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看的清楚些,老年人看的模糊些。

但近視的年輕人摘掉眼鏡也會看不清,度數不合適看久了會眼乾

有的老年人雖然年齡大了,但耳不聾眼不花,他們眼中的京劇應該和年輕人差不多清楚,沒什麼區別。

因此建議,在電腦電視屏幕前看京劇,要保護視力,不要太近。在劇院看京劇,要在經濟實力允許下挑選合適座位,保護頸椎。


我04年的.夠年輕吧.

小時候到了晚上就沒什麼電視好看(少兒頻道全是雞毛信之類的紅片).誤點到梨園頻道.

然後...然後...

我就驚了.

這..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這麼好聽的東東!!

加上當時極度中二病.所以非常喜歡看上面的詞.想像自己是古時候的王侯將相.(好羞恥的黑歷史hhh)

於是每天晚上我家中都會傳來一陣韻味十足的京劇聲.

然後我感覺到氣氛不對.回頭一看.我媽一臉嚴肅的看著我:為什麼你是家裡第一個步入老年生活的.

短暫的叛逆期無腦跟風階段沒聽京劇.後來再聽的第一首是杜叔的《雙投唐》.對.就是那個b站名場面.瞬間被杜叔圈粉.

我同學基本上都覺得京劇很慢.可是京劇快起來是真的賊快.分分鐘飆Rap的那種快.

我從小對京劇有粉絲濾鏡.但我身邊的人似乎從小就在流行音樂中度過.他們對京劇的態度非常矛盾.

每當我安利的時候.

「不了.京劇太高級了.」

「哇你居然還聽這麼low的東西.你是上個世紀的吧.」

同樣的話在我安利張國榮的時候他們也說過...後來張國榮在某視頻軟體火了之後他們真香了.

所以說.真正的經典永不褪色.改變一個人喜惡觀唸的很大可能是環境風評.

(接下來是無腦傳銷順便吹京劇戲詞環節)

各位看官!我來吹一段京劇詞了!真的超棒!

沒錯!就是白蛇傳!而且我懷疑它肯定是在影射劉秀王莽!

眾所周知.王莽是白蛇.劉秀名字裡帶這個秀.

許仙是秀才.白素貞是白蛇.

許仙勸雄黃.

「用藥酒毒死了平帝老王.」

白素貞是蟒蛇時與許仙定前緣.

「高祖不將白蛇斬.王莽怎奪漢江山.」(似乎混入秦腔了.咳咳)

小青和張玉堂.一開始白素貞支持這段姻緣但後來又要小青忘記張玉堂.

「吳漢殺妻把潼關獻上.可嘆我女她就命喪無常.」

那麼問題來了.法海是誰呢.

面上很慈悲.實際上虛偽雙標.

就是你了.長公主!

雖然表面上東奔西走扶持劉秀.卻不為民考慮縱容內侍唐丹.無端遷怒臥虎令董宣.

這跟拆散許白有什麼關係...

眾所周知.王莽是穿越者.劉秀是位面之子.劉秀打王莽的時候掉落隕石.真的是偶然或者是劉秀天命嗎?

錯錯錯.

「豈不知老僧有青龍禪杖.」

沒錯!就是巴拉拉魔法杖超級大召喚術!

另外王莽篡漢在當時是民心所向.

「江南人都歌頌白氏娘娘.」

再看看白蛇傳的核心.

白素貞身為一個蛇妖卻修仙向善.豈不是在反對階級固化.法海恰好象徵著頑固派.許仙則是標準右派.

而王莽在位期間.有明顯gc傾向.

你懂的.

(咳咳.似乎跑題了.)

總之京劇超棒!吹爆!

安利幾個b站京劇視頻.

av37670021.宗義老的《斬黃袍》.平地起驚雷.

av37229487.強叔的《馬前潑水》.

AV53158604.非常相聲的流水.

AV50532376.伍子胥仇人的唱段.

AV50251173.好聽的對唱.

再安利幾個b站京劇阿婆主.

UID:699901我吹爆這位太太!就是他的視頻讓我再次入坑的!!

UID:11784124

UID:401293222

UID:283491489

UID:35971090

UID:160051175這個秦腔偏多.

最後安利幾個自己喜歡的角.

