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答。

一 老友

今晚,在2020中國好聲音第二期,李健迎來了他和春春的老友,2014年《中國正在聽》的冠軍,趙紫驊。

而《中國正在聽》中的兩位導師,就是如今坐在《中國好聲音》導師轉椅上的中間兩位,李健,李宇春。

我聽過他的《可樂》,不過沒有上頭。

這一次趙紫驊演唱了錯詞錯得字幕都瘋了的《一滴淚的時間》,就是李健說「取決於臉的長短」的那首歌。

李健在最後一刻轉身,他驚訝地睜大了眼睛,然後對趙紫驊溫和地說了四個字:「別來無恙」?

我不知道趙紫驊心裡有沒有波瀾,但起碼我心裡風起雲湧。

我們一直知道李健的視力很好,記憶力也很好,他會在心裡記下很多人,有的是同學,有的是同事,有的是聽友,有的甚至是普通觀眾。

他會在演唱會上朝著他記得的那些面孔微笑。

後來演唱會越開越大了,從當初免費的很小的演唱廳,到現在的萬人體育館,他可能看不清那麼多張笑臉,但他一定還會用心去記下每一個難忘的瞬間。

而我們,或許也算得上是他的老友吧?

已是七個月沒見,還好我們都別來無恙。

二 老歌

李榮浩說趙紫驊的歌有點兒小田正和的味道,電視機前的我和電視機裏的李健幾乎異口同聲說出了多年前的那部經典的日劇----《東京愛情故事》。

90年代最意難平的記憶之一。

後來馬心怡自彈自唱了一首《Imagine》,想像,約翰列儂的名曲。

我想到的並不是列儂之死,不是他著名的日籍妻子,也不是紀念他的那首名曲《Hey Jude》,而是東野圭吾的《信》。

因為弟弟直貴去監獄直面哥哥剛志,最終無法開口唱出的那首歌,就是《Imagine》。

前段時間中國音樂劇大賞中我最最喜歡的片段,就是弟弟直撞進哥哥瘦弱懷抱時,哥哥被撞飛的那一大顆淚。

李健選了一首老歌,第一季學員袁婭維的《不虧不欠》,收穫了一位眉眼彎彎樸實開朗的新疆姑娘瑪迪娜。

而袁婭維也曾跟李健在2017年的《歌手》舞臺上互為對手也相互欣賞。

那一年李健應邀重回了《歌手》舞臺。

我已經忘記那一年的冠軍是誰了。林憶蓮是吧?只記得李健帶著小嶽嶽在舞臺上說了一段音樂相聲,從最開始瘋狂地笑,到最後心酸地流淚,一切的一切都完美得,很李健。

三 舊時光

賈翼騰的《走》,確確實實感動到了我,走出鄭州,走出去河南,那幾句平淡的嘶吼,有一些當年梁博的味道。

就像李健之前評價其他學員時說的,富有情感,忽略技巧,這首歌裡面層層累積的本能的衝動,帶給聽者,至少帶給我些許熱血沸騰的力量。

然而讓我沒想到的是,李健提到了他的舊時光。

從李健走進大眾視野到現在,我們幾乎沒有聽到過他用「不得志」去形容那些曾經的歲月。

在點點滴滴的考古過程中,我們看到過身材胖胖長發飄飄的李健,看到過緊鎖眉頭表情嚴肅的李健,看到過一臉生澀緊張拘謹的李健......

後來,我們看到了眉眼越來越舒展,笑容如春風般溫暖和煦的李健。

也許因為過於瞭解,聽到他風輕雲淡說不願提起的時候,我相信不止一位聽友眼淚含眼圈兒了吧?

