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時看的這本書,只大略的看了一遍,大約陰暗了一個月,除了想吐槽,沒有別的感觸,至今大三依舊感覺槽點滿滿,當然也是我看的不仔細,今天就是想說說自己心裡想的,沒有針對些什麼,平時不怎麼玩知乎,求少罵^ω^

一開始看到女主家的家庭狀況,我就大約覺得她的結果可能不太好,父母離異,家庭拮据,母女一起生活,不怎麼勞動而是依靠母親出賣自己維持生計,女主自己心裡隔應卻無法改變現狀,是真的沒有辦法改變嗎?女主作為一個高中生明明知道自己家的家庭情況,卻沒有窮孩子早當家的心態,不想著如何好好學習,如何自立自強,而是想著如何去逃避,竟然還跑去談戀愛,去找一個所謂的男人去依靠,還傻的找一個不知根知底,臭名在外的男人,用自己所謂叛逆的姿態,去對抗自己覺得自己擺脫不了的命運,對外人敞開心胸,交付身體,對愛自己的人卻豎起尖刺,死作,在學校遇到無法反抗的對待,不想辦法保全自己的名聲,而是正面槓,你槓的過人家,槓的過學校名聲利益,槓的過你們學校的人性泯滅嗎?

家裡條件不好,媽媽不去勞動,不去工作,不給孩子樹立一個剛強堅韌的母親的形象,而是敗於懶惰,自甘墮落,在破裂家庭中的暈染,女主性格尖銳,強烈的想要維護自己所謂的自尊,快成年了,不想著如何勞動改變自己的現狀,還死作,如果足夠堅強和獨立,早該在事情平靜無波的時候轉學或則辦理退學手續,拒絕校園暴力,離開你那個人情淡漠的學校,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將學習的執念放於心裏,自立自強,想辦法通過法律維護自己的權利,通過社會對未成年的保護去向社會尋求相應的工作,去通過勞動換得報酬,努力與母親溝通,改變母親的想法,共同勞動改變現狀,到家庭條件好一些的時候,如果對於退學耿耿於懷,半工半讀,成人高考,夜校,只要肯努力哪一個都是以後的人生方向,如果對曾經遭受的校園暴力放心不下,那就一個應該有努力的方向了,明明以後的生活可以有萬種可能,偏偏在自己最無力的時候選擇最慘烈的方式,向讀者訴說校園暴力的可悲結局,更在無意中拖累了別人下水,別人何其無辜。

這本書與其是說校園暴力導致可悲結局,在我看來倒不如說是失敗的家庭教育,造就了失敗的人格,而引發的一系列的慘痛事件,當然校園暴力也在其中佔了不可或缺的比重,我本人從小學到高中結束校園氛圍和諧,或許有或多或少的爭吵和仇視,那也都是放在心裡的,哪有那麼多的人去做那麼多出格的事情,光學習都夠累的了,沒有良好的家庭經濟情況做支撐,還哪有那麼多別的時間去搞事情,像我這種家庭狀況也十分拮据的,假期的消遣都在做暑假工,或者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沒有經歷過校園暴力,我沒有話語權,母胎單身至今,也完全理解不了那種為了愛情要死要活的感受,只是看到這部電影又燃起了想吐槽的心思,僅僅就是吐槽一下,求少罵


關閉評論區

1.原著看完了。

2.對於電影沒看過,不做評價。

3.李銀河老師表揚的是這類題材的電影的出現。

4.還有書裏寫的你覺得接受不了,現實中的校園霸凌比這更慘的都有。

今年7月份的

自己體會吧

以下原答

看完以後壓抑了好久,因為我也被校園霸凌過。

裡面寫的雖然是女生,但性質沒有什麼不同。

一個校園惡霸小團體,欺負老實的學生。當時是轉校生,理所當然的被欺負。具體細節也不細說了,我已經決定忘記那些人那些事了。

當時看完這本書整個人胸口壓的喘不過氣,也很悲哀。

應了那句悲傷逆流成河。

至於如何評價,你看完書再說。

知乎諷刺郭敬明已經是政治正確了。

李銀河老師最近也在發文表揚電影《悲傷逆流成河》,國內至今對於校園霸凌在電影上閉口不談,這部電影也許是個開端。

至於是不是拋磚引玉那是後話。郭敬明雖然電影的質量被人抨擊,但還原書上的內容他一直做的很好。爵跡沒看過原著的觀眾看的很迷所以被稱為爛片,所以倒不如說是郭敬明給書粉的禮物。

身邊大多數人一直diss郭的身高,性取向,文筆,和韓寒比,和江南比,還有不知道的一些人比來比去。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我和大多數人的審美不一樣,我感覺他拍的還可以看。看完沒有多少深刻的記憶,但看顏值就可以啊!

