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 AMD Radeon Pro 5500M 有多大提升?值不值得選配?


今天 Apple 又給自家 MacBook Pro 16 inch 搶到了一個首發,那就是 Radeon? Pro 5600M 的新顯卡,這也是 AMD 第一次公佈 5600M, 具體規格可以看 AMD 官方給到的資料:

相對於之前 5500M 還是有明顯性能提升的,從 24 CU 變成了 40, 而 streaming processor(sp) 也以下變成了 2560, 然後再一看這個顯存還換成了 HBM2, 怎麼越看越眼熟呢?

一拍大腿,這不就是桌面版本的 5700XT 換了一個 HBM2 嘛,功耗從 225W 降低到了 50W, 但是估計性能依然會比 50W 的 5500M 有很大的提升,蘋果說是比 4GB 5500M 快 75%, 我估計實測應該也差不多。

目前為止信息就只有這麼多了,4500 塊的價格還是挺貴的,畢竟 5700XT 桌面端也就不到三千塊,但是也無所謂吧,反正買得起也不會差錢。

最後吐槽一下,Apple 跟 AMD 關係這麼好,為啥不先把 CPU 換成 4800HS...


反正我現在直接禁用 UHD 630,5600M 常開,續航根本不輸只開著集顯的 2018 款 15-inch MacBook Pro,甚至還要更好。

論 HBM2 有多省電

此外 5600M 機型外接 4K 顯示器時,中低負載下幾乎完全靜音,沒有 5500M 的風扇噪音問題。


手動謝 @Navis Li 邀(知乎自帶的謝邀好像第一次不點之後就不會再出現了……)

AMD官網已經給出了Radeon Pro 5600M的部分規格:

CU(計算單元)數從Radeon Pro 5500M的24個增加到40個,這與1536個流處理器增加到2560個是等價的(AMD RDNA的一組CU包含64個流處理器)。

單看這個核心規模已經和桌面的5700XT了,那麼它的性能和5700XT相比呢?

注意一個點:Radeon Pro 5600M的TDP和Radeon Pro 5500M一樣是50W,比5700XT的225W低了非常多,這也是意料之中——16寸MacBook Pro的散熱水平不能支持更高功耗的顯卡。

也因為這個原因,顯卡的核心最大頻率相比5700XT明顯下降,從1905MHz降到1035MHz。

最右側的單精度浮點運算峯值性能,也可以由5600M和5500M的數據推斷而來:

[公式] ,與AMD官網給出的5.3TFlops基本相等,比5700XT低了45%。

此外,由於採用了HBM2顯存,因此顯卡的理論帶寬相比Radeon Pro 5500M提高了足有一倍。

但要注意:顯卡同樣是遵循木桶效應的設備,在覈心已經滿載且帶寬尚未構成瓶頸時,更高的帶寬並不能給顯卡帶來性能上的提高。更多的提升會來源於顯存功耗方面的降低給核心騰出更多的散熱空間。

至於為什麼要用HBM2,主要原因我認為是主板面積受限:

Pro5500M的封裝面積是155mm2,而5700XT是251mm2,大了很多。Pro5600M又和5700XT同核心。

根據下面ifixit的拆機圖,現在的Navi14小核心配上4顆顯存(正反各2顆),周圍基本沒有任何預留空間。如果直接上Pro5600M再配GDDR6顯存,主板空間就會不夠用。

為了在有限的空間內上更強的顯卡,蘋果只能選擇把顯存集成到核心裡的HBM2方案。

當然,這個方案主要的缺點就是——

蘋果官網給了幾個宣傳數據(宣傳數據一般會稍微有所誇大,所以這裡看看就行)

16 英寸 MacBook Pro?

www.apple.com.cn圖標

《全戰:三國》比5500M提升35%,《Fortnite》提升30%。這兩項可以作為3D圖形性能提升的參考。

C4D ProRender渲染器提升40%,Unity Editor提升50%。這兩項可以作為GPU渲染提升的參考。

FCPX渲染提升20%,達芬奇渲染提升78%。這兩項可以作為GPU編碼和GPU加速綜合起來提升的參考。


蘋果做出這個提升的原因,除了提升MBP16的性能上限以外,也是針對Windows陣營類似定位、用於內容創作設計的筆記本在顯卡規格上「堆料」的一個回應。

隨著I、N兩家去年開始大力推廣內容創作類筆記本(Intel是Creator PC,NVIDIA是RTX Studio認證),這類筆記本出現的越來越多。而它們之中許多在顯卡規格方面相比MBP16有優勢,比如戴爾XPS 17的RTX 2060 Max-Q,雷蛇靈刃專業版的Quadro RTX 5000 Max-Q,惠普Zbook Create(尚未上市)的RTX 2080 Max-Q,等等。

