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知道有回答的問題是刪不掉的,那我再補充一下吧。一年前提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是真的有點心痛,感覺部門前途emmm。我不好直接把圖貼出來,所以有些答主覺得可能只是我的審美跟他們相悖。其實參考圖可以去看看「你見過的最醜的淘寶設計圖」之類的。如果這樣還是有人覺得審美不同,那我還是堅持我的審美吧。我想他們應該也不覺得這樣好看吧,但自己做的時侯就這樣做了交上來。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對美有執唸的人的態度。到這裡這個問題可能就審美和熱愛都有涉及一點。

以下原問題。

題主大二,部門招新,做海報的。招進來的新生的簡歷大都寫著學了幾年素描幾年油畫幾年國畫,還拿過省級的獎,看得題主怕怕的。然後,第一次海報任務,看了他們的作品,題主表示emmmm,從構圖到色彩都有問題。深藍深紫亮黃天藍的配色。

同時題主身邊也有這樣的同學,學過不短時間的美術,卻完全沒有如此氣質,平時完全看不出來。畫得好看,卻並不愛。不愛,卻會畫。

所以現在的畫畫是不是都是教模板怎樣畫會好看,怎樣畫顯得高端大氣上檔次,怎樣畫能過去考試。卻不關注靈魂。就像美術生幾年如一日地畫著固定的題材就為了上大學(沒有任何偏激的意思)

(題主沒學過美術,畫畫做海報全憑一腔熱愛,身邊卻找不到有共同話題的學過美術的人)

。。。。。。。。。。。。。。

看回答有答主覺得我不尊重別人的海報,但其實我認為配色什麼的是基本功,我也是按照大眾審美來看的(海報就是給大眾看的),當然也並沒有直接告訴他們。我只是在想如今的藝術是不是變得很可悲,沒有生機與活力。


很簡單,因為應試教育下的美術不具有提升審美的作用啊。


說直接點,就是沒有天賦。後天努力也許能達到某個程度,但有些東西沒有就是沒有,不是通過學習就一定能獲得。


美術的本質並不是更改你的審美觀,而是把你自己的審美觀呈現出來。

其實提升審美觀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不存在的,有人嗜臭有人愛辣,就是個喜好不同。你要是讓梵高看到達芬奇的作品,恐怕他也不會喜歡,因為愛好不同。

所以審美觀只有不同,沒有高低。是口味上的選擇。

而美術是為了讓你的審美觀以自己的想法和技巧呈現出來,這就是技藝的價值。就好像寫文章,有人擅長情感,有人擅長懸疑。不能因為大家都是作家就讓他們寫同一文體。

對於自己不喜歡的,我們能做的最過分的事就是不看。所以,不欣賞就不理他就好。

補充一下我的回答。

其實題主說的也是對的,大眾審美有一定的趨勢,繪畫也有基本的理論。

但是,現在很多學習美術的真的是為了應試。應試製度最坑害人的地方,就是把本來沒有資格晉陞的人,以一個特殊渠道晉陞了上去,搞的這個行業都是不大聰慧並且不喜愛這一行的人。所以這種問題也就在所難免了。


憑劃線句,我推測真正審美有問題的是題主,而且邏輯也堪憂。

別人喫炒菜你喫靈魂。

別人穿衣服你穿靈魂。

別人看海報你看靈魂。


在這裡我想從另外一個角度說說看法,就像許多人學了多年的知識,成績還是一般一樣,學習所有東西基本上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一開始到最後自己形成的學習模式以及學習方法,真正厲害的人是可以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的的調整與完善自己的模式和方法,從而達到認為的最優化,大多數人是一旦擁有第一套較為有用的方法後,就開始惰性且機械性的執行,就如同走流程一般,沒有任何實際的意義和效果,故而造成在某一方面長時間沒有任何進一步發展。還有,就是真的不喜歡這個東西,只是為了達到某種作用而機械性的去重複訓練同一層次的東西,故而也不會有進步,無論什麼技能的學習,都需要理解與深究,外加提升性的訓練,才會在一定的量變之後發生質變,這也可能就是主動與被動去接觸某個技能的根本區別了吧。


因為現在大部分美術生,學的不是美術,而是學的上大學的捷徑


也有的小女孩減了很多年的肥依然是個胖子


要融會貫通,要用思想和思考的方法去畫。單畫單學意義不大。再則就是活到老學到老 。


首先我覺得你已經混淆了美術的概念

你說的設計海報指的是設計類

而那些你說的畫素描 什麼省級獎的是造型類

設計是在你繪畫水平過的去的基礎上有良好的設計思維和排版能力

造型單純是畫的好 如果是高考應試 素描這科來說就是畫的像 色彩也是造型過得去的基礎上有良好的色彩表現能力 更需要注意的是素描可以不斷的練習 直到畫的很像 色彩一定程度上是天賦

而且我想弱弱的問一句你哪個大學的啊


看了一位同仁的回答我有所思考,你所謂的海報的色彩和框架的設計,其實來自於一種文化選擇,本人猜測是基於現在大多數海報扁平化和清新式的海報設計原則。但這只是一種風格,是一種潮流,放在另外一種潮流中你這種設計風格同樣是無人欣賞的。說實話我個人而言也喜歡扁平化設計,我叫他們設計圖片時我也趨向於這種設計。