反正我是。

四 初心

馬璐的《T-me》確實很特別。

這幾年樂壇確實開始盛行暗黑系哥特式的病嬌唱法,黑眼圈黑嘴脣,男女皆宜。

其實有一些暗黑系的歌還是非常好聽的。

馬璐的這首歌我也挺喜歡。

四位導師只有李健沒有轉身。

這沒有什麼值得詫異的。

讓我詫異的是李健問了一句太過有深度的話:「歌聲不是應該傳遞愛和溫暖嗎?為什麼要暗黑呢。」

幾位導師都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在學員回答之後,李健又補充道:「我心裡早已經有答案了。」

李健總是能夠在關鍵的時候說出讓我們日益增長的傻白甜情緒黯然失色的話出來,直擊心靈。

比如他說靈感需要調動積極性。

比如他說其實中文歌曲最難唱。

比如他與學員探討音樂是否需要傳遞愛與溫暖。

羅曼羅蘭的那句話如今已經快被說爛了。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了生活的本質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我更喜歡李健總結的那八個字:

不斷熱愛

不離初心


我印象最深的是,李健問一個「暗黑系」的學員:「音樂不是應該傳遞愛與溫暖嗎?為什麼要做暗黑的呢?」

李健的語氣並不是質問,而是很平和地拋出一個問題,等待學員的回應。其實這樣的導師點評,正是中國好聲音節目當下所急需的。

這類選秀節目存世已久、後繼乏力,面對創新和轉型的困境,更面臨著優秀選手的儲備稀缺。如何凸顯新意、創造熱點、招攬觀眾,是此類節目吸引收視與流量的關鍵。

我們也看到,節目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新鮮形式,比如這一季的阿卡貝拉、「暗黑系」、原創賽道,比如上一季李榮浩「音樂沒有高下之分」的論述,比如兩年前「離人愁」事件。但是這些新意,縱然足夠新,又是否足夠好呢?我認為,恐怕不一定。

這一季雖然開創了原創賽道,但是學員創作力有限,唱功也不行。「暗黑」確實很新穎,但如果不夠「好聽」,也算不上「好聲音」吧。

所以,此時李健的提問,可謂是切中肯綮。

「音樂不是應該傳遞愛與溫暖嗎?」

作為一個普通觀眾,我也想問問節目組,中國好聲音這檔音樂選秀節目,是在傳遞什麼呢?

李健「音樂不是應該傳遞愛與溫暖嗎?」Alter ego的視頻 · 669 播放

補充一個金句:「一滴淚的時間取決於臉的長度。」

李健老師是不是也想到了東坡和蘇小妹的那個段子?「去年一滴相思淚」


海外黨剛看完。一邊看一邊按上期回答的幾條對李健老師轉身進行預測,準確率還挺高。

上期總結的規律:

(李健老師轉身概率,按優先順序排序)

1、滄桑的,男的,細分兩種:第一種是有訴說感,有故事的,最好再有一點文學性的加持;第二種是真拿生命在嘶吼的,可以要破不破,破點也沒事。唱功有點問題也沒事,必轉。(男rocker們,多看看李老師啊,他雖然長的不搖滾,內心可搖滾了)2、性感的中下聲區,女的:關鍵是要性感,要情深入骨,絲絲入扣。唱功有點問題也沒事,必轉。3、鄉土中國,民族中國,不分男女。能力平均數以上都會轉。4、浪漫唯美的愛情,韓劇那種,男的為主。要有氣質,要剋制,不能要哭要喊。慢慢喜歡你,慢慢的親密。。。,能力中上就會轉,而且有可能把他唱哭。5、俊逸的高音,男的。李老師本師,有氣質,絕對不能炫技,最好有技術而不自知。能力要求比較高,不能讓李老師覺得比自己差太多。6、能力非常很強,在同一曲風領域上明顯超越眾人,不分男女,不論曲風,必轉(但是並沒有想好後面怎麼弄,單純只是表達欣賞)。7、已經不是唱歌了,是演特技的,風格跟李老師八竿子打不著。純屬給其他導師添堵和看熱鬧,所以要轉。打包安琪,宿涵,李佳丹等。。。。。

第一個 梳兩個髻兒的19歲小娃娃

預測不轉。女高音,偏力量,歐美,上述七條無適用。怎麼都不會轉。

第二個 都市小資女文青

預測不轉。聲線偏輕偏高,轉調兒多。整個兒狀態不太有質感那種,本期最沒可能轉的兩個之一。

女文青都喜歡李老師,但李老師一點都不文青小資(這話說出來都沒人信),音樂上骨子裡是純直男大佬。

第三個 合唱團

預測不轉。不知道怎麼弄。七條都不佔。其實如果大炫人聲特技可能轉,適用7。

第四個 趙浴辰 芭樂作者

預測可轉可不轉之間。因為知道他來歷,他能力經驗證過很強。可能按第6條轉。果然最後一刻轉了。李老師真正尋覓的聲音是不會在最後一刻轉的。

第五個 哈薩克小姑娘

第一句就知道必轉。第一句比較輕巧,非常性感,後面這個特色被曲式壓制住了,不明顯。果然,李老師要給她換歌。(以後我不當腦殘粉了,我要自封蛔蟲粉…)

