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道理有用。

你也懂啊。

但是多少人能做到呢?

古人早就過要「知行合一」。

現實生活中,常常是道理都聽過,也懂,但就是做不到。

因為抱怨很爽啊,責怪別人很爽啊,人的天性是趨爽避不爽的,所以經常會控制不住地抱怨、責怪,甚至斥責。

如果克服這些弱點,那就是跟自己的天性做對,自己搞自己。一般人都選擇隨性而為。

真正能做到的,應該是經歷過,喫過虧的人,才會長記性,才會真正明白抱怨只是一時爽,有的時候會喫大虧。

所以後來他們選擇不抱怨。因為不抱怨對自己更有利。趨利避害,仍然是人的天性。

說來說去,再好的道理,歸根結底還需要你的人生閱歷去領會、體悟,才能真正使道理為你所用。


有用,其中的道理已有珠玉在前,就不必多說。只是有人總是抱怨,責怪他人,輕易批評斥責他人,久而久之,他給別人的印象想必是一個習慣推卸責任,不可信靠的傢伙吧,誰又願意和喜歡甩鍋的人共處交心呢?其實大部分人的生活圈子就那麼大,當你的形象變得不堪時,必然影響發展。或者有人說可以跳出去,異地發展,可本性不改,不過是循環罷了。


如果你能做到,對於你自己來說是一件很好的事,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

這樣做最直觀的作用就是你的個人素質得到了提高,然後會由這一點引出許多好處來,比如人際關係變好,別人更信任你等等

最主要的問題在於你自己心裡怎麼看待這種做法,如果只是聽別人說這麼做好但自己心裡抵觸那就沒必要這麼做,但如果是從心裡認同這種做法那就去付諸行動,心裡不會感到委屈的。(我以前是那樣的人,現在不是,但我會懷念那時候的自己,我覺得那時候做的比現在好)


這個要辯證得看,不抱怨,體現自己的氣度,但凡是有個度,超過了度,就要傷害到自己,該保護自己的時候,不能再忍讓了


感謝邀請,第一次回答知乎上的問題,人性的弱點剛看到第二章,我覺得是有用的。不過我覺得應該是,不要輕易的去抱怨、責怪他人。因為不是每個人的思想思維和你都是一樣的,多嘗試一下去換位思考,站在別人的角度來看待自己,這樣纔是極好的。對於「不要輕易的批評、斥責他人」 這句話 我覺得應該是言多必失吧。我記得這本書莫一章有舉例說的好像是某位將軍 對待自己士兵態度的轉變。 講的就是這句話。(好像有點跑題了,不過好好看一下這本書吧,本人是非常喜歡的,因為每講一個道理都會有一兩個例子來潛移默化的證明這個道理是對的。並不喜歡其他書上哪種把道理生硬地告訴你,其餘的全靠自己悟 )


任何一個腦子正常的人都討厭喜歡抱怨,責怪他人,輕易斥責他人的人,因為他們無能,怯懦,負能量滿滿。


如果能做到常常反省自己,你會發現世界大不同。動輒責怪他人,是懦弱和狹隘的表現,動輒批評別人,是無知的表現。沒有上帝視角,就不要以自己有限的知見去對他人評頭論足


鳥用沒有,抱怨一下出怨氣,該誰的錯就是誰的,當然有些事情很複雜並不是非黑即白,所以如果真的要怪,那是很麻煩的事情,不如想著如何解決,怎麼樣讓事情往好的方面發展。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