人們一直在高看郭敬明,接受他的平庸會不會好受點。

亦或是,他是你又愛又恨的談資。

書本身是見仁見智,看你自己的心境了吧。

我是校園霸凌受害者,我感同身受。

為了抨擊而看,那不如別看了。

生而為人,務必善良。


謝邀。

我其實是看了電影纔去惡補了一下小說的 怎麼說呢 電影太美好太正能量讓人覺得黑暗之中還有一絲的光亮 而小說簡直是郭敬明一貫的風格 不講道理的黑暗的世界

女主從小就是生活在黑暗世界裡的人 出現了兩個像冬日的太陽一般能有些許溫暖的人照亮著她 然而太陽就是會下山的 就如他們給女主的美好總是會幻滅的 女主是一個非常特立獨行的人 她憎恨著這個世界 可是於她而言她也有自己的小天地 有喜歡的人有著被別人喜歡 可是沒有人願意相信她 即使呵護如齊銘 溫暖如顧森西 可真正面對周圍人所有的指責猜忌 能做的都是保全著自己吧 畢竟人言可畏

一個人要有多相信一個人才能不被輿論拉著走呢

不得不說 這本書 很現實 現實得狗血

但是沒準 我們在世界上的某一個角落 正在上演這樣的故事


21:17

2019/05/20書

剛剛看完悲傷逆流成河,心裡一直不是滋味,我找過知乎,百度,勉勉強強心情緩和了一點,這會選擇把它寫下來吧。

毫無疑問,易遙的痛苦經歷,母親眼中的賠錢貨,整個弄堂人眼裡不被看好的仔,同學們欺負的對象,自己只是想像一個正常人一樣活著,無奈....就連第一次知道衛生巾原來也是有香味的,自己像個傻子一樣在廁所裏聞了一遍又一遍。(我不知道衛生巾原來可以是有香味的,讓人陷入對她處的環境的深思)本身如此坎坷痛苦的人生,卻被意外發現自己染上婦科傳染型疾病,這讓她更加痛不欲生。

生活也並沒有像想像中的那麼難,出現了一直幫助她愛護她的齊銘、顧森西。當齊銘對她的好,或許自己感到些許愧疚了吧,覺得他好好的人生沒必要浪費在我身上,沒必要惹上她那樣的不幸人。正如她自己講到,人的本能就是趨利避害,和美好的東西靠近,遠離不好的東西。好的太好了,會讓人覺得理所當然,甚至被踐踏在腳下,認識到這一點的她,轉而遠離、拒絕齊銘的好。

可黑暗裡面的光亮也並非就這樣消失。顧森西再次出現,他的出現給易遙帶來了快樂,叫她學會以牙還牙纔是最好的對待被欺負的問題,敢於反抗,就會讓別人忌憚三分。也就出現後面一系列反抗的情節。最後因為反抗用藥灑在唐小米的臉上,被全校人知道她的病情,母親也知道了。

母親知道她患病,瘋狂罵她,後面才知道是自己害了她,牽著她的手去看病,全弄堂的人驚訝了。(反應弄堂人的冷淡)這是再一次讓易遙覺得生命也有美妙的時候。可路上遇見被欺負的唐小米,易遙的話語有點激烈,得饒人的那種感覺,徹底爆發了唐小米對她的恨,直接(我覺得是直接,不算間接)導致顧森湘的死亡。顧森湘的死,再一次將易遙墜入黑暗,直到所有人都不相信她,侮辱她,毀謗她,再也堅持不下去了,再也不相信有美好的時候了,跳海而亡。

顧森湘,美麗而優秀的一位女孩子,代表著美好與希望。等公交時候被撒了一衣服的咖啡,非但沒有破口而罵,只是溫和的拿起紙巾擦拭,並說對不起。(家教品格太好了)最後成為了故事的犧牲品,我最受不了的就是這裡,她做錯了什麼?

