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地理位置,及當地氣候。


被人提醒了一下忽然發現自己跑題了………

補充:高考文綜240分。歷史政治不提,政治沒找到做題方法之前長期只有不到30分。地理的話,對空間異常敏感,一張平面地圖別人還在通過經緯度精確東西南北半球時,掃了一眼地圖的信息就已經知道在地球上的準確地點,印象最深的高考刷題時有一道洞里薩湖的題就是這麼做的。對三維宇宙空間的想像也異常迅速,比如一個地球運動題,眼睛一閉,太陽和地球的相對位置就在大腦里開始轉動,先模擬公轉,再模擬地球自轉,然後把題里的圖和大腦里的模型開始配對,兩個圖重疊以後答案基本就出來了(只能粗略估算,如果四個選項數據太接近就沒用了)。

———————————————

以下是跑題的原回答

很久以前就喜歡畫地圖,數學考試會發一張劣質草稿紙,我題答完就在紙上畫地圖(左上兩張為代表,那個紙質一看就很爛)

有的時候畫成自製手繪明信片寄給遠方的他們

手繪福建

手繪新疆(手誤:昌平應為昌吉)

手繪浙江(手誤:江蘇應為江西)

手繪河北

手繪江蘇

明信片背面印章也是手繪(?ω?)

全手繪明信片

有的時候沒事就畫地圖

速寫手繪歷史地圖(截圖有問題)

速寫本手繪陝西省

課堂黑板3分鐘速繪

上課一邊聽課一邊根據內容畫地圖,歷史學基礎要求史圖結合可不是空話

古今雲夢澤速繪

近代史大清花式割地速繪(手誤錯字較多的一張)

古代史清初征服戰爭速繪

宋第三次人口南遷速繪

安史之亂人口遷移速繪

商周路網速繪

隋唐路網速繪

京杭大運河速繪

宋夏戰爭戰區形勢(期末某論文用)

關中古都帝陵地圖速繪

班級模擬課堂邊講課邊畫圖,講的應該是西方殖民征服

同上

在各種地圖裡最喜歡我畫架空地圖,可以充分發揮各種想像力,創造各種各樣的世界。

右側四張圖是同一塊大陸不同的地圖,囊括包括交通圖、地形圖、植被圖、氣候圖、行政圖、軍事圖。

1.首先畫出海陸輪廓(隨機的),默認赤道和回歸線位置(心中有底就行不用畫出來)

2.之後畫出山脈(隨機的)

3.根據1.2得出河流走向

4.根據1.2得出各地氣候類型

5.根據1.2.3得出地形地勢

6.根據1.2.3.4.5得出地表植被

7.根據1.2.3.5得出城市分布和交通路線

8.根據1.2.7得出文明分布和類型

………………………

最後根據以上種種,能得出行政規劃,國界,關隘,特產……(跟著地圖地形地勢走)。

甚至可以根據以上信息編出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看農業區),大致歷史(根據歷史所學瞎編),國體政體結構,民族性格特點,技術戰術特點,經濟結構體系,科技樹走向,建築風格特色等等。

甚甚至可以編出一套完整的語言系統(已超出我的能力,有請真大佬發言)

喵喵喵?誰叫我?

大家好,歡迎來中土

我也湊個熱鬧

目前我的風格還沒有定型,上邊是我以前各種風格的地圖,中性+油筆最費勁但是成品比較美觀; 純中性做筆記專用,偶爾也送明信片; 中性+彩鉛適合用速寫本畫,彩鉛對明信片卡紙幾乎沒用;中性+細水彩筆是我最近正在摸索的;中性+熒光不好畫,但是成品送明信片挺好的。

其他和地理有關回答看我以下回答

知乎 - 有問題,上知乎?

www.zhihu.com圖標萌弟十方:工地施工的時候都挖出過什麼稀奇古怪、讓人驚嘆的東西??

www.zhihu.com圖標

——————————————————

有人說字不好看,其實主要是因為我的握筆姿勢從小到大都是錯誤的,下圖

這種握法只能大力出奇蹟,所以我的字完全是薛定諤狀態,時好時壞。PS:換了一個巨型印章,昨天才到貨。


學習地理越深入,就越來越對這個世界感到敬畏,對地理、也對歷史感到敬畏。我想地理學得好,只會覺得這個世界牛逼。

地理學幾乎能夠研究日常中任何領域的事物,空間是萬物存在的基礎,土地是經濟生產的基礎,大到國與國的外交,小到人們日常購物,都離不開對地理空間的認知。

地理層次(宏觀到微觀)

