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條惡龍,每年要求村莊獻祭一個處女,每年這個村莊都會有一個少年英雄去與惡龍搏鬥,但無人生還尾隨者返回村莊說出了這個祕密。他告訴人們:第一,我們要團結在一起去打敗惡龍;第二,我們要警惕每一個英雄,不讓他們受財寶吸引而墮落。

尾隨者受到村民們的擁戴,被稱為「導師」,並率領村民再次打敗惡龍。在村民們緊密的監視下,參戰的英雄們也沒有墮落,和平持續了幾十年。。又一個英雄出發時,有人悄悄尾隨。龍穴鋪滿金銀財寶,英雄用劍刺死惡龍,然後坐在屍身上,看著閃爍的珠寶,慢慢地長出鱗片、尾巴和觸角,最終變成惡龍。

導師去世後,參加最後一戰的英雄們開始聲稱根本沒有「英雄墮落」這回事,是導師欺騙了村民。他們囚禁了導師的親人和朋友,結夥搬去了龍穴居住,並索取村民們的供養。他們把自己身上越來越多的片狀物、越來越長的條狀物都稱作「英雄特色」,並且宣稱這種變化是一切人類無可避免的宿命。

日子就這樣過去,終有一天,一個絕望的村民無意間發現了導師的墳墓。村民們發掘了墓穴,突然明白英雄們所說的一切都是謊言。因為在那白石的墓穴裏,水晶的靈柩間,躺著的並不是惡龍的遺骨,而是一個他們似曾相識的,凡人。這就是世上唯一一位沒有墮落的英雄的故事。

文|DOME

理解生活,才能過好人生

說實話,讀到楊漣的時候我哭了,是真的哭了!

純粹和執著,也是有區別的。所謂執著,就是不見棺材不掉淚;而純粹,是見了棺材,也不掉淚。縱觀中國歷史,執著的人有千萬,但純粹的人,真的很少。楊漣算一個。「千年之下,可有一人,不求家財萬貫,不求出將入相,不求青史留名,唯以天下、以國家、以百姓為任,甘受屈辱,甘受折磨,視死如歸? 我答:曾有一人,不求錢財,不求富貴,不求青史留名,有慨然雄渾之氣,萬刃加身不改之志。 楊漣,千年之下,終究不朽。」這是當年明月的原話,也是我一直覺得《那些事》是一本正能量爆棚的一本書。

看罷歷史,卻讓我有了鎧甲,這絕對是一件不尋常的好事。活著我一直覺得是一個很痛苦的事情,瑣碎、紛擾、不甘、苦悶。而有時候,活著又是如此美好,希望、奮鬥、頓悟、寧靜,而真的體會過人生的痛苦,你才能享受生活的歡愉。說真的:《明朝那些事》真的顛覆了我的三觀,也讓我理解了帝王、名臣、奸佞、老百姓的心境。

這也是我想要寫這篇筆記的初衷---希望你們也能看看這本書,特別是陷入在生活的泥淖的時候。

理解英雄,才能成為英雄

必須放棄原則,背離良知,和光同塵,否則,無論你有多麼偉大的抱負、多麼光輝的理想,都終將被湮滅。 讀完這句話,我理解了張居正,讀懂了戚繼光。我一直認為,只有理解英雄,才能成為英雄。

也是因為這句話,我不理解很多人口中的海瑞。我要加個「很多人口中」這個定語,是因為很多人對於海瑞的第一感覺是徹徹底底的清官。然而如果你真的全方位瞭解,才會體會到海瑞的信仰,決心和義無反顧。每個英雄都有屬於自己的信仰,張居正如是,海瑞如是,王陽明亦如是。

每個人的底線,其實就是每個人的信仰。做人需要有底線,而做英雄要守的住底線。有段時間網上流傳過一段話:「我紋身、抽煙、喝酒、說髒話,但我知道我是好姑娘。真正的婊子喜歡裝無辜、裝清純、喜歡害羞、喜歡穿粉色衣服。男人膚淺,都只看表面。所以,他們只能錯過好姑娘,然後被婊子騙得痛不欲生。只有女人才能看出誰他媽是真正的婊子。」張居正說:我貪污、住豪宅、玩女人,但我知道我是個好官。真正的佞臣喜歡打壓忠良、裝君子、諂媚上級。老百姓不明事理,都只看到表面,所以他們只能錯過好官,然後被佞臣欺壓的痛苦不堪。

理解皇帝,才能讀懂權利

我一直以為皇帝無所不能,一人獨佔天下。當我看到穿著破衣服不敢快步走的崇禎,我知道我錯了,錯的很徹底。看完書,我似乎讀懂了皇帝這個職業,也似乎懂了至高權利的不容易。

人總是寬以待己,嚴以律人。這是人的規律,所以我一直覺得能逆著規律前行的人,都值得尊重和崇拜。崇禎並沒有拯救明朝的覆滅,但我明白,人都會遇到無奈,皇帝也不例外。

所以說,皇帝不是無所不能,換句話說,權利不是無所不能。至少權利並不是最高的存在,至少在權利之上,還有規律與趨勢。人類的發展,是不斷衝破原有規律的進程。

明朝16個帝王,從興盛到落敗,從繁華到窮困,但是也別忘記,這些擁有至高的權利的帝王,並不是無所不能。朱元璋殺了無數的有功之臣,廢除了相權,而造就了擁有更高權利的首輔。但是,更不要忘記,破除現有規律的那些帝王,也是如此的可愛與可敬。

理解歷史,才能做個好人

雖然《明朝那些事》只是一部歷史小說,但是我覺得,這樣的歷史纔是可愛的,可普及的歷史觀。

誠然整部書裏有明月的個人情感,但我卻看到了人性的光輝。有血有肉,有愛有恨。至少魏忠賢的壞,是能讓我理解的,至少於謙的愛國之道,是能讓我理解的!我以前不理解的很多關於歷史的東西,我開始漸漸瞭解,至少我對歷史有了更多的喜愛與興趣。

人性是什麼?人性是流淌在骨子裡,去不掉的不甘心。人性的善,人性的惡,人性的不作為,是不甘心的怒吼。

我只想做個好人,守住底線,記住信仰,然後活下去。


我我我我我我真的很喜歡這套書,這是我讀的為數不多的書裡面最喜歡的了!