第六個 暗黑系

預測不轉。說實話這是我今天第二喜歡的一首,但我知道李老師不會轉,不是李老師不能接受,而是上述七條七不靠。如果多展現一些癲狂和燃燒生命的狀態,李老師可能會轉。

第七個 光頭李榮浩粉絲

預測絕對不會轉,七不靠,質量也一般。本期最不會轉的兩個之一。

第八個 英文歌 中學女老師

預測必轉。中下聲區女生,聲音非常有氣質,選歌有品位。

第八個 走出鄭州

糾結,開始覺得有可能轉,因為聲音有滄桑感,但作品太自我了,太自我視角的作品檔次不容易上去,除非旋律編曲特彆強,他這個旋律倒是還沒整俗。但無法預料最後突然爆發,轉了。走的是第一條第二種類型——拿生命吼。

這期準星兒很高,但李老師不會讓我一直得逞的,這個一言不合就拉梁博唱搖滾的男人…


太金之之,《浪裏遊》

我發現有趣的一點是,這位女歌手說話的聲音和唱歌的聲音完全不同

說話時是很纖細的娃娃音,而唱歌則會用到更多的胸腔共鳴,將喉室空間打開更多

和林志炫老師一樣,對聲音的修鍊很多

總的來說,聲音可聽性還是比較強的,腔體的共鳴會比較平衡,聲線也很穩定。

應該有更高音域的表現。

瑪迪娜,都曼 《不虧不欠》

就如李健老師所說,這位年輕歌手輕盈的部分太少,不適合這種rb成分比較多的歌曲

準確的說,高位置的共鳴太少,強混時喉嚨緊張,金屬芯大多是憋出來的,而不是自然的聲線

而且,這位女歌手每次在強聲中做出空間時,都會壓喉,導致喉音過多,聲音美感缺失

當然,這個年紀可塑性還是很強的,從表現來看也確實是流行演唱專業的好苗子。

馬心怡 《imagine》

唱的十分黑人

我一直認為,好的聲音是點面兼具的

哪怕這首歌沒有接觸換聲區,但是馬心怡渾厚的空間感下,都會有意識的用氣泡音保證聲線的鏈接,加強聲音的質感。

這纔是馬心怡音色打動人的核心機制。

最後談一談,網上比較爭議關於李健老師的觀點,音樂是用來傳播美和愛的。

我是比較贊同的,誠然任何事物是一體兩面的,就好像文學中有現實主義文學和浪漫主義文學,這樣的區別

但愛和美應該是人類都在追求的事物,暗和黑的東西當然可以存在,也必然存在

但是不管如何,這些東西都不能佔據主流,也不能佔據大眾。

想像一下,如果大部分人都聽這些暗和黑的音樂,並且趨之若鶩,那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

所以該小眾的還是繼續小眾下去比較好,別將這些東西捧上神壇,或者命名為高級。

周總理說過:人民大眾不喜歡,你喜歡,你算老幾?

愛唱歌的老羊:如何評價《中國好聲音 2020》 第一期??

www.zhihu.com圖標

作者 | Echo 編輯 | 範志輝

8月21日,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2020》(下文簡稱《好聲音2020》)如期開播,成為史上第一個九歲高齡的音樂綜藝,但愛優騰這三大主流網站卻不見其蹤影。據悉,《中國好聲音》前8季節目的全網獨播權都在愛奇藝,而此次該節目的全網獨播權被位元組跳動旗下視頻平臺西瓜視頻拿下,並由抖音、今日頭條聯合進行播出。

西瓜視頻上次出現在全國人民的視野還是在今年春節。在電影院暫停營業、賀歲檔集體退檔的情況下,西瓜視頻砸下6億元購買電影《囧媽》的版權,免費在網路進行播映,賺足了眼球。作為頭條系三大短視頻應用之一的西瓜視頻,最近一段時間明顯在向長視頻領域擴張,長短視頻並駕齊驅已成為其佈局策略。

隨著熱度的逐年遞減,被看作是強弩之末的《中國好聲音》的未來,在這次合作中變得更加撲朔迷離,西瓜視頻在娛樂版圖的佈局也再度引發業內關注,此次"老牌IP"與"新銳平臺"的合作效果如何?意義幾何?