如同物理學的經典物理學和現代物理學之分一樣,地理學既可以研究大而宏觀的地緣政治,也能夠研究具體而微的商業選址。經典物理學建立在電磁、力學基礎上,現代物理學則聚焦到微觀層面的粒子運動。地理學亦然,從大的文明衝突和融合,到小的個人移動與行為習慣,體現了完全不一樣的地理現象。

  1. 地緣政治和經濟:海權和陸權優勢的此消彼長,全球化和本土化的激烈對抗,全球南北分化和合作,北極航線開闢與美國「印太戰略」的互相影響,澳大利亞和中國新疆分別在世界海權和陸權的戰略地位,南極開發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影響、環球航線對世界人口分布的影響...
  2. 文明分化: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分裂和對立,中亞和東南亞的東西方樞紐的角色,歐洲復興與非洲的地位,歐洲和中東宗教衝突和融合,美國拉美裔人口持續增長對美國及歐美世界的影響...
  3. 國家發展:北方發達的重工業和原材料產業起到的國家基石的角色,環渤海能否成就一個北方的大城市群、大灣區,西部陸海大通道和長江經濟帶的互動...
  4. 城市興衰:內循環和內陸中心城市的崛起,北京和上海城市疏解的人口去了哪裡,深圳的科技優勢和香港的金融優勢如何結合,鄭州和西安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角色分工,合肥、長沙、石家莊如何與長三角、粵港澳、京津冀的核心地區打交道...
  5. 生活空間:便利店和快遞對最後一公里的爭奪,社區商業和購物中心對消費的爭奪,第三空間如何布置和選址,地鐵上蓋與TOD,下沉市場的消費選址,數據中心、充電樁、5G基站的選址和布局...

地理空間形態(點、線、面、體)

空間是關係的總和,地理空間則是地理事物的分布的體現。點線面體是空間形態的基本元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人類在過去的一百年里發展了航空、航天和網路,把人類頭頂上和數字空間有效利用了起來。天空和網電空間,成為了城市、交通、區域(海域)後面的另一種全新空間形態,這些空間形態並未脫離地理範疇,因為他們與人類社會的互動依然離不開落在地面的機場、基站、數據中心等地理事物。

  1. 聚落和城市:城市人口集聚和疏散需要怎樣的平衡,不同指標下測定的城市範圍如何融合,大都市圈建設和城市發展的互動...
  2. 道路、航線和軸帶:距離更短的亞歐北極航線能否成為取代傳統的南方航線,高鐵對中小城市的負面影響出現在多遠的距離和規模,城際鐵路和地鐵對沿線房價的影響...
  3. 區域、國家、文明、海域:南海、地中海、加勒比海沿岸各地的文化共同點,行政區劃對於落後地區的行政保護現象...
  4. 航空、航天和網路空間:互聯網公司總部如何帶動城市和區域發展,臨空經濟區和城市發展的新空間,5G和遠程通信推動產業鏈地理的演變,智慧城市、智慧園區與實際地理空間形態的相互塑造...

空間功能(承載、門戶)

一個地理空間的功能有兩種,一個是承載了區域中的地理要素,一個成為區域對外聯繫的通道。前者集中了區域的要素,後者則是要素內外交流的孔道。許多時候,一個地理空間的承載和門戶功能往往合為一體。

  1. 城市、國家:人居環境如何改善,新建設的公園是否布局合理、數量充足,如何利用新基建和新交通加強內部人員和物資交流,產業的布局如何貼合各地的優勢...
  2. 港口、機場:每年拓展了多少航線,集散了多少貨物和客流,和世界其他地區建立了怎樣的聯繫,物資進出口需要打通的環節有多少...

