毅力。有悟性沒毅力或是有毅力沒悟性,是多數人,二者皆無,是殘廢。

扯遠了。

這個領域裡的超級IP,頂級流量當屬李佳琦、薇婭、散打哥、辛巴。

抖音流量最大,所以抖音粉絲不值錢,但是非常容易上手。

美妝、遊戲、汽車、美食,這4個類目是競爭紅海,所以說到頂級網紅,都離不開這4個類目,老生常談了,不建議去碰。

在一個行業裏具備一定互聯網影響力的人,我稱為「行業達人」,曾在品牌提案的宣講會上我問過各部門的負責人,「一個行業內最專業的人,可不可以稱為行業達人?」

有人說,不僅要專業,還要在網路上足夠活躍。

我說這層意思很接近,有一個關鍵詞,叫「跨界」。

賺錢的本質是倒賣信息差,這其中的思路來自與你密切聯繫的事物以及你的認知,每一個人都掌握著區別於他人的信息,所以每一個人都是一個信息差的節點。當你多技傍身,不需要頂尖,在這個領域你是半個專家,在那個領域你也是半個專家,你就更容易掌握信息差。

比如夜總會小姐直播做網紅這事,夜總會小姐會聊騷,還會玩直播。

所以我多次提到,要有多技傍身,要開技能樹,最近也在自學Python,我這可憐的寫作時間,更新慢是硬傷。

網紅經濟已是老生常談,行業達人是由網紅經濟發展至各個領域後誕生的一類人。

汽車領域很常見,以前的二手車商,懂得玩跨界的,懂得利用短視頻建立個人影響力的,算是趕上紅利了。

「客戶天才」一書提到過,要懂得把純粹的買賣關係轉變為建立社交關係的過程,懂得和客戶交朋友,你若有能耐,住到客戶家裡。

你若有能耐,睡到她牀上。

後面這句是我說的,枕邊人最容易敲定買賣,當你向枕邊人推薦一款產品,對方會懷疑你嗎?

交易的本質是信任,所以,賣貨先賣人,先把自己銷售出去。

當下建立信任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背書,產品時代有品牌背書,傳統電商有流量背書,內容時代有IP背書。

曾有朋友問過我,「室內設計這條路有點艱辛,該何去何從?」

我的回答都是一樣的,在任何領域都適用,那就是打造你自己的IP。

市場端,最賺錢的一批人,不是行業專家,而是行業達人,專家是最專業的那批人,可是專家沒有達人會賺錢。

「把你的設計作品搬到網上去。」

室內設計有一股小趨勢,叫全屋定製。

除了以上說到的美妝、遊戲、汽車、美食,4個類目,其他的許多行業,仍處於市場空白。、

這類視頻拍攝難度高嗎?

且不說能否獲得粉絲的問題,如何引流的問題。

一個普通的銷售人員,兢兢業業給你介紹產品,專業能力強,產品也很好。

但是,同類產品我在其他店鋪也能找到,為什麼要買你們家?

請思考一個問題,顧客為什麼買你?

上文說到了,交易的本質是信任,最有效建立信任的手段是背書,內容時代要有IP背書。

且不說有沒有流量,你把視頻一拍,顧客自然會看到你與同行不一樣的特質,你會玩,你有了一個東西,叫人格魅力。

這就無形中降低了信任成本。

以及放大了個人價值。

什麼叫放大個人價值?

1-2,2-4,4-8,8-16,16-32…這叫幾何式增長。

而網紅經濟做到的不只是幾何式增長,是一種坐火箭的賣貨速度,要說40年前改革開放的春風,是一次財富更替的浪潮,敢下海去賣的人就能積累財富。那麼40年後的今天,是以前那些幹實體店的大叔大媽從未見過的,坐火箭的賣貨速度。

一生二,二生三,到了三這一步,就到了三生萬物。

很多人到不了三這一步,這又回到了前文說的「悟性」與「毅力」。

顧客憑什麼買你?

別忘了,這是一個信息爆炸的社會,平均我們每個人每天會接收到2000-5000條廣告信息。

全民皆商!

人腦的儲存機制在試圖將一切信息簡單化,市面上幾乎所有的廣告,都在以一種製造信息垃圾的方式強行推給受眾。

和同行做著同樣的事情,就不要期待不一樣的結果。

造IP,做內容輸出,當發布第一期內容時,你就已經甩開同行幾條街了,人格魅力,瞭解?

