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曾經通知說各大電影院可以相繼採取預約或限流等方法開始慢慢開業,可是到如今已經六月中了,電影院復工的消息還是遙遙無期,為什麼呢?我個人認為復工最大的問題不再是疫情二次爆發的情形,因為例如像網吧、ktv、酒吧等娛樂場所早已開業多餘2個多月(這裡主要指題主我們老家那),如果真擔心二次爆發那這些主要娛樂場所豈不是早關門整頓了?我個人認為最大的問題可能是電影拍片上映的時間衝突問題,原本預計大年初一準備上映的《唐人街探案》等大投資賀歲片電影,原本預計拍片一個月可是發生疫情不得不推後,如果電影院本月復工必然先上映,可是又把原先那些早該6月上映的電影給寄走,換作是電影投資方肯定不答應,我認為現在電影院遲遲不開業的主要原因在於電影拍片時間的衝突,還有電影背後投資人、資本家的對弈,明眼人都知道哪部電影先上映必將賺的盆滿缽滿。。

文筆有限,以上僅代表我個人觀點和猜測,如有不組足之處,還請各位大佬批評指正。。


7.16更新

歷盡滄桑,總算盼來了2020年電影局1號文件,7.20開始復工!

接下來就是落實復映的片單了

不過,復工放映指南里有這麼幾條:

  1. 放映時長不超過2小時 —— 這個不知道具體怎麼實現,是拒絕放映超過該時長的?還是分上下場?要知道很多大片時長都超過這個數
  2. 上座率控制在30%,且排片場次減半 —— 這比之前我估算的要求還要苛刻

不知道目前全國影院停工的情況怎麼樣,據我之前的估算再根據以上調整的話,目前復工能承受的票房體量也就是單片7億左右。但這樣的二線大片單片肯定支撐不起滿負荷的期待值。

所以,復工初期,基本應該還是之前囤積的進口片、復映片撐場。國產新片的話,應該多是中小成本影片,不會有高票房預期的大片(春節檔幾部頭部影片)以及高投資大片(如之前定檔暑期的封神)上映

------------------------------

7.14更新:

前幾日上海國際電影節更新了部分展映片單日期,定在了七月底,但不久後相關信息就已下線。

與此同時,小道消息稱廣東正在籌備一批國產主旋律影片的展映活動,流傳的消息也指向了七月下旬。

當然,疫情以來,小道消息已經飛過很多次了,目前依然並沒有什麼實質的消息。

另外,隨著紐約州/新澤西州影院復工依然無期、且加州再次關停了影院在內的公共場所,好萊塢影片的上映計劃也不容樂觀。進入秋冬季,隨著美國總統選舉的臨近,集會幾乎難以避免,且相關政令也會處於半停擺狀態,秋冬疫情的再次爆發幾乎難以避免。很有可能好萊塢重量級影片今年都不用指望了。

如果國內影院在八月份乃至國慶前復工,都很可能會面臨沒有缺乏佔據往年票房半壁江山的好萊塢影片的處境。如果能夠適時推出一批優秀國產影片、好萊塢藝術片、非好萊塢優秀進口影片的話,不失為一次改變觀影口味、培養觀影習慣的好機遇。但這都是長線的後話了,目前來說,影院行業的寒冬依然在繼續。

------------------------------------

6.28更新:

好萊塢最新消息,美國片廠和影院的復工算盤受到了幾個重點地區當地政府的限制。原本影院協會還希望能說服紐約讓影院在第三階段(Phase 3,當前階段)復工,結果最新的第四階段復工安排都沒有影院;加州疫情回漲下,洛杉磯和舊金山兩個大城市也遲遲沒有推進復工計劃。

受此影響,《信條》再次延期到了8.12,而《花木蘭》則新定檔於8.21。這也意味著,即使好萊塢能按此計劃順利復影,需要好萊塢片單供給來維持穩定數量新片上映的國內市場最早也要等到8月中才恢復正常,七月中下旬也許才能迎來複工消息。