讀中學時候開始研究地理,泡在書店一整天翻看各類地理的書籍和地圖,放寒暑假會經常跑去家鄉附近某個書店算比較多的城市找尋各種地理書,便宜的就買回來。讀大學和研究生的時候有幸在上海和北京,書店資源多,方便囤相關的資料。後來有機會出國,也會去書店淘各種新舊地圖。現在每年仍然會花不少錢買地圖,甚至也會買一些海圖。有感出版的地圖陳舊又無聊,有些內容簡直隔靴搔癢,也不得不自己繪製地圖,這久而久之也成為了樂趣。地理算是我認識世界的方式之一,也是日常的休閑方式之一。地理學在大的學科體系中其實算是比較邊緣的,遠不及經濟、政治、計算機等學科熱門,相關的愛好者和研究者也不多,若是在知乎看到相關的話題總會多看一看,也期待能和大家多交流。

收集的部分城市地圖


地理學可能是最平易近人的科學之一了,小到個人挑選住房,大到國家制定大政方針,地理無不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讀懂地理這門語言,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讀懂世界。地圖作為地理學中最有力的工具,可以使信息高度濃縮在一張紙上,能親自向你講述其蘊含的豐富內容。這本《誰在世界中心》,就是一本藉助地圖,從地緣角度解讀世界格局的書。書中大量的地圖插圖可能讓你在理解地緣格局時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地緣是「地理緣由」的簡稱,在分析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時,要考慮地理在其中的影響,而地理緣由又常是決定性因素之一,這就誕生了「地緣」這一學說。地緣學說從誕生伊始就與政治牢牢綁在一起,並服務於國家利益。試想,假如地球上不是七大洲四大洋,而只有一個地形平坦、氣候資源均勻的圓形大陸,所有國家均勻地分布在岸邊,雖仍會有衝突,但很可能就不會有今天這般錯綜複雜的世界格局了。因此,陸地海洋的形狀、地形地貌、資源氣候、地理位置都深刻地改變了這個世界,並以此為起點影響了各國的文明、歷史、政治外交等方面的發展走向。


誠然地理環境決定論是有缺陷的,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從地理地緣角度解讀世界。本書對普通讀者來說是一本很好的地緣科普讀物。從地緣視角出發看待世界格局,你可能會更容易讀懂紛雜的世界。本書的作者溫駿軒長於分析解讀國際局勢,他在論壇開帖《地緣看世界》,點擊量達上千萬之多,他把自己 8 年的思考,集結成了這本書。本文在寫作時,也得到了溫駿軒老師的幫助,在此表示感謝。


在解讀這本書之前,如果方便的話,你不妨在手頭準備一張世界地圖,這樣邊聽邊加以對照,可能會更容易理解。這本書主要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章,作者深入淺出地向我們介紹了地緣學說的出現和發展過程,並為中國的崛起畫出了路線圖;


第二部分,作者用了四章內容分別講述了中國周邊的東亞、東南亞、南亞和北亞的空間格局, 幾乎將每個中國周邊國家的國家簡史、與華關係、地緣優勢等都介紹了一遍。


首先,我們從地緣學說開始說起。


20 世紀初,英國地理學家哈爾福德·麥金德提出了「大陸心臟學說」。他認為世界歷史就是陸權強國和海權強國的爭霸史。但從長遠看,陸權國家的資源豐富,隨著交通日漸改善,陸權最終將戰勝海權,因此該學說也被稱為「陸權論」。麥金德將歐亞非三大洲視為一個大島,稱為世界島,除此之外的美洲、澳洲則是其他小島。世界島的「心臟地帶」在東歐中亞一帶,這裡本是匈奴、蒙古等游牧民族的天下,宜守能攻。緊鄰心臟地帶外圍陸海兼備的一帶為「內新月形邊緣地帶」,例如西歐、中東、南亞、東亞,古時游牧民族很容易對這片邊緣地帶造成嚴重威脅,20 世紀鐵路的興起又讓邊緣地帶面臨新的壓力。更遠處或者只能海路到達的一帶稱為「外新月形地帶」,例如非洲南部、英美日澳。據此他提出了著名的三句警句:誰控制了東歐就控制了心臟地帶;誰控制了心臟地帶就控制了世界島;誰控制了世界島就控制了全世界。麥金德的學說能夠解釋陸權時代歐亞大陸上的很多問題,不僅可以說明為什麼蒙古帝國和俄國是陸上強國,而且也為如何控制世界提供了理論支持。德國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的路線策略就有麥金德學說的影子。作為英國人的麥金德,他的本意是為了服務於英國的政治外交,提醒作為海權國家的英國應注意從海上遏制大陸力量的興起。