顧客能夠快速的瞭解並對你感興趣,從而信任你,最後接受你的產品。

知乎上時常刷到一些文給你談如何搬運、洗文賺錢的,我也不黑這一類人,做得好的確實能賺錢,但是在這信息爆炸的時代,搬運類的號價值已然越來越低。有些內容你自己都看不下去,百度上隨便能搜得到的內容,會有價值?

話說不是聊自媒體嗎,這麼聊起帶貨來了?

因為目前各類目的博主,最賺錢的就是帶貨,其次是廣告,廣告的最終目的也是帶貨。做自媒體就是要朝著帶貨的目的去做。

記住,你不是一個賣貨機器,都0202年了,還在玩傳統微商的無腦發圈,那就是蠢。

要說由網紅經濟分散至各個領域,行業達人是降維打擊,那進一步的降維打擊有是什麼?

本地行業達人!

某些行業具有地域性,比方說賣房。

聊房地產的,這一類IP有很多。

當你去搜「地名+房」或「地名+地產」,就會發現,IP少之又少幾乎沒有。

1.短視頻

一二線城市玩抖音,三四線城市玩快手,一些經濟發展較好的或是有文化底蘊的三四線,快手和抖音用戶分佈較均衡,可以二者兼備。

在本地擁有5萬粉絲,就可以碾壓99%的同行。把抖音快手玩透了,勝過營銷108式。

有人會問,我即沒顏值,也沒口才,不會跳不會唱,怎麼獲得粉絲?

這是很現實的問題,

以上舉例的幾位博主達人,他們的顏值很高嗎?前文說了,本質!賺錢的本質是信息差!你吸粉的本質就是有特點!

抖音上有個IP叫黑臉V,從未露過臉,2500W粉絲。

單說顏值這一塊,其實行業達人裏,長得好看的是少數,人們更看中的是特點,也就是人格魅力。

光環效應,說的是一種影響人知覺的因素,人的某種品質與特質,給予其他人好感,他人則會給這個人極高的評價。

比如馬爸爸沒有靠顏值取勝吧?大家都心甘情願喊他爸爸不是?

剛寫著寫著突然大部分內容跳沒了,頭一回遇到這種情況,貴乎網頁碼字的bug望修復一下,白瞎了我的時間,先結個尾。


實在不行你可以寫啊。像我生來窮逼醜逼,不也在寫。或者你可以打造其他有鏡頭表現力、有特質的人。

就傳播媒介來看,視頻>音頻>文字,就內容沉澱來看,文字>音頻>視頻。所以你會看到抖音上動不動刷到個幾百萬粉絲的博主,知乎難找得到百萬粉的V。

這也是我堅持寫文的原因,做內容沉澱,把自己所學講述出來,複述是最有效的學習。

5G時代來臨,短視頻之風仍未消停,還有越刮越猛的態勢,因為人性懶,懶得思考,所以視頻是最容易傳播的媒介。

有朋友做產品測評的,比方說測試套套的質量,三款套套,分別是杜蕾斯、岡本、高邦。

灌入同等劑量的可樂,同時搖晃,測試哪一款先爆。

就這一類視頻,讓他業餘賺到了每月一千美刀。

前文說了,抖音用戶多集中在一二線,以及經濟發展較好或有文化底蘊的三四線,比如桂林這座城市的抖音用戶就大於快手。縣城小地方基本上都在玩快手,抖音少。有人說快手low,賺錢不分貴賤,本質是信息差。

