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很多家庭面臨著這樣的窘境:年輕人在外謀生無力照顧年邁的父母,而父母中一方重度失能,生活不能自理,甚至癱瘓在床,只能由同樣年邁的老伴兒照料。

人都有老的一天,可出現上面這樣的情況怎麼辦?慶幸的是,有的地方,每人每年只需要繳費30元,家裡如有一個重度失能人員,每年就至少可以享受到14400元的上門護理服務。

失能老人在定點服務機構接受24小時照護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讓老年人擁有幸福的晚年。」2019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首提長期護理保險(以下簡稱「長護險」),並有望成為社保「第六險」,為失能老人體面養老提供保障。

2016年6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三年來,試點地區探索出了什麼經驗,失能老人受到了怎樣的護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深入長護險一線展開調查。

七成人選擇居家護理

「老了,做不動了。」家在嘉興市的張奶奶今年80歲了,看起來精神還算不錯的她,聊到中風的老伴兒金靜成,話語中透著無能為力。

金爺爺一個人不能動彈,張奶奶在家照顧了他11年。因為放心不下他,張奶奶不能出門,只能等兒子下班送些菜來,一忙活就是一整天。直到今年2月,金爺爺開始享受長護險,定點服務機構的護理人員一周三次上門護理。張奶奶對這種上門護理模式非常認可,她說,服務6個月以來,老伴兒的精神狀態明顯好了,喊她的聲音都變洪亮了。

「由於傳統養老觀念的影響,在當地,如果子女把老人送到養老機構,是要被街坊鄰居在背後說的。即便是居家接受他人上門護理,很多老百姓開始也並不能接受。」一位當地的長護險執行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目前居家護理是大頭,比例佔到約71.9%。」嘉興市醫保局副局長王保國介紹,「我們的長護險為失能人員提供的是實實在在的護理項目,而不是貨幣救助。」

參保老人金靜成今年83歲了,因腦梗導致失能,平時由妻子張奶奶盡心照顧。今年2月,福壽康(定點服務機構)派來了護理員雷芙榮。因金爺爺認知能力較差,且長期卧床導致肌肉萎縮,護理員根據護理計劃和實際情況,主要對老人進行肌肉練習、關節活動度練習、生活自理能力訓練,延緩其失能狀態。

張奶奶說她也希望孩子能時常來探望,無奈孩子生活壓力也大,還有小輩要照顧,平時工作忙,來得少也能理解,現在有護理員每次上門服務,能跟他們溝通交流,還能一起說說笑話,讓兩個老人的日常生活也增添了許多樂趣。

金爺爺年輕時對跳舞情有獨鍾,一跳就跳了25年,自從腦梗後就只能天天躺在床上,人也動不了、精神都沒有了。張奶奶說,還好有護理員上門服務,告訴她要讓老人在輪椅上多坐坐,多鍛煉。服務6個月以來,老伴的精神狀態明顯好了。自己一下子輕鬆了不少,就把額度全部用在了上門護理上。

按照嘉興市當地的長護險政策,居家護理的最高支付月限額為1500元,長護險基金支付比例是80%,意味著月最高支付基金是1200元(其中機構上門護理600元、近親屬護理300元、護理耗材300元,失能人員的家庭可以按需選擇)。

如果選擇養老托養機構護理,金爺爺能享受到的補貼額度更高,可是,老兩口要都住到養老機構去,作為單職工家庭的張奶奶,靠自己的退休工資還有缺口。費用還是其次,對更多的老年人而言,不選擇機構護理,還是出於居家養老的傳統觀念。

個人繳30元/年 每年享至少14400元護理服務

作為長護險定點服務機構,親親家園老年頤養中心目前住著100多位老人,一年前,90多歲高齡的祝奶奶正式入住,成了該中心30多位享受到長護險的老人之一。

祝奶奶腿因摔傷不能站立,甚至不能坐起,由於長期卧床,加上輕度老年痴呆症,三個子女輪流照顧期間,不是老人家哭就是子女們哭的情景時常出現,子女們年紀也漸漸大了,老母親的照護問題成了一個大事。

記者一行前去探望時,護理員小顧正在給祝奶奶洗臉,每做好一項護理,小顧會在一張護理服務計劃執行記錄表上做好記錄,按照規定的護理計劃,護理員需要完成20餘個護理項目,包括協助進食/喝水、翻身扣背排痰、排泄、床上使用便器等。