正當德國發動二戰劍指心臟地帶、蘇聯加緊控制東歐、世界島打得如火如荼時,世界中心卻已悄然轉移到了美國,美英聯盟實現了海權對陸權的壓制。美國海軍上校阿爾弗雷德·賽耶·馬漢就是海權論的鼻祖。他認為制海權是一個海洋國家的立國之本,主張建設強大的艦隊、維持足夠的商船和港口,以獲取巨額的商業利益,還可將戰爭的戰線推到海上以避免影響本土。其「海權論」也可以提煉出三段警句:誰控制了運河海峽、航線咽喉就控制了世界經濟和能源運輸;誰控制了世界經濟和能源運輸就控制了世界各國經濟和安全;誰控制了世界各國經濟和安全就控制了全世界。但並不是所有國家都能控制世界,控制世界不僅需要足夠的港口海岸線,而且要有一定的疆域和人口作為基礎。例如新加坡就很難控制全世界。書中論述了符合這幾個條件的國家地區有美國、中國、俄羅斯、歐洲、印度。作為超級大國的美國,自然也清楚另外幾個國家就是潛在的競爭對手,需要分化他們並鞏固自己的海洋力量。這時一個新的理論出現並指導了美國的地緣戰略。


荷裔美國地緣戰略學家尼古拉斯·斯皮克曼在 20 世紀 40 年代初,太平洋戰爭剛剛爆發後,提出了「邊緣地帶理論」。實際上他將麥金德的陸權論和馬漢的海權論進行了結合,麥金德曾提到過亞歐大陸上緊鄰心臟地帶的、海陸兼備的「內新月形邊緣地帶」是最能將陸權和海權結合起來的地區,即西歐和遠東沿海是最重要的潛在權力中心,印度是另一個較小的權力中心。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本內容來自講書

講書

誰在世界中心

鏗鏘俠

《誰在世界中心》是一本讓你

¥0.00 會員免費


自認為地理學的還可以~

今年自駕,車子託運到重慶,然後開始開車。

重慶-成都-廣元-天水-蘭州-銀川-阿拉善-烏海-鄂爾多斯-呼和浩特-天津

一路上,不僅僅是風景本身的變化,關鍵的是地理變化,讓人無比震撼。

我不可能認識每個山脈,但是我對每個地區的地形都了解,從景色上分析地形地貌與氣候、植被分布、降水分布線…

所以,在我眼裡,整個路線就成了:

嘉陵江與長江交匯處出發,這裡是西川盆地的東部邊緣山區,一直到過了遂寧始終如此。

入川,臨近成都20公里,豁然開朗,天府之國,成都平原。成都西北一百公里是都江堰,在往西北就又到了盆地邊緣山區。

兩地緯度相似,海拔差異小,同為長江流域區,同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植被分布相似。

北上廣元,這個地方被稱為入川門戶,劍門關就在此地,也是女皇武則天故里,嘉陵江從這裡經過。

這裡海拔也只有600米,氣候和成都很相似。作為入川門戶,意味著一出廣元即到甘肅、陝西,這兩個地方均為高原地區。

來這裡的時候我還做了一點功課,廣元南部有劍門山,北部有摩天嶺,其中摩天嶺最高點海拔近四千米,具體記不清了。

到廣元,氣候依然和成都一樣。

出廣元,入甘,天水。

這三四百公里,氣候發生巨大變化,海拔上升,早上的氣溫(9月底)相差近十度,天水海拔也不算高,我記得1500左右,降水量也急劇減少。

正因為如此,天水才有保存那麼完整的麥積山石窟。

這裡必須有張圖。

天水的東南低,西北高,繼續向西北走,入蘭州,四小時車程,蘭州地處黃河流域。

不得不承認的是,河流對城市的影響極大。

重慶、成都為長江流域,廣元為嘉陵江流域,天水為藉(應該去掉草字頭,但是輸入法沒這個字)河,蘭州銀川為黃河流域。

蘭州受黃河影響沒有銀川大。

天下黃河富寧夏,寧夏黃河富中衛(一說富銀川),這倆地方我都去了。

中衛就是王維寫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地方。

這裡受川北山脈、秦嶺、高原阻隔,降水量很低,屬於乾旱、半乾旱地區,幾乎全部依靠黃河,陽光充沛。

這也是為啥這裡的西瓜好、枸杞好。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獨厚的黃河灌溉,銀川是一座非常美麗且宜居的城市。

