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政治的時候,有一句話叫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但是,現實中,好像有時候並不是如此。比如說中國和美國日本韓國的經濟關係更為親密,但中國和俄羅斯在政治關係中更為親密,在國家關係中,經濟關係與政治關係似乎走向對立面。


首先: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是指:經濟基礎決定生產關係和國家制度,不是指決定國與國之間的關係。。。。

其次: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並不是指在同一種經濟條件環境下,必然產生同一種生產關係和國家制度,而是必然產生處於那一個階段的生產關係和國家制度。

題主你的政治課要重修啊~~~


政治的本質是利益分割,而並非實體。如果將政治比作餐刀,那麼也就必然需要用來切割的蛋糕才是,經濟便是這塊蛋糕中最為肥美的一塊。經濟決定你如何利用政治分配利益,但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
經濟決定了一切,包括政治。中國之所以與日韓關係不好根本不是歷史和領土問題,而是美國從中作梗。中日韓曾經商討建立東亞共同體和自貿區類似的東西,但都被美國化解了。曆數中日的每一次蜜月期,親中的日本首相一定會很快下台,仇中的小泉和安倍可以在任無限久,這個不詳述了…因為美國不可能讓自己最強的小弟變成別人小弟。

美國之所以能控制日韓就是因為其經濟強大到可以扶持戰後一窮二白的日韓,同時他通過強大的經濟保障強大的軍事,給予日韓軍事同盟和核保護傘,也就間接控制了兩國的政治。

隨著中國的強大,日韓作為近鄰多次與中國進入蜜月期。你所說的中國跟美日韓政治上不如經濟的聯繫緊密,是因為兩者是競爭關係,如果中國經濟實力超過美國且培育出相對應的軍事能力,那麼根據地理絕對論日本與韓國一定會與中國結成同盟。台灣能否回歸也是同理。另外中美關係其實也沒有你想的那麼差,你看到的新聞大多是迎合各自民粹的消息而已,私下裡還是很多合作的,因為經濟的緊密度擺在那,雙方都想維持雙贏局面。這不是也是經濟決定政治的體現嗎?而美國敢往死里制裁俄羅斯,就是因為他們經濟聯繫很弱。中國跟俄羅斯的經濟聯繫不弱,中國是俄羅斯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加上一些別的因素,所以能夠准結盟。

再舉個例子,中國印度看似血海深仇,但也就是光嚷嚷。因為經濟的聯繫已經建立了,誰也不想玩真的。

感覺說的有點繞…不知道你理解沒
看看博弈論就會明白了,不是因為經濟有依賴,政治就緊密,由於經濟上追求利益最大化,導致彼此都要猜測對方可能採取什麼行動,在此基礎上做出利益最大化的選擇。舉個例子,經濟上美國依賴進口廉價的中國造,中國造需要能源,中東的石油控制在美國手裡,但美國會把石油便宜的銷往中國嗎?不會。為什麼呢?政治上需要。基於美國的行為,中國需要另找賣家採購能源,於是經濟上受歐美製裁的產油國俄羅斯成了最佳人選。於是不同於經濟依賴的政治結盟出現了。

中俄的政治關係緊密,實際上是一個「偽命題」

其根本問題在於,你憑什麼認為「中俄政治關係更緊密」

這要拿出數據說話,比如中俄通電話的數量比中美通電話的數量更多之類的。

實際上中俄關係的「緊密」,更多並非國際上的,而是民間的。兩國領導人做做樣子,信的只有人民,至於大國的智庫,對中俄關係的看法始終持一個冷靜態度。
出來混,喊打喊殺都沒啥,誰都要面子嘛,但要動了老子的錢,他得死。


不能,兩者之間是一種相互影響的關係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和經濟關係決定政治關係不是一碼事。。。不能看到有經濟兩個字都拉一起啊。


經濟關係和政治關係應該是相輔相成的存在,不存在明確的因果邏輯關係。而且經濟關係和政治關係都是非常複雜的概念,光光用「是否」來定論實在太過勉強,建議改為「在何種程度上」。但是,就算是所謂在何種程度上,這也是非常難進行簡要闡述的。只能說,經濟關係在更多的情況下,是由經濟發展或經濟增長策略決定的。具體的策略是由這個國家的實際國情,產業特點,政治傾向,政府等因素決定的。而這些也決定了政治關係。所以這兩個用決定來鏈接還是不妥。另外,在全球化的今天,每個國家都是日漸親密的關係。俄羅斯政治關係更加深?那經濟關係呢?幾千個億的天然氣訂單被吃掉了?反過來,真的美國和中國的政治關係就真的差嗎?美國巴不得中國徹底站隊美國一起嫩死俄羅斯呢。
如果單從問題本身回答,能否之間選一個,不考慮辯證法,答案是: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