嘉興市長護險實施待遇差別化管理,長護險的支付還有兩種選擇,一類是24小時入住醫療機構的,最高月支付限額2400元,基金最高支付比例70%即最高支付1680元,另一類是養老/殘疾人托養機構,最高月支付限額為3000元,基金最高支付比例70%即最高支付2100元,祝奶奶享受的就是這一類待遇。她的女兒告訴記者,母親在養老機構的所有費用開支,除了長護險基金支付的部分,其餘的用母親自己的養老金基本上可以補足了。

「之前在家裡換了七八位阿姨,別的養老機構也去看過很多,卻始終沒有找到合意的,初次來這裡就感覺到房間整潔沒有異味,考慮到這裡還是提供定點機構的服務,最後才定了下來。」祝奶奶的女兒說,現在如果老人打電話想見子女了,我們就能趕過來看看,母親被照護得很好,自己也很放心。

嘉興市主動作為,積极參与到長護險的實踐當中,且在全市地域同步推開。據統計,嘉興市截止到2019年8月末,像金爺爺、祝奶奶這樣評定為重度失能老人的有11118位,已簽約享受待遇的目前有9505位。自2017年12月開始探索長護險制度以來,嘉興市參保人員約有400萬人,參保比例占戶籍人口的98%以上。

嘉興市長期護理保險籌資標準暫定為120元/人/年。其中:

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個人繳納30元/人/年,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籌集90元/人/年(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支付能力低於12個月的,各級財政按60元/人/年補充長期護理保險基金);

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個人繳納30元/人/年,各級財政補助90元/人/年。享受待遇的起止時間與基本醫療保險一致。

「老百姓也會自己算一筆賬,個人繳費只要30元,如果家裡有一個重度失能的人員,每年至少可以享受到14400元的護理服務。」王保國表示:我們始終立足「城鄉一體化、保障全覆蓋、服務無差別」的理念和思路,積極推動長期護理保險政策制度體系和經辦管理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為重度失能人員發揮了較好的保障作用,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好評;從制度特點來說,相對於其他試點地區,是全國首家「地域、人員全覆蓋」一步到位的長護險試驗田。」

尊重個人選擇 政策導向機構護理

即便失能老人選擇養老託管機構能獲得更高的待遇,但更多的老人和家屬眼下還是選擇了居家護理。一方面,老一輩人落葉歸根的概念難以改變;另一方面,目前養老機構條件差、數量少,老人去養老院的可選項也不多。

「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也不是一年、兩年能夠見效的。」王保國說,「通過政策引導、行業規範,逐培育這個市場,培育更專業、更規範,或者說護理素質更高的人才。」他強調,堅持以勞務的形式兌現,是從制度層面的一個長遠考慮。

「現在無論是機構養老,還是居家養老,都是老人照顧老人,70歲的照顧80歲的,或者60歲照顧70~90歲的。難以想像的是,上一輩人還有多個子女可以輪流照顧,等到我們這一輩人卧病在床,獨生子女更多情況是在異地,或者在國外該怎麼辦?」當地的一位失能人員家屬對記者表達了這樣的憂慮。

從當地的長護險制度設計來看,一方面是對勞務支付的佔比有強制性的規定,比如對於居家養老,機構上門護理的支出必須佔到總支付水平的約一半;另一方面,機構護理的待遇水平也更高,在目前「居家為主」,尊重個人選擇的同時,在政策上導向機構。

根據嘉興市長護險待遇結算經辦規定,長期24小時連續護理的,長護險基金支付比例是70%,這意味著,以定點醫療機構限額2400元/月、定點養老機構和殘疾人托養機構限額3000元/月標準計算,長護險基金分別支付1680元和2100元。對選擇定點醫療機構的失能人士而言,還能享受醫保的床位費40元/天待遇,導向機構的效應明顯。

上饒市醫療保險局長期護理保險辦公室主任蔣勇也指出,從現金支付到選擇機構護理,是一個慢慢轉變的過程。他介紹稱,「從上饒市長護險的數據顯示,原來純領現金補貼的比例由95%-96%已經下降到70%左右,這部分轉移人群全部選擇了居家上門護理服務,把居家上門護理服務的機構慢慢培育起來,也讓居家護理的人能夠在家裡面享受到優質護理服務。未來,隨著居家護理服務質量的逐步提高,將完成更多轉變。」