拼多多崛起以後,很多人開始意識到,下沉市場纔是真正的中國市場。快手裡邊輸出的文化,土是土了點,可那纔是真正的中國,快手也因此得名——國民平臺。

拼多多玩著一手「農村包圍城市」,憑藉淘寶京東瞧不上的「農村市場」,僅用了4年時間市值超越京東,躋身於阿里、騰訊、美團的中國第四大互聯網巨頭。

做本地行業達人,抖音上5W本地粉絲,根據1%最低轉化,500名客戶,就拿房地產銷售來說,500精準客戶是很可觀的數據,堅持玩一兩年,一個5000人滿號的微信。

5000人的微信是什麼概念?我們村3000人,足以養活兩家大型超市。

2.寫文

短視頻確實很難有內容沉澱,這是我很少打開抖音的原因,碎片化的知識,但是為了從中發現商機,還是會偶爾去刷。

在知乎,只要你獲得一個贊,就超越了91.23%的用戶,只要你擁有100粉絲,就超越了99.47%的用戶,這像極了這個世界的財富分配,曲線走勢如下圖。

在知乎,你的文被大V點贊,就會獲得高的曝光。

有專門付費點贊的平臺或中介,一般一萬粉的知乎號動手點一點贊就是150-200元不等。

知乎接廣告的價格是一萬粉800-1200元不等。

公眾號接廣告的價格目前在8毛錢一個閱讀。

我從未接過廣告,包括知乎點贊、公眾號軟文。有段時間幾乎每天有商家找我接公眾號軟文,我都拒絕了。

這關乎一個IP人設的問題,亂七八糟的廣告接得多了,人設就會崩塌。

有人說我是獨立的知識分子,其實不然,一是我寫文只是隨性、通過分享輸出個人價值,交朋友等等。不扯什麼情懷、獨立知識分子。

二是接亂七八糟的廣告就會讓自己的號淪為營銷號,營銷號會變得越來越沒價值。這是從長遠來考慮。

你可以看到我正數第4篇回答,更新是在7個月前,期間有一個7個月的斷層未更新知乎,我寫文很隨性,主要是懶,有那麼一段時間很懶就好幾個月不更,就我這三月打魚兩月曬網的激情,也能把號做上萬粉,

不要學我,動不動就斷更,在知乎,花一年時間寫下50篇高質量的回答,佈下知乎文章矩陣,有那麼幾篇上熱門,粉絲過萬且每天100-200的自然增長不是問題。

知乎每一個熱門話題下,有精華和討論兩個欄目,用戶關注了這個話題,你的文章又上了熱門,文章則會被推薦給關注這個話題的用戶,並且在討論欄目中出現,精華欄目則是在這個話題下獲得高贊的回答或文章,長期霸佔著精華欄目中的位置,源源不斷地引流。

有哪些鮮為人知、合法的利用人性弱點賺錢的案例? 我的這篇回答就是長期霸佔著創業想法這一話題精華欄目中第一的位置。

當然不是說這篇文最優質所以獲得高贊。

文章水平到位只是滿足基本要求,還要看知乎推薦機制、發布時機、熱點話題、搜索排名等等。

所以我說要佈局文章矩陣,慢慢地你會摸清楚知乎的推薦規則。

公眾號的粉絲最具價值,因為公眾號去中心化。做自媒體寫文章的,能將粉絲導到公眾號或者微信,就變成了私域流量,變現的玩法就多了,盡量不依附平臺。

這也是我在首頁留公眾號的原因。

近期出了一個微信視頻號,我是比較看好的,玩短視頻的可以關注一下,

大部分人手機看不到,因為處於內測階段,只有部分幾個城市有,現階段是邀請機制,收到騰訊邀請的博主纔有權開通。

最後,要做自媒體,就沖著造IP去做,好好地經營自己的互聯網影響力,未來會受益無窮。別再做什麼營銷號、搬運號了,這類賬號遲早被淘汰。


肯定是有前景的。


但在這個「內容為王」的時代,自媒體運營者必須要具備基本的創作能力,想要擁有創作能力,我們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好文案?


為了讓大家知道什麼是真正傑出的文案,我專門找了幾組耳熟能詳的廣告詞:


戴爾比斯公司:「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


大眾甲殼蟲:「想想還是小的好」


「在時速 60 英里時,這輛新款勞斯萊斯汽車上的最大雜訊來自它的電子鐘。」——這是奧格威老先生寫的


三葉鋼琴:「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


王老吉:「怕上火,喝王老吉」


長城葡萄酒:「3 毫米的旅程,一顆好葡萄要走 10 年」


iPod 官宣口號:「把 1000 首歌裝進口袋裡」


你們有沒有發現,這些經典傳世、獲得了無數國際大獎的廣告詞為什麼被人津津樂道奉為神作,無論在彼時互聯網方興未艾還是社交媒體盛行的今天,都能在消費者心目中佔有一席之地,擁有強大的附著力。(附著力就是將信息附在一個大家熟知的物品上,概念來自《引爆點》,作者馬爾科姆)


無論是哪種廣告,都會遵循三大基本原則:讓對方認為與自己有關、使用強勁有力的字句、讓對方心中產生為什麼。


在短視頻領域,大家如果想寫出更好的文案,可以從以下四點來思考:

1、 關聯度:與「我」相關、與產品相關

文案不僅僅為了直接賣產品,而是要與消費者建立起一種關係,可以是利益關係、情感維繫、或者分享知識、傳播口碑。一則好的文案,文字中描述的產品,能讓你想起你的家人、親人、愛人、朋友、同事等人的需求。


此時,你可以通過詢問自己幾個問題來驗證這個觀點:


文案的用戶羣體是否明確:這文案能不能讓你想起某個具體的消費人羣,他們的樣貌輪廓甚至是名字呢?


