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非洲,我並不覺得非洲比鄭州的夏天熱。這裡平氣溫最高也就34.35左右,鄭州夏天地表可以四五十度,空氣39.40都有。非洲紫外線比較強,更容易晒黑,就跟跑西藏一樣,但是真心沒有那麼熱,雨季相反還很涼爽,就是非洲人有點兒怕冷,雨季就是涼爽些,中國人還是短袖短褲,有些非洲人穿羽絨服,我還見過穿貂的,就是不知道貂是真是假。


埃塞氣候太好了。

一年四季只穿一件襯衣。冷的時候(6、7、8月雨季的時候)加一件外套即可。


這可能是60年前或是更往前,由於信息極度閉塞時造成的印象。64年的小學我的老師教給我們的印象就是非洲是個不毛之地,酷暑難耐,人民壽命只有30歲,當然老師自己懂得也非常少,只要老師教的學生一般都會記得較牢。隨著現在的高科技對全球的了解,再有這種印象的人應該會越來越少。


為什麼非洲人曬得那麼黑?

中國人晒黑一般是在夏天,因為夏天比較熱

非洲人那麼黑,一定是因為太熱曬得


因為沒去過非洲,以為非洲人都是晒黑的


我在莫三比克,我來之前也覺得一定很熱,熱到爆炸那種,結果來的時候正好雨季,蓋的夏涼被半夜給我冷醒了 後面雨季過了其實也不算熱,在沒有太陽曬到的樹蔭下甚至風還有點涼爽,我老家貴州的,感覺比貴州的夏天還涼爽,真正熱的時候屈指可數,我每天在外面曬著太陽都不覺得很熱。我愛穿人字拖,腳上那個曬的印子倒是蠻分明的,我在海邊城市,往內陸在走點反而會更涼快。總之,還是影視影響比較多吧。就像之前打遊戲的時候我匹配的隊友和我聊天時問我非洲是不是沒有水,洗澡都是不是用的雨水一樣,我問他為什麼這麼問,他說在抖音看的...=.=好嘛~抖音都成了解世界的窗口了不是...不說了我去等下雨了


刻板印象。

這年頭誰想要真相啊,一個印象就夠了。


因為動物世界這類紀錄片總是在旱季去拍非洲動物


地理不好


1.以為非洲人都是晒黑的(不是以為非洲人出生很白後期晒黑,而是一代代的非洲人無數年月累計,前赴後繼的都晒黑了,所以後代自然黑)

2.知道非洲草原、沙漠有名,只聽說有旱季、雨季,但沒聽說過非洲大雪,寒冷甚至下大雪的消息,也沒聽說過有寒冷的冬季。

3.生物多樣化,熱帶常常出懶漢,非洲人的性格很說明問題。


沒有過來非洲以前,感覺非洲很熱,感覺到處都是野生動物,其實不是這樣的,非洲不是真的你想的那麼熱,也沒有那麼多野生動物。同一個國家溫度差都很大,塞內加爾來說,首都一年四季如春,內陸城市圖吧就很熱,非洲國家分雨季和旱季,溫度差別也不小。

看這兩個圖,是不是鄭州比塞內加爾達喀爾冷一些,但是達喀爾是常年都是這個溫度,國內冬天時候,這裡是19到30度。和我們國家很大,溫度差異很大一樣,非洲靠著海的地方都不是很熱,打開地圖可以看一下,有海的國家。首都一般都靠著海,比如幾內亞,塞內加爾,賴比瑞亞,象牙海岸,奈及利亞,加彭,一方面海運發達,交通方便,還有就是溫度合適,適合種植作物。以塞內加爾來說,首都溫度不冷不熱,人口眾多,以前的首都聖路易,就是法國人以前建的首都,也是靠著海,靠著海的地方會颳風,海上風刮過來,也很涼快,還有就是海鮮很便宜,想吃海膽,自己去撿就可以了,有礁石的地方,等退潮,一會就可以撿一桶。還是塞內加爾,內路城市,圖吧,白天溫度45度都是常事,出門你不會感覺出汗,因為汗出來瞬間就幹了,如果你從空調屋裡出來,有一種瞬間感覺熱爆炸的感覺,刮的風都是熱風,每天我需要喝6000的水,還不需要去廁所小便 。

去過國家,蒲隆地和盧安達,都沒有空調,因為常年都是16到26度,海拔高的地方,還會很冷,一年有半年是雨季,還會很冷。

納米比亞這裡冬天還會下雪,早上起來,地上的水還會結冰,我第一次去不知道,在當地買個不少棉襖,我有穿棉襖的照片,不過他們這裡和我們國家是反過來的,家裡熱,他們冷。

幾內亞很多地方真的又熱又悶又容易得病,就是那種大夏天要下大雨前的感覺,還有就是海拔高的地方,溫度也可以,有個地方叫拉貝,海拔高,適合居住,別的我住過的幾個城市,都不適合住,雨季又熱又潮濕,旱季就是夏天站在那種快融化柏油馬路的體驗。

有同事在莫三比克,哪裡海拔高的地方,也是很舒服。

如果可以選的話,其實冷熱不可怕,可怕的是疾病,現在非洲這裡很多國家肺炎控制不是很好,但是也是在努力控制,因為衛生條件差,沒有醫院,也算是當前最嚴重的問題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