這導致MacBook Pro在使用Premiere Pro、達芬奇等win/mac雙平臺都有的視頻製作軟體時,面對更高規格的Win本時,其性能並不佔優。

在這個時候推出Pro 5600M的選項,也為比較忠實於Mac的用戶羣提供了進一步的選擇。

至於相比Pro 5500M 4GB版5250元的差價值不值,就需要等待之後各種第三方媒體的詳細評測了。

在這推薦一個Youtube的UP主(純個人向,非恰飯推廣)

https://www.youtube.com/user/Maksimyuryev?

www.youtube.com

基本上多數Mac有新版或者新配置發布時,他都會購入一臺機器來做FCPX、達芬奇和PR三款軟體在不同素材、不同場景下的對比評測,比較適合高度依賴於Mac的內容創作用戶去關注。


我只想說一句: 「好猛啊」

FCPX 更喫 CU+CPU, 提升會弱一些; 達芬奇提升了 78%;據稱綜合性能提升達到了 75%

這就是 Navi 12 的真身, 真·為水果定製 GPU. 這 HBM 帶寬, 能把桌面 5700XT 的 GDDR6 都秒了.

Navi 10/12 ROPs 都是 64 個, 估計這裡數據有誤, 都是 40CU

前段時間和朋友討論了下 Kaby Lake-G 的事情, 順便也談了下曾經的定製 GPU Vega 20:

「聯合處理器」遭拋棄:AMD 已取消對英特爾 Kaby Lake-G 的驅動支持?

www.ithome.com

具體來說, Kaby Lake-G 就是 Polaris+HBM, 標的 RX Vega M 就是掛羊頭賣狗肉, DX 只支持到 12_0, 但是 Vega 是 12_1, 這麼早停止支持情有可原.

而曾經的 Apple 定製 Vega 20 則是正經 Vega 小核心+HBM, 實際性能要麼和 5500M 持平, 要麼在視頻處理性能上小勝.

GCN/CDNA 架構的主要特點還是重 Shader(CU), 輕 ROPs, 並且 Cache/Memory 設計也比較差, 所以表現就是視頻/挖礦之類的 Compute 很強, 但是實際到遊戲和 CAD 這種重 Rasterization的場景就死, 俗稱高分低能高功耗. 不過後面 CDNA 在訪存和功耗上還是有改進的, 比如 mi80/mi100.

一個常見的例子就是 MX250-350 的差異, CU 多了 60%, 遊戲性能基本就提升了 10-20%, 但是因為 ROPs 還是 8 個, 所以除了喫雞這種 MX250 上欠 CU 的遊戲有 20%, 其他遊戲基本都是 10%... 外加只有 2GB 沒有 MX250 狂牛版, Premiere Pro 都起不來.

以及我們看到 Navi 並沒有省太多電的主要原因還是 GDDR6 也算是個功耗大頭, HBM 總的來說還是要更省電的. 這次 Navi 12 對比 Navi 10 雖然少了 4 個 CU, 但是 ROPs 一點都沒少, 而且 Navi 12 在mem 有著改進.

所以 40 CU vs 24 CU, 67% 的 CU 提升, 實際上的綜合提升到了 75%, 這 25% 裡面估計一方面來自於更多的 ROPs, 更強的顯存吞吐, 還有就是 HBM 的低功耗帶來的更強性能釋放...

所以這次受益最大的用戶有:

  • CAD 設計
  • 遊戲/遊戲設計
  • DaVinci Resolve

較大提升:

  • Final Cut Pro X
  • 渲染類

當然現階段 MacBook Pro 的主要矛盾還是在 Intel CPU/GPU 的低能效上... 畢竟現在的 UHD630 和當初 15 年底的 HD530 並沒有質變... HBM 雖然能降低獨顯開啟的功率, 但是 Intel CPU 的能效擺在那裡. 個人實測下來 4800U 的 CPU/GPU 效能都非常不錯.

另外就是 Vega 20 當時對比 560X 的機器, VRM 有非常可見的加強, 這次大概也讓 CPU 提升略微提升一點.

如何評價小新Pro 13 2020銳龍版??

www.zhihu.com圖標

以及話說回來這個 GPU 可能也會用在未來的 iMac 上, 以及也會有對應的 W5700 單槽低功耗專業卡版本.

最後, 既然 50W TDP 能做到這個性能, 估計老黃也要抖三抖了, 畢竟 5700XT 非公靠的是小核心高頻, 甚至非公都能和 2070S 一戰... 期待今年的 80CU 大核心 Navi 2.