賣點是否明確:是否吸引我、是否清楚描述使用價值和預期價值。


品牌是否可以引發聯想:與某個情境是否有聯想、與某個文字是否有關聯。


好的文案一定是基於洞察,具有商業的策略性,讓人立馬想到自己和產品的聯繫,這是第一點。

2、 信任度:順應趨利避害的人性

人類生存的本能做出趨利避害的選擇進化的,好的文案中,總會出現溫馨、夢幻的場景,對你誇讚的甜言蜜語,諸如「你值得擁有」「生活可以更美的」「你本來就很美」「故鄉的嬌子,不該是城市的遊子」反覆出現的宣傳語,順應人的潛意識,讓人不自覺就產生情感偏好和信任。


好的文案能建立熟悉感,順應人性產生偏好,這是其二。

3、 說服度:促使你即刻做出選擇

「一則好的銷售文案,它會讓你的產品銷售力增強 10 倍」,這一點對短視頻文案更是如此。


那怎麼做到提醒購買、觸發即刻下單呢?高手懂得說服對方的兩個黃金法則。


在《蜥蜴腦法則》這本書裏告訴我們兩條黃金說服定律:改變別人的行動而不是改變態度,不要改變別人的願望而是去實現它們。


一個好的文案寫手懂得充分調動環境對於消費者購買選擇的影響,改變物品的價格、銷售方式或者產品購買鏈接的位置等環境因素,同時又不觸動我們的「智力抵抗」,例如在帶貨環節設計多種抵扣、團購、降價、促銷等福利。


人們購買產品的願望總結說來,便是:會讓自己變得更好。所以你要說服他們去購買,其實很簡單,就是提醒他,買了就會願望成真。這裡解釋一下,智力抵抗就是理性的思考。那麼我們剛才說的提醒他,買了就會願望成真。


比如,「你多久沒閱讀一本書了?」「我害怕閱讀的人,尤其是還在閱讀的人」這就是書商發起的廣告,提醒你該買書了。


「累了困了喝紅牛」、「怕上火,喝王老吉」、「多用腦,就喝六個核桃」,這就是典型的提醒鼓動行動型文案。


這些例子都是通過一些特定的生活場景,來提醒消費者,然後提供解決問題的產品。


廣告大師克勞德霍普金斯告訴我們:文案本身無法創造購買商品的慾望,只能喚起原本就存在於千百萬心中的希望、夢想、恐懼或渴望,然後將這些「原本就存在的渴望」導向特定商品。


這就是好文案的第三個特點:不是創造大眾的慾望,而是將慾望引導到你想要的地方。

4、傳播度,降低溝通成本,發行分享基因

曾經有個大師說過:普通的品牌靠廣告,偉大的品牌靠分享。沒有傳播力的文案,就沒有生命力。


好的文案能減少傳播成本,包括金錢成本和溝通成本。


分享心理學研究發現,以最想增加訂閱量的機構——《紐約時報》為例,人們克服冷漠,分享他人內容主要出於五個原因:


●第一,實用性。超過 90% 的參與者稱,他們會仔細考慮分享的內容對接收者有價值的。


●第二,告訴他人自己是個怎樣的人。近 70% 的參與者稱,他們分享內容是為了讓別人更好地瞭解自己,瞭解自己所關心的事物。


●第三,強化和培養關係。約 80% 的參與者在網上分享內容是為了與一些人保持聯繫,這是他們的唯一紐帶。超過 70% 的人是為了能與有共同興趣的人建立關係圈。


●第四,自我成就感。70% 的參與者願意分享內容是為了增加他們的參與感。分享並獲得積極的回應,讓他們覺得自己很受重視。


●第五,討論理想或是品牌。超過 80% 的參與者稱分享內容是為了和他人一起討論他們所認同的某一理想、某個公司或某個觀點。


爆款文案都是有規律、有關鍵詞而且還有固定結構和主題的,觀眾喜歡,才能成為爆款,你的文案要能抓住觀眾的痛點,這纔是製作爆款的內核,就是讓你的用戶瞭解你、愛上你和傳播你,最後不知不覺下單購買。接下來我就帶著大家一起來瞭解下,經典文案主題的結構以及是具體如何產生和應用的。

