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標準答案還問? 一個人的命運,要靠自我奮鬥,也要考慮歷史進程。

想答這題是因為和自己的心情很應景。作為一個不成功的人,自己的感受是: 當你沒有運氣的時候是多麼希望上天給你一次機會,正如當你得到一次機會的時候多麼希望自己之前一直在努力。


成功:能力遇上機遇。

努力:讓人擁有能力。

機遇:各不相同。

所以如果你努力了,不一定會成功。

但如果你不努力,一定不成功。


我還只是一名學生,但我有一點不成熟的想法。

我認為在你這麼想之前,你先要清楚,你的成功不是「想要成為他那樣的人,想要擁有他所擁有的東西」。

你永遠是你,他永遠是他。無論你們做的有多麼相似

,無論你多麼認真地按照「他」的軌跡去走,你都不可能像他一樣。老話說,成功是不可以模仿的。

如果你的成功是成為他,那麼一開始你就輸了,輸得徹徹底底,輸得永無翻身之日。因為你永遠無法成為另一個人,不妨把成功的定義設置為成為更好的自己,回頭看看,也許你一直都很成功。

略述鄙見,希望能有所幫助。

努力=成功?

錯了,誰告訴你的利益是和成本掛鉤的,利益和什麼有關你要看具體情形,思想不要那麼死板。

但還是要記住

努力會撒謊,但努力不會白費。————羽生結弦


首先要清楚成功的標準,什麼樣叫做成功。你看到的成功與失敗並不是當事人的成功與失敗。一個人做著自己喜歡的事,並為之堅持,如果帶來了經濟效益並逐漸擴大規模,別人看上去成功了。如果沒有被大眾知道,也沒賺幾個錢,別人看上去可能說失敗了。但對於當事人來說只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這樣成功失敗都是別人說的,並不會影響做事的人的態度和想法。但是如果當事人目標立在了賺錢,出名上,那麼他做事的目標就不一樣,那麼他做的事就是他賺錢的工具,最後沒賺錢的話不用別人說,自己就覺得自己是個loser。而且這兩種人做事的態度也會完全不一樣,你想想,你老闆跟你說,你要幫我做一個好的產品,有什麼想法能夠提升用戶體驗還能減少預算,一定要跟我分享,這時候你做事的動力。再想想,你老闆跟你說,我們要賺錢,一定要把業績搞上去,這時候你做事情就不太關心產品質量了,能省錢把業績搞上去就行,這時候做事的動力,自己都懷疑人生的意義。但是這兩種人哪一種比較容易成功,在這個金錢至上的時代,也難說。所以你眼裡的成功與失敗,不能去定義別人的成功與失敗,不賺錢不代表不成功,把時間花在家庭孩子身上,一家人開開心心生活也是成功。


做事的時候,有人堅持到底

有人斷斷續續……

結果當然不同。


你的數據還不夠完整……

誰說別人和你很相似?

別人學習成績和你相似,那家庭背景可能很懸殊,所以結果不同。

別人和你上的大學一樣,但可能別人是14歲考上的,你是18歲考上的,年齡性價比不同,智商也不同。

別人和你做的行業一樣,但可能別人比你早5年做,佔盡先機。

別人和你智商一樣,但你做學術,別人做商業,你收入穩定,別人時賺時賠,你一定認為別人比你成功?

我不相信在各種因素完全相同的前提下,會有太大懸殊。

我認識一對同卵雙胞胎,長的完全一樣,高考分數也僅僅相差2分,一個進了北大歷史系,一個進了北大新聞系,如果她們將來做同一崗位,我不相信她們的將來會有太大懸殊。


成功學最大的騙局就是它沒有把運氣放在第一要素。


天時,地利,人和,和一丟丟運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