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認為愛情和友情都是同等重要的,但從身邊的朋友看來……總覺得他們怎麼對愛情的態度感覺更加認真啊……

在生活中也舉一些例子吧:

  1. 比如說一個人有很多朋友,這很正常,也是正確的;但一旦一個人有多個伴侶,這就出現原則上的問題了。
  2. 再比如說愛情成果之後會有結婚證、各種法律來違護與約束,但友情就不同了,沒有證明,好像分開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3. 有的時候常常出現因為愛情而淡了友情,卻從來沒有出現因為友情而淡了愛情(在對友情和愛情都忠誠、重視的情況下)在沒有愛情之前,友情是一個人的全部;但有了愛情之後,愛情是一個人的2/3乃至更多更多,友情可能只佔1/3甚至1/10……
  4. 重要的就是大家也許都覺得愛情是那種一輩子的事,所以較為慎重;但對於友情大家有時候……甚至就從來都沒有想過是一輩子。
  5. 愛情以後可能會發展為親情,但如果大家把友情看得足夠重的話,友情與親情又有何異?或者說又能換個問題了,為什麼人們普遍對親情比對友情更珍惜?

其實我並不排斥愛情,對友情也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看重,只是對這種現象有一點困惑。謝謝大家了


我看見有很多人都說友情並不具有唯一性。請問為何友情不具有唯一性呀?哈哈哈, @惡人中的老實人 已經解答過啦,非常的專業性呢,很客觀,是我提問時心目中的標答啦

還有很多人說愛情的聯繫更久,那……究竟為什麼人們認為愛情與親情的聯繫比友情更深更久更緊密?或許有人會說愛情與親情是一輩子的事情,但友情何嘗不是。人的記憶和意識是從小培養的,這種意識可能是社會這個大環境給予的,但社會為什麼會形成這種風氣(風氣這個詞好像不太對)呢?

個人認為 @手性碳 的解答特別好,世界上本來沒有那麼多為什麼,總鑽牛角尖的我也想開啦

@重啟叛逆的自己 姐姐回我啦w嘿嘿嘿還是熟悉的溫柔文風呢(//?//)


你這個問題有問住我誒~ @小一

但我個人覺得,愛情比友情更被珍惜這一點,其實不太具有可比性。


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和環境中,我們結識不同的朋友。

兒時,家附近一起玩水 玩土 玩泥巴 玩玩具 ,一起尖叫大笑放肆奔跑的夥伴,是朋友。

長大一點兒,有相近喜好,有相似三觀,又差不多教育背景、家庭背景,能有共同話題的夥伴,是朋友。

或者是一個人身上,有吸引你,讓你嚮往的特質,你就有了與ta交朋友的慾望。

那我們進一步想一想,對於那個讓你心動,讓你心情七上八下,讓你被丘比特之箭射中的人,是不是大概率也滿足上面友情的一些元素呢?

只是,愛情或許比友情更需要瞻前顧後,因為我們每個人,都背負著一定的社會和家庭責任。

責任這個詞,聽起來就不是什麼輕快的、有趣的東西,對不對。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它不知不覺就滲入了我們生命的各個角落。


我有時候就在想,人為什麼一定要組建家庭呢,自己一個人,在實現財務自由的前提下,工作之餘,一個人或帶上自己的父母到處旅行,和三五好友不時聚會,多好呀。

不用維護長期關係,不用為另一個人和ta背後的家庭牽腸掛肚,不用經歷那些愛情中不可避免的心碎與失望,不用體驗孕育生命的疼痛…瀟灑又自由,豈不快哉?

之前,我和我媽媽就聊過這個問題。

我說,我要是以後遇不到彼此相愛,相伴一生的人呢?