「長護險的制度方向很明確,就是與生活護理密切相關的項目,」王保國說,「接下來,我們在籌劃與護理關聯項目的結構性調整。比如肢體訓練、語言康復等康復服務,增加一些比較簡單的、與家庭醫生結合起來的項目,比如上門送葯、皮下注射等。」在其看來,長護險的初衷就是要著力解決失能人員長期護理保障問題,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和人文關懷水平。

每經記者 塗穎浩 每經編輯 易啟江


不愁錢的養老


健康的身體,充足的養老金,我個人覺得專業的養老機構比居家養老更為適合,可以定期身體做檢查,每天有保健醫,老年人大多數有慢性疾病,早期預防控制。另外三者有營養師設計,低油低脂,適合老年人的飲食習慣。

不過現在市場上的高檔養老機構大多數價格不菲,價格便宜的又是一床難求


智慧居家養老。近些年智慧養老的普及與推廣力度是相當地兇猛,互聯網+居家養老模式成為了傳統家庭養老模式變革的不二選擇。

智能設備實現遠程監測、24小時看護、醫護人員上門問診複診,家政服務人員上門服務滿足清潔打掃、助餐、精神陪護等個性化需求服務;

信息化、數據化平台管理老人的健康檔案;

智慧養老將老人居家養老從「醫食護」不便中解放出來,有空到社區和隔壁老王喝茶下棋,和李奶奶約個廣場舞,和分居在隔壁的家人來個門拜訪,或視頻遠程問候;

老人生活便利,個人空間充沛,養養花,草;喂阿貓阿狗,就這樣吧

運氣不好,到了老年痴呆、失能的年紀,就往社區照料中心裡躺著、被專業護理人員照顧著;

運氣好的,就在自家中,完美告別......

來過,呼吸過,看過,就滿足了。


「凡是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包括養老。有錢才能做選擇

道理都懂,怎麼做到才是關鍵。

近期發布的《老齡藍皮書》稱,中國老年人「養兒防老」觀念正在深刻轉變。

但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老年人收入水平總體不高,全民對老年期生活準備不足。

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中國60歲以上的老人佔到總人口的17.3%,達到了2.4億。

據預測,到205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將達到20.2億,其中中國老年人口將達到4.8億,幾乎佔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

一、養老金虧空

前段時間網上瘋傳,養老金可能在2035年或將耗盡。雖然消息沒有被證實,但養老金缺口巨大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為什麼會這樣?現在體系屬於「現收現付」制,在職年輕人交錢,給退休的老人使用。

簡單說就是孩子太少了,從人數來看,70後人口總數2.15億人,80後2.28億,90後總數1.74億,00後總數1.47億,一路下滑。

就在2017年12月,人社部最新的社保報告顯示,2016年黑龍江養老保險收不抵支320億,扣除2015年結餘的88億,總欠賬也達到了232億元,成為全國首個養老金結餘被花光的省份。

除此之外,遼寧、河北、吉林、內蒙古、湖北、青海都出現了當期養老金收不抵支的情況。

在全國養老保險可支付月數情況表中,很多省份的血槽已經快見底了。

二、養老現狀

算一下我們能順利領到養老金,又能有多少錢呢?

2015年3月,房地產大佬任志強發微博曬出退休金:「四十多年工齡,每月八千多元退休金。下月開始領取。」

一位在崗時能拿到百萬年薪的大佬,退休之後,每年只能從社保中領取10萬元的養老金,和工作時的收入相比,落差非常大。

養老的意義不是一天三餐吃飽的那麼簡單,我們都知道,老人一般都是疾病纏身,很多老人能吃飽飯就很不錯了,如果再負擔看病,就現在養老金的水平來看,根本不夠用。

三、養老院

2014年央視著名主持人王小丫關於養老問題曾經採訪了一位韓奶奶,因為老伴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有一次當韓奶奶生病住院期間,她把老伴送去一家私立的養老院,一個月床位費就要7000多元。

韓奶奶把老兩口的退休金都交了,還咬牙把過去的存款也取了出來,就是想老伴住得舒服些,但實在是住不起啊,韓奶奶病還沒好就出院了,用她的話說,再住下去,以後連吃飯的錢都沒了。

大家可以算一下,一個月床位費要7000多元還只是2014年的價格,那麼未來會漲到多少?

