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冷夏熱……不舒服,唯一的優點是盛夏的晚上躺在被窩裡能看星空…銀河。


小時候在牧區生活很長一段時間,現在也有自己的蒙古包。小時候在牧區人家條件很艱苦了,睡的是木榻,下層鋪狗皮羊皮或狼皮,中間鋪氈,然後是毯,上層是被褥。住蒙古包有要注意的,(因為傳統包,木榻牀自西向東圍成半圓 睡人,中間是火爐,男的進蒙古包不能先去東面 然後繞到西面(東面是女性的位置),包括蒙古包的一些擺設,弓馬裝備在西,碗櫃在東,因為空間有限,一般放置被服的櫃子會放在榻上,以前的牧民住蒙古包是因為放牧養牛羊,會有倆個草場,冬天夏天走場(有冬營盤和夏營盤),,所以蒙古包的地面基本都直接是土地,除草後搭建蒙古包,就像7、8十年代農村的土房子地面,要時常灑水以便沒有揚塵,當時條件使然,不可能遷徙草場帶著紅磚/水磨石地磚走,現在看相對簡陋,但是蒙族氣息濃鬱,另外確實需要這樣。

睡現代旅遊點的新蒙古包的體驗就是個第二天起空氣好 別的沒了,現在的現代蒙古包多為招待客戶,裡面只有工藝品和餐桌,或者只有餐桌,現代住人的蒙古包多為牀,擺正北,或者北頭倆側,甚至有的蒙古包都可以有上下水,浴缸泡澡,適合極了情侶了,點個蠟燭什麼的。雖然也有在草原上的,但是和住3星賓館沒什麼倆樣,第二天起來去專門的餐廳(磚房或蒙古包餐房喝茶)然後是去騎體驗馬,utv越野,行程的娛樂活動大致就這樣,不覺得好,不過外地遊客可以體驗一下吧,如果有條件的朋友可以在當地找個蒙族家給一些錢 讓他殺個羊 ,煮一鍋手扒肉,灌點血肉腸,住他一天房體驗一下,只是很難找到還有傳統包的人家了。

早些時候傳統包 一股蒙古/藏香味 好聞極了,還有奶豆腐在屋裡或者蒙古包外頂晾曬,有奶香味,蒙族小夥子最喜歡的樂器吉他和馬頭琴,偶爾會有逗孩子摔跤,或是在修馬具。有認識的鄰居最近也要相聚幾十公里,那時候交通十分不發達,只能靠騎馬,條件好的在2000年左右買了摩托車出行,最快也要半天才能去串門兒,所以娛樂活動多為彈著吉他/馬頭琴打發時間 娛樂 ,在安靜的蒙古包裏 聽琴聲悠揚,一望無際的草原上,就像你包裏一整個歌舞劇院 只有一個琴師給你拉琴演奏,偶爾還會和上幾聲蒙語歌,那感覺棒極了。傳統包會有陪包(多為倉庫或者臨時客人來 主人住的包(主人不會讓客人住這個蒙古包,那是不尊敬客人,包括主人和客人喫飯,蒙族妻子和小孩不上桌,直到喫完,這是傳統),一般的陪包多用來晾曬我最愛喫的牛肉乾,是我喫過最好喫的名族食物了,晾曬牛肉乾不能見太陽,要在冬天特定的時間,宰殺牛,然後趕緊晾,太早的宰殺會肉會在晾曬的過程中起蟲,太晚的話,會因為氣溫降低凍住。

傳統包冬天不會很冷,鋪的厚,住人的包小(一般多為四個哈那(木質牆圍)因為火爐又在中間,只是晚上架糞,後半夜稍微有點冷,可早上一推開門,因為在草原上的緣故,空氣太好了,聞著奶香味,早上給供桌點一根蒙古/藏香 喫著牛肉乾 在包裏中間的火爐上熬一鍋奶茶 泡著在蒙古包外晾好的奶豆腐,另外蒙族牧民無論冬夏營盤一定會打井,為了飲羊(羊喝水)所以熬茶 還有喝的都是山泉水,它能不香嗎。

住傳統包夏天5點後,起的越早越好,空氣好的就像奢侈品,出門真是一望無際,只有你一家,那感覺世外桃源,然後牧民會放牧回來,開始飲羊,妻子開始擠牛奶 熬奶茶,喫完飯過後剩下的牛奶會倒在酸奶桶(木桶)裏 以備做傳統酸死你的酸奶,但是放著方糖(方形的白糖,以前牧區的硬通貨)好喝極了,接著就是開始男人做活,孩子玩耍,練賽馬(準備那達慕、敖包會)修馬具,彈琴,女人做家務,飲羊,撿糞,樸實的一天吧。這體驗你自己想吧

牧區的生活大概是這樣豆芽小菜的視頻 · 29 播放

下面這個蒙古包,中間位置應該擺火爐 以便做飯 冬天取暖 熬奶皮,奶豆腐這些。

住人的傳統包內部大約是這樣豆芽小菜的視頻 · 30 播放

最後是我的蒙古包 基本就是個喫飯的 用來招待客戶了,按傳統擺設 東面缺碗櫃(酒架、擺銅茶壺的博古架) 西面進門處缺酸奶桶,中間缺火盆架。

這是我的蒙古包豆芽小菜的視頻 · 28 播放

你相信我,跟你睡覺打地鋪沒啥區別



就跟小旅館差不多吧?空調電視衛生間熱水都有啊,只不過太陽能的熱水器到晚上半天放不出來熱水,還是沒有酒店舒服 !體驗下就行了!


有幸住過一次,躺下有點涼,爬起來鋪了四牀褥子,一覺睡到天亮。醒來之後萬般清醒,神清氣爽,倒不是因為蒙古包有隱形的特殊功效,而是因為周圍都是參天的大樹,天然的氧吧。很多人嚮往的田園生活,大概也是為了這一夕安寢吧,的確很舒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