播了9年的《中國好聲音》還有人看嗎?

在《好聲音2020》的首期舞臺上,當李宇春身披紅色皮質風衣,唱起李榮浩那首除了"呵呵呵呵"就只有一句歌詞的《要我怎麼辦》,彈幕上有人瘋狂喝彩,也有人直呼看不懂。作為超女選秀的冠軍,李宇春無疑是此次導師陣容中最具爭議的一位,她的到來也讓《好聲音2020》迎來了史上最為年輕的導師陣容,除她之外,另外三位導師分別是謝霆鋒、李榮浩和李健。

除了導師陣容與往年有較大不同,今年《中國好聲音》還新增了原創賽道,這也是李宇春接下節目組邀請的一大原因。但除此之外,節目的賽制和流程並未迎來較大改變,創新點乏善可陳,這對於一檔已經走到第9年的綜藝來說,無疑是致命傷。

如此前已經對觀眾造成嚴重審美疲勞的導師搶人環節依舊冗長,第一位選手選定導師時,節目已過去半小時有餘,全新的導師組合也讓他們之間的談話因缺乏默契而略顯尷尬。而節目的舞臺設計和畫面呈現也一如既往延續其經典風格,樸素無華至乏味的程度。選手依舊是一眾素人,但歌唱質量相較於《中國好聲音》的前幾季則是難以望其項背。用知乎上的最高贊回答來概括則是:"以為它是個音樂舞臺,結果是個頻頻冷場的相聲會。"

然而,雖然節目只開播一期即迎來知乎上的惡評如潮、豆瓣顯示評分人數不足的慘狀,但首播當晚仍以10個熱搜的成績霸屏微博熱搜榜。根據廣視索福瑞公佈的數據,《好聲音2020》首播當晚即收穫csm59城收視率2.476%、首播破二、創三季度衛視綜藝節目開播新紀錄的好成績。可見,《好聲音2020》雖然不復巔峯期的風采,但它仍舊是最受矚目的音樂選秀節目之一。

在競爭激烈的媒介環境和大眾評判新維度之下,《中國好聲音》實際上已經成為了一個符號,是對音樂綜藝生態更迭的見證,也是對平民音樂人的一種"陪伴",這背後是9年時間沉澱下的品牌國民度。

《中國好聲音》的9年沉浮,經歷了2012-2015的紅極一時,也經歷了2016-2017的斷層之痛,隨之迎來的是2018-2020的七年之癢。

2012年7月,《中國好聲音》播出,首播CSM城市網收視率雖然只有1.477%,但第二期收視率就破2%,第六期就破4%,總決賽巔峯時刻收視率已經突破6%。這一季的冠軍梁博、亞軍吳莫愁、季軍吉克雋逸,時下仍活躍在歌壇。後來成為節目導師的王力宏曾對第一季點評道:"這是一個現象級的文化的奇蹟"。

從行業來說,《中國好聲音》無疑是一檔推動了國內音樂綜藝節目製作方向的現象級綜藝節目,它使後續的音樂綜藝類節目趨向更專業、更高質的方向發展。而它當時的走紅,自然也有"時勢造英雄"的因素。

2005年《超級女聲》的巔峯之後,大陸音樂選秀囿於偶像選秀路徑,節目模式愈發同質化。2012年首次引進的《中國好聲音》節目模式,雖然依舊是"草根選秀"模式,但節目採用盲選凸顯"好聲音" ,以"音樂至上"的核心理念激活了龐大的潛在音樂儲備人才庫,也為音樂選秀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

意外發生於2016年,《中國好聲音》經歷了失去節目版權,改名《中國新歌聲》的斷層之痛。《中國好聲音》的節目模式原是燦星從荷蘭Talpa公司以低價引進,四年合約到期後Talpa大幅提價。雙方協商未果,Talpa便迅速拿回版權,企圖以高價轉手。