考慮到8月中已經接近暑期末尾,暑期檔已經名存實亡,且美國疫情反覆,目前復工計劃也不一定能保住。影院已經很可能國慶檔前都不會復工了

---------------------------------

6.19更新:

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最新消息,《低風險地區夏季重點場所重點單位重點人群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相關防護指南(修訂版)》印發,明確提出了密閉場所開放的防控前提條件,影劇院開放算是有具體防控指南了,也算是個好消息

指南相比於之前新增了一批公共場所,包括:景點、健身房、咖/酒/茶館、影劇院、游泳池、會展中心、網吧/遊戲廳、展覽館、圖書館、歌舞廳、浴室

影劇院的防控要求是最高一檔,和網吧/遊戲廳相當:全員口罩、全員測體溫、停留不超過兩小時

兩小時觀影這個事情就不知道怎麼具體怎麼操作了,是限制不讓放?還是分上下場?

---------------------------------

6.14更新:這個問題竟然上了熱搜。。。那這個回答就顯得破了點了,再補充一點個人想法吧

全國電影院的管理,相對酒吧、歌舞廳之類的場所,是要嚴密得多的。

電影局和片方協商後決定能開工,發放拷貝密鑰,但地方上不同意,影院也開不了工,這就是三月份那次短暫復工的情況——有新片定檔、有老片復映、但很多省份尚未允許開工。從復工到兩周後被國家叫停,也只有少數幾個西部省份有影院開工。

國家和很多省份下調防控等級,宣布影劇院可以有序復工,但電影局不發放拷貝提供密鑰,沒有影片(舊片都沒有),影院想開也開不了工,就是現在的情況。較為重量級的影片里最早有定檔國慶的,其它有個別小片定檔八月份但小片沒宣傳隨時都能撤,哪怕開工也面臨無片可放的境地,影院說不定比不開工還虧。

姑且不論電影局和片方如何如何,假設現在有片可放,情況會如何呢?

在國務院和各省份疫情防控文件裡面,影劇院一般是歸納在「封閉式娛樂場所」下一起討論的,雖然一般劇院比一般影廳大得多,風險也相應小不少,但假如影院能像劇院一樣復工,有多少省份可以復工呢?

百度搜索「劇院/音樂廳 復工」,可以看到以下省份劇院已有復演/近期復演的消息:江蘇、浙江、上海、廣東、山東、陝西、雲南、江西、湖南、四川、重慶、內蒙、甘肅、貴州

假設這些省份可以第一時間響應復映,按往年票房佔比看,它們大概佔據全國票房的六到七成

那麼,假如有電影放映,目前明確能復工的省份全部復工,票房空間有多少?

首先,國內市場單日最高票房目前是2019年春節,14億多的票房,取15億作為全國影院滿負荷天花板

以上省份復映,打七折

春節檔票價比平日周末大概要高三成,再打八折

已復演的劇院都採用三成客流限流,影院肯定必須也如此操作。實際操作上,一般採取隔行隔位就坐,也就是說大概25%。

五月中的《電影院生存狀況調研報告》顯示,約四成影院有停業的經營預期,假設全部實現。這份調研主要是中堅力量的活躍中大型影院,票房佔比估計基本數量佔比相當,也就是說票房得再打六折

算下來,以目前狀態復工,復映初期,單日票房估算天花板在15x0.7x0.8x0.25x0.6約等於1.3億左右

1.3億單日,周末三天滿打滿算4億,算上其它小片分去一到兩成票房,在相當優秀的走勢下,大概就是將將八億的單片天花板體量,是不足以支撐國內頭部產品的票房預期的。而二線大片雖說票房空間夠了,熱度又未必能帶動起來。

唯一的指望,就是美國影院不怕死開工(目前他們計劃是七月全國影院復工,對你沒聽錯,就是這麼莽),好萊塢大片上映後形成穩定片單,再間隔插入一些質量優秀的中小成本國產影片、海外優秀影片、復映片

