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北大著名教授錢理群先生曾經為已故語文教師馬小平老師的著作作序時,如是寫道:

我曾經從北大這樣的重點大學的教育,反觀為北大輸送人才的重點中學教育,有一個讓我出一身冷汗的發現:我們正在培養「絕對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所謂 「絕對」,是指一己的利益成為他們一切言行的唯一驅動力,為他人、社會所做的一切,都是一種「投資」。所謂「精緻」,是指他們有很高的智商、教養,所做的一切在表面上都合理、合法,無可挑剔;同時,他們又驚人的「世故老成」,經常作出「忠誠」的姿態,很懂得配合,表演,最善於利用體制的力量,最大限度地獲取自己的利益……

一語道破人世間盲目逐利的眾生相。

前兩年企業流行畫大餅繪藍圖,現在流行用心靈雞湯洗滌人心了。

前有劉強東的地板鬧鐘故事,後有馬雲的「996福報」理論,兩位大佬此次熬出來的雞湯似乎賣相不佳、火候不夠,小夥伴們都不願意喝。

馬雲之前在韓國接受便說過自己為了工作忽略了家庭,感到十分後悔。但是一旦成為了金字塔頂端的人,忽然畫風一變,需要底層工作人員,用996來支撐自己的產業與財富了。

他忘了金字塔低端的員工也是人,有的甚至因承受不起「996」的「福報」而進了ICU乃至獻上了年輕的生命,他其實比誰都明白:人生最寶貴兩個東西是健康和自由。

早陣子京東內部郵件在脈脈上被其員工曝光:堅決淘汰因家庭和身體原因不能拚命的員工,據說發這封郵件的還是劉強東本人。

但諷刺的是,因為身體原因和家庭原因而影響公司最嚴重的人,也正是他自己。

如果「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一度是個抽象的概念,那麼在他們的言論行為上,則展現得一覽無遺。

精緻利己主義者會說,理想主義和利他情懷都是拿來做表面工程的,商業里沒有對錯,只有利益。

但兵法有雲,將欲取之,必先予之。

只顧著自身謀私利或空手套白狼,到頭來終究一無所得,互利共贏共同發展才是正理。

後來,百度貼吧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其搜索業務也愈發落後,面臨著無可挽回的衰落。

精緻利己主義者事事機關算盡,結果成為了害人害己的小聰明。

《紅樓夢》中的鏈二奶奶王熙鳳便是因:「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稻盛和夫說過:利己則生,利他則久。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如此而已。

生命是在利他的過程中,經由付出的能量循環,而實現自身的最大價值。

就如做生意必須先投本;做自媒體必須先有信譽度,如果不捨得前期投入,利字當先,也不會擁有長期的發展與收益。

李嘉誠白手起家做生意,幾十年下來成為華人首富,成就了人生輝煌。他的訣竅很簡單:所有的利潤,李家少拿一成。比如說他和別人合作,分紅的時候,李家原本能拿七成紅利,李嘉誠總會多給對方分一成,自己只拿六成。李家都是大生意,一成利潤往往是天文數字。

  李嘉誠說,讓利給人,就是為自己鋪路,不能把目光僅僅局限在自己的利上,自己捨得讓利,讓對方得利,最終還是會給自己帶來較大的利益。佔小便宜的不會有朋友,這是我小的時候我母親就告訴給我的道理,經商也是這樣。

兵法雲,不計較一城之得失

有些事情在局部和個例上看是讓利的,吃虧的,但在更高一層的戰略層面看是必要的,是有所收穫的。

從大的戰略和格局上去分析,就會明白一些小的讓利,小的損失是收穫成功的必然。

韓信26歲被劉邦拜為大將軍,接著收拾彭城之敗的爛攤子,27歲滅趙魏齊,29歲十面埋伏,使一代梟雄項羽羞愧自刎。這樣彪炳的戰績,可以說是在歷史上難尋其比。

但韓信為人居功自傲,當初樊噲把其當作大王對待,韓信也樂呵呵的甚為受用。打下齊國以後更加目中無人不可一世,竟以下犯上向劉邦要封假齊王,這是以軍功和軍權的逼宮,可以說是大逆不道之舉。

但劉邦沒有責怪沒有懲罰韓信,直接封了真齊王,贈地以封侯,此事從表面上看劉邦虧錢虧地,是完完全全的利他主義。

但換來了韓信的赤膽忠心,最後帶領三十萬大軍在垓下滅了劉邦的強敵項羽,讓劉氏家族開創大漢王朝,開啟華夏民族輝煌的篇章。

為人處世,讓利於人,能為自己日後留下更多的獲利餘地;待人寬厚,善待他人,能為日後回獲他人善待奠定了基礎。

不斤斤計較個人一時得失,肯讓步和寬厚的人,別人更願意與其相處和合作,這就是珍貴的機會與資源。利他的心不僅是一顆好心,也是一種人生的智慧和態度。

所謂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應有大戰略,大氣度,大格局。

梁漱溟先生說:「人之所以不同於其他動物者,也就是人類的最大長處,即在其頭腦能冷靜;頭腦能冷靜才能分別計算,這就是理智。但人類之最大危險亦正在此,即在其心理上易流於陰冷。在人情世故利害得失上易有許多計較,化一切生活為手段,不能當下得到滿足。」

