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作為主要的一門學科,生活中也會經常用到。在中國甚至包括華人華僑大概有多少人喜歡呢?

喜歡長期看地圖,每到一個城市都習慣買一張地圖的人,可以算喜歡地理的一種表現形式!

地理下的分支太多。只要喜歡看地圖、喜歡看地理類紀錄片和書籍、喜歡測繪、喜歡氣象的我覺得都是喜歡地理的人。

粗略估計,喜歡地理的人應該有2000-3000萬人,地理迷(深度愛好者)應該有500萬左右。這個估計靠譜嗎?有沒有權威機構的統計數據呢?

註:圖上 地圖最前線 已經更名為 地圖愛好者 了!喜歡地圖的朋友可以關注下!


具體數據很難得到,只做幾點現象表述

迫於考試居多,真正喜歡的人極少

喜歡地理的沒有歷史的多

男生比女生多

現在沒有過去多,尤其在網遊手遊崛起後,喜歡地理(其實地理還好,歷史更慘)的人直線下降

我身邊來說,別說喜歡地理了,提到地理這詞別人都覺得怪異

廢話兩句哈,這個問題通用其實,不只地理,目前普遍只要是談對知識感興趣(指傳統知識,可以狹義的當做初高中各科),別人都會感到怪異,更多的人往往只會談遊戲、動漫、劇等等(這句只是客觀表達現狀,並不表示對上述幾類的偏見)


喜歡地理喜歡地圖,待過的宿舍牀鋪喜歡用地圖作牆紙,幹過幾天地理課代表,錯題本做的還算務實精緻,雖然在普通班,地理成績覺得對得起自己,做對了某道時區題 老師讓講給大家聽聽,講完了老師說他不知道我說的啥,我嘞個去,學地理還自成一派了。

到一個城市,上學出差考試培訓比賽找同學玩,若有自由活動的機會,先研究地圖然後出去晃蕩,公交車+自行車+兩條腿,一個書包一部手機,包子油餅拉麵蓋澆飯,用一天時間逛,窮遊。。。就這樣跑過一些地方,但我承認跑的地方少,跑的城市小,財力時間眼界一時一個樣,不比驢友探險家。

到了一個地方,不捨得花錢買紀念品(不過感覺大多數紀念品真俗),喫的喝的玩的一般不會帶,但會買一張城市地圖,感覺買下收藏了整座城市,回來再研究,很有滿足感。濟南上學那會兒 騎了輛不帶變速的二手自行車從東到西從南到北,被專業騎手國道上搶過風頭,也被交警叔叔批評過不遵守規則。大概17年去徐州參加考試,滿城市轉 沒買到地圖,最後只好買了本江蘇大地圖冊,從那時意識到單張紙質地圖是不是要消亡了,取代的是高德奧維,很有用,經常用,但是不是少了整體觀感?好像也不是自己已經落伍的緣故。

有時也會到人少的地方,在青島念書時獨自跑了兩趟八仙墩,沒手機信號 導航直接定位到海里,廉價旅遊鞋在下釣魚臺的時候撕個稀爛,晚上回學校食堂喫飯時候看到又身在人的世界了,孤單的差點沒掉下眼淚,現在想想自己當時怎沒掛掉在山裡面。後來坐三四個小時公交車去膠州灣鹽場,灘塗,風大,見不著人(說是喜歡地理,還偏偏實地方向感先天不足 ),遠遠的看著跨海大橋,天地間就一個人在走啊走,感覺走在另一個世界裡了。咱這耍的經歷在王石陳坤看來就是個笑話,但是朋友們呀,浮山頂上崴了腳,坐天津站肯德基裏等天亮,從天安門走到南站,看天心閣的爬牆虎,在武漢長江橋上曬成了水和油,這些個破事兒想一想真的很充實很讓人激動啊。

喜歡人文,喜歡地理,喜歡史哲,絕對沒辜負文科生名頭,不敢稱自己是文藝青年或知識分子(肯定更不是那種用錢燒的或者格調高的),但也看點紀錄片,聽點民謠歌曲,沒事也看看民國大師 古城古鎮 城鄉規劃 交通線 十三邀。

法科是專業,我喫飽了撐著的時候會翻翻法律思想史,看斯賓諾莎看伊壁鳩魯;地理是業餘,有空也瞭解一下淮河大運河看秦嶺長三角看京滬西成川藏線,儘管靠這些東西不賺外快。聽說愛好變成職業就會死亡,沒研究過是對是錯,因為終究沒成為職業,也懶得深鑽,這愛好不要求別人點評,自己也就不跟自己擡槓了。

有小夥伴在文後提到跨科考研考地理,我似乎也思考過同樣問題。我想,因為地理是興趣點,所以在做選擇,特別是重大選擇時,往往首先考慮未來人生規劃能不能和興趣結合;拿我自己來說,考研選專業的時候就不由自主地想一想哪個法律專業是自己更願意學的,西南交大北京交大那種有交通特色的經濟法是不是更合適呀,最終選的環境法應該也和地理沾點邊吧(儘管現在的工作又離它遠了一些)。綜上,像考研選專業這類事兒,在自己可以控制或接受的範圍內考慮一些自己的愛好,多多考量,未嘗不可。其實我到現在還覺得,老天賜給我的工作應該在國土規劃和建委。