失去版權的兩年間,《中國好聲音》更名為《中國新歌聲》,雖然有周傑倫坐鎮,但話題量和收視率仍舊下滑明顯,《中國新歌聲2016》平均收視率跌至3%左右,《中國新歌聲2017》則跌至2%左右。

2018年浙江衛視終於拿回版權,與此同時節目也迎來了它的"七年之癢"。《中國好聲音2018》歸來,收視率卻並沒有歸來,節目只有1期收視率勉強破2%,其餘期數均在1%徘徊。與收視率和話題量下滑相對應的,是後幾季選手人氣的低迷,相比於偶像選秀節目屢被吐槽的"出道即巔峯",那幾年的《中國好聲音》選手即使拿到冠軍也鮮有人關注。

轉眼已是2020年,播到第9年的《中國好聲音》仍未迎來大刀闊斧的改革,這是它走向衰落的自身原因,也是根本原因,但節目收視和高額營收的誘惑又無法讓製作團隊輕易放棄這個早已"傷痕纍纍"的經典IP。

《中國好聲音》牽手西瓜視頻,是互相成就還是彼此救贖?

《中國好聲音》並非西瓜視頻在綜藝領域踏出的第一步。早在2018年,西瓜視頻就曾豪擲40億用於自製綜藝,僅在當年10月,它就一口氣發布了9部綜藝,但試水效果並不理想。自製路線不好走,西瓜視頻轉而開始對外購買版權,便有了今天它試圖藉助《中國好聲音》加入愛優騰芒的綜藝大戰的局面。

當"垂死掙扎"的《中國好聲音》遇上"銳意進取"的西瓜視頻,後者是否可以成為它的"救命稻草"尚未可知,但選擇在綜藝領域未成氣候的西瓜視頻,無疑面臨著一定風險。讓它決定放手一搏的是西瓜視頻隸屬頭條系的強大背景、節目內容受眾與平臺用戶的重疊度,以及愛奇藝所不能給予的"排面"。

作為位元組系的西瓜視頻具備天然的強流量支持。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頭條全網用戶滲透率達到66.7%,同比增長7.1%。背靠頭條系產品矩陣的優勢,西瓜視頻的月活量雖然不敵主流視頻,但是通過聯動今日頭條、抖音等產品,《好聲音2020》或許能實現更高的用戶觸達率。

此外,西瓜視頻給予《好聲音2020》的"排面"也十分到位,不僅為其拍攝宣傳片,在APP頁面上給予專門的定製化版塊,還為節目開發了諸多玩法加強觀眾互動。比如,開播前發布四位導師的盲猜視頻,並開啟預約通道;開播後,聲量打榜、vlog視頻、獨家花絮、投稿徵集、線上雲直播等各類內容一併湧現。這些都是以《樂隊的夏天》這類垂類綜藝為核心競爭力的愛奇藝所不能給予的。

隨著青年亞文化成為風口,綜藝節目已經進入"圈層選秀"的分眾時代,打造垂類綜藝已經成為愛優騰開發綜藝生態的戰略核心。與討好"Z世代"的主流方向不同,西瓜視頻的用戶呈現"高齡化、男性化、低線化"的特徵,據《西瓜視頻用戶畫像報告》報告顯示,用戶佔比最多的年齡段為31-35歲,3線及以下的城市用戶佔比58.6%,契合《好聲音》節目的大眾性與平民性。

從這一角度看,西瓜視頻或許的確可以為《好聲音2020》擴大下沉市場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對於《中國好聲音》來說,其現有體制在如今的年輕市場中顯得格格不入,但其"音樂至上"的普世性理念並不會過時,若想保持節目的核心設定,擴大下沉市場無疑是個明智的選擇。

而對於西瓜視頻來說,雖然短期內的合作效果不明顯,但其遠期的戰略價值卻有所體現,其"以短帶長"的路徑漸漸明晰起來。此次西瓜視頻與《好聲音2020》的合作,其角色不僅是節目的播放平臺,而是嘗試向電視綜藝反向輸送內容,並對平臺上的音樂人進行擴充和反哺。從節目的宣傳片開始,其主角就是西瓜視頻上不同領域的短視頻創作者的代表人物,節目正片中也可以看到,參賽選手都已被吸納進西瓜視頻的創作人隊伍。