所謂審美是更多的培養的是審美的能力,如何解讀作品。對於美的標準是因人而異的,沒有哪一種設計是永恆不變的,就比如說服飾的流行款式是150一個週期。這就是在變。

以下是對審美活動的解釋

第一章 人類的審美活動

第一節 審美活動的現象描述

1、人的活動的多樣性

人類的活動,是人的存在與發展的方式。人的存在方式是隨著人的活動的變化而變化的,活動方式的變化又意味著人的變化和發展,因此活動不僅是人存在的方式,也是人發展的方式。

人是有著多重規定性的社會存在物,因此人的活動也具有多樣性。

「人們的存在就是他們的現實生活過程。」(馬克思和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72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人是一個製造工具,使用工具的動物;一個在團體中能夠傳達交通的社員;一個傳統綿續的保證者;一個充為合作團體中的勞作單位;一個留戀著過去和希望著將來的怪物;最後,靠著分工合作和預先準備所獲得的閑暇和機會,他又享受著色、形、聲等所造成的美感。」([英]馬林諾夫斯基:《文化論》,第91頁,中譯本,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7。)

人的活動主要有物質生產活動、社會交往活動、文化活動、思維活動以及精神享受活動等等。(這裡沒有提到本能活動,因為這是一個生物體的人必須具備的。)

2、審美活動與非審美活動

從現象上看,我們把欣賞活動稱為審美活動,把馬林諾夫斯基所說的在閑暇中對色、形、聲等所造成的美感的享受稱為審美活動。這樣就排除了日常生活中為了滿足單純的生存需要所進行的活動、工作、認識活動、宗教信仰活動等精神活動和其他各種社會活動,認為這些活動是非審美活動。

人的審美活動,是人類的多樣性活動中的一項特殊活動,一般理解為日常生活中的欣賞活動及藝術欣賞活動,是不同於人類的物質生產活動、生存活動、認識活動、宗教信仰活動與社會交往活動的一種精神享受活動。

第二節.審美活動的特徵

1.超功利性特徵

審美活動首先是一種超功利性的人類活動。這裡的功利性是狹義的,指的是物質功利性。審美活動的超功利性,使它與一切有著直接或間接功利目的的活動相區別,那些功利性的活動包括生物本能活動、物質實踐活動以及某些精神活動與社會活動。

2.主體性特徵

審美活動又是一種最具主體性特徵的人類活動。所謂主體性,指的是人所具有的自主、主動、能動、自由、有目的地活動的特徵。在審美活動中,這些主體性特徵比其他人類活動更加強烈。

3.感性特徵

審美活動還是一種具有感性特徵的人類活動。這裡的感性,是指一種與人的感性生命--生理欲求、情感、個性等人性的自然狀態、人性的根基相聯繫的狀態。審美活動往往體現著、又滿足著感性生命的要求,所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也是審美活動與感性生命要求相聯繫的一種佐證。

第三節.審美活動的本質

1.審美活動不等於認識活動

從美學史上看,審美活動一直被認為是一種認識活動。但是審美活動中雖然有著對對象的認識或反映,但並不能等於認識活動。因為認識活動是一種艱苦的工作,一種理性的、邏輯的活動,而審美活動是一種輕鬆的享受,一種感性的、情感的活動。

2.審美活動是一種價值活動

審美活動從本質上看是出自於人的內在需要,與慾望、興趣等感性生命的要求相聯繫,是為達到自己需要的滿足而進行的活動。因此,在審美活動中,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係是一種價值關係。所謂價值關係,就是人們對待滿足自己需要的外界物的關係。審美活動不像認識活動那樣要去認識客觀世界、客觀真理,要以概念的形式去定義對象,而是對對象價值的尋求,對自身需要的滿足的追求。所以,審美活動本質上是一種價值活動。


匿了匿了。扯個不太套題的……最近莫名看見挺多的審美帖,從珠寶設計到明星人物。對其中兩個回答印象很深,是兩個自稱學了多年美術的人作答的。珠寶設計那個回答說:「從上到下翻了那麼多設計,依我多年的美術功底就沒看見一個配色合格的,全都那麼醜,blabla…」 明星人像審美那個帖答:「要是我多年學美術培養的審美還跟大多數普通人一樣的話,我也會很難過的。」 而事實確實是那兩個答主與大多數人的審美向左。不過說真的,excuse me?審美的獨到與高級難道不正應該是比大眾更能發現美,在美上更具有包涵性麼?美術學科的一些專業知識,也不正來源於總結出來的大眾審美麼?學美術,確實一定程度上有助於審美提高,但更多是個人主觀。就像學歷與個人修養,有一定正向關係但不絕對。和大眾審美反著來就叫高級?大眾審美就是low?拜託審美高級跟審美有問題是不一樣的。我們大眾雖說都沒啥水平,但見到高水準的抽象藝術,即使不能專業地欣賞剖析,大多還是能略微感知到美的氛圍的。所以藝術實際上也是要符合「大眾審美」,能讓人感知到它是藝術。所以什麼叫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學美術的學生們很辛苦不容易,多年學習專業知識,看配色形體比例之類確實優於大多數人。但是審美本來就很主觀,學過專業知識也不代表你的審美就是對的,是正確的,大眾審美就是難看,俗氣,值得嘲笑的歪理邪說。眼光如此狹隘,如此自以為是,將來能創造出美好的藝術品麼?美術很好,但心態要放正啊小夥計們。


那要看他們學美術是為了什麼,為了升學,還是出於自己的熱愛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