首先,作者文筆,完全通俗易懂,而且我認為幽默風趣,讓你有一下子看完一本的衝動,而且總會說出一些他自己對人物的小觀點(我認為哈,就比如,很多人不是的山峯的盡頭是懸崖啥的)

其次,文章內容,與其說是明朝那些事,不如說是明朝內閣的那些事,講的主要是明朝個代皇帝以及他們下面的官員,大多是官場事情,沒啥真是老百姓內容,如果你想看看明朝普人天天都幹啥,應該是可以參考參考金瓶梅的

最後,我覺得整書的文峯非常大氣,它能讓我產生一種烈的愛國情懷和那種家國情懷,真的!民族之感油然而生!!!

大學推薦書的演講我就是推薦的這個,當初還寫了稿子一大堆,現在就記得這三點了,希望可以給你參考


高中的時候讀

覺得真好

大學畢業之後再讀

作者的歷史觀不敢苟同

作為通俗讀本瞭解歷史脈絡就好了


我個人對這本書評價很高,通過這本書我才第一次對整個明朝的歷史在頗有趣味性的過程中有了具體瞭解,而不是過去固有的宦官弄權的印象,我第一次明白原來通過科考出來的士人團體並不比三國的世家,隋唐的門閥好到哪裡去。我第一次知道了于謙,這個《石灰吟》的作者;知道了戚繼光這位英雄也曾幹過賄賂大臣,貪污受賄的事,但這並不影響他在我心中的形象,反而更加真實。這本書讓我瞭解到了明朝歷史中許許多多的人物,他們中可能有許多人並不是很有名,甚至在許多重大歷史事件中也只是個配角,但有時候對他們的幾句描寫突然就讓我靈魂受到了震蕩……

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朱元璋驅除韃虜,時隔數百年收復燕雲;看到了朱棣揚威大漠,永樂盛世;看到了朱高熾這個殘疾人皇帝所開創的仁宣盛世,看到了朱瞻基的英明果決,看到了朱祁鎮從皇帝到俘虜再到皇帝的傳奇一生……一直到朱由檢這個皇帝省喫儉用,殫精竭慮想要力挽狂瀾,最後卻因為積重難返而自縊而死的無奈與悽涼

不和親、不割地、不賠款,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作為瞭解明朝歷史脈絡的入門書籍非常棒,生動有趣。雖然裡面有些觀點主觀性很強,甚至錯誤的地方也不少,依然瑕不掩瑜。


寫的很好,還可以學做人,有很多人生啟發


我個人很喜歡這本書。

理由如下。

這本書讀起來通俗易懂,也適合大眾閱讀。讀起來,就像是一個從明朝走出來的人,和你坐在燒烤攤子上,邊喫烤串邊聊天講的故事,講他怎麼罵那些人,怎麼喜歡那些人,一度會讓你覺得故事很扯淡,很離奇,也十分的精彩。重要的是,你很容易就跟上他的情感傾向去聽他的故事,這就是我覺得他寫得好的地方。


我很喜歡這套書,它帶給我的最大價值之一(原諒此處的語病,因為我覺得可以從中讀出太多東西了,所以只選取一點來談)是體會不同人生。

當年明月在文末寫了一句話:「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此時彷彿明朝兩百多年的故事又重新在眼前掠過,一個又一個人物匆匆上臺,演繹一段蕩氣迴腸,再匆匆離場。那麼多的跌宕起伏,那麼多的波瀾壯闊,帝王將相黎民百姓,官場上明爭暗鬥口蜜腹劍,刑場上笑對屠刀慷慨赴死,牢獄內堅守道統心向光明,戰場上智勇相鬥死亦何憾。看著他們精彩紛呈的人生,好似自己也光彩奪目地不平凡了一次。對我來說,這套書為我寡淡平凡的現實打開了一個叛逆的出口。在書裏,我隨著這些人物笑過、哭過、活過,我的生命因此變得更有厚度、更有溫度。

想起今何在在《悟空傳》的序言裏說的:「在當時,你感受到的只是各種情緒的衝撞—空虛、無聊、迷惑、憤怒、渴望愛情、暢談理想……然後看見平庸的現實。」我覺得,這就是我現在的樣子。

讀《明朝那些事兒》,好像經歷了千百種人生,品嘗了千百種滋味,雖然不夠深切,但是足夠精彩。


當年明月以生動易懂的文筆為我們活靈活現了明朝的歷史,可以當作理解明朝歷史的啟蒙書,說是小說又依據事實來寫,說是歷史又顯得略有不足。無論怎樣,我個人對它的評價很高,畢竟大部分人理解歷史能找到此書閱讀已經可以了。對大眾普及歷史知識很有貢獻,如果要深入研究學習還是去找正史或其他文獻資料。


其實寫的還可以。很多專業學者喜歡批他顯示專業性,其實完全沒必要。

很不錯的通俗讀物。

另外,作者現在已經是高官了。廳級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