這些年我去過全國一百多個城市,所有的省會城市,銀川我願意給他派在最前面。

接著去阿拉善沙漠。

遠離了黃河的灌溉,乾旱區就得以彰顯其本性。

從出川開始,就是無限的隧道隧道隧道,一直到天水。接著在高原上就是看到光禿禿的大戈壁,但一直都有植被。

到了阿拉善,則是望不到頭的黃沙。這裡距離銀川僅一百多公里,我去的時候距離英雄會還有數日,沒有多停留。

黃沙在風的作用在在馬路上形成河一般的沙流,站在外面沒感覺,坐在望不到頭的空曠的馬路上,臉被沙粒打得生疼。

阿拉善在賀蘭山以西,南部高大的青藏高原阻擋水汽,高原上來的乾熱氣流在這裡環繞。

如果我沒記錯,這裡是高空西風環流區,地形為岩漠和礫漠。

這裡的路邊有極少的植被,能看到鹽湖、駱駝、小沙漠蜥蜴,因怕有流沙和毒蛇,我沒有冒險深入。

離開路邊幾十米,就全是黃沙了。

路過遇到部隊訓練,我下去看了看,深入了二三百米,看了一會兒走了。

沒拍照。太不容易了兄弟們。

離開阿拉善,去烏海。

這裡是沙漠之海,黃河流域區,黃河在這裡流出了一個湖,被稱為烏海。

黃河的流經城市很多,從蘭州開始說,有白銀、中衛、銀川、烏海、巴彥、包頭等,再就入陝晉了。

從烏海出發,一路往東,整個內蒙古高原的降水量陸續增多,植被率越來越高。

一直到呼市的清水河縣,已經是落葉闊葉林了。

清水河縣一景。

接著後來就是穿越太行山北端,接著進入華北平原。

又是隧道群。

隧道和隧道都是不一樣的,重慶地區的隧道受降雨影響略微潮濕。

出廣元入甘的隧道群非常乾淨、清爽。

山西地區的隧道群有點點臟,可能是拉煤的車子比較多。

我非常喜歡地理,正如喜歡物理化學一般。

去哪裡玩能看到的、和感受到的,比不學習要多得多。

(2020年9月遊記的一部分,寫於十月底)

要看圖的有萬字旅行文,在我的文章頁面里有,不怕字多的可以去看看。


幾年前我坐飛機從北京去紐西蘭。

在飛機飛過赤道的時候,有一些顛簸。一個鄰座的紐西蘭妹子問她黑人男朋友,不會我們遇到颶風了吧。她男朋友也一臉恐慌的表情。

我跟他們說,赤道上是不會有颶風的。因為這裡的地球自轉偏向力不足以形成颶風。

那個妹子非常震驚得看著我,問你怎麼懂這麼多?

我跟他們說,我是中國人,這是基礎地理知識。

又飛了半個小時,飛機又遇到了顛簸。妹子對我笑著說,這不是颶風,因為赤道上沒有颶風。

我一臉嚴肅地對妹子說,咱們已經飛過南緯5°了,地球自轉偏向力夠形成氣旋了。而且現在在副熱帶高氣壓帶上,下面是廣闊海域,具備形成颶風的其他條件。

女孩子震撼地說你們中國人真極客。她把她緊握男朋友的手鬆開,身體微微轉向我這邊。我敏感地意識到事情正在發生變化。於是我跟他說,這都是高考輔導班上的知識,沒啥大不了,毛毛雨。

我是一個喜歡地理歷史的人,下面是我家的《National Geography》。歡迎加我關注。

為什麼印度普遍認為中國是敵人??

www.zhihu.com圖標現代人對二戰有什麼錯誤認識??

www.zhihu.com圖標如果你是烏克蘭領導人,怎麼帶領這個國家走出困境,甚至實現崛起??

www.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