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萬元!4月15日起,武漢市民可領取惠民消費券。消費券能否起到促進消費的作用?


能。

現代廣告技巧之父克勞德·霍普金斯用其35年追蹤廣告的經驗告訴我們「消費券能促進消費」。

創新營銷技巧的發明者:優惠券、測試營銷、郵寄營銷和免費試用。

以前,是以個人能力帶動商家業績,你消費,商家和你AA;如今,是以社會力量助推經濟復甦,你消費,政府和你AA。原理相同,只不過受全球疫情影響,推廣方式由個人上升到了社會,力度更大。

在2009年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南京、杭州等城市率先試水消費券,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如今,南京再一次走在了前列,僅三月份就發放了1.5億元消費券,近70萬人領到消費「紅包」。受其影響,杭州、寧波、重慶、佛山、深圳、鄭州、嘉興等超過30座城市已陸續發放消費券,規模之大,史無前例。

為什麼政府要著力於推動消費券呢?我們簡單分析一下。

消費券的原理類似於一個槓桿,可以撬動消費潛能持續釋放。以杭州為例,3月27日其發放第一批總金額為4.85億元的消費券,截止3月29日,兌付政府補貼2893萬元,帶動杭州市場消費4.53億元,拉動效應達到15.62倍。

此外,除了這些我們能實打實看到的消費額,它還能影響相關行業就業、激活上下游產業鏈,這是消費券更深層次的作用。

因此,當前各地促消費的舉措,除了穩定消費者信心外,更多是表達了政府的一種姿態。

我們再具體從這些補貼細節來看,消費券大都聚集在文旅、餐飲兩大領域,切實符合了我國以人為本的戰略管理方針。只有先滿足了人們日常必須消費,才能激活消費者被疫情冰凍的消費信心,進而刺激其在其他領域的消費行為,帶動市場經濟復甦。

身處疫情重災區的湖北,希望也能早日得到類似的消費政策。並能最大限度照顧到因封城而陷入困境的低收入者,尤其是因病失業因病致貧家庭,此外還有一些外地民工,讓他們渡過難關。

雖然,消費券只可短期推廣,不可能長久採用。畢竟經濟的正常運轉是讓中低收入者能夠享受到與勞動相對應的收入分配結果,這樣經濟增長才具有包容、可持續性。但其背後的技術力量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比如促進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目前,不同行業的數字化建設差異較大。這次消費券的分發和使用,將促使更多企業實現線下線上共營。

而消費券的分發和使用,目前基本都是通過微信朋友圈、微信小程序、微信公眾號、微店等方式進行, 從商家轉發、企業轉發、權威媒體轉發到被廣大民眾知悉接受,僅通過一部手機就能完成,這也體現出微信寂靜悄然變成了一種重要的民生髮展工具。

進而,在這種數字基建的過程中,也會產生更多新的崗位、新的就業,值得期待。


把兩顆雞蛋放到長江裏,然後請全國人民喝蛋花湯。


城市消費券滿減多多少少會有促進消費的作用。但這裡頭也不乏一些人回收消費券進行套現。

更明顯的套現發生在旅遊景區行業。各大景區配合地方財政也紛紛推出滿減,旨在促進景區內消費。大家也知道景區裏東西本來就貴,滿二十減十到了手上也就是原價。

於是不少景點利益相關的人開始收集這部分滿減卷(通過微信卡包轉贈)

在景區中進行「消費」時便可以達到套現的目的。

最終很大一筆落入少數人的頭上,他們的最終消費很可能並不在相關領域或者本國市場。


消費券的對於不同人的效用是不一樣的

對於有錢人來說,根本不會用

對於窮人來說,根本不會用


完全沒有用,精準度底覆蓋面差,撒出去的錢依舊挽救不了失業潮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