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是我最瞭解的中國作家,我從2014年開始閱讀他的作品,到2018年的年初我幾乎讀完了他出版的所有書。在我看來,這是一個非常傑出的作家,我的心中他在某一時期就是中國最頂尖的作家。如果他能一直保持那個那個狀態,餘華可能就會成為世界級別的作家,他將和加繆,卡爾維諾等作家相媲美。可惜餘華的水準之後就一蹶不振了,直到現在也沒有出現一部可以打臉質疑他江郎才盡的人的小說。

在我看來,餘華的寫作分為三個階段。

1.先鋒派時期

餘華的《十八歲那年出門遠行》成為了中國先鋒派文學的代表作。 這個時期他的書大多以暴力為主,他的文字讓人感覺到不寒而慄。有一些作品為實驗性的作品,除了餘華的愛好者和研究文學的人,普通讀者應該難以閱讀,因此不推薦《現實一種》之類的書。

這個時期餘華最好的一本書應該是《鮮血梅花》,打破了傳統的寫作方式,也讓普通讀者有讀下去的慾望。

2.餘華的巔峯時期

先鋒派文學的浪潮過後,大多數作家都回歸到傳統文學的寫作方式上去,餘華也不例外。這個時期他留下了他知名度最高的四本書:

《活著》 《許三觀賣血記》 《在細雨中呼喊》 《兄弟》

這四本書裏《活著》 和 《許三觀賣血記》受到的評價最高,因此也是最推薦閱讀的作品。

《在細雨中呼喊》是餘華的一次探索,裡面有很明顯的餘華在先鋒派文學時期留下的影子。讀此書你會感嘆餘華對於青少年的心理把握得很精準,他的文字也是直達人的內心。

《兄弟》是一本褒貶不一的書。上部通常是褒揚為主,下部則讓人感覺到餘華寫嗨了,文字失去了以往的力度。

3.下坡路

餘華的下坡路從《兄弟》的下半部開始,2013年他發表的《第七天》讓很多讀者失望。我已經不太記得《第七天》裏的內容了,不過我還記得2015年看完此書的時候心裡感受遠沒有讀餘華其他書來的強烈,一直到現在我都不願意再次閱讀此書。

此後餘華沒有發表過任何小說,只出版了雜文集。而他這幾年出版了兩部雜文集評價都不怎麼樣,遠沒有當初他出版的《沒有一條道路是重複的》那樣的評價。


《兄弟》,餘華寫作風格開始轉變的一部,上半部分依然是以改開前的背景為主,下部開始轉變為改開初期,褒貶不一。

《在細雨中呼喊》,結構比較迷。

《許三觀賣血記》,happy ending。

《現實一種》、《1988》,中篇小說,值得一看。

《第七天》,批判諷刺變得很無力了。


個人覺得是《兄弟》


在細雨中呼喊

現實一種


《兄弟》

它分上下冊。比較厚。

主角:李光頭 宋鋼

當初看書的時候真的非常心疼宋鋼,還有宋剛他爸幾乎是完美人設的存在。一直照顧李光頭,他老婆林紅出軌李光頭、宋鋼去隆胸、臥軌自殺等,真的非常使人心力交瘁。具體就不劇透了。小說的魅力就在於自己去品讀,去咀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