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很私人的事情。

你堅持也好,不堅持也罷,損失受益的也全是你個人。

你堅持,別人也許會誇你負責,但如果你因為這點財物損失耿耿於懷,以後看他不順眼,大可不必。

你不堅持,別人也許會罵你譴責你,但說到底,寵物是你自己的,別人也拿你沒辦法,你自己內心安好就行。

堅持與否?

唯一的界定標準在於你內心回答。

你有多愛他?

你願意為他付出多少金錢?

他如果去世你會不會內疚一輩子?

自己回答完這些問題自然就有了答案,不必問別人。

對於這樣的事,我一直的態度就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把愛最大化,問心無愧就好。

另外就是,我經常勸退一些想養狗的朋友,因為養狗真的不是腦子一熱養了就行,就跟養孩子一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光有愛不夠,要有絕對的耐心和陪伴。


怎麼說呢…這個問題你考慮得太晚了。養狗狗本來就是一件需要慎重考慮的事情,畢竟一旦開始養,就要對一條生命、一份感情負責任,這就意味著你需要衡量你的主觀和客觀條件,是否支撐你去做這個決定。

我跟我男朋友(現在是老公了)18年2月用1500元接回了狗狗,18年4月又用2500元接回來了一隻貓咪,兩個小東西跟著我們經歷了他們的狗/貓生大事和我們的人生大事,對於我們來說,從一開始就是做好準備要相互陪伴一生的。不斷的嘗試適合他們的餵養方式:乾糧、生骨肉、凍乾糧,都是在能力範圍內給他們最好的;不斷的學習跟他們相處:學習他們的習性、寵物語言,學習基本的寵物醫學和營養學知識;希望他們跟我們生活在一起是一件幸事,所以我們的空餘時間幾乎都陪伴他們一起度過。

要算賬的話,這不到兩年半的時間,我們在他們身上總共花了超過12萬。在他們一歲之前,大筆的開銷主要是在他們的醫療上,還有狗子小時候拆家讓我們在退租時不得不補償房東的傢具損失。飲食上他倆基本上每個月各2000元。這些是算得清的。但是算不清的呢。那些相互陪伴的時光,那些相處過程中的快樂和溫暖,讓我們組建成一家四口的小家庭。

至於你要不要堅持,你想想你做好為他們度讓自己的準備了嗎?這次過後還會有無數的時刻讓你產生這樣的猶疑。如果這份感情和責任不是你想要的,那就給他醫治好之後,再費費心給他找個靠譜的新主人吧。你放棄的理由也許能幫你想像一下什麼樣的人才可能是一位好主人。


首先擺明觀點,如果經濟可以支持,當然堅持。

寵物本身是一種情感的寄託,尤其是貓貓狗狗這種與人類關係及其親密,能夠明白人類的心情變化、也能被人類明白心情變化的寵物。很多情況下,我們願意花錢買寵物,就表明我們認為寵物本身、寵物能帶給我們的陪伴和溫暖大於我們為寵物花的錢。

拋開情感,養寵物本身還涉及到責任。不虐待不拋棄寵物是這種責任的最底線。對寵物能盡到什麼程度的責任還是要看寵主的能力。我有兩隻狗崽,一隻是抱養的,換句話說沒花一分錢;一隻是花了幾千塊買的,因為是阿拉斯加,還需要額外給他提供空調。兩隻狗狗價格差異不小,但是在待遇上一視同仁(不然他們肯定會反對quq)。如果他們生病了,如果我能夠支付得起醫藥費,我一定會堅持;如果我不能負擔醫藥費,那我也會能治一點治一點;如果我完全不能支付醫藥費,那我就把他們帶回家,陪他們走過生命中最後的時光。


很久之前聽到一位培育寵物的人說,如果給寵物定價太低的話就不會得到很好的對待。

在網路各個平臺上也看到很多人並沒有相關的預算能力以及知識儲備就開始養起了寵物。說實話我是很不贊同的,養寵物和養小孩一樣是需要有準備的。

我的小狗是別人送的,高三的時候突然決定把它接回家,父母沒有任何經濟上的支持,後來發現我的生活費不足以支持它的開銷。

當時我又想起了那位培育人的話,開始贊同。

但是它既然是我的小狗我就會給它更好的生活,在它成長的過程中它受過傷、生過病。我也有過錯誤的教育方式和飼養觀念。但是我們都在跌跌撞撞磨合。

小狗現在每個月的開銷也在一千五左右,還預備了五千左右的「突然情況準備金」。我也只是一個偶爾做做的兼職的大學生。

決定小狗價值的並不是它本身的價格而是他主人賦予他的情感。

希望對博主有幫助。


2018.6月接它回家,到家第二天開始又吐又拉,到醫院去醫生檢查說是犬冠狀病毒,問我們養了多久了,我說剛接回家2天,醫生猶豫了一下說要不把它退了,因為它是空運來的,如果退回去肯定大概率也就死在路上了。我們帶著它打針喫藥治了兩個月,快好的時候又得了肺炎,知道9月份才徹底痊癒。前後治病總共花了將近6千塊多塊錢。買它買成4000。現在活蹦亂跳健健康康。我慶幸當時沒有退掉它,因為比起它給予我的陪伴和感情,6千塊錢不算什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