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交流沒有問題,但是找不到話題,有時候他們的話題是以前同學或者是一些get不到的笑點,怎麼融入?


美國人還是很好相處的,他們說話比較直接,也很幽默。評論區裡面提到的運動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畢竟美國學校一直都很重視體育方面的培養,所以學生都是很熱愛運動的,你可以通過一起運動打開話題口。當然,如果遇到了你覺得很nice很願意接近的朋友,你可以直接問他們平時有什麼興趣愛好啊,說不定你們能找到一些共同點。至於你說的get不到笑點我覺得很正常,畢竟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長大的,有的可能涉及到文化傳統、地方俚語、當下熱點啊,這些都是需要你平時自己去了解積累的,當然你不懂可以直接問他們什麼意思,他們覺得很有趣應該會跟你分享的。時間長了你跟他們熟悉了就不用刻意找辦法融入了,大家是朋友了自然就有話說。


十年留美經驗來答一發

在美國留學最快速融入方法就是【運動】

大部分美國人都很熱衷運動,所以不論是一起運動打個球也好,還是一起看個球也好,都能快速的拉近距離


在校學生可以加入學校社團。平時不好意思交流的同學,進入社團後會發現,社團的工作人員都非常樂意幫助新人。然後參加社團活動會增加很多和人親密交流的機會,更多的是認識了更多人之後,大家會把你拉到其他的社交場合。比如party啊,生日宴啊,學習小組等等。

另外,我知道很多同學在語言不自信的前提下,會有和外國人的社交恐懼症,就是不願意出門在社交場合和外國人說話,覺得麻煩覺得累。但是就算逼迫自己,也要去參加幾次這樣的場合。頭幾次肯定有尬聊的情況,但是你會發現每次都有新收穫,學到新詞和用法。這樣你下次和人聊天的時候可用的詞就多了,一次次良性循環吧。


正好final week結束了,那我作為美高生 就來說幾句吧 。高中時期其實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並不大,社交肯定比大學來得容易得多 尤其是傳統寄宿美高 大家都住在一個house或者dorm裡面 朝夕相處 交朋友還是不難的。作為一個中國人,和美國人交朋友,最缺乏的肯定是共同語言,所以有共同喜好的體育,電影,音樂,流行文化,都是交流的開始點,像我喜歡看橄欖球籃球,聽鄉村音樂,就可以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另外一個就是參加學校的運動隊和社團,比如我體育上參見擊劍隊,橄欖球,track,足球,就可以和隊友一起出去比賽 訓練 喫飯 慢慢的就成為朋友了 社團也是同理 政治上我是比較保守的 那參加一些社團和集會就可以遇見新的朋友 增進感情。然後就是可以參加一些集體活動 比如去super bowl party 一起去聚餐 看電影 到同學家裡玩 break的時候去旅遊 或者去打paintball 其實只要你的學校裏的人不歧視中國人 比較包容 都是很容易交朋友 而且這樣的positive relationship對個人成長也有幫助的。我們學校沒有幾個中國人 那我就很color blind 我交友不會在意對方是白人 還是asian american 還是國際學生 這些identitiy都是表面。我們沒有那麼不同。


一輩子試著be more American,也成不了real American。試著找common point吧,不需要去融入。照我說,留學生就應該和留學生混,圈子裡的人才懂你需要什麼,有啥彎路。平時在課上,club,team裡面交些合適的美國朋友就行了


Join some clubs or school sports. No worries u will find someone fits u!!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