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碩士一枚,知乎勸退專業,最近閱讀了幾篇師兄師姐的博士畢業論文,讀完產生了些不一樣的想法。初接觸環境微生物方向,博士論文雖然內容很多,但是好像掰碎了看運用的知識方法也就那麼一些,得出的結論更是看起來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當然,可能是我路走窄了)。研究某一區域性植物與其根際微生物間的愛恨情仇,似乎對於實際生產意義不大,對於知識圈的擴展更是少之又少。我讀研的初衷是希望自身所學能夠更貼合實際,在實際生產中發揮那麼一點點改變,但是讀完師兄師姐的論文,我對這一點產生了很大的疑惑,甚至覺得四五年的時間,開展了大量的工作,得出一個表面上有些微不足道的結論,值得嗎?

當然,以上只是我很膚淺的理解,目前還沒有深入接觸博士生的生活,所以如果有什麼錯誤的觀念,希望大家批評指正。另外,如果有環境微生物方向在讀的前輩指點下這個領域的發展方向,那就更好啦!謝謝大家!


哈哈哈有個回答的路數和我想的一樣。

老公+邏輯+幾篇一作+承壓力

(用什麼表情才能表達我的無奈與俏皮~)


博士期間的研究很可能沒辦法立即轉化實際的成果。但科學的進步都是不斷積累的過程,量變引起質變。

很多時候,你的研究方法和結果很可能為他人研究提供了思路。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認真科研的博士肯定是為人類文明發展做出貢獻的。

即便是個體非常巨大的突破,放置於整體可能微不足道;同樣即便只是一點點改變,也是為體系添磚加瓦。

論文可能是一個博士科研的精華體現,但不包括工作的全部,論文更現實的意義是帶來一個學位。

但整個過程帶給你的可能性很多,也許是一段奇妙旅程。


一個媳婦,兩隻貓以及三篇一作!


讀博本來就不是將一個問題研究的越來越廣,而是越來越深入。更注重的是論證的過程的邏輯性。不要小看微小結論的產生,博士階段能產生一個別人沒有的微小結論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成就。


我覺得讀博給了我一個特別好特別好的歷練機會。

茫茫的文獻需要自己去看,需要自己去找有用的信息;點子要自己去想,實驗要自己去推進;缺了設備厚臉皮借,實在不行再採購;實驗技術不夠,舔著臉跟師兄師姐老師請教。論文投了不中接著投,師弟師妹不會帶就學著帶。

反正完全逼我走入了不舒適圈,但回過頭一看,還是有些成長的。


一份寶貴的經歷,以及思考問題的邏輯…


讀博算是一個修行吧,知乎上面也有很多勸人別讀博的,其實道理很簡單,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不一樣,有的覺得碩士夠用了,有的覺得博士算就差一步了非讀不可。

我們京華醫學送過數不清數量的碩士申出國讀博,從他們的反饋裡面,不僅僅收穫了文章,有的收穫了愛情,收穫了一份屬於自己的孤獨,收穫了專心致志的拚命時光,收穫了大學冬天在東德郊區一羣國際友人打邊爐的場景,收穫了和國內父母貼近,收穫了國內老闆的認可..........

太多太多,每個人的收穫和感受都是不一樣的


不知道這些算不算讀博帶來的,因為你也不知道讀博這段時間你做其他事情會不會也有這些收穫。

對於我來講,一方面,考慮事情更全面,對除實驗以外的事情越來越沒興趣,興趣愛好變少了,更加有耐心和穩重。另一方面,經常懷疑自己,不自信,日常焦慮,各種筋骨痛,不太想動腦子,喜歡體力勞動。


提高


瀉藥,沒讀。。

不過讀了的話可能會帶走我或者我的頭髮


你的敘述,著實論證了一個道理:理工科讀博的學術思想較為零散,而且都是關於實驗工具或實驗方法的。


眼界,學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取穩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工作環境。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