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心經》究竟有什麼好處?

讀《地藏經》有什麼好處?

讀《金剛經》能不能發財?

……

給我講清楚啊,有沒有好處,有多少好處?舉例說明,邏輯分析一起來,我要實實在在的好處,別給我整那些虛的。

這還是所謂的善信經常在佛教板塊提的問題,終於以己度人到佛菩薩身上,他們有什麼目的,是不是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人類總是很忙,急功近利跌跌撞撞,未積緣想著驕陽流年,心不靜錯解宇宙萬象。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不是。佛菩薩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若還有人我是非,即是著了我、人、眾生、壽者四相。

都看作是父母兒女?

不是。這還只停留在第二義諦。

那究竟是為什麼?

因為就是自己。

只要還有一草一木未成佛,佛菩薩都會覺得自己不圓滿,終會再入輪迴救顛倒眾生;只要還有一個顛倒眾生,就算在十萬億佛土之遙的極樂,佛菩薩仍會覺得不夠凈土。所以四十八願,願願度眾生。

《涅槃經》雲:「知佛不說法者,是名具足多聞」。知守本真心,是三藏十二部經之宗。

如來於一切經中,說一切罪福、一切因緣果報,或引一切山河大地草木等種種雜物,起無量無邊譬喻,或現無量神通、種種變化者。只是佛為教導無智慧眾生,有種種欲心,心行萬差,是故如來隨其心門,引入一乘。一切義理及三世之事,譬如磨鏡,塵盡明自然現。若能瞭然不失正念,無為心中學得者,此是真學。雖言真學,竟無所學。何以故?我及涅槃,二皆空故。更無二無一,故無所學。法性雖空,要須瞭然守本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滅。

云何汝今以動為身,以動為境,從始洎終念念生滅,遺失真性,顛倒行事,性心失真,認物為己,輪迴是中,自取流轉

——《楞嚴經卷一》


隨緣看到,隨緣回答。

佛菩薩已經用智慧看清了事實:任何生命認為的所謂好處或利益皆是虛妄,所以,對於佛菩薩而言,他不會因為所謂的好處去做事,就好像你不會因為夢裡的一堆錢就做事一樣。

然而,如果從一個世俗的角度去看,菩薩度人是會有所謂的好處的。再三強調,這種好處其實就是相當於夢裡的一堆金錢,在夢裡能花,但是,對於真實本身來說,沒有任何實際價值。

而這個好處是兩方面,一方面是福德的增長,一方面是智慧的增長(這裡增長是指能運用的福德和智慧越來越多,因為從究竟意義上來講,凡夫,與佛和菩薩擁有的智慧和福德都是一樣無限的。但是,凡夫因為內心雜染無明,不能運用那麼多的智慧和福德)。然而,這些都是度眾生的附加品,是可用的附加物,不是菩薩看重的東西,順便強調一下,這裡的菩薩是指勝義諦菩薩。因為作為菩薩就已經不會被諸如「我能獲得什麼,或我應該是什麼」,的染念所捆綁住了,所以,自然沒有什麼看重不看重的事情。

那麼菩薩為什麼會度眾生呢?這只是站在眾生內心苦需要解脫的立場上去給予幫助而已,並非是菩薩為了要從度眾生那裡獲得任何好處。而在度化眾生的過程中,由於眾生的多種多樣,所以度化方式也就會多種多樣,在這樣的過程中,菩薩的智慧和福德會自然的增長(能運用的越來越多),就如一個人並非為了減肥,而只是為了身體健康而健身,結果卻因為健身而減肥一樣。而度化眾生的效率也會越來越高,最後,可以達到,只要是當下能度化的,都會被度化,而當下不能被度化的,也能找準之後的時機準確度化的完美智慧境界,此時,也就是佛。所以,佛是最高級的菩薩。而對於佛來講,已經沒有所謂的智慧或福德增長的說法了,因為他已經可以運用無上智慧和無限量的福德了。所以,佛度眾生,也不會再增長所謂的智慧或福德了,因為沒餘地增長了。