就這,還是建立國外目前限流開放的影院沒有聚集性感染(目前倒是沒有確切證據)、國內疫情不大範圍再次爆雷的前提下

影院復工路漫漫,從業者請趁早做好最壞打算

------------------------

6.13最新消息:

好萊塢大片《信條》從7.17延期到7.31,原本緊跟《信條》上映的《花木蘭》估計也要順延

北京新增本土病例下,直接明確電影院暫緩開放。首都表率下,鄰近的天津河北,還有之前因疫情被點名的黑龍江吉林估計也不會太快放鬆,這幾個地區票房總佔比超過15%,再加上開放影院後的暖場期,估計至少到八月才有新的大片定檔,相應最樂觀的影院逐步開放時間也得順延到至少七月初

------------------------------以下為原答案------------------

搶著上映?我覺得你想多了,疫情過後也許有反彈需求,但要是上得早而且體量不夠,還是炮灰,因為吸引力不夠,帶不起整個大盤

那麼要上就得是大片,而目前大片是什麼情況呢?

好萊塢大片方面,年初是北美的淡季,沒什麼值得一提的作品囤著要上映;年中的片子基本都延期了,也不會給你中國獨自上映然後盜版滿天飛;目前檔期最早的大片是7月17日諾蘭導演的《信條》,而且目前是否能夠如期上映也是未知數畢竟美國佔據票房近兩成的幾個大城都是疫情重災區且是民主黨治下,復工相當謹慎。

國產大片方面,國內市場是一個很依賴假期檔期爆發的市場。超過十億票房的國產片基本集中在幾大檔期:春節檔、暑期檔、國慶檔、賀歲檔;反過來,大製作也基本只會瞄準這些檔期上映。只有這些檔期會有大製作也意味著目前能直接拿出來上映而沒有因為疫情而影響製作進度的大製作也就只有春節檔的幾部電影。那麼,春節檔電影會現在上映么?不會,最次它們也會瞄準暑期檔。而今年因為開學推遲學期順延中高考延期,真正的暑期檔肯定要比以往六月底推遲,所以算來算去也起碼是七月底中考結束的樣子。

記得,三月份電影院短暫復工的時候瞄準的是五一檔,計劃用大概一個月預熱。既然目前基本要到七月底才有比較穩定的片單上映,那麼電影業哪怕想復工,較為保險的做法也是等到起碼六月中了


7月16日更新:國家電影局通知:低風險地區的電影院可於7月20日開始,有序恢復營業。

要求包括:調整售票方式。全部採取網路實名預約、無接觸方式售票;實行交叉隔座售票,保證陌生觀眾間距1米以上;每場上座率不得超過30%。

合理安排場次。電影放映場所減少放映場次,日排片減至正常時期的一半。

控制觀影時間,每場不超過兩個小時,延長場間休息時間,對影廳充分清潔與消毒;不同影廳錯時排場,避免進出場觀眾聚集。

影廳座椅扶手、3D眼鏡等每場消毒一次;未戴口罩和體溫37.3度以上不得進入;原則上不售賣零食和飲料,影廳內原則上禁止飲食。

中高風險地區暫不開放營業。一旦低風險地區轉為中高風險地區,電影院將重新暫停營業。

千呼萬喚始出來,中國電影新的航程,重新開啟了。

——————————————

2020年6月底,從新冠疫情爆發,到現在已經過去近半年時間了,隨著國內疫情逐漸平息,餐飲業等其他人員密集產業早已陸續放開,而作為被疫情影響最大的產業之一,電影院線遲遲不能開禁,也令無數從業者怨聲載道。

其實, 從來並沒有真正嚴禁影院開業的禁令,明明一直都在鼓勵各行業規範化復工復產。然而,其實是各大院線和影視出品公司,基於自己的立場的利益博弈,導致了影院遲遲不開的現狀:

首先,是電影院線這個行業的特殊性:

全國各大主要城市的影院,如果不能統一開業,每部新電影上映,如果沒有統一密鑰,在強烈觀影需求下,網路盜版傳播問題根本無法解決。

眾所周知,只要耐心搜索,任何熱播劇、熱門影片的盜版vip高清資源,都會在第一時間就泄露出來。這一點從互聯網野蠻成長的初期就一直延續下來,也一直並沒有得到徹底遏止。

所以,只要一個地方的疫情沒完全平息,全國其他地方的影院也就很難順利開啟。

記得6月初時,原本已經有業內人士的樂觀消息, 到6月底7月初,或許就將開啟院線復工的進程了,誰知道沒過幾天,北京市新發地海鮮市場引發的疫情複發,就讓這一切變為空談。

其次,很多出品公司,業內人士,天天呼籲儘快開業,但自己缺乏為行業犧牲的魄力和擔當。真讓他們的大體量新片率先上映,給空曠了半年的電影院線暖場,把廣大觀眾觀影氣氛重新帶動起來,就抵死不肯了。人人都希望別的同行先當炮灰,自己等市場火熱了再進場撈錢,這世上哪有這麼美的事?

誰都知道,目前這個市場環境,唯有原定春節檔的那幾部預期30億級體量的大片,(《唐人街探案3》《緊急救援》《姜子牙》《中國女排·奪冠》《急先鋒》……)方可迅速帶動起新的觀影熱潮。

然而,有的影片出品方,至今還期望著沖《哪吒》破《戰狼》,創下新票房記錄的宏偉藍圖,直接就把檔期挪到明年春節檔了呢。

第三,一部爆款電影公映,至少上千萬的觀影人次,電影院本身又是一個不通風不透氣,長達2小時以上的密封場所,哪怕只有一個人是在觀影時,不幸被感染了新冠病毒,整部影片的口碑、風評、後續也就徹底完蛋了。也許上映沒幾天,就被迫要下映換擋的窘境,高清盜版資源在網路漫天飛,片方數千萬甚至數億的投資成本,才是真正血本無歸了。

記得3月時,一些電影院不是試著復映老片了,全國每日總票房就幾萬,還要冒人員聚集的風險,有什麼意義?網路普及時代,疫情沒有完全平息期間,願意去電影院看老片復映的人,真以為很多?

所以,既然根本沒有多少馬上就能熱映的新片片源,也就意味著電影院一旦全面開業,開始的票房成績肯定會很不理想,上座率非常慘淡,卻還要冒著可能爆發疫情的風險,這才是其他大部分公共設施早都已經開放了,電影院遲遲不開的直接原因。

當然,電影院線本身是個輻射效應和影響力很大的產業,同時卻也是直接營業收入非常小的產業。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創下了歷史記錄的新高,距離美國好萊塢的北美本土市場也差距不大,到了「可望而可及」的程度,然而實際總收入也不到700億,和餐飲業、服裝業、旅遊業比,連零頭都算不上。

一個在國民經濟分量中完全就是九牛一毛的產業,偏偏又帶著巨大的人員聚集風險,當然不可能成為優先被政策扶持、鼓勵復工的行業。

不要忘了,我們這個從古到今信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學霸國度,現在還有很多大學受疫情影響,至今沒有開放呢,相比於教育系統這個不可動搖的國本,電影院線的損失,實在不值一提了。

第四,電影院線本身也是個依附性很強的產業,完全依賴於電影創作者的藝術成果。

畢竟對一部電影來說,真正創作電影、無可替代和複製的是編導和演員,宣發電影的是製片方,付出金錢的是我們觀眾。

而疫情讓影院關閉期間,這些真正的藝術創作者,本身並未受到太大的影響,該編劇的繼續編劇,該導演的繼續導演,該拍戲的繼續拍戲,誰都知道疫情只是暫時,不可能真正判了這門藝術死刑。