爆款文案的結構和公式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41 篇內容

鹽選專欄

短視頻文案課:憑藉文字佔據流量高地

懂我星球 全網紅 等 91年連續創業者 | 專註於短視頻引流變現和直播帶貨

¥69.00 會員免費


不請自來,我叫綾小路義行

看了很多人的回答後,很感慨,因為大部分人說的其實是怎麼通過自媒體平臺來賺錢,有分享經驗的,有預測未來走向的,都很有道理,我想,題主應該也是這個意思。

說一下我的想法,和我對自媒體的看法。

我是2019年初做的自媒體,基本是圖文形式,因為我不會做視頻嘛,第一階段平臺是頭條、百家、知乎、大魚、企鵝、簡書、公眾號、微博、小紅書,一稿多發;第二階段是頭條、百家、知乎,手法頭條,分享在百家和知乎;第三階段是知乎、頭條、公眾號,佛系發、看心情和狀態。

在第一個階段,我研究以我的能力,在哪個平臺發力最賺錢,結果試過之後,定位在頭條,然後分享在百家,頭條的平臺獎勵高啊!問答青雲獎1次最低100獎勵、文章青雲獎1篇1000、最低300,月度青雲獎1次5000元。

不過即使是青雲問答、文章和月度都拿的高光時候也沒有月入過萬。

然後2020年中旬,隨著頭條降低了獎勵力度,我開始復盤、並思考自己做自媒體的意義何在?

一開始的想法,我和題主一樣,是作為兼職,賺錢的一個途徑來做的,但是做著做著,我發現我的興趣是和我同齡人產生差異的唯一區別,而支持我這個興趣得以延續的支柱,恰恰是我做的這個自媒體,並且在創作和分享的過程中,我也讓自己的興趣得以拓展。

最主要的就是讓我和我的同齡人,不一樣,或者說是差異化了,你知道這個有多可怕嗎?

當你深入去探究一個領域的時候,一定會有人會為你分享的這個、個人的觀點和內容買單!他很喜歡你的這個觀點,他和你產生了共鳴,他願意用紅包或者貢獻閱讀、評論的方式表示贊同和鼓勵你。

這個支持你的人,沒有時間和精力來研究你的這個自媒體領域,所以他會用另一種方法來贊同你,這個邏輯你可以用在視頻創作、甚至生活和工作中。

紅包是公眾號私域的一種變現方式,而駐足閱讀和評論數量是圖文平臺增加推薦的演算法參考標準之一。

隨著你積累的提高、你擴充的知識面和思維的進階會進而影響你的生活和思考方式,我舉個例子,我是看漫畫的,做的是漫畫自媒體。

我的老闆經常會恐嚇我、雞湯我,但是我其實是有免疫力的,因為花澤健吾漫畫《請叫我英雄》裏那個鈴木英雄說的很好啊,只要還有動漫可以看,世界末日也沒關係。

聽聽這氣魄!鈴木英雄是按照花澤健吾自己的真實形象打造的御宅族,我也是御宅族啊,我特麼物慾很低的好不好?誰怕你恐嚇啊,想開就開老子啊,這輩子不可能努力工作的!永遠也別想,到點就下班,沒得商量!

我身邊也有很多「努力工作一定會有回報」整天打了雞血一樣努力的人,而我恰恰是那個「不努力一定很舒服」的混子,弘兼憲史根據自己在大公司松下電器的工作經驗,在《科長島耕作》中描寫了一個相對真實的職場,工作能力優秀不如搞好人際關係,工作能力高又有人際關係不如有很好的人脈(上層基礎)。

大家都在刷抖音神曲PLANET,跟著這首歌的燒腦旋律,往下刷刷刷的時候,我腦中想的是這首歌的動漫原作倖村誠《星空之旅》裡面的太空情節。

這種感覺真太特麼好了,就是你有自己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你知道嗎?不管你是上班族還是御宅族,我就不跟著你們走,我有我自己的想法,我覺得這個核心纔是做自媒體的核心。

一旦你有了這個核心,其他都是你的了,真的朋友。

如果你有了我說的東西,你還沒賺到錢。

算我沒說,你再看看別人的回答。

……………………

……………………

……………………


答案裡面十個有八個都是說可以,然後堆砌一堆所謂的方法;

總結一下就是,內容要有定位啦,不要怕自己不行啦,追熱點啦,垂直度啦這些和實際操作細節並無關聯的所謂經驗。

最後讓你關注他的公眾號的。

最後關注了公眾號的,十個有七個不具備優質的內容創作能力,十個有八個沖著隨便寫寫就可以月入過萬的噱頭去的,十個有九個以為只要懂了所謂的方法和套路就能搖身一變成為一個能夠穩定高頻率輸出優質內容的創作者。

最後全都給別人貢獻了流量,有的甚至還掏錢買課了,典型的犧牲自己成就別人。

-

不說別的,你可以先問問自己。

能不能做到堅持每天閱讀1h以上,輸出2k字以上,能做到再去考慮做自媒體有沒有前景;

畢竟沒有輸入何談輸出,就算是洗稿大軍們每天還得看N篇文章呢。

什麼叫做有前景?