世俗一點來講,度人救人是可以增長福德。

天人之所以會墮落,是因為心思都放在享受快樂上,而享受是消耗福德的。。。

如同人間的富豪,如果只會花錢享樂,不知道投資賺錢,終究會變成窮光蛋的。

度人救人,就相當於世間的投資賺錢,用福德賺福德。

在法界中,沒有福德,就如同在世間沒有錢財一樣,是寸步難行的。

沒有福德,很容易欠債,而欠下債務這件事情,實際是非常麻煩、非常恐怖的。。。

因為在法界中,沒有辦法賴賬的,債主要找到債務人,沒有什麼難度。

如楞嚴經上說的:

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啖 ,惡業俱生,窮未來際,是等則以盜貪為本。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

。。。從是畜生酬償先債,若彼酬者分越所酬,此等眾生還復為人,反徵其剩。如彼有力,兼有福德,則於人中不捨人身,酬還彼力 ;若無福者,還為畜生,償彼餘直。阿難當知!若用錢物,或役其力,償足自停。如其中間,殺彼身命,或食其肉,如是乃至經微塵劫 ,相食相誅,猶如轉輪,互為高下,無有休息。除奢摩他,及佛出世,不可停寢。

有福德還債的,可以做人來還,沒福德的,就做畜生還,做畜生還多了,還要討回去。。如果其中有命債肉債的,那就是生生世世,相殺相食。。。

所以對菩薩來說,即使是度一個人,要解開他生生世世與無數眾生糾纏在一起的債權債務,都是很不容易的,需要的福德極大,屬於一筆很大的投資了。

度人救人,也不是沒有風險的,菩薩的福德,也不是一開始就有,都是經過很長時間的佈施持戒忍辱慢慢積累起來的。。。對初發心菩薩來說,福德不夠,一激動全扔進去,自己就要經歷一段沒錢(福德)的苦日子,苦日子過得太久,退了初心也不一定。。。


