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涵,內在的涵養。它是抽象的卻又存在。

《了不起的蓋茨比》一書中:「在我年紀尚淺,閱歷尚淺的那些年裡,父親曾經給過我一句忠告,直到今天,這句話仍然在我心中縈繞:『每當你想批評別人的時候』他對我說,『要記住,這世上並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擁有的那些優勢。』他沒有再多說什麼,不過我們總是言語不多就能彼此理解,所以我明白他想說的遠不止這些。」

讀到的毛姆的作品《面紗》,感覺有些感觸

「我知道你愚蠢、輕佻。頭腦空虛,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的企圖、你的理想,你勢力、庸俗,然而我愛你。」

或許,這就是有內涵吧,

蓋茨比必定知道,一旦選擇在那個雨夜與黛西的相擁,他一定會沒法再是無拘無束的蓋茨比,但他依然義無反顧投身進去,所以,他了不起,也只是了不起。

沒有快速提升內涵的技巧,但是可以慢慢培養給人以內涵的感覺,可以是在能給人靜謐的某個夜晚沉下心來寫一封信,孤獨的話,在gorkor上可以向別人傾訴一番,獲取一次慰藉。

這個過程是漫長的,但或許在gorkor中你可以找尋溫柔與成長


一句話說,你得真有內涵。

內涵,內在涵養,人的內涵指內在美感,也指這個人對外界認知的本質的總和。

這個問題翻譯一下是:人如何看待外部世界才擁有美感?

然而,真善美,三者中的任何一個都是極其不容易擁有的。

或者說我們都曾擁有過,在出生時到我們被灌輸以大人的意識前,之後就被各種保護自己維護自己的認知破壞了誤導了。為啥呢?因為人性的自私。

那何為美呢?

木心說,音樂是最美的藝術,因為它是消亡的藝術。

你聽見那個音符的那一瞬,那個音符就已經不再了。

戲劇里講,美就是拿來撕碎的。戲劇性也源於此。

只有讓人們看見了美被撕碎的過程,人們才能感受到美,認知到美的珍貴,為之扼腕嘆息。

於我來說,美是一種生活態度。

當大多數人都為賺更多錢、買更大房子、換更好車子、找更漂亮妹子努力奮鬥時,你覺得這樣活著美嗎?我覺得跟美沒啥關係。生活被各種疲於應酬、疲於奔波、疲於應對填滿了,失去了它本來的樣子。至少有一點我想你們是認同的:生活不僅是努力和工作。

這樣過只有生,沒有活!

咱都覺得自己不是動物,只有動物才只管眼前的生,不懂活。

解決了生計溫飽問題後,探尋活著的體驗,我認為就是美的生活態度。

所謂的內涵也由此產生,當一個人不知道活著有多麼有趣、多麼精彩、多麼豐富,這個人內在必然就是空洞的,又何談內涵呢?

當然,每個人的喜好不同,內在精神世界的色彩也不一樣。用影視劇來打比方,有人願意活得像冒險片,有人願意活得像文藝片,有人願意活得像懸疑片,有人願意活得像科幻片…那麼這個人就是這個類型的鐵粉,這個人的就會用這樣的濾鏡去看世界,去攫取外部世界的這方面的礦石,以供養自己的內在世界。

無論你是哪部片子的男女主角,你對這個世界都有一套自己剖析讀解的體系和語彙,你體驗活著之有趣,你道出生之外的另一個世界。

明知這一生終有一日要消亡,卻抓住每一天體驗生之痛苦活之快樂,本就是美的一生。

你有多努力的活著,當死亡來臨時,你的人生就有美。


你真的有內涵了,別人就會覺得你有內涵了,哪有裝出來的內涵


言有物;行有的;舉有度。

言有物則,學識深廣。

行有的則,知所以為。

舉有度則,處事不失控。


少說話。少說話。少說話。

然後練一下形體和動作。少說話,多裝逼。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