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成長路上的這些真相 越早知道越好

二十多歲的時候,生活里好像都是喜慶的事情,親戚和同學好友結婚、生子、找到工作,這些都值得慶祝。當時的我認為人生就是一場盛大的慶典,我們只需要不停地赴宴。我也在憧憬著自己的好運。憧憬自己第二次可以改變命運的機會——結婚。

結婚後,我會經常問老公,我們是否會離婚,他是否會一直對我好?老公每次都說不知道,這讓我很惱火。

我的一個朋友,熱衷化妝打扮,每天都把自己收拾的很漂亮。有次聊天她說,因為她老公與人合夥開了一家工廠,老公大小是個老闆,自己必須跟上潮流,和老公一起出去的時候讓老公覺得有面子。聽完後,我感嘆當男士背後的女人也不容易。

閨蜜找我傾訴,說老公有了外遇,但願老公只是玩玩而已,可自己感覺老公動了真心。與老公溝通,老公未置可否,自己不知該咋辦,日漸消瘦。

所有這些都讓我感覺到作為女性,有的人不假思索地把自己放進了社會的潛規則里,把自己放在了一個女孩的境地,因為我們不獨立,只是"攀援的凌霄花",我們關注別人對我們的看法、感受,我們與老公的關係更像是依附的關係。

馬伊姆·拜力克在《別只叫我女孩》里也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其實作為一個女性,不僅是在當代,在任何一個時代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很想在家庭、朋友、夫妻、社會這些關係里都遊刃有餘,但實際上,如果我們選擇繼續做一個女孩,那麼在生活對自己下手的時候就只能顧影自憐,哀嘆落花流水了。

在我們認識自己的那一刻起,在決定承擔責任的那一刻起,才是我們蛻變成獨立成女性的開始,我們有能力讓自己過得更好,我們不是"攀援的凌霄花",我們自己也可以是一棵樹,在泥土中紮根,積極向上生長,體驗不一樣的風景。

不管什麼時候,都要知道自己真的很重要,也很有能力。

成為女兒、成為妻子、成為兒媳、成為媽媽,這些事情都是我人生經歷的第一次,每一位女性肯定都是暗自下決心想讓自己做得更好,可是有時候,我們的真實生活和期待中的生活會相差十萬八千里,到這個時候,我們才知道生活並非只有慶典,面對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坑,也許我們會感覺手足無措,覺得自己被困住了,但我們要知道,只有自己能困住自己。有時候困難都是自己空想出來的,我們比我們想像的更有能力,也更重要。

《女傭的故事》是斯蒂芬妮·蘭德寫的自傳。獨自帶著女兒的斯蒂芬妮·蘭德為了養活孩子,開始了女傭日常,做最臟最累的活,掙僅供活著的錢,即使環境艱苦,也沒有停止掙扎奮鬥,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成為作家。因為她知道,這些苦難只會是自己人生的插曲,不是自己的整個人生,靠著一台破舊的電腦,靠著頑強的毅力,靠著心中不滅的信念,最終她突破的階層壁壘,翻轉了命運。美國有好多女傭,但蘭德靠自己走了出來,活出了自己的人生,過上了自己夢想中的日子。

沒有誰是非誰不可,也沒有誰非你不可,就像顏如晶在《奇葩說》中所說,好的愛情只能是60分,因為我們還需要有親情、還需要有友情。我也告訴日漸消瘦的朋友,我們除了是妻子,我們最重要的身份是我們自己,其次才是妻子、是女兒、是媽媽、是兒媳,如果把自己都搞丟了,其他身份就是行屍走肉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女傭的故事 20200705期02【樊登雲書店】【返場】淘寶¥ 29.90去購買?

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發現生活的意義。

《月亮與六便士》里的主人公說:

「同樣是墜入情網,男人和女人的區別是,女人可以一天到晚談戀愛,而男人只有幾分鐘。」

「愛情對男人只是插曲,是許多日常事物中的一件,而小說把它誇大了,事實上,它並沒有那麼重要」。

「女人除了愛情什麼都不懂」。

我知道這些言論非常偏激,但事實上有些女性確實是這樣,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價值,把全部的心思都用在了感情上。

就像老公的朋友和我講讓女人需要對自己狠點,必須捨得花錢、捨得保養,好像只有這樣才能贏得老公的芳心。對不起,我不是這樣的人,我化妝是因為我想讓自己變得更漂亮、更自信,心情好;我不化妝是因為我想省錢、省時間、省精力,因為我還有更重要的事情等著我,比如看書、比如與孩子聊天、比如睡個好覺。

生命中重最要的人除了老公,還有媽媽,還有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事除了照顧家庭,還有做自己喜歡的事。

作為女性,太感性註定會生活的很苦,而多看書多歷事就是讓我們更理性,更有力量。

我喜歡看書,在書中我看到了遭人嫌棄的松子一生對愛求而不得、82年生的金智英在社會大環境下作為女性的無奈,除了這些虛擬的女性,我更看到一些真實的女性,溫柔犀利的龍應台,真實有想法的鼴鼠的土豆,從女傭奮鬥成作家實現人生逆襲的斯蒂芬妮·蘭德。她們都是獨立自主有想法的女性,她們也是我的指路明燈,給我力量,讓我變得更好。

