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沒必要那麼麻煩,我就給你個簡單粗暴的方法。

你就看這個牆去掉面層以後有多厚。

厚度不到120mm的,就不是承重牆。

厚度超過150mm的,就視為承重牆處理就行了……

就這麼簡單……

當然,這種情況限一般住宅,公建複雜得多,當然如果公建要重新裝修,無論是甲方還是隊伍都不會像家裝那麼失智,所以到時候具體問題具體判斷就行了。

粗暴地解釋一下原因。

住宅裏牆的作用其實就三種,圍護,承重,分隔。

圍護的是外牆,室內的牆就兩種作用,承重和分隔。

分隔的話,分戶牆(就是你和鄰居家之間的牆)需要厚一點,但是你裝修也不喫飽了撐的去砸這個吧?而且一般分戶牆都由承重牆兼任了。

然後呢,如果要用牆承重,厚度不到一定程度,它起不到任何承重作用,所以薄的基本上肯定是隔牆,不承重的。

那麼為什麼說厚的基本上又都是承重牆呢?

事實上,如果要分隔空間,100mm厚甚至80mm厚的牆足夠用了,有120mm厚的是因為標準磚尺寸是60x120x240mm,全順砌法就是120厚,用60的厚砌不成的。

那既然最多120厚就夠了,不管是開發商也好,自己蓋房子也好,怎麼著也好,喫飽了撐的不承重用厚牆啊?是嫌屋裡地方太大啊還是嫌建材太多用不完啊?

所以一般家裝的話,厚的就都是承重牆了,就這麼簡單。


你們有些人的目的是為了「顯示自己多麼的專業和正確」。但我的目的是「別讓外行看了知乎的答案瞎琢磨整出事兒來,但同時又能盡量解決他們遇到的問題」。出發點壓根就不一樣,就是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了。

當然按我說的,可能會把非承重誤判為承重,但這個概率不高影響也幾乎沒有,只要他們不把承重誤判為非承重,我的目的就達到了。

我工作中見過太多的外行了,如果你不給他們一個簡單易懂的答案,很大一部分人他的操作不是「我再查查或者問問人研究一下」,而是「既然這些專業的我都看不懂那我就隨便整吧」。怕的是這個。


你家有這個麼?


1、通過牆所在的部位識別。

外牆肯定是承重牆,不是你也不能砸,呵呵,

2、通過聽聲來識別。

先敲一敲你家外牆,聽一聽外牆的聲音,一般非常實,聲音非常小,以此聲做為承重牆聲音的標準。如果其他的牆面,你敲的時候,聲音與外牆的聲音不一樣,聲音非常脆,比較響,基本可以判斷為非承重牆。

3、看牆的的厚度來識別。

首先測量一下外牆的厚度,以此來確定承重牆的標準。不同的樓房,承重牆的厚度是不一樣的。然後再測量一下你想打掉的那面牆的厚度,如果遠低於承重牆的厚度的話基本可以判斷為非承重牆。


小區的話,找售樓部要房子的CAD圖,而且剛交房的時候如果是毛坯的話,也會貼在牆上一張圖的。


有些答案啊,我是真服這股打死不看說明書的勁兒

新買的房子戶型圖裡都有標,沒有去找承建單位要實際上就是售樓處,小區開售時間久了承建單位已經撤了可以委託物業去要,老小區物業態度還很差的話也應該是能在房產局查到的。

如果裝修公司比較正規,做的是全包或者較負責的半包,裝修公司都不會信你說是不是,人家會去房產局拿圖「看說明書」

這些都不行了,再考慮上手啊測量啊

「土建專業不請自來,用衝擊鑽試,能輕鬆進去的就是非承重」什麼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