易遙的媽媽:易遙四處找錢,想用錢治病,發現一個寫著易遙的學費的信封裏有好多錢,而這些錢疊的整整齊齊在裡面。錢是母親存起來的,母親其實也是很愛她的。母親為別人按摩,以此賺錢,從來不讓易遙出現,保護易遙,就連那個男的用錯毛巾了,也對他大發脾氣,可見對易遙的愛至深。但是,表現出來的,卻讓作為子女的非常難受,為什麼要這樣呢?難道非要天天打易遙罵她,讓她這麼痛苦,遭受這麼多,這種愛真的可惡。

唐小米,她是最讓人憤恨的,自己被校園欺凌,卻反過來欺負別人。自己知道難受,難道別人不會難受嗎?這類人活在黑暗裡,所有的一切都,包括認知都讓人可怕。一方面說明受傷至深,一方面讓人無法原諒。

顧森西,他第一次在電梯裏自我介紹的時候,電梯開門了,總在強調,易遙在那裡哭跟自己沒有一點關係。反應的是人性。但在後面,他還是挺陽光的,不斷給易遙光明。其實他是相信易遙沒有發那個簡訊的,但姐姐的死對他刺激蠻大,作為弟弟,也無法在保護易遙,只能遠離她,必進顧森西也是一個人,也並非那麼強大。

齊銘,一開始對易遙很好,但他無法理解別人的遭遇,就覺得別人怎麼怎麼樣。正如那句話:你不懂別人的苦,別勸人大度。最後,他居然也覺得易遙不妥之類的,甚至後面不相信她沒發簡訊。如易遙說的:只看到我灑葯在她臉上,沒看到他們一個個是如何侮辱我,欺負我的,不知道我受過怎樣的欺負。

電影中有幾個鏡頭是對易遙的同班同學,是個女孩子,將易遙的被受欺負看在眼裡,同情在心,但卻不幫,人性的冷淡或是沒有勇氣,害怕惹禍上身。

易遙在最後的臺詞裏,一 一 控告她們的罪行:

你們今天殺人了,你們永遠不會知道你們以為的開玩笑,欺負,小事,會毀掉一個人。但你們還是會說,我不知道啊,我不記得了,有這回事嘛?

知道易遙在訴說的時候,他們還在裝作不知情一樣的說:

只是開玩笑,不會當真了吧。沒有人能做到忍受的這麼久,這些造成的巨大心理陰影比子彈利劍還可怕!

註:電影確實拍的很好,有太多地方,小細節反應出大問題,而這就是讓我難受的原因,因為我自己找不到答案,現在找到了!


說一個偏主觀的看法

女主的家境確實有問題,但這並不能成為她放棄自己的藉口,她完全可以努力學習潔身自愛,去為自己拼搏一個美好的未來。

但是她幹了什麼呢?

十六歲交男朋友,這還好,畢竟哪有少女不懷春的。

然後就讓我很迷了,她和男朋友發生關係了,「根本不推辭」,而且事前不戴套,事後不喫藥,沒有任何保護措施。

(源自微信讀書)

第一次看的時候沒注意,電影出來後又看了一遍,剛剛看到這裡就看不下去了。

十六歲的女孩子不管怎樣都要愛惜自己吧?

就算是再喜歡對方也不能這樣吧?

這是讓我最想不明白的,完全不理解。(當然,是我的錯,是我用現實中的邏輯去理解小說中的情節)

至於後面的校園欺凌我記得是齊銘關心易瑤,唐小米喜歡齊銘而喫醋欺負易瑤,後來易瑤墜胎被唐小米撞見才開始正式欺凌,情節到這裡差不多就是普通的那種校園欺凌文了。(具體情節不記得了,如有錯誤,請多指教)

總而言之,雖然易瑤遭受校園欺凌很讓人難過,但是並不是她作為受害者就是一個潔白無瑕的女孩了,並不能因為她所受的罪就把她當做好人(這個詞不太準確,但限於本人辭彙量缺乏只能這樣了)。

這本書還是挺不錯的,可以以此為訓,讓廣大女孩子注重保護自己(作者本人好像也有這方面的意圖),閑來無事也可以看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