檎Z句問題而被退,說的是我的語言太過繁瑣,觀點不獨立。還有語言詞語太普通。感覺離被炒魷魚不遠了


簡單點,說話的方式簡單點。繁瑣的語錄做簡單修改,比如,我愛你,海枯石爛,天荒地老,可以改成與你常在,也可以改成我心永恆,更可以改成 愛你就像愛生命。可以先試著同一個意思用不同的話說出來的方式寫作,然後精簡,注意一定要生活化,就是通俗,不要為賦新詞強說愁。比如,王家衛寫過關於我愛你的臺詞:我已經很久沒有坐過摩托車了,也很久沒有這麼靠近一個人,我知道這條路不遠,我知道不久我就會下車,但是,這一分鐘,我覺得好暖。

這就跟大學寫paper設了上限一樣,最開始還是先保證想表達的意思都清晰明瞭了,結構完整清楚了,再開始修改。否則為了精簡語意不清是得不償失。

修改的過程類似高中寫英語作文,一句一句研磨。可以考慮從調整句式和詞序,適當運用一些文言辭彙或是成語四字詞語等方面進行變動。相類似的觀點間進行合併,不是特別有說服力的甚至可以完全捨棄。另外通讀全文,上文闡述過的下文就可以略寫。刪好後務必再讀,保證全文的流暢。

很少人能一落筆就精簡到不用刪改,所以無論你初稿是否累贅都可以再度修改。若想提高效率可以記一些自己改動後的句式辭彙,下次直接調用,刪改的過程就是一種練習了。


興奮,快樂,傷心,驚訝,痛苦,激動。兩個字概括:我操!!!

授人一魚不如授人一漁

癲癇,這種可怕的病魔用「談虎色變」,不足以表達我對它的恐怖,但近期,當我結識到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時,我忽然覺得,這是上天賦予這類人的「天職」!

我的侄子十七歲換上這種病,算下來花費在四十多萬。我哥也是抱著天大的怨恨,第五次拿著厚禮,祈求廠領導留下他兒子,患肺癌撒手人寰了。為了給他兒子治病,借遍所有親戚的錢,朋友親戚見之,躲避走之。兒媳婦多次提出離婚,也苦不勘言說「我嫁個正常農民,也不這樣擔驚受怕!」孫子不敢坐他爸的自行車,因為曾經一次差點倒在汽車輪子底下。

十年前,去上海做過一次切斷神經手術,醫生吩咐:煙酒不能動,避免接觸大喜大悲事,按時服藥,正常有規律生活。這些囑託,我們已經可以背下來,可是侄子本人很健忘!「不抽煙,和朋友在一起很尷尬;不喝酒,和朋友在一起很無聊;不打牌,朋友都走完了」。去年好像又去了一次北京,酒可能戒了,煙還是要抽!

陀思妥耶夫斯基七歲患癲癇,排行老二的他,下面還有5個兄弟姐妹。十九世紀中期的俄國醫療條件不會好到那,至多也就是一些常規安神類藥物。七歲的幼童經受這種大腦神經元異常放電,導致腦功能紊亂,意識喪失,肌體抽搐,行為障礙,嚴重會促死。我想這個世界上誰能時常遊盪在鬼門關,非癲癇病患者莫屬。每一次發病,上帝都把你推到死神面前,你蜷縮著痛苦的身軀,任那些妖魔鬼怪撬開你 的嘴,拔掉你的牙,無止境給你灌迷魂湯。。。割下你的頭,放在腳下當球踢。。。揭開你的皮,撕下你的肉,刮著你的骨。。。把你放入蛇籠,任毒蛇小莽隨意侵襲。。。。再或者把你推入虎穴,幾秒鐘就被老虎撕裂。。。。。。你可憐至極,渴望有人來拯救。慢慢感到渾身痠痛,疲乏無力,四肢灌鉛。當你睜開沉重如山的眼睛時,有一束亮光遮擋住了視線,嗯,我又回到人間,擺脫了魔鬼的欺凌、羞辱、殘害。。。。。。

那種驚恐萬丈的心裡描寫,我想即使是繆斯派來的大咖,也無法通過採風或體驗獲得。陀思妥耶夫斯基正是經歷了十幾年的嚴刑拷打,十幾年的生離死別,十幾年報道鬼門關,上帝還是沒拿準他的去與留。終於讓他在陽間和陰間修成正果,長篇小說《窮人》問世,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成為世界文學史上的奇葩!