陳少雲./郭毅./杜鎮傑./孟廣祿./袁慧芳./蘭文雲./遲小秋./包飛./金喜來./李軍./李宗義./朱強./張克./傅希如./盧松./張佳春./

另外頂風作案:

我覺得郭德綱張雲雷的京劇挺好聽的.但是.粉絲!真的!弱智!!!好聽是一回事!宣傳京劇宣傳的好是一回事!能不能跟名家比是另一回事!!到底能不能比您心裡沒點數嗎!!!

不過張雲雷文字獄的事.我覺得他挺冤的.

等等.原問題是什麼.

我怎麼跑題跑成這樣...

溜了.


前兩年偶然在破站刷到同光十三絕,入了穆桂英掛帥的門,後來也聽了不少人唱的,最後歸入了學習程派的門,跟著老唱片扣字。

京劇是很美的,一切意象細品自明,現在的演員是達不到這個功夫了,沒有童子功燻出來的,真就不對味。

沈福存雖說在臺上太過火,但好歹也是科班出身,見過真佛的,一出玉堂春當真是在京劇沒落的時候博得滿堂彩,又不失美感。

早幾年,臺灣的顧正秋還在,她是中華戲校正字科打頭的青衣,上個世紀在臺灣演的鎖麟囊,韓玉娘,鳳還巢,還能見到許多當年的風雅,當年臺灣程派四大天王,章遏雲(四大坤伶之一),高華,穎若館主,周長華(程硯秋的琴師),只剩她的程派還能聽了。

李薔華現在還在,前兩天還去人家公館玩,可惜老來脫形,前兩年跟蔡胖胖合演春閨夢,紀念俞振飛的時候,身姿未老,雖說發福,實在漂亮至極,為籌備此一場演出,排練累壞了身子,現在只能坐在輪椅上了,老太太九十高齡,仍能唱春閨夢,板眼皆準,氣定神閑,這是徐碧雲和王瑤卿調教出來的的功夫,現在都演員沒有的了。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王吟秋受邀前往臺灣演出,一場春閨夢,實在有美輪美奐之感,抓人得緊,王氏嬌嗔的火候,舉重若輕的表演,分寸極強,現在的演員拍馬難及。

趙燕俠當年錄過紅孃的電影,四五十歲的人,嬌氣可愛,嗓子又實在是好,聽來響徹心扉,可惜時代原因,不能過多作表情,又受迫害,零幾年在天津中國大戲院,唱了一小段沙家浜,耄耋老人又回當年容光,調門依舊不減。

83年五老紀程,合演鎖麟囊,在果素英要求下,終於排除李某的責難專橫,新艷秋以古稀高齡前往北京,出演最後一折團圓。年輕時跟程硯秋打擂臺的人可太厲害了,走起路來步步生蓮,一句一個叫好,當真是京劇鼎盛時的景象,水袖內斂,宛如倒提白蓮,唱腔頓挫,尤似御霜當年。

當年梅畹華和江南俞五的一出遊園驚夢,佈景人物,實在美得出奇,老梅先生的架子實在是好,行雲流水的動作,可謂杜麗娘再世。

前兩年,李佩紅的已故老師關肅霜的老師,戴綺霞百歲登臺,演出觀音得道,一招一式,還是當年的路子,雖說腳步已經顫顫巍巍,但是精氣神仍在,便是一出好戲。

千禧年,新艷秋受李薔華邀請前往上海,於票房清唱春閨夢,老太太倒字甚多,拉過門的時候,還是露出少女般的嬌羞,好似一切人事,都還在京劇盛年。

文末附上最愛的新艷秋老師照片數張。


看到這個問題,其實第一反應就是:為什麼一定要強調年輕人呢?在我看來不管在誰眼裡京劇都應該是很美很棒的!

接觸的很多人都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入的坑。有的人是因為某個京劇演員,有的人是因為一首歌,一段視頻等等等等可我不大一樣...............我從小就很喜歡它

已經記不起第一次看戲是在什麼時候了,只記得自己從小(至少10歲之前)就喜歡聽戲看戲

我眼中的京劇是一項藝術,一項精巧絕倫的藝術。看著它,你就會有一種十分舒適的感覺,一邊聽一邊心裡跟著哼順帶著搖頭晃腳的。戲就那麼多,可聽多了你就會發現,同一齣戲不同的演員演出來是有差別的,好的演員回在原來的基礎上加上或刪去些什麼。慢慢地你就會開始感知它的韻律和柔美慢慢滲入你的骨子,讓你不由自主的看見它就走不動道。(多圖預警)

最後引用瑜老闆的一句話:這世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喜歡京劇的人,一種是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京劇的人!