看到這是不是有一種對未來的悲哀和絕望,解決這一問題,絕非一夕之功。

它需要制度的完善,社會的關愛,也需要個體的行動。

四、政府養老

剛開始宣傳計劃生育的時候,有一句口號是「計劃生育好,政府來養老」。

後來隨著老齡化的加深,慢慢變成了「計劃生育好,政府幫養老」,再到「養老不到靠政府」。

其實所謂的「政府來養老」,稍微有點思考能力的人就該知道,那是不可能。

不僅是中國政府不可能給全民養老,哪國的政府都不可能——除非未來科技水平進化到機器人完全能和人類勞動力一樣且更廉價。

當一個國家裡老人太多而年輕人太少,你怎麼能指望政府來養老呢?政府怎麼給你養老呢?不是說它想不想的問題,實在是臣妾做不到啊。

所有國家,所有時代的養老模式,不管表面形式如何,本質上只有一點:年輕人為老年人養老。

至於養兒防老就不用考慮了,他不啃老就不錯了。

說到底,養老還是要靠自己,靠自己硬朗的身體,靠自己內心的充盈,還要早做好養老規劃。

五、如何規劃養老

養老如同爬山,如果我們選擇在20歲爬60歲的山,這個坡度我們走路就可以過去,我們需要的只是時間而已;

如果到55歲,甚至到60歲的時候再考慮爬60歲的山,這時我們需要扶梯才能上山,甚至還需要專業的登山工具;等到60歲以後,就不需要再爬了,所以養老規劃越早到最後越輕鬆。

早一步和晚一步規劃差距多大?

有個報告寫到,按照國際養老金替代率55%的標準,滿足55歲退休,預期壽命為80歲,需要做到的單利如下:

打個比方:如果你30歲開始做養老準備,交的錢和領取的錢都不變的情況下,55歲退休,活到80歲,只要5.32%的年化收益就能滿足養老需求。

可如果你等到40歲才開始規劃,按照同樣55歲退休,80歲掛,這期間要年化收益13.71%才能滿足要求。

保持階層,你的思維要超前,時刻注意身邊風險,早早安排好大病風險和養老規劃。

六、借用金融工具

去年市面上有一款特別火的產品——東方紅睿豐混合基金,一天就賣了100億。

為什麼這款產品會這麼火?

這隻基金成立於2014年9月,3年的時間給了投資人112%的回報,期間還外加了4次分紅。

這樣的戰績自然跟靠譜的基金管理人和好的投資策略分不開。

但是投資人之所以能夠有如此好的收益,更重要的原因是這隻基金的有3年的封閉期。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3年的封閉期,會有多少人在15年股災和16年熔斷的時候把它贖回來?又有多少人在盈利10%、20%或者50%的時候選擇落袋為安?

所以投資,真的是一件考驗人性的事情,有時候適當的強制和出讓決策權,是很明智的選擇。

對於普通人能隨便接觸到的金融產品,也有具備了這個特性的,那就是——年金保險。

七、年金保險

年金保險就是在被保險人生存期間,保險人按照合同約定的金額、方式,在約定的期限內,有規則的、定期的向被保險人給付保險金的保險。

年金保險同樣是由被保險人的生存為給付條件的人壽保險,但生存保險金的給付,通常採取的是按年度周期給付一定金額的方式,因此稱為年金保險。

年金險除了能返錢、能分紅,還有身故保障。

本質就是我們向保險公司繳納一定的保費,到約定的年限,再從保險公司按年領錢。

不管是教育金、養老金,都是年金險一種規劃的衍生。

年金保險具有強制性,大部分人一旦開始,沒有特殊情況的話,很少會中途而廢。

因為前期年金保險的現金價值很低,如果放棄代價太大,於是很多人會咬牙堅持,時間長了就享受到了複利。

以龜?兔賽?跑的故事在理財?規?劃中舉個例子:

右邊?十?年投?資中,只有三次虧損、七次盈利,可?是跑不過只?有?4%的穩定?增長。

這就是普通?人?理財的?誤區,一味追求?高收益,卻?忘了長?期?、安?全、穩定、複利增值的?重?要性。

年金險是錢的一種高級管理工具,幫我們把散亂的錢,變得茁壯並有規律的使用。

從而在人生每個重要階段,獲得資金保障!一方面保值增值,另一方面鎖定資金,來獲得一個保證,保證未來的剛性需求妥妥的兌現。

養老最終還是得靠自己,有錢才能做選擇,沒錢只能被接受…


目前感覺最舒服的應該是公寓式的養老!老人集中在一個社區,每家自己獨立房間,有社區醫院,活動室,管理也方便,前提是老人有足夠的退休金,有社區醫療保險跟著,當然還得有不啃老的子女!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