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不是我。

我又是什麼。一粒塵埃?一滴水?還是一片樹葉亦或一縷陽光?假如我死了。「我」的意識又在哪裡。我所接觸的外界又是怎樣的?


「我」首先不能被懷疑,懷疑本身就是我,即存在不能被懷疑,因為懷疑本身就是在對存在的質疑,由此,我可以肯定一點,我首先是存在的,也是懷疑的本體,至於其他的東西,是否存在,值得懷疑。

如果我不是我?

這個問題產生一個問題,即我如果不是我,那麼我是誰?

我是誰?(本質)

我從哪裡來?(本源)

我要到哪裡去? (生存)

可以說是哲學的三大問題,題主的問題,便是在追問本質——我是誰?

這個問題沒有最終的答案,真理將因人而異。

當開始刨析這個問題時,就已經開始對自己產生懷疑了。

從物質上說, 我是物質的,一種存在物,是確定的,我從」生「下來的,是偶然的,這是我的源頭,我最終會面臨死亡,是必然的。

從精神來說,我的精神是否是靈魂?它源自於什麼人?外界是否是一個假象?

存在是真實的,精神與身體是存在的,無論如何,我首先是存在的。

名字等是一個代稱,代稱指向」我「這個存在物和精神表現體,如果」我「不能被其他人感知,無法和其他人交流產生關係,那麼它是否是存在?

例如:我是一粒砂,一棵樹,但我有思想和意識,但不能說話無法與人交流(實體存在,而精神無法被感知),它存在?又或是不存在?怎麼證明?

假設有一個植物人呢?他的精神波動無法被醫學感知,生命卻是存在的,你如何證明它存在?他無法交流,他的精神可能」死亡「了。

上述提問非常古怪,但是非常有用。

我是誰,追問到最後,往往只能確定一點,我不能被懷疑,我是存在的。


謝邀。

自我即感知的某個範圍和狀態。

有我、無我,世界如何?知道者說話。


第一個問題,我是什麼?一滴水一粒塵埃?

結論是,我不能是人類之外的事物。

因為這個問題是在討論,「我」的指代。

首先應該明白一點,我是事物的一種臨時屬性,而不是本來屬性,它的範疇是人類。

那麼如何理解這個臨時屬性,本來屬性,和範疇呢?

打個比方說,假如我把一個香蕉放在桌子上,那麼「桌子上的水果」就可以指代香蕉。

那麼對於被指代的香蕉來說。它的顏色,它的形狀,它的生物學分類,都是它的本來屬性。而「桌子上的水果」就是它的臨時屬性。很顯然,桌子上的水果,和香蕉的本質沒有任何關係。香蕉不必是桌子上的水果,桌子上的水果也不必是香蕉。到此為止,對於臨時屬性的解釋已經足夠我們進行接下來的論述了,所以我就不進一步展開了。

範疇是水果,是說,假如你把咖啡放到桌子上,那麼「桌子上的水果」並不能指代咖啡,就這麼簡單。

回到對「我」的論述,我們發現,當小明說「我吃了一個蘋果」時,「我」指代小明。而小紅說「我失眠了」,「我」指代小紅。實際上所有的人,都可以在某種情境下,用「我」指代。「我」只是人類在特殊情境下的臨時屬性罷了。而且在語言中「我」一定是人類,非人類的事物,只有通過「擬人」的方式才能用我指代。「我是紅紅大蘋果,小朋友們都愛我」這裡的我,就是蘋果的擬人。

那麼當人類第一次問「我是誰」的時候,往往再問這麼一個問題。「我」這樣的臨時屬性,是如何產生的。而不是,我所指代的人類是如何產生的,因為後者顯而易見。同樣「我和他人有何不同」是在問,「我」這樣的臨時屬性,是如何區分人類的。而不是,我與別人在本來屬性上有何區別。桌子上的水果是通過桌子和相對方位區分的。因此這個水果是桌子上的水果,而那個不是。那麼,「我」是怎樣區分的呢。為什麼這個人是「我」,而那個人不是呢?

答案是:我,實際上是人類通過經驗的歸納產生的,是區別於他人的人類存在。對於每個人(A)來說,在所有人類中,只有一個人,思想與感覺可以被直觀感受到,那個人(對於A來說)是「我」。而思想和感覺必須經過直觀之外的信息傳導,用同情同理等方式才能被感受到的人類,則(對於A來說)是他人。

第二個問題,我死後如何存在?這個問題已經不是在討論「我」了。因為「我」是事物的一個臨時屬性。該屬性必然隨著事物的消亡而消亡。因此,在我死後,這物質世界的所有人類中,每一個都不是我。但是我所指的對象完全消亡了么?沒有。我的遺產,我說的話,我的兒子。都是有著明確意義的指代。只不過,在我死後的物質世界中已經不再有人用「我」來表述這些。而可能是是A(名字)的遺產,A說的話,等等。也就是說,A雖然沒有消亡,但用「我」來指代A的場景已經成為歷史了。A的想法和感覺也不可能被任何人直觀感受到了。那麼,當我死後,仍未消亡的我又是如何存在的呢?這是就另一個問題了。恕我懶得贅述。

第三個問題是我所接觸的外界是怎樣的。

這個就看你是哪個哲學流派了,很多哲學家都通過唯物唯心可知論不可知論的方式討論過。它是十分關鍵的問題,不像「我是誰」這種細枝末節,可以在知乎上講清楚。


一台冰箱,是無數零件的集合,組合在一起就是冰箱,散落一地就是零件。

因為是同樣的零件,冰箱,名字而已。也可以叫做『能製冷的特定零件組合體』。

人呢,是血、肉、骨、筋、毛,再加上意識組合,會根據外界變化,是一台比較複雜的冰箱。

假名為我。

然而,此問題糾結下去,就是糾結而已。能證偽或證真,才有益處。


我是我也不是我,我是後天之我、意識之我。

我不是我,是我不僅僅是我,也是本我,本我是先天之我,即莊子「吾喪我」之吾。

覺知本來之我。


假作真時真亦假,剛看完電影《一出好戲》,世界若是沒了又是如何呢?人生有太多的未知,我是誰有時候也沒那麼重要,存在即真理,珍惜當下,死了之後的事誰能說清楚呢?


人是無窮多的可能性,我是其中一種。


你能定義出來的「我」,只是一堆思想觀念,可以認為有我,也可以認為沒有我,都是觀念而已,重要的是不執著這個我。


「我」是以自然存在物為基礎的關係集合,我不是我是不再是由原來關係構成的顯像,成為另一種由關係所構成的顯像,但自然存在物的基礎沒有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