《佛子行》

無著菩薩

此生幸得暇滿船,自他須度生死海,故於晝夜不懈怠,聞思修是佛子行。

貪愛親眷如水盪,瞋憎怨敵似火燃,癡昧取捨猶黑暗,離家鄉是佛子行。

舍離惡境惑漸減,棄除散亂善自增,自心清凈起正見,依靜處是佛子行。

長伴親友須別離,勤聚之財必捐棄,識客終離客捨身,舍世執戀佛子行。

伴隨惡友三毒盛,聞思修德漸壞少,慈悲喜捨令退失,遠離惡友佛子行。

依善知識罪漸消,功德增如上弦月,珍視智慧聖導師,重於自身佛子行。

自身仍陷輪迴獄,世間神祇能護誰?應依殊勝無虛者,皈依三寶佛子行。

諸極難忍惡趣苦,世尊說為惡業果,縱須捨命為代價,亦不造罪佛子行。

三界樂如草頭露,均屬剎那壞滅法,不變無上解脫道,奮起希求佛子行。

無始劫來慈憫恩,諸母若苦我何樂?為度無邊有情故,發菩提心佛子行。

諸苦源於貪己樂,諸佛生於利他心,故於自樂與他苦,如實修換佛子行。

縱他因貪親盜取,或令旁人奪我財,猶將身財三時善,迴向於彼佛子行。

我雖無有何罪過,竟有人慾斷吾頭,然以悲心於諸罪,自身代受佛子行。

縱人百般中傷我,醜聞謠傳遍三千,吾猶深懷悲憫心,讚歎他德佛子行。

若人於眾集會中,揭我隱私出惡言,猶視彼如善導師,恭敬致禮佛子行。

護養於他若己子,其反視我如仇敵,仍似慈母憐病兒,倍加悲憫佛子行。

其若等同或低劣,心懷傲慢侮蔑我,吾亦敬彼如上師,恆常頂戴佛子行。

縱因貧困受輕賤,復遭重病及魔障,眾生罪苦己代受,無怯懦心佛子行。

雖富盛名眾人敬,財寶等齊多聞天,猶觀榮華無實義,離驕慢心佛子行。

若未降除內瞋敵,外敵雖伏旋增盛,故應速以慈悲軍,降伏自心佛子行。

三界欲樂如鹽水,渴求轉增無饜足,於諸能生貪著物,即刻舍離佛子行。

諸法所顯唯自心,性體本離戲論邊,不著能取所取相,心不作意佛子行。

遭逢欣喜悅意境,應觀猶如夏時虹,外象美麗內無實,舍離貪執佛子行。

諸苦猶如夢子死,妄執實有極憂惱,故於違緣逆境時,當觀虛妄佛子行。

為求菩提身尚舍,身外物自不待言,佈施不盼異熟果,不求回報佛子行。

無戒自利尚不成,欲求利他豈可能?故於世樂不希求,勤護戒律佛子行。

欲積福善諸佛子,應觀怨家如寶藏,於眾生舍瞋噁心,修習寬忍佛子行。

見求自利二乘士,勤修行如救頭燃,利眾生為善德源,歡喜精進佛子行。

甚深禪定生慧觀,摧盡業障煩惱魔,知已應離四無色,修習靜慮佛子行。

五度若無智慧導,菩提正覺難圓成,認知三輪實體空,智巧合一佛子行。

若不省察己過錯,披佛外衣行非法,故當恆常行觀照,斷除己過佛子行。

我因煩惱道他過,減損功德徒退轉,故於菩薩諸缺失,切莫議論佛子行。

因求利敬起爭執,聞思修業漸退轉,故於親友施主家,舍離貪戀佛子行。

粗言惡語惱人心,復傷佛子諸行儀,令人不悅之惡口,捨棄莫說佛子行。

煩惱串習難對治,覺智之士正念持,貪瞋癡心初萌起,即時摧滅佛子行。

無論何時行何事,應觀自心之相狀,恆系正念與正知,成辦利他佛子行。

由此精勤所修善,為除無邊眾生苦,鹹以三輪清凈慧,迴向菩提佛子行。


涅槃的人是無為的,做事需要因緣,需要理由。比如世尊初證悟後,心想:自己證悟的四聖諦太深奧,恐世人難以理解,不傾向於傳法,後經梵天勸請,以神通查看了世間眾生,發現有眾生可以學法,所以出來傳法。(出處:《相應部》-《梵天相應》)

在般涅槃前夕,世尊告訴阿難:我圓滿修習四神足,可以多住世一劫。但阿難沒有再三請求世尊住世,最後在魔的勸請下捨棄了壽行。當世尊告訴阿難,自己將於三個月後般涅槃時,阿難請求世尊不要般涅槃,世尊告訴阿難:(大體意思)我已經暗示你過你了,我圓滿修習四神足,可以多住世一劫,但你沒有勸請我。若你勸請我,在你第三次請求後,我會答應你繼續住世一劫。(出處:《長部》《大般涅槃經》)

對於修行的人,發願度人,若目的純正,是為善心,對修行沒有壞處。但在上座部佛教裏,沒有解脫的人是沒能力渡人的,因為自己都沒能調伏自己的心,要幫助他人調伏他人的心就更難了。在《中部》—《漸損經》裏世尊明確說:「純陀,一個陷溺在浮泥中的人,是沒有可能救起其他陷溺在浮泥中的人的;一個沒有陷溺在浮泥中的人,是有可能救起其他陷溺在浮泥中的人的。純陀,一個沒有調伏自己、沒有去除煩惱、沒有滅度的人,是沒有可能使其他人調伏自己、去除煩惱、得到滅度的;一個調伏自己、去除煩惱、得到滅度的人,是有可能使其他人調伏自己、去除煩惱、得到滅度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