她說,那就一個人體體面面的生活,也沒什麼呀。

我逗她,我要是不喜歡異性,想和同性過一輩子呢?然後舉了個我的同性好朋友的名字,她認識的。

她也沒表現出大驚失色,依然淡淡地說,那你倆可得找個同性戀婚姻合法的國家,xxx那孩子不錯。

然後我激動地抱住我媽就是一頓親。


但後來,我們看到一些新聞,或者文學影視劇作品的時候,涉及到家庭與愛情,她說:

媽媽還是希望你能走最好走的路。

最好走的路,就是大多數人走通了,風險相對比較小,未來相對穩妥的那條路。

哪怕會有一地雞毛,風花雪月會被柴米油鹽拉入世俗。


不知道你有沒有關注這次國際疫情,很多國外的養老院發生了大規模感染,可是護工早都跑不見影兒了。

這還是在社會保障和養老體系相對完善的西方社會。

如果在中國,獨身一人的老年人,我不敢想。

或許我還是貪生怕死之人,又或許是中國傳統思想中的家庭觀念不知不覺「侵蝕」了我,我現在很少再有幾年前那樣「離經叛道」的想法了。

責任是必須背負的,既然如此,就一定要和彼此相愛,珍視,理解的人一起。

愛情不管濃度能保持多久,在擁有的時候,就一心一意,全力以赴。

同樣的,對友情,我也可以問心無愧地說,我永遠不遺餘力地付出,也坦坦蕩蕩地接受。

所有感情,都是一期一會。

一期一會,定當珍惜。


人,首先第一屬性,我們也是一種生物。

作為生物,最根本的使命就是生存和繁衍。

愛情就是跟繁衍有關的。


謝邀!

關於友情跟愛情的關係,我想這個應該源自於先天的動物本性及後天的社會適應性兩方面的作用,當然也存在佔比例比較少的恐婚族認為愛情還不如友情這樣的羣體,我們講的是大眾性的認知上的常識。

在動物族羣中,要達到穩定狀態,一般就是雄性頭領搭配1-2位雌性後宮,還有數位曾被頭領打敗的雄性以及頭領看不上的雌性及幼獸,這是一個比較穩定的團體。那如果出現頭領把雌性都佔為己有,其他的雄性會離開團體或者奮起而一擊打敗雄性頭領的可能。所以,伴侶的唯一性就比較重要,而朋友只要不對你造成威脅都可以共存。

同樣,社會進步到文明社會,一夫一妻是基本上大多數國家跟地區認可的穩定模式,一旦出現出軌、小三小四等現象,就意味著穩定的家庭模式會瞬間倒塌,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如果很多家庭出現問題,那麼社會就面臨很大的危機。所以,社會意義上來說也是支持穩定的夫妻模式。

然後就是責任的問題,愛情往往是跟責任關聯在一起的,特別是結婚跟組建家庭,責任更加凸顯出來。而朋友,哪怕是好朋友也不需要很強的責任感,不需要朋友雙方對對方負責,然後隨著朋友雙方成年、戀愛、婚姻、家庭之後,雙方的重心都有所側重,友情方面就會變得疏遠,但是並不是說友情不重要,友情是個人獲得情感安慰、社會尊重、實現自我的重要的支持,但是相比愛情,可能還是有那麼一點弱弱的。

以上!謝謝!


愛得少唄。多愛幾次,老友還是老友,女友已經好新幾副面孔了。那時候你問他/她,朋友重要還是戀愛重要。肯定答案不一樣。別說唯一,哪有那麼多唯一。這個時代,結婚了也可以離婚,更別說戀愛。我不是悲觀愛情主義,只是覺得人生每個分分秒秒的自己都是變化的,當時和自己身心共鳴的人,未必永遠共鳴,哪怕是朋友或愛人。我們只能盡量保持和延續這份共鳴。在百年生命裏,哪份共鳴延續的時間長,哪份感情就重要。

但這些都太過片面。該為愛情奮不顧身時就奮不顧身,該為老友兩肋插刀時就兩肋插刀,該為尊重的長輩義無反顧就義無反顧,該為值得照顧的晚輩擔當道義就擔當道義。哪有那麼多為什麼,該出手時就出手。


因為愛情具有唯一性,友情則是普遍性,換過來,如果你有很多愛人,好朋友只有一個,那麼你也會覺得友情比愛情重要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