瞭解相關配件選購:

Luv Letter:MacBook Pro 16寸 2019 版有推薦的擴展塢嗎??

www.zhihu.com圖標Luv Letter:2020 年 618 買顯示器有哪些建議和推薦??

www.zhihu.com圖標https://www.zhihu.com/answer/934208986?

www.zhihu.com圖標


好吧,這有點像2018年MacBook Pro 15寸更新到八代處理器後幾個月又增加了Radeon Pro Vega 20一樣。不過這次是在最低配的18000元配置的基礎上加6000元就可以直接升級到Radeon Pro 5600M.

作為一個手裡拿著八核i9 + 64GB 內存 + Pro 5500M 8GB 版本的16寸MacBook Pro的老牌果粉,內心是複雜的。所以我決定酸一下這一次的升級。

16寸MacBook Pro在選擇配置的時候是很有必要了解清楚自己的需求的。尤其是這次,從最基礎顯卡升級到新推出的Radeon Pro 5600M, 需要額外支付6000人民幣,可以買一臺Matebook X Pro了。

  • 使用Adobe Lightroom, 獨立顯卡就完全不需要升級,最重要的是升級到32GB內存。
  • 使用Final Cut Pro或者其他視頻編輯應用,則務必要優先升級獨立顯卡,畢竟升級到Radeon Pro 5500M 8G的費用也不高 (+1500), 帶來的提升卻非常明顯,而且這類應用針對獨顯加速的優化會越來愈好,這個升級比處理器到八核更重要
  • 如果只在乎MacBook Pro 16寸是不是做到了單熱管壓i9的話,那最重要的其實是不要外接顯示器。因為這會嚴重影響處理器性能。

從我實際使用16寸MacBook Pro with Radeon Pro 5500M的經驗來看,筆記本只要通過USB-C介面外接顯示器,就會啟動獨顯。而這會導致處理器被喫掉超過15%的性能:

在沒有外接4K顯示器的情況下,16寸MacBook Pro的八核i9處理器的主頻可以持續在2.9GHz以上,功耗達到60W左右, Cinebench 20得分在3100左右。

無外接顯示器

外接4K顯示器後,獨立顯卡啟用,處理器功耗會降低到40W以下,主頻2.4Ghz左右

儘管系統監視器顯示在外接4K顯示器時,獨立顯卡的負荷非常低,但依然會擠佔掉處理器20W的功耗。結果就是處理器Cinebench 20的得分只有2600左右。相比無外接顯示器的情況,性能下降15%

而且在外接顯示器的情況下,16寸MacBook Pro的風扇很容易就飆到3000轉以上,噪音會非常明顯。我在連接Pro Display XDR顯示器時,就遇到這個問題。而解決的方案也很簡單粗暴,上eGPU.

為了照顧這臺僅有一個雷電3/USB Type-C介面的6K顯示器,獨立顯卡使用了AMD Navi 10 RDNA架構,並且有USB Type-C介面的專業顯卡Radeon Pro W5700:

顯卡盒子和eGPU盒子Razer Core X合影

介面特寫 五個mini-DP 1.4介面和一個USB Type-C介面

6K 10位色深 HDR + 參考模式選項等所有功能達成

通過eGPU外接Pro Display XDR顯示器,處理器性能終於恢復了。

16寸MacBook Pro + eGPU + 6K Pro Display XDR外接顯示器

總結:對於我這種筆記本大多數時間要連接外接顯示器的需求,最終的歸宿還是eGPU方案,儘管目前蘋果對於W5700的支持還是有些問題,性能並沒有完全發揮出來。

W5700外接4K顯示器,並且關閉筆記本內置顯示屏時能夠達到最高的性能,比板載獨顯Radeon Pro 5500M 8G不外接任何顯示器的情況下高50%, 從外媒公佈的最新的5600M HBM2 8G MacBook Pro 16寸的測試來看來看,本次提供的新配置5600M HBM2 8G性能略微高於eGPU + W5700,.