這就是為什麼利己心太重的人成不了大事,因為他們總想機關算盡,好處佔盡,反而前怕虎後怕狼不敢前進。

說到底,利他主義發展到極致就是利己主義,而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終將一事無成。


目前這個題目下面只有一個回答,如果是高考作為我可以給滿分。我一點都不否認答主說的都對,但是雞湯味太濃了,濃得像並不存在的理想狀態下的桃花源。

所謂的大格局大氣度,就像是政治正確,如果不是站在一定的高度,說出來在一定程度上會人覺得是假大空。

我說的高度是像馬雲任正非那樣的高度。但是,但是。連馬雲這樣的高度還會說出996福報之類的話,可見碌碌眾生又有多少像《誰動了我的乳酪》中的老鼠,眼前的利益才是動人心魄的。而任正非呢?但是近期的事件他的言論恐怕讓多少熱血青年都佩服的五體投地,這才是真正的大格局大氣度!但是反觀華為的員工,他們的工作時間比996更甚吧!我就有同學朋友在華為,有多慘絕人寰,我感同身受!

回到題目。

第一:「大學裡」這三個字,說明題主可能還在大學,但是可以告訴你的是,大學裡已經是相對的凈土,進入社會你才知道大部分的利己主義者甚至都不需要精緻!

第二:「為什麼那麼多」,每個人天賦都不同,有人擅長數學,有人擅長音樂,有人擅長口舌,有人擅長運動,有人擅長賺錢。有的人思想天生就是比別人成熟得早,更早意識到利益的重要性。

第三:「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其實已經不需要更多解釋。

其實總得來講,比起各種什麼主義,還是看自己的追求。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前者達到了一定的境界看什麼都雲淡風輕,如果是後者,試著做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也沒什麼不好,問題是你能不能做得到。


這都要歸功於我們國家的教育。一個小孩子,還沒出生就開始被逼著聽莫扎特的音樂,理由是使他變得更聰明。剛剛學會說話就要求背詩背英語。剛剛學會走路就要去參加各種比賽,他們的生活就只有勝利與成功的逼迫,否則就是失敗者的鄙視。在這樣的環境中磨練了18年,終於成功的走進了大學,尤其是好的大學。能不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作為一個重點高中實驗班的中等生,非常能體會,現在的學生腦子裡都在想什麼。當時在班上,剛剛考試完,所有成績好的同學,無不在說自己這一次考試這裡完了那裡完了,最後結果下來,150分就扣了不到10分。他們這樣說,無非就是為了讓別人覺得好像他很普通。其實過分的謙虛就是過度的驕傲。最讓人感覺噁心的是,所有人會在排名後選擇湊近的關係人,如果你成績異軍突起,那麼大家都會覺得你很厲害,跟你湊近,看你怎麼學習的,如果你成績很爛,那算了,沒人理你。一切就是那麼直白而現實。所以,我有時候都很後悔在這種學校的這種班級,我甚至寧可喜歡那種垃圾學校的普通班。因為他每天不用去面對無盡的催促,這道題全班只有幾個人會做,那次考試你掉了幾名下去。


大學生首先是符合精緻的一群人之一,而大多數人都是利己主義者。

他們還沒有完全學會偽裝,不夠成熟,很容易被別人看清底細。

他們進入社會後可能會很快老成,胸有城府,不再輕易讓人看穿自己。

其實大家對大學生這個群體期望比較高,他們一般會成為社會精英,比很多人生活得更好。

少年強則國強,大學承載著國家民族的希望與未來。

大家的期望很高,但是大學生這個群體大多卻沒有欲戴王冠,先承其重的自覺,考慮問題想法比較狹隘。

所以錢理群怒斥「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德不配位。如黑夜裡的螢火蟲那樣耀眼。


功利主義教學環境的產物。


我不知道你在哪所高校就讀。如果你真的以為你身邊的同學就算是利己主義者了,那肯定是你眼界太狹窄,坐井而觀天了。

來北清華五人等名校看看吧,這裡的學校哪怕是本科生都會分分鐘教你知道何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你那邊的最多算得上「粗糙的利己主義者」罷了。前者能讓你如縷春風還五體投地,被賣了錢還覺得自己不虧。微笑臉。就醬!


人 本質就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精緻的利己主義,我覺得大家憤恨或厭惡的不是「利己」,而是「精緻」。滿嘴仁義道德、實則損人利己的人最可怕~虛偽、貪婪、無恥在他們的巧舌如簧下變成了高尚、無私和應該


其實我認為這是個偽命題

看到清北人畢業工作之後過著小資生活,條件優渥,便斷言其利己主義,納稅人花錢培養的高等人才沒有為社會發光發熱。

看見清北人畢業之後到美國大學深造,又感嘆清北培養的人才都建設美國去了。

試問,一個利己主義者怎麼就能幫美帝國主義建設添磚加瓦了?

我指出這種現象,並非要偏向其中某一種觀點,而是要說明這種雙重標準之可笑。

群體的性質,絕非憑個人感覺便可妄斷。若能有完整社會調查,先定義精緻利己主義,再取樣分析,然後比較清北等TOP高校和其它普通高校精緻利己主義者比例差異之顯著性,接下來才是探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


人都是利己的、趨利避害的,這是人與生俱來的動物性,我們不要去過分指摘,要理解。最優秀的畢業生去搞金融多賺錢移民又如何,又不違法,十年寒窗,學成後上有老下有小,難道為了用愛發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