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懷疑你就是來釣魚的,但是我沒證據。

氫燃料電池和電動汽車並不衝突,只是側重發展哪一個技術的問題。

全世界都在大張旗鼓發展電動車的時候,就只有日本搞了個氫能源量產車出來,所以沒人陪他們玩。最後不得已把技術基本都公開,讓大家一起來玩。就和當年特斯拉一樣,以技術換市場。

氫燃料電池車的優點:比較環保,產業鏈上也沒有太多瑕疵,運行成本接近燃油或稍微低一點。缺點:加氣站密度嚴重不足,就是普及都沒辦法大面積鋪開加氣業務,因為氫氣比較難以運輸,只能就地生產,而一個極小的加氣站同時加4臺車的氫氣站建造成本都是8位數往上(不含土地成本),氫脆等問題依然還有待解決。

電動汽車缺點:電池單位能量密度偏低,價格目前普遍偏高,安全措施比較複雜,就目前技術而言,電池安全問題比較嚴重,產業鏈上有環保上的瑕疵。

優點:全世界都在玩,全世界目前累計投資怕是都快萬億水平了,而消費者接受程度較高,目前技術突破窗口已經打開(固態電池技術,快充技術),用車成本可以忽略不計(不含電池損耗)


對於車來說,燃料電池和電池相輔相成,兩個並不是對立的存在。但是對於整個社會能源系統來說,我相信氫燃料電池或者說整個燃料電池技術,會是一個可期許的未來方向。


價格低,節能環保無污染是電池行業以後的發展方向


前段時間因為工作緣故接觸了不少做氫能源燃料電池相關產品的企業,從目前看到的情況來看,我認為氫燃料電池車比鋰電池車更有發展前景。

1、能量密度高、續航更長

油動車續航至少700km以上,鋰電池車頂多也就300-500km,而同等動力包重量的氫能源車輕鬆可以達到800-1000km續航。(可以參考下豐田已經發售的MIRAI(未來)這款氫動力車)

2、補充燃料方便,更符合正常用車的習慣

加氫和加油差不多,5-10分鐘就能加滿儲氫罐。比如長途行車時候,加個氫就和加個油一樣,權當短暫休息下,活動活動腿腳。但是電動車的充電時間……你都可以睡一覺了。哪怕現在有快速充電,也是半小時起步的充電時間。

3、安全性高

很多人都直覺的感覺氫能源車危險,但是事實上,氫燃料電池車安全性比鋰電池車和油動車都高。

鋰電池車的危險性在於所使用的鋰電池,為了提升能量密度,現在主流是採用鈷酸鋰(三元材料電池的主材料也是鈷酸鋰),而鈷酸鋰高溫下易燃易爆(順便提一句,為了降低車輛重心、不佔用乘員艙空間,電池包通常都是平鋪在乘員艙下面的,如果人在車上的時候突發起火,我個人比較懷疑是否有足夠時間逃生。不過這個只是我個人的想法,說不定屬於偏見)。

油動車的危險性,主要在於汽油易燃、油氣易爆,而且汽油常溫下是液態,泄漏後會往低處流動、積聚,還會揮發,如果遇到明火,極易燃爆。而氫能源車的氫氣包本身是防爆壓力容器,有釋壓閥,本身耐強力撞擊而不會破裂,而且在車上時是得到妥善保護的,正常使用甚至撞車事故中不可能讓它受到強力撞擊。就算扔到火堆裏燒而導致內部壓力劇增,因為有釋壓閥,也不會直接爆炸,而是在達到釋壓壓力後釋放氫氣,因為氫氣很輕,如果周圍沒有明火,釋放後直接就上升飄走,不會積聚(當然如果是地下車庫之類封閉空間,那另當別論)。如果周圍有明火,因為內部充填的是純氫,所以並非直接爆炸,而是在釋壓閥的閥口變成一個火頭燃燒,直到儲氫燒完為止,而不會象汽油那樣一邊流一邊燒,流到哪裡燒到哪裡,相對來說更容易控制過火範圍。

