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最喜歡的就是化妝品,美服,美包,美鞋.為了選一個新的護膚品,特地去了解,才發現很多護膚品牌都是代工廠做的,我就不懂了,既然那些代工廠都能做ODM.OEM了.為什麼不自己創立品牌,而只是給別人做代工呢?


揚長避短,有人擅長技術,有人擅長策劃,有人擅長銷售。同理,代工廠大量人力資金資源投入搞研發、生產,並將之作為自己的核心競爭,不代表它一定具有自有品牌創立發展及傳播的資源。通俗一點,有人擅長做東西,有人擅長賣東西,在一個自己不熟悉或者競爭力不夠強的地方使勁兒,風險太大。

基本工廠都有自己品牌,自己做的好品牌的工廠,就專門去做品牌去了,還有去做品牌做的不好的,就專心做工廠,畢竟工廠屬於實業,品牌的營銷屬於高級人才,工廠的人才儲備和市場距離有些遠,術業有專攻,做的好的工廠一樣掙錢,做不好的品牌和工廠都還是虧錢。

現在的工廠一般是這樣的,資金在外,品牌在外,技術在內,生產在內,就是品牌投錢做貨,工廠提供技術和生產成品,這樣分工,品牌在產品研發投入就少,把大量的錢投入營銷,工廠的話接觸品牌多,研發能力會登記成長,實驗室打的樣品會比品牌自己研發多的多,把一件事情做好,大家專註自己所擅長的事情。


先說看法,化妝品企業都有自己的品牌,也有不少工廠做品牌蠻成功,最後轉型工廠為品牌服務,專門去做品牌,但是魚和熊掌兼得的方正我沒有見過,我分析如下,有點難懂,不想看的就看到這以上的觀點就好。

老馬在《資本論》中提到:「各種經濟時代的區別,不在於生產什麼,而在於怎樣生產,用什麼勞動資料生產。」這裡生產不能簡單理解工廠做手工或者機器設備的生產,品牌創造的價值也是生產,產品同樣勞動資料,但工廠是生產一方,品牌是創造價值一方,這就是生產勞動資料的不同。

化妝品工廠做品牌與市場收益模式,得到以下四種情況:

第一現象:市場收益低,沒有自主品牌的創新

第二現象:市場收益高,沒有自主品牌的創新

第三現象:市場收益低,有自主品牌創新

第四現象:市場收益低,有自主品牌創新

1、沒有實現自主創新,能否實現市場收益最大化

自主品牌自主創新,市場收益很低。目前國內化妝品OEM代工廠一般任何契約模式分包或者轉包,因此它意義涵蓋了OEM、ODM,目前市場狀態是貼牌生產模式,可以充分發揮我過勞動力成本相對廉價的優勢,可以消化我過部分製造型企業自身過剩的生產能力,使得我過製造企業收益,這些都讓我國製造型企業收益匪淺,但是此模式對我國製造企業長遠的發展存在諸多弊端,首先,利潤的短視效應導致企業的研發和建立自由品牌的努力降低。其次,我國企業做貼牌,導致市場的丟失,最後通過做貼牌所獲得的利潤微薄,勞動密集型產業帶動,不僅獲利菲薄,而且資源消耗巨大,環境成本高,難以持久維繫。

結論:代工所帶來的市場收益低,而且很難持久且很難保障。

2、化妝品工廠沒有實現自主創新,無法獲得持久市場收益

化妝品代工、貼牌生產模式,不具有一定知識產權,意味著企業生產的產品不受知識產權保護,企業產品或者品牌創新的產品,極容易被其他企業、國家、地區模仿,創新的利益也將得不到保證。只有獲得專業保護,才能有效保護創新者的利益,而且只有那些真正有市場價值的技術才能有限地創新投入的回報,形成投入-創新-再投入-再創新的良性循環。因此沒有知識產權保護的產品,其市場收益是不能持久;

結論:從長期看,沒有實現自主創新企業,獲得高額市場收益都是非持久性的。

說到這裡我們今天的豬腳才登場,我們目前所理解的品牌是無形資產,管理學、廣告學、傳播學對品牌研究,很多工廠只是把品牌理解成「商標」,在完全信息和成品同一性假設下,品牌的價值是怎麼體現,品牌文化品牌價值避免了激烈價格戰,商標只是法律符合,不具有市場價值,單靠商標是無法保證未來消費者選著。

3.

化妝品工廠對產品開發到產品製造,到引入品牌靜態

接著寫,工廠一般利潤不高,去年廣州有名的芭薇、柏俐臣甚至棟方、科絲美斯生產銷售額同比有增長,但利潤最多一家卻下降了28%,有些下降15%,裝備製造業產業鏈升級,製造業成本上升,原料費用上升這些痛哪家企業都面臨的問題。提出品牌是中國製造業自主創興獲得市場收益最大化,獲得富有成長性可持續盈利才是自主創新最終目的,為企業帶來一定市場收益自主創新才是成功且富有效率。

接下來說重要一點,產品!!!畫重點,產品!