我購置了陀氏的幾本書集,想贈予侄子。不管我原來自助他的錢,他或許並不滿意,但我不想再授他「魚」;我覺得授「漁」更重要!


把你感覺重要的換成你文章的受眾覺得重要的,不要重複說。
1.多練多寫。之前上公務文書寫作課,老師告訴我們他一直在堅持寫「30字簡訊」,就是不管交待什麼事情,都盡量把內容控制在30字以內(包括標點)。個人覺的這個方法可以一試,但是不能太過於追求字數少而表達不全內容。2.在有時間的情況下,把自己寫的每一句話多檢查幾遍,多讀,修改,修改,再修改,直到達到自己要的標準就可以了。不是有個故事麼——一天,莫泊桑帶著一篇新作去請教福樓拜,看見福樓拜桌上每頁文稿都只寫一行,其餘九行都是空白,很是不解。福樓拜笑笑說:「這是我的習慣,一張十行的稿紙,只寫一行,其餘九行都是留著修改用的。」
首先列提綱,明確觀點、例證安排。思路清晰條理才能寫出有條理的文章。然後刪改。寫完後全篇讀一遍,有語句不通的地方、字詞使用不當的地方先改一下。然後讀文中有沒有語義重複的內容,或者常識性不必特別介紹的部分,刪掉。結合大綱,重要觀點加闡釋字數可以稍微多一些,次要部分就一筆帶過,不要超過百字,或直接刪除。重要的還是日常多積累,多讀書,多練筆,多實踐。失敗一次不要緊,未來還有很多新的挑戰……


多寫吧,除了多練沒別的辦法
題主不打算舉個例子嗎。。。應該放個自己寫的東西上來啊

將大腦分析處理過的信息,清晰地傳達給他人。


圖片

圖片

上個月公司舉辦了一場內部的讀書會活動,要求我們在閱讀相關圖書後寫一篇書評。我從來沒有寫過這樣的內容,按照自己的想法寫好,遞交上去以後,主管說我的書評更像是讀後感,並且觀點模糊不清。怎樣才能發表觀點清晰的評論呢?


圖片

圖片

書評與讀後感是不同的,書評重在「評論」,而讀後感重在「感想」。觀點清晰的評論是建立在良好的邏輯思維的基礎之上的,同時還要兼顧角度新穎、內容具體,這樣才能從眾多的評論中脫穎而出。


所謂評論,是針對某個特定的對象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如今我們表達自己想法的平臺與機會越來越多,對一件事、一本書、一部電影甚至是一件商品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評論。然而,雖然作為評論的信息隨處可見,但是觀點清晰、內容出彩的評論並不多。評論的重點是在「評」上,所以不能只是像寫抒情隨筆一樣,一味地發表自己的感想,要針對自己感受最深的那部分內容進行評價。 很多時候我們的評論要麼空洞無物,要麼觀點模糊不清。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於,我們在發表評論之前思路還處於混沌狀態,只能想到什麼說什麼,而沒有深入、系統地進行思考,沒有將自己的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分析上。

那麼,在發表評論的時候,我們應當先表達觀點再述說原因,還是應該先陳述原因再總結觀點呢?下面我們就來比較一下這兩種不同順序的評論方式。


在公司的品牌形象升級討論會上,小米與小洋對於新方案都表示支持,並分別發表了自己的想法。


小米


觀點: 新的方案詮釋了全新的品牌形象。


原因:


1. 新的標識設計在視覺上有很強的衝擊力;


2. 新的廣告語從之前物質方面的訴求上升到了精神層面的訴求;


3. 新的方案內容豐富,讓品牌形象更加立體。


小洋


原因:

1. 新的標識設計在視覺上有很強的衝擊力;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電子書查看完整內容

電子書

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無效信息上:職場第一課·信息管理

速溶綜合研究所

中信出版社

¥21.60 會員免費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