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什麼因果報應還提及圓明園,很不理解,都是人類文明的損失,這樣的人是什麼心理,該如何反駁他們,


很正常,喜歡博眼球而又心胸狹隘的人簡直不要太多。

有個成語叫悲天憫人,當發生了不幸的事件時,身為普通人來表達一下惋惜,其實是人之常情。可是就有這麼一羣人,一定要表現出自己的標新立異與眾不同,面對著朋友們的共同情感,一定要指摘嘲諷一番才舒服:

當朋友圈裡在緬懷霍金時,他們會跳出來說:「你們瞭解霍金的理論麼?在這裡裝逼給誰看?」;

當朋友圈裡在紀念金庸時,他們會跳出來說:「你們讀過金庸的小說麼?在這裡蹭什麼熱度?」;

當朋友圈裡惋惜巴黎聖母院的大火時,他們會跳出來說:「惋惜個頭,圓明園被燒了也沒見你們記著」。

看看,是不是似曾相識的套路?

其實啊,喜歡裝逼、蹭熱度的只是這羣人而已。今天在惋惜巴黎聖母院大火的所有人裡面,有多少是忘記歷史忘記恥辱的我不太好說。但我敢說,拿圓明園的事情來指摘前面人羣的人裡面,99%以上,「圓明園」這三個字是在其社交媒體上第一次出現。


謝邀。

我個人並不能理解這樣的行為,所以不對這樣的言論抱有哪怕一絲認同感。

我尊重所有國家的歷史,並對一切的自然和人文文化遺產懷有同等的敬畏,我為巴黎聖母院的損毀感到悲痛,因為這是全人類文化的損失。但我們的同胞卻沒必要為此付出什麼--這不是中國人的義務。換句話說,對聖母院的態度,全憑個人;不過我鄙視那些借這次熱度大書鍵盤言論的人,你們怎麼不去法國政府面前鬧呢?在網上拿同胞出氣顯得自己好像很愛國一樣,我就想問問那些鍵盤俠:你們哪怕在公益活動中主動捐過一次一百元以上,自願做過超過24h的志願者,在外國品牌公然辱華的時候扔掉一次他們的產品,自願在獻血機構捐過一次血呢?空口說愛國,誰都會。但是抖機靈、發表憤青言論也是要挑場合的。


人民日報公眾號兩天內連發4條 而且標題用詞是全世界都在哭泣 太心痛了 可能在某些人眼裡央媒就是那個最大的聖母婊吧


幸災樂禍唄,加上當年被侵略圓明園被燒毀,法國作為罪魁禍首之一,巴黎聖母院被燒給人一種天道有輪迴——復仇的快感。

但事實上不管哪一國家的歷史文化遺跡,都是全人類的損失。


讓我想起了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我覺得並不是說這些話的人怎麼樣,毫無意外肯定是會有人這樣說的,但是這個聲音居然能到和痛惜的聲音隱隱分庭抗禮的趨勢很可怕,也許是上網的人變了,更多這種思想人進入到了網路中,如果這樣可能是網路的進步,讓原來無力發聲的羣體也有了聲音,讓我們看到這世界更真實的樣子,但是萬一是原來的那些人思想變了呢,如果是後者就比較危險了,這意味著或許有一些不好的思潮在緩慢醞釀,結合這些年包括伊斯蘭教和川普上臺在內的一系列話題我覺得民族主義思想這幾年成長的非常快,這可能是由於全球經濟發展減緩導致的,而如果沒有新的技術突破可能經濟發展會逐漸停滯。這種思潮如果繼續醞釀下去是很危險的,全球化思想是現在世界發展和穩定的基礎,如果民族主義到了一定程度可能會給世界大戰埋下隱患。只是不知道百十年後的歷史書上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背景裏會寫民族主義的抬頭還是民族意識的覺醒。


又開始了,某呼標準狹隘論。對於我等小老百姓來說燒了就燒了,真的影響不到我的生活也不管我們的事 我就這麼說都是狹隘,求逼呼大佬們給點錢讓我們小老百姓去巴黎長長見識。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