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這些書能為自己找到人生的轉折點,改變思維模式,真的很重要


我推薦兩本 我自己看過,應該能有幫助。

《世界觀》理查德德威特

《這才是心理學》斯坦諾維奇

這兩本都是說建立科學思考方式,看完並理解你這輩子都不會再被雞湯和別有用心之徒誤導。


我們常說一個人庸俗,但是「庸俗的思維模式」這個說法還是第一次聽說。什麼樣的思維模式才叫庸俗呢?是魯迅先生說的「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好像並不是這個意思。我理解的庸俗的思維模式可能是在說:思維流於表面,沒有深度,沒有自己的觀點,容易人云亦云。針對此,在這裡我推薦兩類書:

首先是經濟學類的書籍,金錢社會,弄懂經濟規律,就能觸摸到那隻看不見的手。

常常會有人質疑經濟學的意義,因為經濟學能夠把地球上每一場已經發生的經濟危機分析的頭頭是道,但是從來不能預測出下一場經濟危機什麼時候會產生。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經濟規律支配著當前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可以讓90歲的巴菲特直呼自己年輕的美股熔斷,小到讓普通人直呼自己活久見的豬肉漲價。錢能解決絕大部分問題,那是因為絕大部分問題都是由錢引起的。所以如果你多讀經濟學的書,那麼看很多問題都會深入一層。比如今年的疫情危機,很多國家都直接給人民撒幣,表面上看這是對失業人員的救助,可如果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這是政府在利用凱恩斯經濟學理論中的 「乘數效應」刺激消費。進而我們還能延伸到,為什麼有的國家直接發錢,有的國家發的是消費券……你看,學了經濟學,你看問題的角度是不是就不那麼「庸俗」了?

至於具體的經濟學書籍推薦,我首推的是大學裡面的經濟學教材。我知道這很有可能被一些「年薪百萬,剛下飛機」的精英人士嘲諷,經濟學教材哪裡比得上《資本論》、《國富論》這些宏偉著作有逼格呢?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一上來就讀《資本論》,無異於一個人想學武功,拿到的秘籍卻是《葵花寶典》。開篇「欲練此功,必先自宮」幾個字,我想除了個別狠人之外,絕大部分正常人都會被勸退,這個入門門檻太高了。我見過很多人慕名去讀《資本論》,結果連第一頁都撐不過去,就是因為入門的門檻有點兒高。心理學上說首因效應很重要,首因效應不僅適用於人,也同樣適用於我們對一個事物的看法。一上來就讀《資本論》之類的書,很容易讓我們對經濟學產生敬而遠之的感覺。所以想學習經濟學,教材是最適合入門的,就像我們學數學,學的都是各類教材,沒有人去讀牛頓、笛卡爾的原著。當然,等你入了門,還想繼續深入研究經濟學,那自然可以去讀各種經典著作。

第二類書籍歷史類書籍。歷史是個圈,一切都是輪迴。

為什麼說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兒?因為歷史是個圈呀。如果你讀的歷史書籍足夠多,你會發現現實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在歷史長河中都可以找到影子。英國哲學家培根有句名言:「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培根對學習歷史推崇備至。而唐太宗李世民也曾說過:「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學習歷史的作用在於從歷史中取得借鑒,有助於我們從更深層次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至於歷史類書籍的推薦,我認為無論是通史還是斷代史,無不可讀;無論是許倬雲先生的《萬古江河》,還是黃仁宇先生的《萬曆十五年》,無不可讀。不過我在此推薦自己比較喜歡的兩本書,一本是吳思的《潛規則:中國歷史中的真實遊戲》,另一本是馬伯庸的《顯微鏡下的大明》。推薦理由則是兩本書的選材視角足夠小。前一本書雖然講述的是「中國古代官場盛行的潛規則」這種「大道理」,但是書中所舉的實例很多都是升斗小民、底層官吏。而馬伯庸的《顯微鏡下的大明》,講述的也是6個來自明代基層的故事。

我們都知道,無論是通史還是斷代史,都是帝王將相的秀場。但是馬克思認為,人民才是歷史的創造者。帝王將相的事迹實際上是百里挑一、萬里挑一,離我們普通人終究是有一定距離。而升斗小民的歷史,才是最接近我們普通生活的。只不過升斗小民的故事既不能成本紀,也不能成列傳,更多的存在於各地的府志、縣誌之中,史海鉤沉,實屬不易。好在有人願意去講述這些升斗小民的歷史,通過《潛規則》和《顯微鏡下的大明》兩本書中,我們能讀到最真實、最接地氣的歷史。從歷史中,能讀出現代生活的影子。

最後,我想多說一句,想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單靠幾本書是不夠的,書還是讀得越多越好,經史子集,多讀多思。


謝邀。其實不知你對思維模式的庸俗是如何定義的,但是思維模式本身沒有優劣之分,是否開闊只是取決於是否具有思維慣式等行為特點。如果你希望拓寬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增強一定的思考能力,那麼推薦你可以嘗試閱讀一下葉修的《深度思維》。

《深度思維》在對於思維的變化和定義都有比較簡單明了的說法,如果可以琢磨一下其中的模式,思維可以得到一定的開闊。

舉個例子,對於深度思維的淺顯理解一般就是「更本質、更高級的思維」。但是在這種理解下並沒有很好地解決對這個概念的解構,所以書中採取了反向思維,由解讀「淺度思維」來對比體現「深度思維」。

書中還有很多具體舉例說明,希望可以幫到你。


我覺得是書都可以吧,只是看你怎麼看,畢竟每個人看到的都不一樣。


如果選擇一本書的話,我推薦《莊子》。這本書對改變思維模式,真的管用。

莊子主張順性生活,他的「不正經」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古今人物,草本蟲魚,無不成為莊子趣味烹調的材料。小小玩笑如蜩與學鳩的自大,如莊周與蝴蝶的迷思,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

莊子像火一樣熱烈,又像冰一樣冷靜。幾千年的中國知識分子,受了他的影響,一方面嫉惡如仇,嬉笑怒罵;另一方面卻又把天大的事,化成一股清風、一彎明月。他那恣肆的文筆,生動的寓言,深刻的思想,更時時令人擊節讚歎。

當我職業生涯處於低谷時,是《秋水》篇中的兩句話,使我走出了困境:「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 是說,河伯沾沾自喜,但見到汪洋大海時,才感到自己渺小。另一句是:「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於虛也」 是說,井底之蛙沒見過海,自以為是。

我想,若是不幸被拘禁,只允許攜帶一本書的話,一定選《莊子》。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