4、全產業鏈環保

鋰電池表面上環保,但是電池的生產過程高污染。如果是以前咱們走的磷酸鐵鋰路線那還好點,現在主流的鈷酸鋰所用的鈷更是屬於劇毒、高污染。而且,鋰電池有充放電循環壽命,達到壽命後,如果回收處理不好,也會導致嚴重污染。

而氫能源車的燃料是氫氣,氫氣目前基本上全部是作為工業氣體廠的副產品而出產的,能源生產不會新增污染。同時氫燃料電池的其他主要材料,無論是相對落後的石墨極板,還是現在比較先進的鈦極板,又或是走入技術死衚衕的不鏽鋼極板,生產時即使有些污染,也遠遠小於鈷所造成的污染——至少不會有高危性。作為燃料電池核心之一的貴金屬催化劑不會消耗,因為是貴金屬,達到壽命後一定會被回收,所以也不用擔心回收處理做不好——畢竟那可是比黃金還貴的鉑啊。此外,氫燃料電池的壽命遠高於鋰電池,本身也有利於環保。至於氫燃料電池車的排放……純水而已,絕對無污染。如果排出的管路保持潔凈,理論上來說你甚至可以直接喝……

5、氫能源的使用有利於改善我們國家的能源供給安全性

第4條裏說了,目前氫氣基本上全部是作為工業氣體廠的副產品而出產的,而且產量極高、利用率極低。比如常州某開發區的工業氣體廠,僅僅一家工業氣體廠,每小時就有幾萬立方的粗氫出產,絕大部分都是直接燒掉,只有一小部分被利用。而僅這一家工業氣體廠被利用的一部分氫氣,就足以供給目前全國所有的燃料電池用戶使用還有餘——這一方面當然是因為實際應用的氫能源燃料電池數量還很少,但是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使用氫能源,或者說至少部分使用氫能源其實是開闢了一塊全新的能源供給陣地,非常有利於提高我們國家的能源供給安全性。即便有朝一日工業氣體廠的副產品被全部利用起來而不夠用,也還有其他化工企業的副產品氫氣,甚至還可以專門通過電解水來獲取更多氫氣,極大擴大了能源物質的來源。我個人認為,這一點意義極其重大。

當然,也不是說氫燃料電池就沒有缺點了。主要缺點有這樣2條:

1、專利壁壘

氫燃料電池研究最深入的是日本,光是豐田一家,就用了20年時間,前後投入超過2000億日元開發氫燃料電池,申請了上千項相關專利,專利壁壘非常完整。對於大規模商業應用來說,這是無法繞過去的坎。雖然目前豐田為了加快普及氫燃料電池,很多技術都主動無償授權其他企業使用,但是不能排除未來豐田會突然收緊的可能性。所以目前來說,是否能夠以及如何繞過專利壁壘,或者是否有可能從其他途徑以交換專利授權方式規避這一問題,我認為是國內研發企業的重點工作方向之一。

2、價格問題

前面說過了,氫燃料電池的催化劑是鉑基的,貴金屬貴金屬,貴啊……不過,我和一個豐田的研發人員關於這個有過一些溝通,據他說,其他豐田現在已經在不降低性能的前提下,把催化劑的用量降低了一半以上,而且這個技術已經投入商業使用了。只不過因為暫時還沒有競爭對手,所以對應產品的價格並沒有做相應調整(利潤啊……)。如果有競爭對手生產出性能相近的產品,理論上豐田可以直接降價30%而依然保持較高利潤水平……這個算是小道消息,各位看官自行判斷真假吧。

別的都不說,是誰告訴你的全產業鏈環保?就已你的舉例有粗氫的小化工廠為例,請問提純要消耗多少能源?壓縮灌裝進運輸車要多少能源?用的什麼能源?應該是電對吧?電從哪裡來?別說是氫啊!

安全上檢測合格的輸氫和灌裝設備使用壽命多長?為什麼今年有兩個加氫站爆炸?


還是老大難問題,氫氣的儲放和運輸,以及催化劑的改進,這些問題解決了,這會是時代很大的進步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