而像院線的日常工作,裝修布置,更新設備座椅,更換海報燈牌,這些都是可以複製的,可以替代的,並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基礎性工作。

真正院線的廣大基層員工,電影院關門幾個月沒活干、工資停發,自然就轉行干別的工作去了。哪怕是去送外賣、擺地攤,在餐廳當服務員,其實也和此前賣爆米花、沖咖啡奶茶,打掃衛生、售賣電影票,並沒有本質區別。

在發達、富裕的現代社會,只要有手有腳、勤勞肯干,誰也不可能因為一個行業暫停,就當真走投無路會餓死,對不對?

而那些真正有實力在一座城市的黃金地段,投資一家影院的大老闆們,本身資金就肯定足夠雄厚,做生意總是要承擔風險、有賺有賠,新冠疫情的世界性蔓延下,他們投資別的行業,難道就包賺不賠了?

誠然,當下院線的另一大問題, 是因為前幾年抱著急功近利心態,急著跳進這個圈子搶錢、和換取國家扶助電影專項補貼的,實在太多了。比如一個一線城市,非要開上百家影院,還都儘可能選擇在豪華地段,除卻30多家賺錢的,剩下70多家可能不虧損么?

而那些三四線城市的影院,很多小老闆押上全部身家,孤注一擲投入這個行業,如今,也只好自求多福了。

最後,某些從業者最期盼的,當然是如現在的歐美國家一般,仍頂著每日新增幾萬病例/數千死者,居然宣布NBA,五大聯賽,電影院,都紛紛將一個月內復工開張,提上日程了。這就是唯利是圖、枉顧民眾生命健康的資本社會。

近幾個月時間,有些人甚至因此大肆借題發揮,煽動輿論,倒逼政策,叫苦賣慘。然而,當人們因為疫情,而儘可能減少在人員密集的公共場合出入時,這幾個月里被重創的產業,從都遠不止是電影業,大災之下,本就該彼此體諒,共克時艱。

而從業內各方面渠道消息,如果不出太大的意外,比如疫情再次出現類似「新發地海鮮市場」這樣的反覆,那麼不久的將來,院線逐步復工也是必然進程。

過去幾年推出了無數票房爆款作品,初步實現 【商業大片流水線工業化】的優秀中國電影人,乃至於整個蓬勃發展的中國電影業,絕不會被這場不期而至的天災擊垮。已經培養出觀影習慣的億萬公眾,也不會當真因為這場意外就此絕足於電影院。

大家攜手共進,拭目以待吧。


電影院開始營業不是像公司復工一樣簡單。

先看電影上映流程

  1. 首先影片定剪版本需要取得公映許可證。
  2. 許可證下發後影片便有了排次號,相關部門會錄入影片信息,錄入後影院排片系統才可以添加影片,按照發行通知綁定價格卡進行預售,系統中沒有的影片無法正式售賣出票。
  3. 影片後期全部做好後,會最後進行所謂的「技術審查」,確保影片放映質量
  4. 片源複製到硬碟後,通過快遞發放給影院。
  5. 影院將片源拷貝到影城伺服器後,還需到相關網站下載影片密鑰。匹配成功才可正常放映。

電影方供片,審核。供應商要結款,疫情期間座位場地消毒、房租水電結款,還有場地維護,防疫物品的購置…

開工需要的過程繁瑣

不像其它行業說能復工過兩天就開門了。

電影院也是人流扎堆的場所,相比網吧酒吧,缺少即開即關的反應度。

再加上疫情未得到完全控制,更不需要冒險開門。


網上看到圖片,有的電影院開始了艱難地轉型,撤去了座椅,放上了跑步機和動感單車。

好了,健身會員們,從現在開始,這裡再也不是某某影院了,而是有著超大屏幕,落差式地面,環繞立體聲的VIP中P的豪華健身房。

對了,這位女士,我們大屏幕不支持即時點播和卡拉OK,放映機換膠片是很麻煩的……

還有這位先生,請不要瞎講,我們屏幕上不是在播放電影,我們是正規的健身房,大屏幕上播放的熱血戰爭場景和青春動感場景,是為了烘托氣氛,配合你們鍛煉的……………

好了,調侃完了……說點正經的…………

對於我這樣的,把看電影當作最大愛好的人來說,這大半年,真的是很難熬。之前每周末,只要有空,必看電影,甚至如果電影好看,還會跑到不同電影院的影廳去,重複看一次到兩次,體驗下細節的不同。