談了這些,還沒有開始回答問題,我咋能回答這麼嚴謹的問題呢,我不就是水三千不得一瓢的草民嘛,從小到大的確發現這愛好挺小眾,這種喜好可能是天賦天生也可能是成長環境薰陶,在十幾億人裏有絕對數但指望不了身邊一抓一大把,大多數人沒這方面體悟,對這方面無感,因此就沒有看地圖時興緻盎然,也沒有上地理課時認真聽講。看看知乎圈子,咱這愛好註定比不了戀愛啊烹飪啊遊戲啊美妝啊養生啊健身啊電影啊這種世俗圈子,也不敢高攀旅行啊探險啊測繪啊這類高檔圈子。看到還有人在這類問題下回答,很歡喜,很有新鮮感,我也算是第一次認真碼字回答問題,談談感想寫寫日記,自己倒把自己感動了。

從畢業到現在,幾番折騰剛回到家鄉剛工作穩定,有時候特別想找個同樣愛好的女孩度餘生,特別想找個有共同語言的小夥伴交朋友,期待有交流話題,或者有沉默的心領神會,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這也算是一種美好生活吧。。。在我生活的小地方,聊得來的可能難找,況且欣賞梭羅的看法,和身邊紙醉金迷的世界不一致,不過覺得愛好小眾也不可怕,再接再厲 。

願同愛好者在小圈裡找到自己的世界。


先聲明:此處為典型理科高三狗,不學地理,單純寫自己的心得,如有誤請指正,不喜勿噴。

最近由於在家太閑(bu xiang xie zuo ye)看了很多有關地理的東西,包括一整本《中國自駕遊地圖集》(emmmmm現在也出不了門也沒快遞只能看這個了)、央視的綜藝節目《中國地名大會》(我還寫了點筆記在我其他文章裏歡迎瀏覽點贊收藏),上網查了些資料,順帶查了查著名高校的分數線、地理學就業方向等,結論就是很迷茫......可能以後也不會學這個專業吧,畢竟就業啊什麼的挺難的,我更想賺錢。 其實我一直對地理都挺感興趣的,只不過是高一選課的時候我們班由於某種原因不能選文科,本來想選物化地,後來被勸退了......對地圖方面的東西一直很感興趣,而且有種迷之過目不忘的能力(僅限地圖上的東西)...... 通過某節目上的各類神仙自述,我瞭解到地理的魔力,比如有人用郵票記地名後的文化內涵,有人從方言的角度理解地域差別,有人從古詩文入手,有人用腳丈量大地......我個人可能比較愛喫,洛陽李科最不喜歡的美食題可能是我的最愛......總之這個神仙打架的節目極大地開闊了我的視野(雖然很我最喜歡的地圖學差的挺多的)。 回想我自己與地理的邂逅,大概是因為公路。因為各種原因,我先後在大同、石家莊、溫州呆了六年(所以我18......),過節回家家長會開20個小時車,高速公路自然成為我最熟悉的東西之一了,趴在車窗上看景觀的變化,看各地的車牌,看高速公路上的標誌,順便記下了公路編號,瞭解了公里數計算方法,記住了各地的相對位置關係......在異鄉與他人的融合過程中,也有文化的碰撞,而這些是我從小就經歷的,所以印象會更加深刻,感受更加真實。其實我也很喜歡坐公交車,等車的時候看站牌上的地圖,多嘗試不同的路徑,後來朋友們就會經常問我想去某地該怎麼乘公交(小學生嘛沒錢只能坐公交,我作為最沒錢的當然最有經驗),我當然也能給出完美解答咯(不然我為什麼要說出來...)這點跟上面有個答主 @路邊散步的魚 還挺像的。說起來我還有個高三畢業騎行川藏線的願望,跟對地理的熱愛也是有很大關係吧。

我喜歡地圖的精確和細緻,喜歡公路編號、行政區劃這種有層次感的東西,喜歡瞭解並感受不同地區自然和人文的異同,喜歡在多種選擇中找出最優解,喜歡在陌生的環境中從不同角度思考關於個體、關於社會等問題。

最後打個小小的廣告......努力更新ing......多多支持哈!白王子:《中國地名大會》第一期題目與詳解?

zhuanlan.zhihu.com圖標白王子:《中國地名大會》第二期題目與詳解?

zhuanlan.zhihu.com圖標白王子:《中國地名大會》第十一期題目及詳解?

zhuanlan.zhihu.com圖標白王子:《中國地名大會》第十二期(總決賽)題目及詳解?

zhuanlan.zhihu.com圖標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8015165


圈子低端

我周圍1000個男人裏差不多1個地理迷,10個記地圖比較快的,20個比較感興趣的,差不多這個比例吧


再少,中國的人口基數在這裡,最少幾百萬,上千萬也有可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