每天自媒體投入3h,收入幾千塊算不算有前景?

想盡辦法拍視頻,拍了半年還沒有5w粉絲算不算有前景?

接一個廣子一堆要求還要被壓價算不算有前景?

每個人對於有前景的定義都太不一樣了。

那我們就來說說目前自媒體的現狀吧,現在自媒體最大的問題是讀者不好忽悠了,不再容易被標題黨和洗稿大軍欺騙了,總得看一些真材實料的有思考的東西,或者是精心製作的短視頻和幽默風趣的文案。

你若不是專職做自媒體的,最先需要考慮的問題是:

同樣的時間,我投在自己本身的行業裏,是不是能賺的更多?

-

通俗點說就是,你思考一下,現在能吸引你的公眾號,小紅書,抖音,微博的創作者們;

周更都算慢得了,公眾號起碼一週兩更吧,小紅書一週三四更要的吧,還得P圖,日更的博主就更多了,若是拍視頻,寫腳本拍攝和剪輯加起來的時間更長。

每個主題不能重複,一個月下來就是20-40個主題,想出來主題了,也得寫得有水平,為什麼現在抄襲和洗稿越來越多?是因為真的受不住了啊,週週題材新穎,思考深刻,寫作保質保量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的,那怎麼辦呢?

有限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水平被高頻率的輸出榨乾了怎麼辦呢?

少量人能做到增加輸入,比如再多看點書,再多學點,再多掉點頭髮創新一下;

而大多數人走會走捷徑,那就是抄襲,洗稿,幾篇整合一下。

哪怕就這樣,你也得堅持;

不能說今天工作不順利累了就不寫了,明天跟朋友吵架了,不寫了,後天熬夜起晚了精神不好,不寫了。

很多人問,我有個知乎答案有幾千攢了,我適合不適合做新媒體啊,這個流量能拿來幹啥啊?

啥也幹不了啊;

唯一的作用,就是拿來督促自己繼續學習繼續輸出;


你要是能做到以上這些;我們就來談談收入。

換句話說,每天幾小時的投入,這個用心程度和專註力,真能做到的人,你拿這個時間,精進一下編程技術,學習個ps,多做幾個項目,不少人年薪翻個倍都不是問題。

在自己工作領域懶癌的換到新媒體行業一樣懶癌;

只能給教別人怎麼做新媒體賺錢的新媒體老闆們送流量送錢。

很多標題公眾號2w粉絲,小紅書3w粉絲就月入過萬的,能不能別光說不曬,倒是把每個月接的什麼廣字拿來看看,咋賺的?

尤其是乾貨領域定位的博主,天天寫不知道從哪超來的學習方法和雞湯的,你上哪接一條幾千的廣告的?

說明哪怕你在知乎有幾萬粉,公眾號每篇幾百上千的閱讀量,你都賺不到幾個錢,接個廣子有幾百就不錯了,還得去割韭菜,去賣課,才能勉強賺點錢,還得裝作一副自媒體達人月入幾萬的亞子,吸引粉絲。

我就想問問,能維持多久?


停止給新媒體運營或寫作再去交哪怕一分錢了。

有能力就花個兩天時間摸一下平臺使用規則,然後就開始輸入輸出不斷打磨就可以了,是那塊料就是,不是了你也堅持不下去,這不是方法的問題這是性格和天賦的問題。

還是那句話,懶癌在哪裡都是懶癌,創作不出來東西的誰指導也創作不出來,偶爾火一下無法說明任何問題。

天天保持閱讀,學習,天天練習寫作,都還寫不出來吸引人的東西,指望上99元199元的課程就能做到了?

幹別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上班8h都覺得哭的,交了錢上了課就突然有毅力了能喫苦了?

不存在的。


最後,希望大家能把時間放在對的有價值的東西上;

大環境不好的時候,那些教人賺錢的人賺得最多,剩下的都是送羊毛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