無論如何都酸不動的,蘋果這次定製的Radeon Pro 5600M的功耗控制實在是強,接近RTX 2060的遊戲表現,如此強的性能,只需要50W TDP, 筆記本無需插電即可達成,並且是在那麼薄的機身裏實現。而且很大程度地解決了外接顯示器系統過熱的問題。

從左到右依次:5500M 8G / eGPU + W5700 / 5600M HBM2 8G(5600M成績來源油管: Max Tech)

不過好在eGPU + W5700 尚能和這個定製的5600M一戰,而且,畢竟這獨顯外接顯示器的實在太吵了。

所以,蘋果在這個時間才放出Radeon Pro 5600M這配置,而不是16寸發布的第一時間就提供,等於幫我省下了750歐,正好拿來買了Radeon Pro W5700

題外話:Razer Core X + Radeon Pro W5700的eGPU方案成本有些高;對於以前看我文章,上了技嘉Gaming Box和R9 Nano車的用戶,也可以選擇升級到Powercolor的這款RX 5700 ITX 8G:

AXRX 5700 ITX 8GBD6-2DH?

www.powercolor.com圖標

目前是日本市場獨佔,只能去日亞海淘:

https://www.amazon.co.jp/RX5700%E6%90%AD%E8%BC%89%E3%82%B7%E3%83%A7%E3%83%BC%E3%83%88%E5%9F%BA%E6%9D%BFITX%E3%82%B0%E3%83%A9%E3%83%95%E3%82%A3%E3%83%83%E3%82%AF%E3%83%9C%E3%83%BC%E3%83%89-AXRX-5700-ITX-8GBD6-2DH/dp/B082W236T1/ref=sr_1_2?__mk_ja_JP=%E3%82%AB%E3%82%BF%E3%82%AB%E3%83%8Akeywords=powercolor+5700+itxqid=1576940587sr=8-2?

www.amazon.co.jp

該卡採用緊湊的ITX短卡設計,卡長175mm; 比技嘉Gaming Box原裝顯卡1080 ITX的169mm長了6mm, 沒有親測,但目測應該可以放得下;這款RX 5700供電也只需要一路8針,恰好Gaming Box也只提供了一路8針的供電。

相比Razer Core X, 技嘉Gaming Box的體積真的太小巧了

如果要搭配Pro Display XDR使用,則可以使用這款貝爾金為華為VR眼鏡準備的數據線,該數據線將USB數據和DisplayPort 1.4的視頻信號合成一起並輸出到USB Type-C介面。

Radeon Pro W5700僅用mini-DP介面,通過貝爾金這套數據線連接Pro Display XDR

貝爾金這套數據線輸入端有一個DisplayPort 1.4介面,兩個USB-A介面,輸出則是一個USB Type-C視頻介面。兩個USB-A接主機,每條線長都至少50cm, 其中一條負責取電,一條負責USB數據相關的功能。用這套數據線連接Pro Display XDR, 顯卡只要是支持DisplayPort 1.4 DSC功能,不僅6K解析度可以達成,而且原彩顯示,參考模式,重力感應功能都支持,甚至也支持USB HUB的功能,只不過只是USB 2.0級別。

不過UltraFine 5K新款由於USB-C模式支持的特性不足,所以最高只能達到4K解析度。

由於這套數據線從USB-A取電,所以也可以連接沒有供電的便攜顯示器,實現供電+視頻信號一線通。

Pro Display XDR功能完整實現

有了這套數據線,即使是隻提供了DisplayPort介面的顯卡也可以支持大部分USB-C介面的4K顯示器,或者像RDNA架構的Radeon Pro 5X00 系列也可以支持Pro Display XDR這樣的6K顯示器。

這套數據線只有國內有售,還好京東可以發貨到法國。

Gaming Box提供了USB-A介面,和貝爾金的這條數據線簡直是絕配

2020年8月7日更新。

作為老款MacBook Pro 16寸i9 + 64GB RAM + Radeon Pro 5500M 8G的用戶,終於不用酸了,改成真香吧。

在2019年末MacBook Pro 16寸發布的時候,顯卡的最高選項是Radeon Pro 5500M with 8GB GDDR6顯存。在一片對蘋果放棄蝶式鍵盤的歡呼聲中,全系列的MacBook Pro 16寸都存在的一個嚴重問題被忽視:即設備連接外接顯示器時,即使處於幾乎空閑的狀態,獨立顯卡的功耗也要在20W左右。

20W是什麼概念,MacBook Pro 16寸在不啟用獨立顯卡時,能夠承受的i9處理器的功耗也就是60W左右。Intel的八核i9處理器滿載才60W左右,AMD的這塊獨立顯卡空閑就要20W.

導致的結果非常直觀,只要MacBook Pro 16寸連接外接顯示器,獨立顯卡強制啟動,整機溫度飆升,哪怕打開幾個網頁,也會導致風扇達到5600轉的最高轉速,而且基本不會再降下來。

而我的MacBook Pro 16寸要外接兩臺6K顯示器,則會導致處理器嚴重的性能下降,這是我之前在介紹雙Pro Display XDR桌面時測出的大致結果。當然最沒法忍受的還是左右兩個風扇全程5600轉的噪音:

MacBook Pro 16寸在連接外接顯示器的時候,會強制開啟獨立顯卡,導致發熱提升。連接一臺Pro Display XDR都非常喫力。根據之前的測試,在連接Pro Display XDR後,在顯卡沒有任何其他負擔的情況下,處理器性能會下降接近20%.

