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跟家人都是分開住,陪伴家人的時間很少,有些時候會想,要是有個機器人在家裡,然後我可以遠程用VR(不懂是不是這個,錯了告訴我)控制機器人,可以陪家人做做飯,看看電視,聊聊天,搬搬東西。如果我沒有控制,機器人就沒有"生命",就乖乖去充電就好了。


短期內

1、雲計算手機,手機具備基本的通信和大屏顯示技術,本地只負責處理網路傳輸與IO操作,一切運算、app都交給雲端。

我覺得華為手機會被逼上這條路。

2、實用化的AR眼鏡技術,未來可取代手機屏幕

長期展望

1、電池還是電池,電池的續航本以為能短期突破然而一個又一個的二十年!

2、身體特徵替代身份證明的應用,讓我們告別證件。也許會有植入式晶元這條路

3、克隆臟器,讓器官移植與壽命延長成為可能

4、癌症伴生技術,完全消滅癌症的難度太大,但控制並達到平衡還是可能的。


我特別希望我們國家早日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

其實人類早在上個世紀就實現了核聚變技術,但那是不可控的核聚變,因而人類一直在探索可控核聚變的實現方法,可控核聚變以其強大的能量和無污染的特性一直被人類當做終極能源,但目前人類進行可控核聚變實驗的託卡馬克裝置距離真正商業化應用還要很長的一段時間。

?

人類目前的宇航推進技術還是半個多世紀以前的化學推進,耗費巨量的資源卻只能把很少的一部分質量送到太空,雖然馬斯克實現了火箭回收利用技術,但仍然沒有從本質上改變化學推進這一落後的技術,依靠化學動力火箭的低速人類連半徑一光年的太陽系都飛不出去,所以可控核聚變自然也成為了未來人類進行星際航行的最佳動力來源。

怎樣才能算是「實現了可控核聚變」?核聚變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點燃的,我們需要先向反應爐輸入能量纔有可能從中得到輸出的能量,這裡有一個被稱為「Q值」的衡量指標,它指的是輸出能量與輸入能量的比值,我們可以看到,只有在這個「Q值」大於1的情況下,可控核聚變才會實現輸出能量大於輸入能量,才能變得具有應用價值。

由於我們並不能對核聚變產生的能量進行100%的轉化,理論上來講能達到40%至50%就非常了不起了(頂天了也就是70%),再加上其他的各種損耗,我們可以粗略地認為,在這個「Q值」等於2.5的時候,可控核聚變就可以「保本」了。

顯而易見的是,光是「保本」是不行的,考慮到龐大的基礎設施以及後續的維護成本,科學家普遍認為,可控核聚變的「Q值」至少要大於50,才能算是真正實現了(當然這個「Q值」是越大越好)。

做好了這個定義之後,我們再來討論一下,如果人類實現了可控核聚變,在短時間內會有什麼「魔改用法」?

最直接好處的就是極為廉價的電力,當人類實現了可控核聚變之後,就可以完全拋棄現在所用的對自然環境影響極大的化石燃料,可以將幾乎所有的機械設備都轉為使用電能。然而可控核聚變的「魔改用法」不是隻有「廉價的電力」這一選項,事實上,如果實現了可控核聚變,人類就會成為「初級造物主」。

宇宙本身就是一個「魔改大師」,它用的原料就是我們很「熟悉」的原子,各式各樣的原子通過不同的排列組合,就形成了世間萬物(當然也包括我們人類)。雖然宇宙中的原子數量多得難以計數,但是它們的種類卻很少,根據目前的認識,在宇宙中能夠自然存在的元素僅僅只有92種,它們就存在於我們的身邊,只不過大多數都通過化學鍵組成了沒有什麼價值的化合物。

我們平常接觸到的所有物質變化,其本質幾乎都是化學鍵的斷裂與連接,而操縱這一切的就是能量,也就是說,只要有足夠的能量,這些化學鍵就可以被摧毀或建立(比如說水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只需要向水裡注入足夠的能量,就可以將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

實現了可控核聚變,就等同於擁有了幾乎無限的廉價能量,人類完全可以利用這些能量來操控化學物質的分解與合成,將沒什麼價值的化合物分解成原子級別(只要不計能量消耗,這很容易做到),然後再將它們「分類打包」,這樣就可以按照不同的「配方」合成自己所需要的特定物質。

不要小看了我們人類在化學方面的造詣,在1965年我們就合成出了非常複雜的人工蛋白質,時至今日,我們在化學方面的本領更是進步了太多,可以說只要有了足夠的原料以及能量,就算以我們現在的科技,都可以合成出我們平常所需的絕大部分物質,甚至我們的食物,也可以通過這種方法來製造出來。

?可以想像的是,屆時人類就成為了「初級造物主」,能夠利用可控核聚變這種清潔能源來合成自己想要的物質,而不再對地球進行破壞,隨之而來的是,人類對的大自然的影響將極大地降低,地球上的生態環境也可以在短時間內得以全面恢復,令人擔憂的全球變暖問題也會因此而徹底地消失。

可控核聚變是星際航行的基礎配置,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星際航行時的能源問題,在不太遙遠的未來,當可控核聚變小型化以後,人類就可以真正地踏上星辰大海之路。像這樣強大的技術必定不是輕易就可以得到的,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人類的可控核聚變之路似乎還非常的艱難,不管怎麼樣,我們都應該感謝那些為人類默默奉獻的科研工作者,正是有了他們,我們現在的世界才會如此的多姿多彩。


虛擬/高AI女友


民用級永生技術,學者的最佳拍檔。


量子通信。。。不為別的。。。就是在鄉壩壩頭沒有信號是真的無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