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型的人格特點是:心理活動常指向自己的內心世界,好沉思、謹慎,多慮,愛獨處,交際面較窄,有時難以適應環境的變化。

外向型的人格特點是:關心外部事物,活潑開朗,不拘小節,善交際,情感外露,獨立,果斷,容易適應環境的變化。

榮格的內外向人格類型理論比較切合實際,也很簡單,善於區分,所以流傳廣泛,影響較大,這個心理學的專業特點已經成了我們生活中普通人的一部分,無論什麼時候,都會把你很內向或者外向這種說法掛在嘴邊。

事實上,不同的人總是有區別的,之間有些特點可能相同,又有些不太相同,不是特別絕對的狀態。

為什麼說人們都喜歡外向的人,主要是因為這裡面涉及了「人際吸引」的這個心理學概念。

所謂人際吸引,是指個體與他人之間情感上相互親密的狀態,是人際關係中一種肯定的形式。按吸引的程度,人際吸引可分為親合、喜歡和愛情。親合是較低層次的人際吸引,而愛情是最強烈的人際吸引形式。

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主要有五個方面:熟悉與鄰近,相似與互補性、外貌、才能以及人格品質。

人們會喜歡與自己鄰近的人,也喜歡跟自己相似的人,比如信念、價值觀、興趣愛好以及社會背景地位的相似,外貌也有一定因素,而在這裡面,人格品質是影響喜歡的穩定因素之一,也是個體吸引力最重要的來源之一。

美國學者安德森研究了影響人際關係的人格品質,受喜愛程度最高的六個人格品質是:真誠、誠實、理解、忠誠、真實和可信,它們或多或少、直接或間接地與真誠有關。

而排在受喜愛程度最低,最讓人討厭的品質則有說謊、裝假、邪惡、冷酷、不老實等。

這個研究說明瞭一點,就是人們最喜歡的是真誠的人,不真誠則令人厭惡。

於是,這個研究結論就很容易和榮格的內外向人格結合起來了。外向的人什麼特點?善於外露和表達,做事情積極主動,能夠讓人看到真誠,比如謙遜的態度,溫文爾雅的表達,這些都體現了外向的人真誠的感受。

而內向的人呢,不願意傾訴,不太喜歡講話,做事情喜歡悶聲發大財,愛獨處,這些行為特點,往往跟真誠背道而馳,根本無法體現內曏者的真實心態,既然如此,你沒有向我展示出真誠的狀態,我無法感受到你對我是否真誠,就很難有喜歡的感覺。

這就是為什麼大家都喜歡外向的人、不喜歡內向的人的原因所在。

內向的人,讓人把握不了真實的信息,對於接受信息以及想要了解的人,會有一種「拒人於千里之外」的疏離感,讓人望而卻步。外向的人則不會,自來熟,也很容易套近乎,人際關係自然就會比內向的人少。

人際交往是需要花精力的,也要耗費大量時間,與其花費精力去了解一個內向、內心封閉的人,不如輕鬆一點,和外向的人交往,相對而言也要輕鬆許多


同理,外向的人會認為,內向的人成天憋著,不慌嗎?

只是習慣了這樣的性格而已。

如果外向的,你讓他內向,或者內向的,你讓他外向。

這纔是累吧。


之所以會有外向和內向兩種類型之分就是因為

————他們獲取能量的來源不同。

外向:他們從與人交往中獲取能量,要是讓他們獨處或者不跟別人交往就是消耗他的能量。

由於他們天生的交際力,他們能夠很好運用自己的天賦,

從人際交往中獲取成就感、幸福感、滿足感、自我認可以及感覺自己被需要,是有價值的

內向:恰恰相反,他們從獨處、思考、閱讀、內省中獲取能量。

讓他們強行與人交往纔是消耗能量。他們喜歡在安靜中思考,獨自探索世界,在知識的海洋暢遊。

他們是很好的學者、作家、導師、工程師等等。

就像內向的人會問:外向的人總是主動不累嗎?

外向的人會問:內向的人總是憋著不累嗎?

站的立場和角度不同,想法自然也不同。

兩種類型都各有長短,沒有好壞之分,只要找到屬於自己的相處方式和成長路徑就可以了。


累啊 怎麼不累

很期望有個人主動 我被動


其實特別外向的人的圈子都會很大,然後他們的朋友就會很多。可是這樣下去他也會很累,一些朋友的感受可能會顧及不到,所以他們便會主動去向朋友認錯等等。我就是這樣一個人,然後有些時候感覺真的好累,就是特別想要放棄掉。其實在朋友這個關係圈圈裡,並不是一方主動,一方索取,而是二者互相。再外向的人,主動次數多了也會累,也會失望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