十年前,我沒有覺得成為女性是一件好事,那時的我只是一個女孩,只想著被呵護,不被貶低。十年後我無視性別,即使我是女性,但我不是小女孩,我不懼怕負重前行,我也不懼怕充滿挑戰的生活,因為我是女性,一個可以獨立自主的女性,所以《別只叫我女孩》。


成為一個你想成為的人。

並不是因為你是女孩子你就應該怎樣怎樣,首先你是個人,其次是女孩子。

是個人就得有個人樣。

別太在乎社會上對女孩子的過分要求……

我選修課選了「透過性別看世界」。說實話,我學到了不少……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看


謝邀,十二個字。

自主獨立,腹有詩書,三觀端正,自尊自愛


我覺得,沒人能告訴一個迷茫的女孩,她的路該怎麼走,應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你說的「應該」,能承擔得起她一輩子的快樂幸福么?

前幾天,我看到一本三歲小孩子看的圖畫書。上面寫著:它哪裡錯了?畫面上小動物的腳上穿了不成對的襪子。然後第二頁畫著:小動物穿著成對的襪子,說這樣才對。

我認為,如果是一些生存技能,一些人際規範,那麼我們或許可以說,這樣對,那樣錯;應該這樣,不該那樣。也或許,我們應該讓孩子,自由成長。

小時候,我比較蠢,經常會對成人的邏輯感到迷惑,一會誇「不吃嗟來之食」的志氣,一會誇沒志氣的人「卧薪嘗膽」能成大事;一會說抱著大柱子哪怕洪水來了也要等約好的人「守信用」,一會又說這樣做事愚蠢不知變通。我不明白,成人究竟在想些什麼,到底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到底應該怎麼做。我有去問爺爺,他只是笑。

後來我發現,如果我獨立的,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按自己的喜怒哀樂來,那一切都很舒服。但跟人相處,我會在意大家的情緒,每個細節每個表情我都知道她是開心還是不開心,她希望我去做什麼,這樣就很容易讓我去滿足他人,忽視自己的需求。我不知道這種做法,是善良,是懦弱,還是跪舔。一千個人,有一千個標準,在好壞善惡的標尺上,我找不到大眾的尺度。與人相處久了,我會很累,會漸漸煩躁,到最後,委屈自己太久,就不想控制情緒。

後來,我在自己和他人中間找到一個平衡,我發現教導自己「我的需求,也是重要的,和他人的需求一樣重要」是需要花時間的,要克服「你這樣很自私」的自己的偏見,要克服「你這樣很容易失去他人」的恐懼,要培養「他人也會尊重你」的信心,真的很難。

我是不是跑題了呢?

不是。

我想表達:「應該」這個詞就不應該!你應該善良的活著,你應該包容他人,你應該保護自己,你應該孔融讓梨,你應該守信用,你應該靈活變通,你應該像勾踐一樣隱忍,你應該有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志氣。算了吧!可拉倒吧!女孩子千萬別信!你就做你自己就好!別猙獰著做著「應該」的事。你喜歡文學就做文學,你喜歡兵器就兵器,你喜歡彈琴就彈琴,你舒舒服服的,那看你的人也會舒舒服服的。

你要相信,所有的「應該」都是前人的經驗,是人創造的,它可以是讓人群磨合出來的規範,它可以是舊人的舊經驗,但它不是真理。


謝邀。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起昨天正好在抖音上看到的問題「女孩是做什麼才不讓男生覺得掉價」,我對那條抖音的評價是「問出這句話就很掉價」。

同樣,題主問女孩子該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個問題是問誰呢?問男生?問長輩?問同樣作為女孩的其他人?

其實這個問題應該問自己。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女孩子,首先是一個獨立的人,其次才是女孩子。如果你想成為一個溫柔的人,那你就收斂脾氣低聲細語,如果你想成為一個酷酷的,拽拽的人,那也很好啊。關鍵是看你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這個世界上找不到兩個完全一樣的人,女孩也是一樣,這個世界上,女孩可以多種多樣。大家閨秀容易討人喜歡,但抽煙喝酒也不是男孩專利,職場上西裝革履運籌帷幄的也不缺乏女性。

但是你要知道的是,這個社會也許對女孩會有一些框架,那些框架會讓女孩們覺得「我要怎麼做才能像個女孩」,但是其實,「女」只在生理上束縛你,你生來是女孩,所以你的生理構造是女性生理構造,但它卻從不在你的成長和性格養成上束縛你。真正束縛你的是世俗觀念和你對那些觀念的在意程度,或者你敢於做自己敢於打破世俗觀念的勇氣。不信你想想,從小到大,很多人告訴你,你是女孩你要文靜一些優雅一些,不要像男生一樣打打鬧鬧,但你仔細想想,你的生理結構要求你必須文靜優雅嗎?你的身體構造不允許你打打鬧鬧嗎?並不是,是那些觀念,是別人的看法在左右你。

所以,不是女孩子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是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