可見,這次《好聲音2020》與西瓜視頻的合作本可以是一件互相成就的事,但因為《好聲音2020》製作團隊的抱殘守缺與西瓜視頻的綜藝經驗匱乏,使得這次嘗試不僅進一步損耗了節目口碑,也尚未扭轉觀眾對西瓜視頻的刻板印象。但從其擴大下沉市場的決策、"以短帶長"的佈局路徑和臺網聯動的創新性來看,這仍是一場有價值的嘗試。

《中國好聲音》的衰落之外,是衛視音綜的集體疲軟

《中國好聲音》不是唯一一部走向衰落的電視音樂綜藝,此外還有湖南衛視的《歌手》、江蘇衛視的《蒙面唱將猜猜猜》等節目。當下,衛視綜藝整體靠《奔跑吧》《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歡樂喜劇人》《極限挑戰》等綜N代撐場,但是這些綜N代又集體走向式微,常青藤節目《快樂大本營》的收視率也徘徊在1,與過去破4、破5的收視難以相比。

對比衛視綜藝的"節節敗退",網路綜藝呈現出"神仙打架"的局面,綜N代《奇葩說》、《吐槽大會》等脫口秀類節目依然"耐打",新的爆款也層出不窮。《創造營》和《青春有你》等偶像養成類、《中國新說唱》和《這!就是街舞》等垂類節目百花齊放,不斷在各社交媒體刷屏。

可見,綜藝節目集體陷入困境是整個衛視綜藝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縮影,《中國好聲音》作為衛視綜藝中的綜N代,其衰落或許是意料之中,但也影射了衛視綜藝所面臨的人才流失和招商困難的共同困境,還有處於體制內的電視節目避無可避的審查限制。

憑藉《乘風破浪的姐姐》在各視頻網站的綜藝大戰中脫穎而出的芒果TV,其關鍵就在於芒果系在10年前就開始了互聯網轉型過程中的人才培養,目前芒果TV旗下擁有16個綜藝製作團隊。此外,愛奇藝2014年就提出了工作室戰略,目前擁有了十多個綜藝工作室,騰訊視頻也打算在現有成熟工作室上進行裂變,形成工作室集羣。

人才對於平臺造血能力具有關鍵作用,此前《極限挑戰》總導演嚴敏的離開就曾引發觀眾的不安,而傳統電視臺普遍面臨著人才流失的困境,互聯網更大的利益空間和更自由的創作環境,不斷吸引著體制內的人才進入。據相關媒體報道,如今廣告商在選擇投放渠道時,大多將80%-90%的資源投向互聯網平臺。

此外,體制內的嚴格審查則不僅導致了人才流失,也擠壓了衛視綜藝的創新空間,對正能量的過度追求讓衛視綜藝陷入同質化的保守模式。比如,同樣一首歌,在《樂隊的夏天》的舞臺上的歌詞與在《歌手》舞臺上的歌詞完全不同,標準模糊的審查制度反而加強了衛視綜藝自我審查的力度,一些並不敏感的歌詞也可能被改得面目全非,甚至直接放棄字幕。

[旅行團在《歌手》節目中被改詞]

雖然《好聲音2020》的播出效果並不理想,但《中國好聲音》的9年沉浮,讓我們看到它的堅持,也感受到它的乏力。此次它與西瓜視頻的合作,有環境變化下的無奈,也有選擇上的勇敢。最終二者能否碰撞出更多的火花,實現電視綜藝與網路短視頻的互相賦能,可以保持關注。

先聲話題

話題內容:你知道《中國好聲音2020》開播了嗎?如何看待這個九年老IP的後續發展?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觀點和看法,我們將會在本週發布的文章推送內,從所有留言評論中,擇優挑選2位讀者,各送出先聲精選的好物一份。獲獎名單將在每週日的「先聲周報」欄目中公佈,請保持關注。

排版 | 安林

看完以上內容:

如果你覺得這篇內容對你挺有啟發,我想邀請你幫「先聲」三個忙:

1、點個贊,讓更多的人也能看到這篇內容。

2、關注我和專欄,讓我們一起成長。

3、關注公眾號【音樂先聲(IDnakedmusic)】,第一時間收到最新音樂產業快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