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佈置了一個開腦洞的創新作業,設計在太空裏使用的鎚子。我就想:為什麼要在太空裏使用鎚子呢?在地表人們使用鎚子是利用鎚子自身的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再利用鎚子的堅硬材質和大接觸面來把釘子釘進木板等當中,使一個前尖銳後平鈍的東西藉助高壓強小接觸點進入嵌入另一物體。

1-太空裏一來沒有重力,二來在太空艙裏有需要把一個小物體用做功的方式嵌入另一個大物體裏嗎?太空裏都是精密儀器。除非是本著做實驗探究,去太空裏試試一鎚子砸在西瓜 上面會是什麼樣子的。

2-又或者,是為了太空船的彼此獨立的艙室之間,如果艙門鎖死並且出現故障,無法到達另一端,需要使用破壞的方式打開艙門、舷窗,或者(腦洞)敵人來進攻空間站,站內有氧氣供應,在趁敵人不備,自己帶好氧氣頭盔後,一鎚子把和太空分開的舷窗砸爛,讓敵人由於壓強原因,瞬間被「吸」出空間站,達到一擊致命的目的。


1985年2月11日禮炮七號的主無線電發射機關閉,地面控制中心在發出重啟指令後,發射機無動於衷,連無線電接收機也信號失去了。這下好了,禮炮七號徹底失去了聯繫。

隨後蘇聯派出了弗拉基米爾·賈尼別科夫(Vladimir Dzhanibekov)和維克託·薩維尼赫(Victor Savinikh)兩位宇航員前往太空對禮炮七號進行維修和拯救。

1985年6月6日聯盟T-13號飛船發射升空,載著兩名蘇聯航天員飛向禮炮七號。兩天後飛船靠近禮炮七號,賈尼別科夫手動控制飛船以1.5米/秒的速度與失控自旋狀態的禮炮七號成功實現了對接。這是人類首次對接非合作航天器。

隨後兩位宇航員克服低溫、物資匱乏、空間站進水等多種困難後成功挽救了禮炮七號。

該事件後來被改編為電影《太空救援》。劇中為了增加任務難度,增加了一個虛擬情節,宇航員需要拆除感測器外殼才能拯救空間站,然後兩位宇航員用鎚子 在艙外最終完成了任務。

以下是電影情節

然後兩位宇航員用鎚子最終拯救了空間站……

電影《太空救援》中的相關情節

剛好現實中,也有類似的一幕,也是俄羅斯宇航員,不過這次用的是匕首——刀。

2018年的8月。當時地面控制人員發現,國際空間站出現了輕微的失壓。這意味著空間站內的空氣正在流失。原因很快被查明。當時和空間站對接在一起的聯盟號飛船船體內部竟然有一個2毫米的破洞。為了求證這個破洞怎麼形成的,俄羅斯宇航員奧列格·科諾年科(Oleg Kononenko)和謝爾蓋·普羅科皮耶夫(Sergei Prokopyev)完成了一次太空行走,用小刀在破洞周圍切割材料樣本,為後續調查提供材料。以下是過程

聯盟號宇航員用刀檢查飛船

所以,對於機器設備來說,無論到哪兒出問題了,最終還得靠工具 ?來解決,鎚子當然也算是一種工具了。。。


阿波羅項目前期月表採樣就因低估表面硬度不得不用鎚子把取樣器砸下去,後期則發明瞭無繩電鑽幹這個活


鎚子的原理難道不是把積累的動量在一瞬間轉化為衝量,來實現瞬間大力量嗎?這個跟重力沒有關係吧。


鎚子是直接靠動能作用的,而不是靠重力勢能作用的。依靠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只是其獲取動能的一種方式。在無重力環境中還可以依靠肌肉的電磁力/化學能轉化為動能

可以想想你想把一個釘子釘在天花板上


因為

沒有一鎚子解決不了的問題,有就再來一鎚子


這樣纔能有個鎚子用呀。


你有沒有向上釘過釘子?最方便的工具也是鎚子。


因為配上鐮刀時有奇效


給外星人一榔頭?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