在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不由得將我這些年的音樂口味梳理一下:

從最開始抱著收音機聽當時最紅最火的流行歌曲,楊臣剛、龐龍、王心凌、鄭源,張韶涵……

繼而反覆聽著周杰倫的那幾盤磁帶, 被《東風破》的旋律所吸引

後來接觸了一些稍微老一點歌,每天都要聽上一遍《突然的自我》

再後來迷上了beyond,努力模仿粵語發音,終於在班會上唱了一首《真的愛你》

後來又轉向了紅色的革命歌曲,依舊是收音機,聽著那些爺爺輩的人點著那些富有朝氣的歌曲——當時對紅歌的喜愛甚至到了我邊洗澡邊哼著歌唱祖國的程度

再後來偶然在音樂書上發現了雅尼的《夜鶯》,便開始了一陣純音樂之旅。索性還有一起愛聽純音樂的朋友,我們一起聊著雅尼、班得瑞

隨後就是伴隨我時間較長的,對我影響很大的古典音樂。貝多芬的音樂給予了我非常大的力量,他的音樂使我從自卑走向自信,有了他晚期的弦樂四重奏,我就不會感到孤單

之後由於學習的壓力不斷增加,我又轉向了肖斯塔科維奇,在他充滿著壓抑情緒的音樂中,我以這種近乎於「自虐」的方式而獲得了心靈上的滿足

隨後上了大學,緊張壓抑的情緒無影無蹤。我的口味又轉向了歐美流行歌曲:Maroon 5,Fall Out Boy ,Imagine Dragons,Nightwish等等都是我音樂播放器中的常客。以及一些電音(不知道這麼說準不準確),徐夢圓,TheFatRat 等等

再後來,我的口味又轉向了莫扎特,與最開始接觸莫扎特不同,這次我終於找到了聆聽莫扎特音樂的真諦——去聽他的歌劇。用大概一年的時間,我將網易雲中的《費加羅婚禮》、《唐璜》和《女人心》的專輯基本聽了個遍。同時,出於對莫扎特的喜愛我寫了一些文章,做了一些歌單。

隨後,進入了歌劇大門的我又開始聽普契尼和威爾第,先刷了《圖蘭朵》,再刷《蝴蝶夫人》,然後刷《弄臣》。不過我的義大利歌劇之旅並沒有持續太久,在刷《波西米亞人》的時候,我的口味又發生了變化。

那一陣子,我反覆刷著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一遍又一遍地聽著1970年版殷承宗的黃河鋼協。隨後又刷《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樣板戲,這些為我現在入京劇坑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之後經歷了一陣「歌荒」,不知道聽什麼的我便去聽德雲社的相聲——而其中有些「學」的有關於京劇段落也為我現在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一個入京劇坑的非常玄妙的契機是偶然在b站發現了李軍老師和郭毅的車禍集錦,我頭一回知道原來京劇並不是死水一潭。數不明白的太保,被擒來擒去的虎豹,總會禿嚕嘴的「尊一聲相國聽端的」,把我逗得前仰後合。

隨後我便去找《未央宮》、《珠簾寨》等一探究竟,也就進入了京劇坑。

京劇,對於我來說是一個音樂口味的選擇,是在目前可能會維持比較久的這個時間段內,最適合我耳朵的選擇。

我聽音樂,一向以愉悅自己為主。不存在任何別的附加的東西。你要讓我說聽個什麼玩意裝逼,顯示b格,對不起,我不會,也做不到。

悅耳動聽,或與心靈產生感應,是我選擇音樂的信條。

之前對於京劇的認識,也是停留在一個刻板偏見的認識上了。我曾經也抗拒過咿咿呀呀的演唱方式,我也曾抵觸過京韻唸白的「奇怪口音」。但現在我不會了,因為我走進了京劇,我認識到了京劇。

加上之前看義大利歌劇的經歷,我總會把這兩者有意無意地聯繫起來——那咿咿呀呀的唱段,不也可以看成是詠嘆調的一種?富有韻味的唸白,也可看做是獨特的宣敘調。

最終,一切的一切,都歸於美。京劇中的音樂美,舞蹈身段之美,唱詞文字之美,等等,都值得我去細細品味,慢慢探尋。

我也是一個剛入坑不久的戲迷,最令我感到欣慰的事就是:我脫離了「歌荒」,找到了該聽什麼,我的耳朵不會閑下來了。這是最為高興的事情。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