1.新產品開發,需要策劃、文案、配方、包材、設計、生產等等配合打造產品,產品的定位直接影響各個方面,投入精力和時間,尤其在產品思路混亂失去重要的時機。

2.產品成長期,隨著產品被消費者接受,產品有一定的市場佔有率,銷售迅速增長,產品得到生命,被市場認可。

3.產品成熟期,這是產品的銷售量、利潤都到達最高值,產品在市場中的知名度、美譽度都是最高的。

4.產品的衰退期,銷售迅速下滑,利潤遞減,銷售增長率處於負增長。

這是理想狀態下的產品生命周期,隨著時間的發展,產品很可能快速衰落,產品周期半年時間,你開發產品都還來不及,在市場的產品就被淘汰了,工廠實驗和生產都不在市場之中,這麼快速淘汰產品激烈,工廠是不適合的,這就是目前化妝品工廠的現狀,想賺品牌高利潤,又沒有渠道和市場,產品銷售人才也沒有,怎麼能夠最好品牌。說實話產品開發都很難做到符合市場的,頂多去抄一下市場流行的產品而已。


其實很多的代工廠他們都是有自己的品牌的,但是中國的企業和中國的人是一樣的永遠處在一個生存的階段,要知道在中國現在如果說要做一個品牌,隨便在湖南衛視或者中央打個廣告都是要1-2個億的,而化妝品企業和服飾企業不一樣的是化妝品企業的研發和設備投入是無底洞的,同樣中國的政府及銀行對這些企業的支持基本上是處於0的狀態,要知道我們中國本身改革開放就比較晚,化妝品最早最早也是在90年代成立的,化妝品很多設備一台都是幾百萬的,再加上原料百萬種,很多廠家辛辛苦苦都賺點錢就都投入到產品開發和設備上,自然就沒有錢投入廣告的,但是品牌商就不樣了,他的錢就重點投入廣告和團隊打造渠道等等,當然這幾年微商和電商的崛起很的廠家品牌也開始有眉目了

作為一個專業化妝品生產廠家的運營總監,我想透露一點,不是不想自己創造品牌,而是工廠很難有那種基因把一個牌子給做大做出知名度,這個社會分工非常細,能在產業鏈的其中一環做好都很不容易了,我們屬於廣州七家大型凍乾粉生產廠家,都不敢奢望自己能撐起一個小牌子!


社會每個工種都需要去做,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個化妝品,我們給化妝品的定位是屬於一個快銷品,工廠做為生產者是源頭,賣家屬於消費者,屬於終端,做品牌的屬於橋樑,工廠的強項是研發和加工效率,做出消費者信賴的產品。。是產品的開拓者 品牌方做的工作是營銷方案,怎麼吸引到更多的消費者,幫產品賣出去,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的廣告投入,還是推銷能力都要求極高,對產品並不需要多過的了解。。 所以你看到了,都是做化妝品,其實工作內容完全不搭邊,化妝品只能作為一個媒介在存在,品牌方作為人的媒介,化妝品作為物的媒介,缺一不可,做品牌要更懂的人和品牌營銷,不是簡單的賣產品那麼簡單的,做工廠不是簡單的加工貨,對貨的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人就一個人,術業有專攻,很貼切

近年化妝品都是電商、微商、網紅的時代,特顯化妝品渠道為王。對於埋頭工廠生產製造的企業,有幾個能有新的營銷思維。

在品牌方考慮: 從事渠道工作的,積累資源,或者有能力開拓營銷模式,都會嘗試自己品牌。 最好的方式,複製(包括實際渠道及營銷模式)。

在工廠方考慮: 化妝品現在同質化很嚴重,你有,他家馬上也有。很難做到獨一無二。例如今年,星空面膜,VC水,花瓣。。。企業都是同步跟進。

很多工廠,都是有自己品牌。只是代工客戶善於做營銷,把品牌做得比工廠品牌好。


大多數化妝品代加工廠都會有自己的化妝品品牌,但主要還是以化妝品代加工為主,如果化妝品代加工自己的化妝品品牌收入能遠遠超過幫別人代加工,那麼可能化妝品代加工廠家會往專門生產自己化妝品品牌方面轉型吧。


簡單來說,每個人的專長不一樣,每個人的想法也不一樣,就像有人喜歡吃飯,有些人喜歡喝粥,還有人喜歡吃面。做好代工的,不一定能在銷售做的好,做好銷售的不一定能生產出好的產品。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就是這麼簡單。


存在即道理,karl留在chanel一輩子,為什麼不出來創建一個karl(or sthelse)成衣品牌。


,在我看來一個是專利權問題,一個是大牌子的代工廠往往只是做些組裝,小米工廠出來開店小米5同款一千一台,只是不打LOGO 買斷市,你說博朗3系100元一把,同廠品質,一樣排隊搶購。。所以 我猜測就是不敢,否則被告 專利權問題。更有可能核心技術根本不給代工廠,比如代工蘋果。IOS不給,代工博朗 刀頭德國產

富士康那麼大的帝國,不也一樣。


還有一個原因是產品不夠
術業有專攻,化妝品營銷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產品推廣和培養品牌一年花費的人力財力比一間工廠的成本要高不知道多少倍,題主想簡單了,


ODM只是研發,針對產品而言,而做品牌對於能力來說是另外一層面的,而且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資金需求也會更大


立牌子、做產品不難,你要能賣得出去才行。工廠負責生產,而品牌商負責吆喝著賣,你先得能做好自己的這份工作才行。


揚長避短,無對與錯之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