而連接兩臺之後,即使很低的負荷也會導致MacBook Pro的風扇滿速,而原本可以跑到3000分左右的Cinebench R20也只能跑到2000分,相當於降速了33%.

我只好選擇外接eGPU + Radeon Pro W5700的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

而根據最近的一些消息,新增的Radeon Pro 5600M不僅性能提升了75%左右,而且大幅改善了外接顯示器過熱的問題。由於雷電3 eGPU的限制,Radeon Pro W5700的總體表現都不如這款獨立顯卡。

在查找相關信息的過程中,我發現有兩個用戶竟然在Apple Store把用了好幾個月的老版本MacBook Pro 16寸給退掉了。於是我決定去碰碰運氣。

我選擇了Apple Store 香榭麗舍店,從我的經驗看,蘋果在標誌性的零售店安排的員工會更友善,更容易積極的幫助客戶解決問題,蘋果在巴黎最標誌性的零售店就是香榭麗舍店和歌劇院店。歌劇院店沒有預約空位了,所以就選擇了香榭麗舍店。

見了藍精靈,提出問題,狠狠的強調了我是在連接兩個Pro Display XDR時發現的這個問題。並且把事先錄製好的視頻給他看了。他提出要先做一下例行檢查。在檢查之後,他表示設備檢查沒有任何問題,但他把我的問題輸入資料庫的時候,看到有上千條反映該問題的用戶。

我說:

這臺MacBook Pro 16寸花了我將近5000歐元,而兩臺Pro Display XDR則超過了1萬3千歐元,可是它們現在放在一起,卻是這樣一個狀態。我平時寫代碼,機器這樣大的噪音,我根本就沒法正常工作。

我在來之前,也在網上查了不少信息,我看到有些人求助於Apple Store 並且獲得了全額的退款,有的人的機器甚至已經使用九個月了。

所以我才來求助你們幫我退掉這款機器,好讓我買一款沒有問題的新機器。

藍精靈說他理解我的情況,但技術上我一月份購買的產品,現在已經是八月份了,是不能退款的。所以,他要去找經理商量。十分鐘後,他回來表示在和經理爭取之後,可以給我全額退款,包括之前購買的Apple Care+

他跟我確認,我是在Apple官網購買,並在另外一家零售店取貨的,這種情況還是可以在他們的店裡直接退款的。他需要我退回所有附件,如果可能,還有包裝盒。

我當時沒帶包裝盒,所以決定第二天早上來退,他給我列印了一封確認信:問題描述,確認退款等等,還給我拍了他的工牌,以便第二天有問題可以找他。

Theo 非常和善的一個藍精靈

第二天,我拿上重新包裝好的MacBook Pro 16寸,另一個藍精靈處理了我的問題,我給他確認信和工牌的照片,她去確認了一下,然後要我出示了當初購買時的電子收據,就操作退款了。

等待列印單據中,再見了,舊款MacBook Pro 16寸

全額退款,包括AppleCare+. 總計4728歐元,立刻去教育商店配了臺,顯卡升級到最新的Radeon Pro 5600M, 其他配置不變,白送了個AirPods的情況下,只需要再掏200歐元。這買賣實在是不虧啊!

金額為負數的賬單,真希望每個賬單都這樣

就等著老婆九月初入學註冊了。而且今年法國的開學季一直持續到10月28日,說不定到時候又有啥新型號發布了呢?好在自己還有一臺2018款的13寸高配MacBook Pro用,幸虧當初升級到了16GB內存,配合eGPU + Radeon W5700 一樣可以帶動兩臺Pro Display XDR. 所以這次就耐心的做一個等等黨人吧。

最後建議有這類問題的也可以錄好視頻證據,去蘋果零售店碰碰運氣。

如果無法退掉的話,我找到了一個臨時的解決辦法,就是調低顯示器的刷新率到50Hz。需要用到軟體:SwitchResX

來源: macrumors.com

如果對這個問題感興趣,可以去看macrumors論壇上的長帖子,我看到第97頁的時候,問題解決了。你要是能看完,估計你就是這個問題的頂級專家了:

16" is HOT NOISY with an external monitor! :(?

forums.macrumors.com圖標

2020年8月21日更新,搭載Radeon Pro 5600M圖形處理器的MacBook Pro 16寸使用體驗:

https://zhuanlan.zhihu.com/p/189175857?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