但是現在,電影放映遙遙無期,而同樣人流密集的KTV/酒吧/夜場這些娛樂場所都早就開放,我去過這些現場,場內基本無人戴口罩。特別夜場HIGH起來,數百上千人都是擠來擠去,密集程度絕對不下電影院。那為什麼電影院一直不開放呢?

我個人認為主要是兩個原因:

1、同屬密集封閉類型,觀影人數太過龐大。數據統計:2018年全國觀影人次為17.16億人,2019年為17.27億人.也就是說,在這個疫情持續,時不時局部爆發的現狀,一旦放開,就是十幾億人次的密集感染機率,這和KTV/夜店這種零星場所,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的。而且,觀影的人群是包括易感染的老人群體和幼兒群體。

2、電影對於國家層面的創收實際很低。2019年電影票房收入才640億元,對比餐飲業收入4.6萬億元,簡直就是成人和胚胎的區別。和製造業更不用比了,隨便一個城市的造汽車的工廠,年收入估計就是幾百億。所以,營業額低,交給國家的稅收也低,國家真的不指望這個行業給國家創收。

綜合以上兩點。風險大得驚人,回報小得驚人,看電影又不是衣食住行的剛需,娛樂業創收入的大把抓,2019年文化娛樂業是8.67萬億的創收,還真的不指望電影院那芝麻大的貢獻…………

所以,大家等吧,耐心點,這個月不行,還有下個月,高風險區不行,還有低風險區。疫情不完全平靜,電影院不會全部開放的。即便開放,一旦疫情稍微波動,先關的肯定是電影院這種危險大創收低的…………

8月更新,電影院在7月20日終於開業了,但是沒啥電影看……


來個簡單粗暴的答案:網吧酒吧KTV不存在檔期,開一天賺一天的錢,你明天讓我關門我也不會有額外的損失。

而影院不一樣。假如說唐探3、女排這些電影上周五開始上映,且不說票房能收回來幾成,單是新發地疫情一來,這些電影又得下架,而電影大賣是要靠半個月時間持續發酵口碑的,

(才上映兩三天就中斷,口碑效應已經形成,看不著的觀眾求諸槍版,即使過段時間又可以上映了,也成了過氣電影。)這段表述不嚴謹,修改如下:

通過半個月左右口碑發酵,甚至能夠引發現象級社會討論,成為那段時間的輿論熱點,才能持續吸引大量非核心粉絲觀眾前來觀影,才能實現較好盈利。戰狼2、哪吒、流浪地球、紅海行動等電影都是在這種模式下,取得了超越預期很多的票房。

如果上映沒幾天就因疫情反覆而中斷,已經看過的人會討論但沒看過的人無法持續加入討論,口碑效應就發酵不起來;即使過段時間再上映,還會有人去看,但先前看過的人不會繼續討論,後看的人會討論但同樣無法形成規模,口碑效應同樣發酵不起來。加上社會熱點很容易被其他突發性事件取代。所以在當前疫情隨時有可能反覆、不能保證電影能夠持續上映一個完整周期的情況下,大成本電影貿然上映是要承擔慘敗的風險的。

況且現在一部電影是否發給院線,恐怕投資方的話語權最重,而投資方考慮的最多的,不就是賺還是賠么?至於電影人的夢想、院線從業人員的生存等問題,不在他們考慮是否發行電影的因素里。

因此,誰願意做這賠本買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